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改革的相关论文_有关教育教学改革的论文
教育教学改革自在中国实施起,教育理论、教学管理等一系列的教育变革就在深圳地区发生了引领性变化,从深圳地区着手总结、研究教育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比较有权威性和代表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育教学改革的相关论文,供大家参考。
教育教学改革的相关论文篇一
《 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分析 》
摘要:本文从高职院校办学定位与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契合,坚持把德育教育放在首位,坚持提高教学质量为切入点,在培养模式上创新办学特色,建立一支具有鲜明职业特点、教练型的师资队伍,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社会发展;人才培养;高职教学改革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深入和市场化程度的提高,社会发展呼唤着具有远大政治抱负、敬业奉献思想、职业人文素养、政策法律观念、经济效益头脑、组织管理才华、职业岗位能力、竞争取胜意识、开拓进取意识的德才能兼备人才。来自社会的信号,清楚地反映出,社会对人才的选择,吸收和使用,具有强烈的市场属性,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要主动服务于经济建设,服务社会发展,必须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人才需求的办学模式,培养受社会欢迎的经济建设,行业企业需求的应用型技能型高级人才。
一、高职院校办学定位与社会对人才需求要进一步契合
随着社会日益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知识的不断更新,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其主要特征,需求的是人才具有明确的奋斗方向,积极向上,不断进取,敢于挑战的精神。同时社会需求的人才要具有较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并通过实践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优化知识结构。更重要的是,当今社会需求人才要具有较强的职业岗位适应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开拓职业未来能力。众所周知,高校毕业生是当今社会重要的人力资源,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为这一资源的主要方面。[1]因此,高职院校办学定位与社会需求的符合度要进一步契合。
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育人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求的,既有科学人文素养,又有职业岗位技能,具有健全人格和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素质应用型、技能型人才。
二、社会需求政治素质高、职业人文素养好、敬业奉献强的人才,高职院校必须坚持把德育教育放在首位
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要具有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和透彻的理论分析能力,能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十八大精神,准确地分析新形势、新问题,具有较强的原则性、预见性和创新性;要牢固树立报效祖国的志向和强国富民的思想,具有坚韧不拔的毅力和锐意进取的气魄;树立高尚道德品质和崇高职业献身精神,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艰苦创业、奋力拼搏,在金钱、利益面前拒腐防变、廉洁自律正确处理个人与单位、单位与国家之间的关系,保证行业企业和事业在深化改革中沿着社会主义方向不断发展壮大。
社会对人才政治素质的高标准要求,高职院校必须努力加强和改进德育教育工作,积极探索在新形势下创新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工作,找准经济发展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结合点,牢牢把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重视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引导学生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真诚守信的观念、艰苦奋斗的思想。
同时要培养学生具有法律意识,遵纪守法的观念,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与敬业精神的培养,自觉抵制拜金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的影响。[2]在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和德育教育时,要注意改变传统“灌输式”抽象理论为主的教育方式,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和改革教育教学方法,采用讲授、谈心、讲座、讨论、咨询、社会调查、社会实践等方式教学。
也可采用案例、项目、任务导向、现场说教、启发思维等新颖、活泼、生动的教育形式教学,突出哲理性,注重实效,使德育教育入情、入理、入耳、入脑,让学生在思想上接纳,在行动上适应,在生活上见效,将外在的道德要求转化为学生内在的精神需要,将社会的道德规范,转化为学生的品德心理结构,变被动受教育为主动接受教育。在思政课教学和德育教育中,要始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全过程,引领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思想和牢固的职业道德观念,在学校期间就养成良好的职业人文素养和奉献敬业精神。[3]
三、社会发展要求职业素质高,动手能力强,并具有竞争意识的开拓进取型人才,高职院校必须以坚持提高教学质量为切入点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既需要有科学文化素养,又要有经济头脑,懂得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还要要有真才实学和过硬本领,能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好技术技能,不怕吃苦、敢创敢干,能在基层一线发挥重要作用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同时要能够根据行业企业内外环境的变化,审时度势,科学应对,善于从错综复杂的变化中,看准方向,发现机会,把握未来,制定切合实际的发展目标,保证行业企业在变幻莫测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现代职场中更需要知识结构合理,技能结构优化,职业素养良好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在生意洽谈、人情世故中,要有雄辩的口才,对答如流的言辞,沁人肺腑的辞令,彬彬有礼的风度,训练有素的处事行为。
要有广泛的社会交际和良好的人缘关系,能够营造和睦融洽、团结协作的内部环境,善于沟通行业企业与外界的关系,取得社会公众的信赖和支持;有强烈的经营意识和勇于创新的精神,以及强烈的机遇意识和时效观念,敢于为天下先的探索精神,有胆识、有气魄、敢闯、敢干、敢于进取,大胆创新,不断创造未来,开拓新市场,工作效率高的复合型人才。
社会发展要求具有真才实学和过硬本领的应用型、技能型复合型人才,高职院校必须顺应社会发展,服务社会需求,主动适应地方经济社会需求突破传统的办学模式,改革教学体制,采用全新的办学理念,调整改造专业和课程设置,围绕培养合格人才这个中心,加强重点专业、重点课程建设,根据不同专业培养的目标和人才规格的要求,制定和修订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重新设计学生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基本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目标。在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中,要强化职业岗位核心课程和职业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工作。
同时,要重视高职学生的素质拓展课程的训练工作,要积极探索以大学生素质拓展体系为延伸的人才培养路径,形成高职院校办学特点。[5]要灵活设置与人才市场需求无缝对接的课程,要引入行业企业技术标准,在“必需、够用”,“突出职业性、岗位性和实践性”,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引导、强化自主学习,注意过程考核,构造学习性强,加大选修课份量,及时引进新课程,优化课程结构,加强理工渗透和文理兼容,促进课程内部专业知识和基础知识、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结构合理化,保证各相关知识的最佳搭配。实现职业素养与业务、知识与能力、理论与实践、近期要求与远期需要诸关系的统一。拓宽知识面,优化知识和能力结构,用新思想、新概念、新技术更新教学内容,及时传授给学生最新的理论知识和最先进的技术。
要根据专业特点和教学目的,遵循认识规律和教学规律,精心设计教学程序,科学安排教学环境,熟练运用各种有效教学方法,实施“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实习教学”三段式教学模式,增加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广度和深度,突出理论知识的运用和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理论实践性,针对性和实用性教学,注意知识的转换性和业务的创造性,强调自我发挥能力、组织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侧重训练运用技巧,注意应用能力和适应能力的培养。要对高职学生加强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
要注意因材施教,分类培养,把学生的基本要求与学生个性特长发展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学生按照社会发展和行业企业的需要与自己的特长充分发展。要改革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手段,打破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理论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大力运用“理实一体”教学模式,采用“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建构“以情境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切实加强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动手能力的案例教学、项目教学、模拟教学、现场教学,启发式教学、任务驱动教学,以及微课教学。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职场中,社会实践中去锻炼,在真实环境下曝光和真刀实枪的环境中演练,进行针对性的成型塑造,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适应能力,以及职业情感精神。
四、社会发展需求应用型、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必须在培养模式上创新办学特色
社会发展需求应用型、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必须在培养模式上创新办学特色,培养适应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是社会赋予高职教育庄严责任。高职院校要时刻关注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变化,特别要关注地方经济转型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不断优化专业结构,主动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要牢牢把握专业建设方向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符合度,积极将专业建设与区域产业规划对接,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
高职院校在教学改革中,要重视课程改革,坚持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方法,赋予能力全新的内涵意义,高度重视课程建设人才培养的支撑度,将学习过程、工作过程与学生的能力和个性发展联系起来。[6]走出传统的学科体系课程框架束缚,构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基础的新课程模式。
在职业能力培养上,要在实训教学环境的现代化、职场化和信息化建设上与社会发展需求人才有效对接,要在实训基地中融入行业企业元素,实现育人功能的对接和互补。社会发展需求用得上的高质量技术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必须要建立一支具有鲜明的职业特点、教练型的师资队伍。高职院校当前首要任务是积极实施“教练型师资队伍培养工程”,把双师型队伍建设的重点放在“工作教练的培养上”,教师要到行业企业挂职、顶岗工作、参与管理、轮训,培训成为师资培养的新常态。
参考文献:
[1]叶玮光,陈军,刘晓敏.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养成途径探究[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13,(4):87-88.
[2]宋翠芸,江春.职业学校教育教学与高素质人才[J].中国冶金教育,2013,(5):72-74.
[3]沈定文,李友清.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的探讨与实践———以湖北科技学院为例[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2,(32):142-144.
[4]阚雨沐.基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4,(12):30-31.
[5]杨健,沈斐敏.面向综合应用型安全工程人才培养的实验教学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3,(9):178-182.
[6]曾明.基于素质教育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黑龙江教育,2014,(3):73-75.
教育教学改革的相关论文篇二
《 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开展思路 》
【文章摘要】本文从目前高职院校大力开支的教育教学改革出发,分析了人才培养目标、课程、教学方法、师资队伍、政策保障体系、教材建设等方面的改革,以期对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提供一点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目标;政策保障
2015年5月13日,中国政府网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意见》提出,2015年起全面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2017年取得重要进展,形成科学先进、广泛认同、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成果,普及创新创业教育,实现新一轮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预期目标。高职高专教育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形势下如何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加快成果建设是摆在每一个职业教育人面前的首要问题。
1人才培养目标的改革
制定高职专业类人才培养计划,修订课程标准,明确高职教育的教学目标要求,使得技术培养技能训练成为评价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相关部门、院部、行业企业要修订人才培养评价标准,细化知识目标和素质能力要求。不同专业、不同领域要结合办学定位、服务面向创新教育目标要求,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2课程的全面改革
高职院校中课程建设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全面的课程改革对于教学质量的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课程建设应以“教学内容项目化、教学过程工学结合化、教学手段信息化、教学效果应用化”(简称“四化”)这四个方面进行着手准备和下功夫。作为一线教师,更应积极开发教学内容,摈弃传统的章节式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内容的整合,以“够用”和“适用”为度量标准,建设一批优秀共享资源库、网络课程、微课、慕课等精品资源,实现线上线下教师与学生的互动,用课程吸引学生,以学生愿意学、学得懂为教学原则,课程改革要落地、落实、开花、结果。
3师资队伍的改革
教师是一个学校的宝贵财富。在职业院校中,教师大概由这么几部分组成:专职教师、兼职教师、实验员。东南沿海地方由于经济发展迅速,技术革新较快,所以教师从企业行业引进的较多,学生还可以去企业参加顶岗实习。而在北方的很多高职院校,教师大多都是从刚毕业的研究生或博士中聘任,可以说是从学校到学校,企业实践经验较少,教育教学理念与行业企业先行标准有一定差距,进而在教学过程中容易出现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那么在新的改革冲击下,各职业院校在引进人才的时候,在兼顾高学历的同时重点考察有无企业实践经历,或者是否担任过技术骨干,只有这样的人才才能担当起职业院校技术技能培养的重任,时常走在技术的前列,用发展的眼光解决问题,带领学生走的更远。而对于学院现有的教师要不定期派出去进行业务和技术培训、参观走访、技术交流、企业锻炼,不间断地进行知识和技能的更新,只有这样,学院的教学改革工作才能全面开展,有序进行。
4政策保障体系的完善
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同时,各高职院校要出台相应的改革政策,支持教师做教学改革,支持学生创新实践活动,并配套相应的经费做为各项活动开展的保障,对于重点项目进行大力度的资助。
5教材建设
教材是学习活动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职业院校中每一门课基本上配备一本相应的教材,教材的征订由相关专业课老师负责完成。事实上,通过这么多年的教学工作,笔者认为几乎没有一本教材能满足当前所有学生的技能需要和知识需要,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不是以一本教材做为教学活动的所有内容,而是参考多种教学辅助材料,如电子书籍、网络数据、实验数据等。那么在教学改革中,能够开发出适合高职学生技能培养的教材就迫在眉睫。教材编写前应进行企业行业调研,了解相应工作岗位职业需求,再结合学院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的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联系企业行业专家和省内外的专业教师共同制定教材编写大纲,优化课程内容,突出项目的准备、实施和检查过程。一切以提高学生技能和职业素养为目标,开发工学结合项目化教材,使得教材改革的紧跟课程改革的步伐,达到内外一致,理实兼得。
6总结
在新的形势下,对于所有高职院校而言迎来了教育教育改革的春天,其中有机遇也有挑战,有压力也有动力,每一个职业教育人都在敏思苦想,寻找更好更适合高职学生发展的教育方法,改革的路上困难重重,需要打破很多原有的条条框框,这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实现的,所以我们应该从思想上做好准备,打一场漂亮的持久战。
【参考文献】
[1]刘亚臣.特色发展: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论文集.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14
[2]黄玉丽.借鉴探索创新:当代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2
有关教育教学改革的相关论文推荐:
1.关于教育改革的论文范文
2.关于教育改革的论文
3.浅谈小学教育教学改革论文
4.浅谈高校教育改革论文
5.浅谈个性化教育教学论文
教育教学改革的相关论文_有关教育教学改革的论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