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国画工笔画图片_孔雀国画工笔画作品
孔雀属的两个种雄体体长90~130公分(35~50吋),具一条长达150公分(60吋)的尾屏,呈鲜艳的金属绿色。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孔雀国画工笔画图片,供你选择。
孔雀国画工笔画图片欣赏
孔雀国画工笔画图片1
孔雀国画工笔画图片2
孔雀国画工笔画图片3
孔雀国画工笔画图片4
孔雀国画工笔画图片5
看了孔雀国画工笔画图片后,下面就来读一读关于工笔画的文章吧!
工笔画的“诗情”与“画意”
英国著名的艺术批评家克莱夫·贝尔在《艺术》[1] 一书的开篇《审美假说》里开宗明义:“所有美学体系的起点一定是个人对某种独特情感的体验。我们将唤起这种情感的对象称为艺术作品……任何美学体系如果装腔作势地说自己就是建立在客观真理之上,那它显然是荒谬绝伦的,在此也毋庸多论。除了感受,我们没有其他认识作品的途径。”中央美院教授、著名工笔画家蒋采曾对她的学生们这样说:“如果你们的作品在大型画展上能让观众驻足停留10秒钟,你们的作品就是优秀作品了;如果你们的作品能让观众走过去又返回来仔细看,你们的作品就是成功的作品了!”
如果我们面对的作品根本无法唤起我们的观赏欲望,让我们没有感觉或者无从感受,甚而至于“不忍卒睹”、唯恐避之不及,作为观者,谁会愿意“吃”这样的“回头草”?谁会甘心当这种作品的“回头客”?
一件好的视觉艺术作品能够把一个欣赏它的人带入生活以外的心旷神怡,会使观者随这件艺术作品去体验作者的生活情感。而作品之内朦胧的“诗情”、氤氲的“画意”,恰恰是吸引观者驻足的磁力,是能给观者带来视觉快感的的催化剂。如果说写意的文人画还另有其他说法,那么以写实为旨归的工笔画尤其如此。
工笔画的“诗情”:诗心入画与诗画合一
在工笔画中,无论是人物画,还是花鸟画,都是力求于形似;但仅仅画得形似而没有感染力的作品也不能称之为艺术。黑格尔曾说:“画家画成的葡萄,鸽子要去叨,画的甲虫,猴子要去抓,这种把鸽子、猴子也骗过的画,所起的仅是庸俗的效果,谈不上艺术境界。”[3] 傅雷在谈到院体工笔画时也说过类似的话:“今人一味修饰涂泽,以刻板为工致,以肖似为生动,以匀净为秀雅,去院体已远,遑论艺术三昧。是即未能突破积劫之明证。”[4]
工笔画的艺术生命取决于诗意的融入,即画面构成必须有一种诗性结构[5] ,作品本身不仅要具有很强的叙事功能,而且要富有诗意。从唐代周昉的《簪花仕女图》、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到宋代赵佶的《芙蓉锦鸡图》,从明代仇十洲《玉洞仙源图》到当代刘大为的《晚风》、何家英的《秋冥》,莫不如是。
“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工笔画中的诗画结合更是由来已久。堪称鼻祖的唐代诗人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如在目前,诗意无边;而他的画中名作《袁安卧雪图》,画幅充盈着丰富的诗意,令人玩味不尽、品咂再三。故苏轼评价:“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孔雀国画工笔画图片_孔雀国画工笔画作品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