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基层干部事迹材料

发布时间:2017-01-15 11:40

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事情琐碎繁杂,并非所有的矛盾或问题都适合政府运用行政管理或者法律手段去解决,这就需要基层干部动之以情,晓之有理,使矛盾在激化之前即被消除于萌芽之中。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基层干部事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最美基层干部事迹1

他是人们眼中难得的技术多面手,他以坚韧的意志功克了一个个技术难关,他以一个共产党员的党性情怀带领职工完成了矿交给的一个个重要使命,他就是**矿机电车间副主任韩凯龙。

1983年,韩凯龙从**蒲城老家参加工作来到**煤矿,靠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扎实苦干,刻苦钻研,在刚参加工作那几年,面对繁杂的工艺,他经常一边手拿工具书,一边认真比对设备查找问题,寒暑更迭,不变的是他对学习、操作、实践的执着,当工友们下班回家时,常常能看到他一个人对着加工图纸和机件久久沉寂认真思考的身影,在图书阅览室,当别人的借书证还是崭新的时候,他的借书证早已画满了借阅专业书籍不知已经换了几个,工友笑他一根筋,师傅、老前辈们被他问的“苦不堪言”,直至把不懂的问题搞明白、弄清楚才罢休。在知识的海洋里他从不满足,通过自学,他考取了高级技术资格和大专学历,渐渐的车间各类技术活没有他不懂、不会的。在矿举办的专业技术比武中他以过硬的技术多次取得第一名的好成绩。他的快速成长领导看在眼里,将他逐步提升为组长、班长、最终走向了管理岗位。

走向管理岗位后,他时刻以一名党员的标准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大胆摸索不断创新,带领职工解决了一个又一个技术瓶颈,受到矿领导的肯定和赞扬,他说:“工作中经常遇到需要紧急维修、加工等任务,这如何提升工作效率,必须在工作方式上进行革新,根据每个人的技术特点合理配置,这样才能高效完成矿上交给的各项任务。”在管理上,他从降低了职工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材料成本,满足生产需要入手,不断摸索管理经验,大胆创新加工工艺,在修旧利废工作中,由于回收的旧锚杆,变形严重,需要人工一根一根整形后复用。

两个工人加工一天最多也就30多根,而且一个班下来累得职工是腰酸背痛,他看在眼里,决心改变这一现状,经过与业务精的职工和探讨,以及查阅大量资料,他反复推敲,细心研究,利用液压原理技术成功设计制作出废旧锚杆液压拉直机,投入使用后一天下来加工制作尽300多根,是原来的10倍,大大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受到职工们的赞扬。在一个个待解的技术瓶颈面前,他从不懈怠,他的执着努力下,相继对矿放顶煤深孔打眼钻杆、暗皮带井溜煤眼、阻化喷雾水箱改造,以及125皮带机单机托动等进行了改造,仅节支降耗一项就为企业每年节约130多万元,使车间机加工质量、维修质量、节支降耗等方面都有了质的提高,受到使用单位的好评。特别是他设计的分风器获得了矿的表彰嘉奖,被多个兄弟单位学习借鉴。

**年,在矿“2号副井”机电先期铺设阶段,韩凯龙接到任务后立即带领职工投入工作,8月中旬的天气炎热无比,他同车间员工一起在烈日下炙烤,栽杆、拉线,30多度的高温及特殊地形,使每个人皮肤晒通红、嘴唇干裂,被荆刺刮伤的肌肤让汗水侵入后灼热的钻心疼痛,但是为了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任务,他没有叫苦叫累,率先垂范,在他的带领下,经过三天努力奋战,提前完工,但他身上却被晒起了血泡,整整晒脱了一层皮。这只是韩凯龙同志工作的一个缩影,多年来,他始终以一名共产党员的优秀品质严格要求自己,漂亮的完成了矿上交给他的一项项重大任务,为矿井改造升级胜利完成夯实了基础,为矿井持续安全生产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他说:“既然选择这个职业我就一定要把它做好,因为我是一名党员,我必须担负起这个责任,努力完成组织交给自己的各项使命,这个没有选择,义不容辞。”

最美的基层执业生涯让韩凯龙找准了人生的闪光点,他说他有一个梦,就是将自己的满腔热血融汇到**发展的征程上,因为**梦正是自己向往,一生所追求的梦,31年的时光弹指一挥间,在他31年的工作中,用自己的青春演绎了一个共产党人扎根矿山,始终如一,在急、难、险、重面前不怕苦、不怕累的壮志豪情,多年来他流过多少汗早已不记得了,但获得的荣誉却能堆成山,这就是一名共产党人的执着信念,他永远是无数矿山共产党人最美的那颗星。

最美基层干部事迹2

热闹的街衢、整洁的环村路、功能齐全的文化活动室、忙碌的村民。走进**县**乡新村,一幅科学发展的新农村画卷徐徐展开。村民们说:“十几年前可不是这样的,泥泞的小路、荒凸的山野、破旧的房屋……这一切,以前我们连想都不敢想,这都是村党支部书记**这个‘火车头’带出了我们这个‘省级文明村’呀!”

**年,年富力强的**担当起村委主任的重任,**年又担当起党支部书记的重担。“一肩挑”赋予他更多的责任和使命。和村“两委”一班人真心诚意为村民谋福利,赢得了广大村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团结带领全体村民,坚持改革开放,创新发展思路,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巩固壮大煤炭产业,重点发展第三产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长足发展。个人曾先后获得省级“百名优秀党支部书记”;县级“行业标兵”、“优秀党支部书记”、“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特级劳模”、“劳动模范”、“产业转型带头人”等荣誉称号。

一、建班子带队伍

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支部”。**自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以来,针对村里的实际情况,大胆地提出了对普通党员设岗制、工作记分制的农村党员激励机制,建立党员民情责任区、党员议事制度。通过制定学习计划,坚持“三会一课”制度,积极开展党员培训,充分发挥远程教育功能等途径,努力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致富能力。

注重党员发展工作,每年积极发展优秀的年轻人入党,上任以来、我村发展年轻党员共13名,平均年龄结构为25岁左右,为组织增添了新鲜血液,为我村的发展培养和储备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两委”班子在高书记的带领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在群众中树起了新形象,为搞好村的各项工作提供组织保证。

二、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他带领群众积极投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了令人叹止的可喜成绩。由于他的不懈努力,新村的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文化生活、政治生活得到了长足发展。新村也成为**县新农村建设一颗璀璨耀眼的新星。

一是村容村貌大为改观。他科学规划、具体指导、精心实施,对大小巷道进行了水泥硬化,并进行了铺设排水沟、绿化、路灯等配套,建成了高标准的村中花园,实现了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青,建成了设施齐全的群众健身广场3处,使农民在农暇时节充分健身强体、享受生活。大抓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建立环境整治长效机制。

二是村民素质明显提高。他不忘农民素质的普遍提高,组织党员干部开展“访知己”活动。并建成高标准舞台,硬化文体广场,大力活跃群众文化生活。几年来在县城成功举办了新村专场消夏文艺晚会,被誉为农村文化建设的一枝奇葩。

三是践行承诺、谋求发展。“发展才是硬道理”,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是关键,生活宽裕是目标,乡风文明是保障,村容整洁是形象,管理民主是基础。如何发展经济、壮大农村经济,让群众钱袋子饱起来,是他整天思谋的事情。他亲自请专家多次到村田间地头调研,带领村民发展种植优质核桃树。并多次外出走访大的运输公司,根据本村运输车队实际情况,成立了新村运输有限公司。

四是按照发展成果普惠人民,发展成果人民共享的要求,新村党支部、村委会一班人全心全意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每年村集体拿出300余万元,惠农事项共14项,总的体系是人均福利达到5000元。

三、围绕产业结构调整,找准发展集体经济的路子

特色农业初具规模。党支部坚持“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狠抓绿色生态农业建设,因地制宜种植优质核桃树500亩,投资50万元完成了蓄水灌溉配套工程,着力打造核桃经济林精品示范园区,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

第三产业异军突起。党支部充分发挥煤矿优势,先后组织村民投资5000余万元,购置车辆达150多台,组建了新村运输业有限公司,并采取”五统一”管理模式,形成了承运、销售一体化的煤炭物流体系,货运能力达到年200万吨,年创产值1350万元,上缴税收103.6万元,安排就业200余人,被纳入全县”双千项目”,突破了以煤为主的传统产业,闯出了一条转型跨越发展的新路。

作为“一肩挑”的“班长”,深感肩上责任的重大,常常告诫自己:“党组织和村民把这么重要的责任交给我是对我的信任”,工作中我自觉接受集体领导和党组织的监督,不搞特殊化,时时事事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始终保持清正廉洁、清廉自守,为全体党员和干部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最美基层干部事迹3

“门前潼溪水,村后雄鸡山,我家我村就在贺田。”浙江衢州市龙游县贺田村村民每次唱起“村歌”,都要自豪地说一句:我家就在青山绿水间。

领着大伙儿把这个不起眼的小山村建成全国文明村、国家级生态村的,是在贺田村干了22年的“光荣书记”——全国劳动模范、村党支部书记劳光荣。

“垃圾村”变身样板村

走在贺田村错落有致的农舍间、绿树成荫的村道上、曲水清流的公园里,劳光荣很自信:“随时到村里来看,都是‘垃圾不落地’。”

当初,下决心从“垃圾”这件事着手,改变“脏乱差”村容村貌的劳光荣,被人戏称作“垃圾书记”。贺田村首创的“垃圾源头分类可追溯,减量处理再利用”农村保洁机制,在全国都出了名。为了保持村容整洁,劳光荣想了许多管用的“土办法”:村民每天上午8点前将生活垃圾和有害垃圾投放到指定点,村保洁员上午9点半之前清运完毕。每个垃圾袋都贴上了可识别的“身份证”。哪家乱扔垃圾,一查袋上的编码就知道。村里还成立卫生保洁测评组、监督组,卫生检查打分结果全部公布上墙。

几个月坚持下来,村民们真真切切看到了变化。就连城里人都头痛的垃圾分类,在贺田村却能分得清清楚楚。

共建家园,美丽乡村发展生态经济

贺田村“家底”薄,当年是集体经济接近空白的“空壳村”。靠着劳光荣四处奔走争取来的各方支持,村里的“家业”一项项置办下来:修建了标准防洪堤,让溪滩两岸免受洪灾侵扰;新建8公里多林区道路,毛竹运下山每担能省下8元多的成本;原本住在破旧泥墙矮房里的老人,也迁入舒适的老年公寓,有配套的活动室、卫生室。

劳光荣一直寻思着,为村里保护好这方青山绿水。现在的贺田村,不仅卖竹子,更卖生态、卖风景,给村民开辟出新的致富路。在劳光荣的构想中,“要让大伙儿真正从环境中得利,不离家乡就能赚钱,将村里纯天然的菜籽油、红提推介出去,把村集体经济搞上去。”

不负重托,带领村民共奔富裕文明

这几年,贺田村每年都要办一场充满绿意、乡土特色鲜明的“村晚”。村民们自己砍竹子、搭布景,自己带着扁担、竹条等农具上台,节目也都是村民自编、自导、自演。村里连年评选“和睦家庭”“卫生示范户”“庭院绿化示范户”“好公婆”“好媳妇”,被评上的好党员、好干部、好婆婆、好媳妇、好孩子,也都在“村晚”上台亮相。“自打2010年头一次办‘村晚’,村容村貌、村风民风都大不一样了。”劳光荣乐呵呵地说。

如今,劳光荣已年过六十,他一直牢记村民们的重托。当年,劳光荣的妻子患肝病住院,家里欠下40万元的债,刚当村干部的劳光荣辞了村里职务。可乡亲们舍不得他走,新一轮选举时,全村600多名18岁以上村民,有500多位在“心中最想要的村支书”选票上,写了劳光荣的名字。他一直没有忘记拿到厚厚一沓选票纸时的百感交集,这是500多份沉甸甸的信任和托付。

妻子几年前离世,劳光荣总念叨,以前陪妻子进城看病,她总羡慕城里洁净的马路、优美的环境,“要是我们农村也有这么干净漂亮那该有多好”。现在,如果妻子能再看看贺田村,一定也会为家乡骄傲、为乡亲们高兴。

最美基层干部事迹材料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