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如何选择合适的参考书
小编导语:前面我们谈了学生选择参考书的原则是在精不在多,那我们现在就来具体谈谈学生如何选择合适的参考书:
一、如何选择?
1、应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学习阶段选择适合自己的参考书。
参考书大致有3种类型:偏重讲解与例题的、讲解与练习兼重的和以练习题为主的习题集。在学习的不同阶段对各种类型参考书的倚重程度也应该有所不同。例如:
刚开学,最好能多读一些偏重讲解的参考书。好的参考书是课堂的有益补充,一些老师没有提到的解题技巧以及新的知识点都可以在参考书中找到。这样不仅能巩固基础知识,也可以对已学知识进行一些必要的填补。
期中考试后,就可以有计划地做一些习题了,讲解与练习兼重型的参考书这个时候应该是最实用的。因为这时候,同学们已经掌握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的学科方法,这时可以选择一些质量高的参考书,仔细研究前面的讲解内容,然后认真完成后面的练习。
接近期末考试,习题集就成为了主角。因为这时你要提高的不仅仅是解题能力,更重要的是解题的速度和正确率。一定量的练习是 非常有必要的,特别是理科的学习。
尽量买有答案的参考书。
一位教孩子做植物栽培的园艺家说:“现代人不论大人或是小孩,耐心越来越有限,他们宁可直接买了盆栽回家养,也不愿意等待种子萌芽。”
事实的确如此。在生活中,对很多人而言,如果刚做过的事没有立即产生结果,他们往往就会改变主意去关心其他的新事物,结果把刚做过的事给忘了。
所以,针对这种非常普遍的现象,我们在购买参考书的时候应尽量挑选能立即看到答案的一类。否则,一旦做完题,却不能立即看到答案,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
当然,在选择有参考答案的习题时,我们还要注意这样三点:不要扶着答案走路、不要盲目迷信答案、不要先看答案后做题。
为什么我要提出这样的要求呢?原因很简单。
1、如果我们长期扶着答案走路,那么,就会严重影响我们的学习自信心。这样的做题方式养成习惯的话,你就不可能会静下心来冷静地思考问题,做题的思维在翻答案的过程中就会被一次次打断,不利于你的思考。更严重的是,如果你对每一道题都没有了信心,在考试的时候就可能对自己做过的题目不断产生怀疑,影响了考试的心情和效率。
2、盲目迷信答案,不利于我们独立思考能力的形成。习题的答案只是我们做题的一个参考,而不是唯一,如果我们盲目迷信答案,就可能会导致我们的思维局限于答案,思路放不开,影响我们的思考力。相反,如果我们对答案能够有一个理性的认知,不唯答案的举,就能在自己深入思考的过程中,学到更多有有意的东西。
3、先看答案后做题,这种做题的方法其实是本末倒置。看完答案之后,按照答案的解题思路来做题,就好像射箭,先射完箭再画环一样,自欺欺人。习题训练重要的是训练我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锻炼我们的解题思维和提炼信息、组合信息、解答问题的能力,如果我们只是重结果而轻过程,那么也就达不到培养各项能力的目的。
参考书不在多,而在与全、准、精、新。
“全”指该参考书覆盖面要广;“准”指参考书要有针对性,不偏不怪;“精”既是要求参考书要具浓缩性,要有一定的深度,不滥不浅;“新”当然指的是从例题到习题,从知识点拨到参考答案都要求新颖不过时。
二、如何“吃透”
所谓“吃透”,是指要将参考书至少认认真真看两遍,包括做题,直到烂熟于心。
至于为何要这样做,让我们来听听一位北大学子是怎样说的:
“我感觉一本书做3遍比3本书看一遍效果要好的多。3本书看一遍,很多东西不一定能吃透。一本书做3遍的话,可以反复地思考,总结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
是的,第一遍做题,最多算是对知识的整体把脉,完成后大致能从中诊断出自己的不足,第二遍乃至第三遍再做题,才能牢牢掌握住重点知识。如果你能把习题集里出现过的题型、总结的规律都熟记于心,做到一看到类似的题目马上能想出大概的解题思路,那么这就说明你已经真正地“吃透”这本习题了。
学生如何选择合适的参考书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