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雹的形成原因是什么冰雹是怎么形成的

发布时间:2017-02-21 14:28

我们经常在电视上看到一些地方下冰雹,一些大得像鸡蛋一样的 冰雹把汽车的玻璃都砸碎了,那么冰雹是怎么形成的呢?本文是小编整理的冰雹的形成原因,一起来看看吧!

冰雹的形成原因是什么冰雹是怎么形成的

冰雹的形成原因

冰雹云是由水滴、冰晶和雪花组成的。一般为三层:最下面一层温度在0℃以上,由水滴组成;中间温度为0℃至-20℃,由过冷却水滴、冰晶和雪花组成;最上面一层温度在-20℃以下,基本上由冰晶和雪花组成。冰雹的形成对0℃层高度有较高要求,一般0℃层在3-5公里左右有利于冰雹产生。

冰雹的形成需要以下几个条件。

①大气中必须有相当厚的不稳定层存在。

②积雨云必须发展到能使个别大水滴冻结的高度(一般认为温度达-12~-16℃)。

③要有强的风切变。

④云的垂直厚度不能小于6~8千米。

⑤积雨云内含水量丰富。一般为3~8 g/m3,在最大上升速度的上方有一个液态过冷却水的累积带。

⑥云内应有倾斜的、强烈而不均匀的上升气流,一般在10~20米/秒以上。

冰雹来自对流特别旺盛的对流云(积雨云)中,是在对流云内由雹胚上下数次和过冷水滴碰并而增长起来的,当云中的上升气流支托不住时就下降到地面。

常见的冰雹个体一般多像玉米粒、拇指或乒乓球般大小,个别的也有鸡蛋或拳头那么大。和雨滴相比,冰雹个头大,用厘米来计算。而雨水单位为毫米,可见大小的差别。

根据一次降雹过程中,多数冰雹(一般冰雹)直径、降雹累计时间和积雹厚度,将冰雹分为3级。

1.轻雹:多数冰雹直径不超过0.5厘米,累计降雹时间不超过10分钟,地面积雹厚度不超过2厘米;

2.中雹:多数冰雹直径0.5~2.0厘米,累计降雹时间10~30分钟,地面积雹厚度2~5厘米;

3.重雹:多数冰雹直径2.0厘米以上,累计降雹时间30分钟以上,地面积雹厚度5厘米以上。

冰雹的危害

冰雹虽然持续时间不长,一般为数分钟,可是来势猛,强度大,还常常伴随着狂风暴雨,所以往往给局部地区农业造成严重损失,甚至颗粒无收。冰雹的危害决定于降雹范围、雹块大小、持续时间及堆积厚度。冰雹对作物的危害是很大的,可使农作物遭受机械损伤。作物种子及其发育阶段,大的冰雹袭击猛或下雹时间较长,农作物受害就重。处在开花期或成熟期的作物较处在幼苗期受害重甚至能造成毁灭性的伤害。果树林木遭到雹灾,当年和以后的生长均受影响,受到创伤还易发生病虫害。除了对农作物的影响,大的冰雹常常毁坏庄稼和砸伤人畜,造成灾害。冰雹对交通运输、房屋建筑、工业等方面也都有不同程度的危害。1998年1月,一场冰雹袭击了加拿大东部和美国东北部分地区,机场被迫关闭,铁路、公路停运,300万人失去电力供应。2周以后,仍有100万人未恢复电力供应,有些地方甚至停电长达3周。因此,如何减轻冰雹的灾害是发展国民经济,特别是农业生产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冰雹和它所伴随的雷暴、大雨、飑线及龙卷等,是中国经常出现的灾害性天气之一。中国冰雹分布范围之广,年降雹日数之多,降雹季节之长,所造成灾害之严重,在世界亦很突出。在中国古书上关于雹灾的记载很多,历史上黄河中游地区有记录的雹灾在280次以上。我国每年因冰雹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约为几亿元到十几亿元。1987年3月6日大范围冰雹横扫江西、湖北、安徽、江苏、浙江、上海,受灾农田达538万亩,倒塌房屋6.2万间。我国冰雹最多的地区是青藏高原,例如西藏东北部的黑河(那曲)曾降冰雹53天,最少的年份也有23天,班戈31.4天(最多年48天,最少年22天),申扎28.0天(最多年37天),安多27.9天(最多年40天),索县27.6天(最多年44天)等,均出现在青藏高原,每年平均有35.9天冰雹(最多年);其次为大兴安岭至阴山、太行山一带,另外天山、长白山、祁连山、云贵高原等也是冰雹较多的地区。每天12~18点,每年春夏之交和夏秋之交是冰雹最易活动的时期。从历史资料来看冰雹活动也有一定的规律性,1951年以来降雹较多的年代是1957年、1959年、1964年、1967年、1971年、1972年、1973年、1976年,平均大约3~4年一次。

冰雹灾害的预防

(一)、预报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天气雷达、卫星云图接收、计算机和通信传输等先进设备在气象业务中大量使用,大大提高了对冰雹活动的跟踪监测能力。当地气象台(站)发现冰雹天气,立即向可能影响的气象台、站通报。各级气象部门将现代化的气象科学技术与长期积累的预报经验相结合,综合预报冰雹的发生、发展、强度、范围及危害,使预报准确率不断提高。为了尽可能提早将冰雹预警信息传送到各级政府领导和群众中去,各级气象部门通过各地电台、电视台、电话、微机服务终端和灾害性天气警报系统等媒体发布“警报”“紧急警报”,使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提前采取防御措施,避免和减轻了灾害损失,取得了明显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二)、防治

我国是世界上人工防雹较早的国家之一。由于我国雹灾严重,所以防雹工作得到了政府的重视和支持。目前,已有许多省建立了长期试验点,并进行了严谨的试验,取得了不少有价值的科研成果。开展人工防雹,使其向人们期望的方向发展,达到减轻灾害的目的。目前常用的方法有:①用火箭、高炮或飞机直接把碘化银、碘化铅、干冰等催化剂送到云里去;②在地面上把碘化银、碘化铅、干冰等催化剂在积雨云形成以前送到自由大气里,让这些物质在雹云里起雹胚作用,使雹胚增多,冰雹变小;③在地面上向雹云放火箭打高炮,或在飞机上对雹云放火箭、投炸弹,以破坏对雹云的水分输送;④用火箭、高炮向暖云部分撒凝结核,使云形成降水,以减少云中的水分;在冷云部分撒冰核,以抑制雹胚增长。

(三)、农业防雹措施

常用方法有:①在多雹地带,种植牧草和树木,增加森林面积,改善地貌环境,破坏雹云条件,达到减少雹灾目的;②增种抗雹和恢复能力强的农作物;③成熟的作物及时抢收;④多雹灾地区降雹季节,农民下地随身携带防雹工具,如竹篮、柳条筐等,以减少人身伤亡。

冰雹伤员的急救

冰雹对人的伤害主要为冰雹砸伤、房屋倒塌后被掩埋或被落下的物件压迫之后的外伤,除易发生多发伤和骨折外,肢体和肌肉丰富的部位长期受压,组织血供受损,缺血缺氧,易引起坏死,造成对全身的影响,尤其是肾功能衰减。伤病员的医疗救护,要按分级救治要求组织实施。因此,要有统一的救治原则,明确救治的范围,才能使伤病员在分级救治过程中,得到及时合理的医疗救护,最大限度的降低死亡和残废率。

在遇到冰雹意外伤害发生时:

1、不要惊慌失措,要保持镇静,并设法维持好现场的秩序。

2、在周围环境不危及生命条件下,一般不要轻易随便搬动伤员。

3、暂不要给伤员喝任何饮料和进食。

4、如发生意外,而现场无人时,应向周围大声呼救,请求来人帮助或设法联系有关部门,不要单独留下伤病员无人照管。

5、遇到严重事故,还应立即向有关政府、卫生、防疫、公安、新闻媒介等部门报告,现场在什么地方、病伤员有多少、伤情如何、都做过什么处理等

6、根据伤情对病员边分类边抢救,处理的原则是先重后轻、先急后缓、先近后远。对出血、休克、昏迷、严重的呼吸障碍等患者,应优先分类,以便及早救治和隔离。对复合伤、多处伤必须全面考虑伤病员的损伤程度,并依据主要伤害治疗的需要予以分类。

7、对呼吸困难、窒息和心跳停止的伤病员,从速臵头于后仰位、托起下颌、使呼吸道畅通,同时施行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等复苏操作,原地抢救。

8、对伤情稳定,估计转运途中不会加重伤情的伤病员,迅速组织人力,利用各种交通工具分别转运到附近的医疗单位急救。

9、现场抢救一切行动必须服从有关领导的统一指挥,不可各自为政。

冰雹的形成原因是什么冰雹是怎么形成的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