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生政治论文题目
政治,指对于一国内外事务之监督与管制。是人类群体生活中可欲的价值,也是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必然出现的一种现象。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高中学生政治论文题目,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高中学生政治论文题目
1、对“苹果”热的思考;
2、从“乔布斯”想到绍兴的纺织产业;
2、花好“零用钱”的理性思考;
4、对当前“追星热”的经济学思考;
5、守护心灵的诚信底线;
6、诚信经营,放心消费;
7、对食品安全负责,为生命健康守护;
8、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国内奶制品市场大危机引发的思考;
9、满校都是“眼镜族”的思考;
10、网购, 让我欢喜让我忧!
11、从升旗仪式看校园文
12、高中生幸福感指数调查
13、透视中学生使用手机现象;
14、莫让节约随风去;
15、让课本在校园中循环起来;
16、柯桥城区人口数量季节性变化现象的原因探究;
17、网络语言利弊谈;
18、从房地产市场看“两只手”的作用;
19、绍兴市民节假日消费状况及比较分析;
20、从“韩流”看绍兴传统文化;
21、街头小摊该何去何从------浅谈政府城市管理的艺术;
高中学生政治论文
中学生幸福感指数的调查研究
【摘要】 本研究选取安徽省青阳中学两个年级四个班级的12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幸福感指数量表考察中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受状况。结果发现:(1)所得样本的幸福感指数量表呈现正态分布;(2)幸福感指数在性别这个因子上呈现出相关性,且女性得分略高于男性,国内国外均呈现相同趋势;(3)幸福感指数在年级、班级和年龄上未呈现出显著相关;(4)幸福感指数与生活满意度相关性显著,整个样本的均分偏低于本量表编制者在美国测试所获的均值,此结果与国内姚春生(1995)等人的测试结果也比美国测试结果明显偏低的趋势一致。
【关键词】 中学生 幸福感指数 总体情感指数 生活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 R-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8231(2011) 08-0670-03
1引言
近年来整个社会进步了,对公民的主观幸福感展开了各种各样的研究,其中对中学生,尤其是处于学业最为紧张的高中生最为关注,本文以安徽省青阳中学为研究对象,旨在研究高中生的幸福感指数相关状况。幸福感指数是指受试者目前所体验到的幸福程度,幸福感指数包括两个部分:即总体情感指数和生活满意度。通过对安徽省青阳中学的118名学生的问卷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着重对从性别、年龄、班级等因素对其幸福程度进行描述分析比较,以获得对高中生幸福程度影响因素的相关数据,并与外国研究作相关对比,为民生计划中的公民幸福感研究调查作出了微量的贡献,以期改善国民生活质量,为提高满意度作出些基础。
2研究方法
2.1工具
使用幸福感指数量表来研究安徽省青阳中学学生的幸福感指数分布情况。该量表包含两个部分,即总体情感指数量表和生活满意度问卷。前者由8个项目组成,它们从不同的角度描述了情感的内涵;而后者仅有一项。计算总分时将总体情感指数量表之平均得分与生活满意度的问卷的得分(权重为1)相加。其范围在2.1(最不幸福)和14.7(最幸福)之间。该量表总体情感指数与生活满意度的一致性为0.55。曾经285名被试在时隔8个月的两次测试中本量表得分的一致性为0.43,其中总体幸福感指数的一致性为0.56,因此该量表的信效度都比较高。
2.2被试
安徽省青阳中学高一高二年级4个班共取120名被试,收回120份问卷,有效问卷118份,其中男生问卷59份,女生问卷59份。其中文理班级,年龄,性别等因素都在问卷上都有记录,有助于分析所要研究内容。
2.3程序
主试在各班班主任的帮助下,安排学生在教室统一填写问卷,按照问卷的指导语进行必要的说明,测试时间大约15分钟。并在测量结束时,统一收回问卷。测量第二天即将数据录入计算机,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
3结果
3.1问卷调查的数据特征分析
根据对所录入的118个数据进行分析,得到118个幸福感指数,满意度和总体情感指数。运用分析内的描述统计中的描述,得到幸福感指数的大概分布情况,如下表所示:
通过SPSS绘出正态概率图,直观地观察数据的分布情况。如图1所示QQ正态概率图,可见大部分数据都是均匀地分布在直线上下;图2所示去势QQ正态概率图,也可见数据点在Y=0直线的上下分布呈均匀状态。两图都形象地说明了数据分布的正态特征。
统计分析方法的选择应该以数据的分布特征为依据 。据上分析,本次调查的数据呈明显的正态分布,符合参数检验的数据正态分布特征,因而选择T检验方法来检验。
3.2比较幸福感指数在性别上差异是否显著
如下表表示,先看F值的P值,这个大于0.05,不能否定零假设,就看方差相等的一行,此时看第二个P值,小于0.05,说明差异显著。即男生和女生在幸福感指数上差异显著。也就是说幸福感指数在性别上差异显著。
3.3检验幸福感指数与年级、班级、年龄是否有显著相关性
如下表所示,幸福感指数与年级、班级、年龄的显著性值均大于0.05,故幸福感指数与年级、班级、年龄均无显著性相关。
表3幸福感指数与年级、班级、年龄相关性检验
3.4安徽省青阳中学高中学生的幸福感指数与1973年所测的美国常模比较
如下表4所示,所得幸福感指数与满意度的相关性显著,且相关系数为0.647,这个结果与原美国常模数据也较为一致,满意度和幸福感指数相关性较高,也再次证明了该问卷的信效度也是较高的。
表4幸福感指数与满意度的相关性
如下表5所示原美国常模均值为11.8,现使用单个样本检验检验安徽省青阳中学学生的幸福感指数与之作比较,得出P值小于0.05,即有差异,安徽省青阳中学的学生的幸福感指数不与美国常模一致。
4讨论
4.1幸福感指数在性别上的差异性表现
我们发现,在幸福感指数上,男生女生的得分存在着显著的性别差异。过去十多年来,文化心理学的大量研究表明,人类的心理过程和行为存在着广泛的文化差异,不同文化下的个体在心理和行为的许多方面存在巨大不同,比如主观幸福感。[1]其中文化和性别角色关系密切,个体性别角色的获得和认同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对社会或文化所认可的价值的内化而完成的[3]。这一点不仅得到了许多实证研究的支持[4],西方关于理想的性别角色类型的理论演进也清楚地表明了这一点。在西方文化下,关于理想的性别角色类型主要存在三种在西方文化下,关于理想的性别角色类型主要存在三种观点:一致性模型、双性化模型、男性化模型。按照一致性模型,具有男性化特质的男性和具有女性化特质的女性是最为理想的;按照双性化模型,在男性化特质和女性化特质两个维度上得分都高的个体社会适应性最强而且心理最健康;按照男性化模型,男性化特质才是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主要决定因素。[2]在中国国情下,双性化模型得到支持, 同时具有男性化特质和女性化特质的个体主观幸福感最高; 男性化模型和一致性模型都没有得到支持。这可能就是幸福感在性别上差异所在的原因。
此外东西方文化有着巨大差异。总体上讲,西方崇尚个人主义(ind iv idua lism),东方崇尚集体主义(co llectiv ism)[5]。个人主义的文化强调个体的独立、能动性(agency)和果断自信(assertiveness)等,这些基本都属于男性特质的特质范围之内, 因此,个人主义的文化是一种鼓励和促进男性特质的文化,具有男性特质通常是适应良好的标志。与此相对,在集体主义文化下,相依性( interdependence)、集体性(communa lity)、关系和谐通常得到特别的重视和强调,因此和女性特质相关的集体性特质通常得到社会推崇,对文化的良好适应通常意味着具有比较多的女性特质[6]。可见,东西方社会不同的文化对男性特质和女性特质有着不同的价值判断,良好地适应不同的社会和文化需要有不同的特质。就性别角色而言,男性特质更能促进对西方文化的适应,女性特质更能促进对东方文化的适应。
4.2幸福感指数中西方均值的差异特点
从国家内层面来看,对发达国家居民的研究大多证实个人收入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相关程度达到了显著水平,但相关系数并不高。哈林等人发现,在国家内部居民收入与主观幸福之间的平均相关为0117。[7]迪涅等人对美国居民的随机抽样调查发现,收入与主观幸福感之相关为0.12。[8]克拉克等对英国人的一项研究则显示,收入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没有达到显著水平。迪涅等对法国、日本和美国等发达国家国内居民收入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的跟踪研究表明,尽管在最近50年来这些国家的居民收入有了迅猛的增长,但是主观幸福感水平却相当稳定。[9]但近年来的一些研究则对这种结论提出了挑战。维恩霍温发现,在较为贫穷的国家,个人收入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较强,这一结论也被哈约等人对东欧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研究所验证。[10]
与此同时人格带有深深的文化烙印,有关人格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的研究,也不可避免地涉及到文化因素。由于上述结论绝大部分是在西方发达国家的文化背景下得出的,人们有理由对它的普遍性提出质疑。这种质疑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证实。例如,威尔逊曾经提出,自信与主观幸福感相关。[11]的确,西方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往往会采用多种认知策略来维持他们的自信,而且来自西方的取样也多次证明自信与主观幸福感有着极强的相关关系,但一项跨文化研究却发现,尽管在美国自信与生活满意度之间存在着极强的相关关系,而在香港,人际协调却可以更好地用来预测人们的生活满意度。[12]近年来,一些研究者在主观幸福感的跨文化研究中,界定了个体主义(individualistic)和集群主义(collectivistic) 两种文化形态。他们认为,个体主义文化强调个人的独立性,而集群主义文化则强调个体之间的相互依存以及与他人之间的关系;个体主义文化强调选择的自由和个人的需求,而集群主义文化强调责任以及他人的需求。施马克等人对来自两个个体主义文化国家(美国、德国) 和三个集群主义文化国家(日本、墨西哥、加纳) 的被试者分别进行了外向性、神经质、快乐权衡标准和生活满意度测验。结果表明,外向性和神经质在不同的文化形态下均对快乐的权衡标准产生同等的影响。但与集群主义文化相比,在个体主义文化中,快乐权衡标准对生活满意度具有更强的预测力。为此他们推断,外向性和神经质等人格因素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很大程度是以快乐权衡标准为中介的,而快乐权衡标准又深受文化的影响。因而,人格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是以文化为中介的。[13]
参考文献
[1] Oish is, Wyer RS, Colcom be S J. Cultural variat ion in the use of current life satisfaction to predict the future.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2000,78:434 ~ 445
[2] 性别角色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模型:基于中国大学生的检验 蔡华俭、黄玄凤、宋海荣中山大学心理学系,广州510275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心理学系, 美国加州戴维斯, 95616
[4] M ischelW. S ex- typ ing and socializat ion.In: P EM ussen ( Ed. ) Carmichaels'M anual of Child Psychology.Vo.l2.W iley,NewYork,1970
[5] Oyserm an D,CoonH M,Kemmelm eierM.Rethinking individualism and collect ivism: Evaluat ion of theoretical assumptions andm eta- analyses.Psychological Bu llet in,2002,128:3~72
[6] Whit ley B E.Sex role orientation and self- esteem: A critical metaanalyt icreview.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83,44:765~778
[7] Bradburn,N.M.,1969,The Structure of Psychological Well-Being,Chicago:Aldine.
[8] Campbell,A.;Converse,P.E.& Rodgers,W.L.,1976,The Quality of American Life,New York:Russell Sage.
[9] Costa,P.&McCrae ,R.,1988,Personality of Adulthood:A Six-year Longitudinal Study of Self- reports and Spouse Ratings on the NEO Personality Inventory,in Journal of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Vol.54.
[10] Diener,E.;Sandvik,E.;Seidlitz,L.& Diener,M.,1993,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come and Subjective Well- being:Relative or Absolutein Social IndictorsResearch ,Vol.28.
[11] Diener,E.& Suh E.,1998,Age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An International Analysis,in Annual Review of Gerontology and Geriatrics,Vol.17.
[12] Easterlin,R.A.,1974,Does Economic Growth Improve the Human Lot?in David,P.A.& Reder,M.W.(eds.),Nations and Households in Economic Growth,New York:Academic Press.
[13] Easterlin,R.A.,2001 ,Life Cycle Welfare:Trends and Differences,in Journal of Happiness Studies,Vol. 2.
高中学生政治论文题目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