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佝偻病的因素有哪些
佝偻病是一种一旦形成就难以逆转的疾病,由于佝偻病会造成患儿的骨骼变形,所以一旦形成就可能留下后遗症。那么,小儿佝偻病的因素有哪些?如何预防小儿佝偻病?下面就由小编告诉大家吧!
小儿佝偻病的因素有哪些
围生期维生素D不足
研究指出虽然母亲孕后期每日补充400IU的维生素D,对于足月儿血循环中25-OH-D3的影响很小,但是与孕期规律补充的母亲相比,孕期未补充母亲的新生儿很快就降至缺乏的水平,因此早产、双胎更易于贮存不足。
日照不足
由于城市生活中高大建筑阻挡日光照射;大气污染;寒冷的冬季日照短,紫外线较弱;没有充足时间的室外活动;或者室外活动时皮肤暴露少;不论是气候、季节、大气云量、纬度、肤色、皮肤暴露都可影响内源性维生素D的生成。
生长速度快
如低体重、早产、双胎、疾病等因素,婴儿恢复后,生长发育相对更快,需要维生素D多,但体内贮存的维生素D不足,易发生佝偻病。
食物中补充维生素D不足
因天然食物中含维生素D少,纯母乳喂养,没有充足的户外活动,不补充维生素D的话,维生素D缺乏佝偻病的罹患危险增加。
疾病和药物影响
胃肠道或肝胆疾病影响维生素D吸收,如婴儿肝炎综合征、慢性腹泻等,肝、肾严重损害可致维生素D羟化障碍,1,25-OH2-D3生成不足而引起佝偻病。长期服用抗惊厥药物可使体内维生素D不足,如苯妥英钠、苯巴比妥,可刺激肝细胞微粒体的氧化酶系统活性增加,使维生素D和25-OH-D3加速分解为无活性的代谢产物。糖皮质激素有对抗维生素D对钙的转运作用。
病理生理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可以看成是机体为维持血钙水平而对骨骼造成的损害,主要病理改变是骨样组织增生、骨基质钙化不良等骨骼变化。由于骨基质不能正常矿化,成骨细胞代偿增生,碱性磷酸酶分泌增加,骨样组织堆积于干骺端,骺端增厚,向两侧膨出形成“串珠”,“手足镯”。骨膜下骨矿化不全,成骨异常,骨皮质被骨样组织替代,骨膜增厚,骨皮质变薄,骨质疏松;负重出现弯曲;颅骨骨化障碍而颅骨软化,颅骨骨样组织堆积出现“方颅”。临床即出现一系列佝偻病症状和血生化改变。
如何预防小儿佝偻病
1.孕妇要多晒太阳和多户外活动2.孕妇要多喝牛奶3.孕妇在孕期的5个月以后,开始每天补充适量的钙(500毫克左右,相当于金箍棒成人钙片6粒左右)4.于妊娠中、晚期补充维生素D;每天400~800IU。
婴儿期(一岁以内)是重点:
1.宝宝要多晒太阳和户外活动,这一点作为第一点,也是最最重要的,也最经济、最有效。
2.从满月开始,每天补充适量的维生素D,建议每天400~800IU(相当于贝特令或伊可新一粒)。鱼肝油要每天吃,一直坚持到1岁半左右。
3.提倡母乳喂养,哺乳期间妈妈要补充适量的钙剂、鱼肝油和多晒太阳,每天喝奶粉。
4.宝宝6个月以后要每天补充适量的钙剂。
5.多喝奶、晒太阳。
注意晒太阳和户外活动是有一定区别的。户外活动不一定等于晒太阳。
晒太阳是指人皮肤直接接受阳光的照射。而且,每天照射的时间0.5~1小时。冬天可以接受阳光照射的部位为脸、小手和小脚、屁股等。家长要根据具体情况 自行把握照射的时间和方式。鱼肝油务必保证每天一粒,如果今天忘了,第二天就要吃两粒了,这样才能确保每天一粒。鱼肝油和晒太阳要互相结合和互补。例如如果很长时间阴天,晒不到太阳,那么,每周可以吃9粒鱼肝油。
此时,补钙的量6~12个月:每天100毫克12~24个月:每天 150~200毫克2岁以后:每天250毫克建议的奶量4个月以内:全部吃奶4~6个月:每天1~2次辅食,其他吃奶6~8个月:600~800毫升 9~12个月:800毫升以上1岁以上:600毫升左右2岁以上:500毫升左右。
一般而言,按照以上这个剂量来补充维生素D,是不会出现中毒的,这一点家长朋友们完全不用担心,加强佝偻病的预防更需要家长们每天的坚持与关注。
小儿佝偻病的因素有哪些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