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励志经典故事材料
相信很多朋友都会时不时地需要用到一些名人励志经典故事材料,那么名人励志经典故事材料都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吧。
名人励志经典故事材料:见或者不见,你的价值都在那里
作者:程刚
1950年10月,他出生在美国旧金山一个意大利裔家庭。因为家庭贫穷,他从小便开始勤工俭学,并努力在学校中表现自己,希望老师和同学们能够注意到自己,改变他们对他这个外国裔学生的看法。可即便是这样,同学们依然排斥他,老师对他的态度也是不冷不热,这让他十分伤心。
上小学时,他当报童补贴家用,每个周末早起到收发点取报,然后大街小巷地叫卖。一次,一位建筑商印了1万份广告,希望学校发动学生上街分发,分发之后,将给予学校3000美金以资助学校购置教学用品。学校接下了这批广告单,并给每名学生分配任务100份。很多学生觉得顶着烈日上街发广告,又热又丢人,他却觉得这事很容易,爸爸鼓励他多分担一些,他有些沮丧地说:“我多发有什么用呢?老师们也看不见我大街小巷辛苦跑。”父亲笑了,对他说:“你记住,你的价值不会因为别人看不见而减少,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他记住了父亲的这句话。
在父亲的帮助下,他找到学校,直接领取了500份广告,然后第二天一大早便到街上分发,不到晚上便发完了。当其他学生带着没发完的100份广告回到学校时,老师们还在议论着他一次性取走500份能否发完,看着他空手回来,所有人都向他投来了赞许的目光。
1972年,他从大学毕业后,加入了一家律师事务所,他很希望表现一下自己,可这里人才云集,他没有机会,一度动了辞职的念头。他想起了小时候父亲给他讲的那句话——你的价值不会因为别人看不见而减少,他心里又充满力量。一年后,他考进了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哈斯商学院学习MBA,然后提出了辞职。律师事务所急了,所有主管集体找他谈话,都一致挽留,还承诺无论是业务主管还是行政主管他可以任选,但他婉言谢绝了。同事们一头雾水,这一年,没感觉他做什么,可他辞职的时候,所里怎么会这样挽留他?律师事务所负责人给出了答案。他说,他负责行政以后,自己编了一套软件,所里的案件资料从此没出过一次差错,任何信息只要他敲几下键盘,就会全都调出来,还有,他坚持每天早来半个小时,监督保洁打扫卫生,我们的工作环境在他干行政这一年,发生了质的变化……
后来,他加入了英特尔公司。五年后,便从一个普通职员升任外围零部件运营部门总经理,几年后,他又被破格提拔为英特尔运营集团副总裁,六年后,再升为公司执行副总裁,2005年成为英特尔公司第5任CEO。他的一路升迁,许多人都提出了疑问,他是公司历任CEO中唯一一个非技术人员。他的前任安德鲁·格罗夫说:员工的家属病逝了,只要他知道,肯定能悄悄地去探望,公司与苹果电脑的合作,造成了与戴尔和微软关系的紧张,他悄悄地改变了这一局面,让各方都满意……他有一股“宁静的力量”,做着别人做不到的事。
他叫保罗·欧德宁,他信奉“坚持自我,就是对价值的最好体现”,他的那股宁静的力量,就是对其价值的最好表达。
名人励志经典故事材料:贫穷的慈善家
作者:艾子垚
若有人问,做一个慈善家是不是需要很多钱?海南的爱心达人冯磊可以告诉你,不需要。冯磊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民工,从事最苦最累的下水道疏通维修工作,尽管他很穷,却是海南爱心慈善界颇有名气的人。
十多年前,冯磊因为家庭矛盾,从山东只身来到海南谋生。在这个举目无亲的地方,冯磊深深体会到了生活的艰难。在这里他做过农民、种过甘蔗、做过小生意,也替别人打过工,体会过各种生活状况,让冯磊也看到了许多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他开始反省过去在家乡的意气用事,和家人的矛盾。随后,他给家人打了电话,所有的矛盾迎刃而解。这让冯磊心胸更加宽阔。
2003年,海南女子吴海波因为误食醋精导致食管腐烂而无钱治疗的事情经媒体报道传遍了海南。冯磊从报纸上看到这一消息的时候,第一时间参与帮忙,他不仅自己募捐,还私下去探望吴海波。在吴海波得到大家的帮助病情好转后,冯磊还是坚持不懈地帮助她。有朋友不理解冯磊,说:“对于一个陌生人,你已经做到仁至义尽了,何必还花这么多精力呢?”
冯磊答道:“帮人帮到底吧。既然做了好事,怎么能中途放弃呢?”
之后,冯磊在得知吴海波能够吃进流食后,又马上买了一个榨汁机给她送去。对此,吴海波非常感激,说:“我家里穷,可是你也不富有。你这样对待我,我真是没有什么可以报答的。如果可以,以后我就叫你一声‘哥哥’。你就是我的亲哥,以后我们就是一家人。”冯磊高兴地答应了,直到今天,他们依旧情同兄妹。
正是这次助人的经历,让冯磊感受到了生命的意义,他常常对妻子说:“我们是物质上的穷人,却是精神上的富翁。”
2008年,冯磊开始学习上网。他总是到一些新闻网站和一些论坛浏览帖子。一旦看到需要帮助的人,他总是耐心替别人解答问题。有时候,甚至留下自己的电话号码,申明有什么困难可以找他帮忙。妻子对此颇有微词,冯磊却笑着说:“没事,我们又没钱,别人占不到我们的便宜。我们助人为乐,上天也会庇佑我们的。”
不久,微博开始流行,冯磊便利用这个工具开始转发微博。开始,他只是单纯地抱着帮助别人的想法,把所有他看到的需要帮助的消息,通过微博一一转发出去。只是没想到,他的微博点击率逐渐攀升,最后竟然引起了海口媒体和海口网友的关注。
“@海口冯磊”,这只是一个普通的微博账户,他却是一个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帮助别人的大好人。就这样,他每天都在转发消息。他的粉丝从1000人增加到2000人,从10000人增加到50000人——冯磊出名了。
现在有不少需要帮助的人都到他的微博上寻求帮助,他都会慷慨地伸出援助之手。除了帮忙转发微博外,他也会通过实际行动去帮助别人。2014年,他的工友因为突发疝气无钱医治,冯磊便把这则消息在微博中发出去。因为工友的妻子在几年前去世,他有一个5岁的女儿。冯磊想到自己在钱上帮不了什么忙,便提出帮助照看工友5岁的女儿,让工友安心治病。在冯磊的努力下,他的工友获得了海南医疗救助基金会发出的救济金。
如今,凡是冯磊微博上发出的消息,都有许多人帮助转发。正是因为冯磊用自己的行动带动了更多的人去行善。而每一个受过冯磊帮助的人都成为了冯磊的好朋友,长久地保持着友谊。
不过,有的网友也对冯磊的热心提出了质疑,说他纯粹是博眼球,好让自己出名。但是更多的网友对此进行了反驳。其中一个网友在帖子上这样写道:“他没钱,没权,但是确实是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别人。他的出名不是刻意为之,而是无意之举,那种发自内心的善良让他浑身带着光辉。他的出名不掺杂一丝金钱的因素,这比那些能一次就捐出几十万元的富人更加不易,他是倾其所有在做善事,就是一个贫穷的慈善家。”
名人励志经典故事材料:活着,即使没有明天
作者:温言
几年前,我还在泡天涯论坛的时候,有一个叫“滚蛋吧肿瘤君,记录与肿瘤抗争的病院日子”的帖子每天都在首页飘红。那时候各种生活体验帖大热,出于好奇,点了进去。
熊顿从发病五个月的时候开帖。她说自己开帖的原因是“对画漫画的人来说,任何际遇都可以成为付诸笔尖的素材”,而她希望用自己的这段经历带给大家勇气和希望。
在网上追肿瘤君帖子的日子里,每天的标准动作都是刷新、催更、祝福……周而复始。尽管知道熊顿每天都被困在医院里,身边充斥着化疗、吃药、测体温、白细胞增减这些词,可她让我们看到的只有一幅幅忍俊不禁的漫画:
艰难困苦中插科打诨的朋友之情,相互扶持、故作坚强的父女之情,仿佛一夜回到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的母女之情。
熊顿极少在画里描绘痛苦,却让我们这一刻被逗得哈哈大笑,下一刻又热泪盈眶。
慢慢地,最初那个帖子,也变成了一条汇聚了不同年龄、不同背景、不同命运的人群的河流——我们不仅在里面看熊顿,也看各形各色的人生遭遇,还看我们自己。
熊顿让每个人都觉得周身充满了力量和勇气,也让每个人为自己感到庆幸,庆幸自己不是她,而我们的烦恼在死神面前不堪一提。
而这些给了我们一种错觉:熊顿成功了,战胜肿瘤,将是不日可待的事情。
不过一切就停滞在她直播了妈妈嘱咐好朋友多穿衣服的一条微博里。
其实在发出最后一条微博时,熊顿已经呼吸困难,无法躺卧。而她说“要写两句,否则大家该担心了”。
就像所有那些曾触动过我们的作品中,最让人放不下的结尾就是这样起起落落后的戛然而止。
在死亡面前,没有人不为咬紧牙关、全力以赴的战斗而动容。而很多时候,都让人觉得这个姑娘有些不可思议:
一些生活琐事和小变故往往就能轻易地让我们崩溃绝望,而熊顿那么年轻,怎么就能在面对绝症之时,那么勇敢达观、坚忍不拔?
后来无意中看到TED上的一段演讲,解开了这些疑惑。演讲者是个游走于生死界限的医院牧师,后来自己也成为癌症患者,开始了漫长的战役。
她说:“你们不了解,对于长期受苦的人而言,最害怕的不是受苦,而是我们所承受的苦难毫无价值。”
那一刻,我突然觉得对熊顿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或许人在陷身绝境、无计可施时,唯一能让她感到有价值的,就只剩以光荣的方式承受痛苦了。如果从这个角度看,她的苦难已不仅仅是她所背负的苦难——她用言传身教让那些通过网络、书、电视节目认识她的人,瞬间领悟了原本实实在在的幸福。
熊顿离开后,她的作品还被改编为各种各样的形式,在各个角落流传,不得不说,对于还留存世间的父母也是一种安慰。这位独生女正是用这种绵延不绝的方式,慰藉并反哺着父母的养育之恩。
如果人生真有意义,痛苦自当有其深意。
人们接受命运及所有苦难时,他所选择生活道路的方式,使他在最困难的环境中向生活增添更深刻的意义。
如果说每个人都背负着一个命运赋予的使命,那么熊顿的使命,或许就是让我们在笑和泪中看到生命的顽强、无力和伟大。
如果说一颗星背负着命运,那么它将在熄灭前用爆发式的闪耀,刺穿人间仰望的渺小心灵,令他们重聆生命的拳拳之音。
这一刻,许多的痛苦,虽败犹荣。
熊顿,我并不认识她。
可很多时候,我觉得她就像住在我心里的一个朋友。
我俩已经认识好久了。
名人励志经典故事材料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