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革裹尸的典故出于哪里

发布时间:2016-11-12 15:07

马革裹尸[mǎ gé guǒ shī]

马革即马皮。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 多指军人战死于沙场。形容为国作战,决心为国捐躯的意志。褒义词。可参见三国89集,司马懿为张郃马革裹尸。

【典故故事】

马援是东汉名将。他年轻时当官。有一次,他放走了一个囚犯。他自己逃到甘肃一个僻远的乡村。

汉光武帝时,他奔赴沙场抵御外族侵略。他抗匈奴伐交趾,屡建战功。光武帝封他为“伏波将军”。

不久,“威武将军”刘尚在贵州阵亡。消息传来,光武帝十分担忧那里的战局。马援年过花甲,却自愿请求出征。他说:“好男儿为国远征,以马革裹尸还葬!”他出兵贵州,勇挫敌兵,后来不幸病死在战场。

“马革裹尸”是指牺牲在战场上,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形容英勇杀敌,不怕死在疆场上。

近义词:马革尸还、赴汤蹈火、决一死战、背水一战、战死沙场、 捐躯疆场。

反义词:临阵脱逃

造句:青海、新疆神秘的古罗布泊是马革裹尸的战场。

英文:die on the battlefield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褒义。

相关文章:

1.马革裹尸的典故出于哪里

2.打草惊蛇的典故是怎样来的

马革裹尸的典故出于哪里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