浅谈大学生恋爱心理论文

发布时间:2017-02-27 16:02

大学生恋爱是高校客观存在的普遍现象,随着大学生恋爱心理的不断变化与发展,大学生恋爱心理状况呈现出多样性和差异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恋爱心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大学生恋爱心理论文范文一:大学生恋爱心理问题案例报告

[摘要]某求助者,男性,近一个月来心情抑郁、焦虑,睡不着觉,反复想失恋的事。咨询师根据求助者的情况采用了合理情绪疗法,咨询效果较好。

[关键词]一般心理问题 抑郁 焦虑 合理情绪疗法

一、一般资料

求助者,男性,21岁,大三学生。

二、主诉与个人陈述

两个多月前我喜欢上一个女生,她跟我同一个部门工作,因为工作关系我们有一些接触,后来慢慢就喜欢上了她,于是开始追求她,我几乎对她倾注了全部心思,她似乎对我也有好感,于是在追求她一个月之后,我正式向她表白,结果她却拒绝了我,还说不喜欢我。

近一个多月,看着她与同班的一个男生越走越近,我越来越感觉焦虑,坐立不安,觉得有些接受不了,就出面干涉,她不理我。最近一周,发现她与她同班的男生似乎确定了男女朋友关系,我简直无法接受,想找她问清楚。但是她对我很冷淡,甚至都不接听我的电话。这使我心情郁闷、痛苦,睡不着觉,对什么事情都提不起精神,学习、工作也没有以前积极了,反复地想自己被她拒绝的事,心里特别难受,不知道怎么办所以前来咨询。

三、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

(一)咨询师观察到的情况:

求助者身高约1.68米,体态偏瘦,穿着整洁,面带愁容,显得憔悴,在谈话过程中思维清晰,语速中等,情绪较为激动,在叙述喜欢的女生与别人一起时,情绪反应强烈,但能叙述自己的问题。自知力存在,有求治愿望,未见有明显的精神病性症状。

(二)咨询师了解到的情况:

1.既往史:既往身体健康,无重大器质性疾病史,家族无精神病史

2.个人史:兄弟两人,家中排行老大,家里经济条件一般,从小学到大学,学习成绩好,学生会工作表现也不错。性格内向敏感,朋友较少

四、心理测验结果

(一)SCL- 90:总分156,其中抑郁2.6分、焦虑2.4分

(二)SDS:粗分45分,标准分56分

(三)SAS:粗分43分,标准分53分

五、评估与诊断

(一)根据求助者的临床资料初步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二)诊断依据如下:

1.根据区分病与非病的三原则,该求助者主客观世界统一,精神活动内在协调、一致,人格相对稳定,有自知力,能主动求医,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性问题

2.该求助者问题的产生是由近期失恋引起的,其反应强度是可以理解的,与某处境相符,为常形冲突,可排除神经症性问题

3.该求助者的主要症状是抑郁和焦虑,仅局限于对求助者喜欢的人,不良情绪尚未泛化,可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4.该求助者的情绪症状由现实因素引发,反应内容尚未泛化,持续时间一个多月,对社会功能稍有影响

据此,初步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三)求助者产生问题的原因:

1.生理原因:没有明显的生理原因

2.社会原因:

①存在负性生活事件――失恋

②朋友较少,缺乏社会支持系统

3.心理原因:

①被焦虑和抑郁情绪所困扰,不能自己缓解

②人格特征:内向敏感,不善交际

(四)鉴别诊断:

1.与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持续的时间也较短,因此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2.与焦虑症相鉴别:该求助者虽然也以焦虑为主要症状,但未严重影响社会功能和逻辑思维,心理冲突未变形、没有泛化,而且持续时间只有一个月,因此可以排除焦虑性神经症

六、咨询目标的确定

根据以上评估与诊断,经与求助者协商,确定如下咨询目标:

(一)学习情绪调节方法

(二)降低求助者的焦虑情绪

(三)降低求助者的抑郁情绪

(四)在达到上述目标的基础上,最终达到使求助者心理健康、人格完善的目标

七、咨询方案的制定

(一)咨询方法:合理情绪疗法,具体操作过程如下:

①心理诊断阶段,明确求助者的ABC

咨询师的主要任务是根据ABC理论对求助者的问题进行初步分析,找出他情绪困扰和行为不适的具体表现(C),以及与这些反应相对应的诱发性事件(A),并对两者之间的不合理信念(B)进行初步分析和诊断。

②领悟阶段

咨询师的任务是帮助求助者领悟合理情绪疗法的原理,使求助者真正理解并认识到:第一,引起其不良情绪及行为后果的是不合理信念,而不是诱发事件本身;第二,通过改变认知,进而改变情绪;第三,情绪困扰的原因与求助者自己有关,他们应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反应负有责任。

③修通阶段

这一阶段是合理情绪疗法中最主要的部分,咨询师通过运用多种技术,使求助者修正或放弃原有的非理性观念,并代之以合理的信念,从而使症状得以减轻或消除。

(二)咨询原理:该理论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埃利斯于20世纪50年代创立,其理论认为引起人们情绪困扰的并不是外界发生的事件,而是人们对事件的态度、看法、评价等认知内容,因此要改变情绪困扰不是致力于改变外界事件,而是应该改变认知,通过改变认知,进而改变情绪。他认为外界事件为A,人们的认知为B,情绪和行为反应为C,因此其理论的核心又称ABC理论。

(三)咨询师与求助者的责任、权利和义务(略)

(四)咨询时间:每周1次,每次50分钟,咨询次数10次

(五)咨询收费:每次10元;心理测验:免费

八、咨询过程

第一阶段: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第1-2次) (1)填写咨询登记表,询问基本情况,介绍有关事项

(2)进行心理测验:SCL-90、SDS、SAS

(3)将心理测验结果反馈给求助者,并作出初步问题分析

(4)通过摄入性会谈,收集求助者的资料

(5)简单介绍合理情绪疗法的基本原理

(6)说明保密原则、咨询师与求助者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7)总结与布置家庭作业

第二阶段:心理帮助阶段(第3-8次)

I.第一小节:领悟阶段(第3-5次)

(1)家庭作业回顾,列出三项不合理信念:

①我如此爱她,她也应该同样爱我

②如果她不跟我在一起的话,我会受不了的

③如果不是她同班的那个男生的话,我们应该会在一起

(2)布置家庭作业:要求求助者对上述不合理信念进行反思

II.第二小节:修通阶段

(1)家庭作业回顾:求助者经过思考,进一步肯定情绪问题确实与自己的不合理信念有关

(2)经与求助者商讨与辩论,得出如下建设性信念:

①每个人都有选择爱的权利,她可以选择别人,我也可以有新的选择

②要向希望别人如何对我那样去对待别人,而不是我对别人怎样,别人就应该对我怎样

③没有谁离了谁就会活不下去,不能过分夸大别人对自己存在的重要性

(3)布置家庭作业:求助者将原来的不合理信念与建设性信念对比,并进行反思

第三阶段:结束与巩固阶段(第9-10次)

(1)家庭作业回顾:求助者对自己之前的行为进行反思

(2)在对求助者进行正面积极鼓励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求助者将此次的认识转变扩展到生活的其他领域中

(3)鼓励求助者自己决定与女生关系的处理

(4)做SAS测验,标准分为39分;做SDS测验,标准分为35分

(5)结束咨询:鼓励求助者多进行正强化,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

九、咨询效果评估

(一)求助者自己的评估:

通过咨询,我的情绪已经平复,睡眠状况已基本好转,能够专心工作和学习,对咨询效果满意。

(二)咨询师的评估:

求助者经过咨询,情绪明显好转,三个月后随访,咨询效果继续保持,症状基本消除,生活恢复正常,自我评价提高,咨询的近期目标基本达到。

(三)心理测验评估:

求助者的SAS测验分由53分降到了39分;SDS测验分由56分降到了35分,说明焦虑、抑郁情绪基本消失,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

[参考文献]

[1]郭念锋.心理咨询师 (基础知识)[M]、心理咨询师 (三级)[M]、心理咨询师 (二级)[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2]许又新.心理治疗基础[M].贵阳:贵阳教育出版社,1999年.

[3]汪向东等编.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年.

大学生恋爱心理论文范文二:大学生恋爱心理教育研究

【摘 要】针对恋爱现状、恋爱认知与态度、恋爱相关问题、恋爱教育等问题自编问卷针进行了调查,以调查数据为依据分析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择偶标准、恋爱观形成、恋爱与学习、同居与亲昵行为产生原因,对如何进行有效的恋爱心理教育提出了应对的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恋爱心理;教育

大学生恋爱是校园中一个现实而又敏感的话题,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由恋爱引发的各种问题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恋爱观教育是高校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许多高校还将其纳入心理健康课教学体系中。为了更好地了解我校大学生恋爱的现状,了解群体文化对大学生恋爱教育有何影响,以期有针对性地开展恋爱心理教育、辅导、咨询工作。

1 调查内容与方法

调查于2012年3月-5月进行。采取分层抽样方式在湖南某理工学院13322名二本在校学生(其中女生6521)中抽取了365名学生作为被试,样本涵盖该校文、理、工等十五个院,其中男生201名,女生164名;大一92名,大二90名,大三83名,大四90名,大五10名。采用自编的《大学生恋爱心理教育问卷调查 S版》作为问卷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365份,回收问卷341份,有效回收率为93.42%。在参考了百度文库公布的相关问卷,结合心理健康课程教学内容,并与若干在校学生座谈的基础上,研究者经过反复修改编制成该问卷。

2 调查分析与结论

(1)恋爱的基本情况:所有被试中从没谈过恋爱的占30.37%,所有被试中正在谈恋爱的占39.26%;这与《当前大学生成人依恋与恋爱现状调查研究》(欧阳宇2011年《毕节学院学报》)调查得出的39.8%比例高度一致。曾经谈恋爱,现在没谈的占30.37%;二者相加有过恋爱经历的比例为69.63%,这与《大学生成人依恋与恋爱行为关系研究》(林玲2008年第3期《思想理论教育》)所调查出有过恋爱经历的为65.1%也相差不大 。调查显示在所有正在谈恋爱及曾经谈恋爱的学生中,恋爱平均持续时间在2年以上的占17.78%,1-3个月的占14.81%,4-6个月的占12.59%,7-12个月的占10.37%,1年以上,2年以下的占12.59%.。从恋爱次数来看,在校学生恋爱过1次的36.3%,2次的20.74%,恋爱3次及3次以上的占12.59%。在谈恋爱的学生中大二的最多,占43.4%,其次为大一、大三,均为18.87%,大四与大五合计18.86%。总体来看,大学生谈恋爱的现象比较普遍,并基本处于尝试恋爱阶段。

(2)对恋爱的认知与态度:对 “是什么原因促使大学生恋爱”问题,选择“生活枯燥,排遣寂寞”的占21.37%,选择“积累经验,体验人生”的占19.53%,选择“受他人影响,看着许多人恋爱,所以也恋爱”的占19.26%。选择恋爱对象的标准排前五位的分别是,道德品质占18.17%,才华能力占17.7%,个性与性格占17.7%,与自己志同道合占15.84%,外表漂亮占12.73%。可见大学生的选择恋爱对象更侧重于精神性因素。这表明大学生重视双方关系融洽,双方心理的相容。有文章提出“90后大学生择偶观更现实,趋向于恋爱对象的优越物质条件”。那到底是调查有误,抑或在校大学主观择偶标准与实际选择有出入,或者还有什么其他原因,则需在以后进一步研究了。

所有被试中认为谈恋爱有利于学业成绩提高的占19.26%,认为谈恋爱对学业成绩基本无影响的占31.85%,认为谈恋爱对学业成绩有轻微影响的占42.22%,认为谈恋爱对学业成绩有严重影响的仅占6.67%。而在“恋爱与学业发生冲突怎么办”中,所有被试中选择以学业为重的占63.7%;而23.7%的被试回答没想过这个问题。这表明在校大学生对学业是比较看重的。因此教育工作者在此方面对学生引导时可以更多的着重于学生的成长成才,从学生终生发展上着手,而不能习惯性地认为其对学业有负面影响,否则思想教育工作只能流于说教。

在关于恋爱与婚姻关系中,65.93%的被试选择了“婚姻必须以爱情为基础”。在对恋爱的理解中,51.11%的被试选择了“为了选择终生伴侣,是婚姻的前奏”,选择“不必考虑太多,跟着感觉走”的占26.67%,另有2.22%的被试选择了“为了排解空虚和寂寞,没有过多考虑将来”。此处与“什么原因促使大学生恋爱”中的选择看似矛盾。表明一方面大多数学生主观上认同恋爱是“为了选择终生伴侣,是婚姻的前奏”,而不会赞同“为了排解空虚和寂寞”。但另一方面,在实际的学校生活中引发恋爱的机缘更多地是“生活枯燥,排遣寂寞”、“受他人影响,看着许多人恋爱,所以也恋爱”。这表明大学生的恋爱观较不稳定,易受环境因素、社会因素和朋辈群体的影响。

(3)对于大学生恋爱相关问题的看法:对于“看到热恋中的大学生在公共场合里拥抱、接吻、亲热时”的态度,有15.56%的选择了“很正常,那才是恋爱”,11.11%的被试选择了“无可厚非,如果是我,也会欣然接受的”,说明共有26.67%的属主动接受。另有30.37%的被试选择了“不太能理解,要有所收敛”,10.37%的选择了“那样不好,但没办法,只当没看见”,15.56%的被试选择了“欣赏他们的勇气,但自己是不会去做的”,说明共有56.32%的被试是被动接受这一现象的,二者相加对此持接受态度的为67.41%。有17.04.%的被试选择了“反对”,并认为这些行为是不文明行为。可见大多数人面对此现象时更多只是一种无可奈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在进行课程教育可适当引入投射心理、反投射心理、群体意识等理论,让学生认识到自己行为对公众的影响后再反观其是否得体。

对大学生恋爱同居的看法中,28.15%的被试选择了“坚决反对”,选择“是感情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很自然,”的占40%,选择“虽不支持,但包容”的占25.19%。这说明65.19%的被试对大学生恋爱同居现象持不否定的态度。而有部分研究者基于各种理论对大学生恋爱同居现象持赞同态度, 也有研究者认为恋爱同居带来的不良后果究竟有哪些方面,以及这些不良后果的程度如何,在现实中可能具有很大的个体差异和群体性差异。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应从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角度进行深入研究,再有针对性地进行有效教育。

(4)对大学生恋爱心理教育的看法:被试中42.96%认为“非常有必要进行大学生恋爱教育,因为同学们心中有很多困惑”,被试中37.78%的认为“非常有必要,但要改进方式、方法”,只有9.63%的被试认为“不必要,那是学生自己的事”,另有7.41%认为“不必要,教育了没有什么效果”。在关于我校大学生中因恋爱问题而产生的不良问题,40%的被试认为问题较多,比较严重,另有33.33%的被试认为不清楚。仅有4.92%的被试选择了“学校老师教诲”。这说明一方面学生渴望得到帮助,另一方面学生在这方面的帮助因种种原因得不到学校教师的帮助。这不能不说是学校教育的严重缺失。研究者认为应从人的终生发展的角度,对大学生的恋爱心理与行为进行指导,让学生认识到恋爱、婚姻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加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法纪意识教育。不可简单直白地要求学生“树立正确恋爱观”,那样只会是教育工作者理想化的一厢情愿。

参考文献:

[1]李艳文,贺伟. 大学生婚恋观现状研究,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09(6).

[2]贺晶,黄琳庆,刘列夫.90后女大学生择偶标准浅议.《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

[3]卿大咏.怎样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企业家天地,2007(4).

[4]蔡宜旦.大学生婚恋观变化比较研究.浙江青年专修学院学报, 2003(4).

浅谈大学生恋爱心理论文相关文章:

1.大学爱情观论文3000字

2.大学爱情心理学论文

3.大学论文:我的爱情观

4.浅谈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范文

5.浅议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

6.浅析大学生性心理健康现状论文

7.浅议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范文

浅谈大学生恋爱心理论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