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成拳站桩与行拳的关系

发布时间:2016-12-11 14:39

大成拳的站桩是在一定时间内保持肢体间架基本不动,同时配以适当的意念活动,而达到改变身体素质的一种运动方式。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大成拳站桩与行拳的关系。欢迎阅读!

大成拳站桩与行拳的关系

大成拳的站桩,我把它理解为“慢到了极点”。不动之动,大师们也是这样解释的。

“桩中有拳,拳中有桩”,这无疑是上乘的武术境界!拳中感受到“拳中的桩”,通过多次实战,更感受到它的价值,认为它是南方拳派中少有的好拳种,后来,接触了大成拳,就能敏感地发现它与众不同的价值,我认为大成拳抛开养生的作用不提,其中有关实战最核心的内容其实就是“桩中有拳”。我觉得,今天我们看到的太极之所以只有健身的功能,没有实战的价值,最直接的原因,(太极的爱好者实在太多,我自己青年时代也练过,花很多时间探讨,但不好意思,如今请允许我直言个人看法)恕我冒昧:就是“拳中没有桩”。

大成拳站桩与行拳的关系

“损之又损,以至于无形。”这恐怕就是王芗斋先生说的“无招”境界吧?

于是,你会真切地感到,你似乎开始超越那人人都必不可少的神经传导的时间和距离,你的反应越来越接近本能,你逐渐进入能感觉到的新的层次。

人都有本能的反应,碰到开水了、高温了,你会闪电般地做出反应,这超出了你的神经反应速度,并且是正确的,因为避开危险的这个动作实在是太简单了,用不着事先进行多次的操练。然而,当面对高速接近的袭击时,你的本能反应不一定会那么正确,只有在平静地训练过有关的技术后,才有可能逐渐接近实战所需要的高速的本能反应状态,就是所谓的“遇敌好似面对攻击做最小的移动!

小到什么程度?小到极致,有可能是从外表看似乎没有动。即所谓的不动之动。

毫无疑问,你的拳感越好,功夫越深,你的移动就越小,你就能越恰到好处地创设这种对自己极其有利的距离,并作为发力的最佳前提。可惜的是,在我看来,中国武术的大多数拳派都未能完全解决面对攻击的问题,能动到离开敌人的攻击范围已经够好,怎么可能在此前提下讲究移动的质量?

既然是说“反应”,我这里就暂不涉及“发力”了,大家肯定会关心怎样才能练出真正的、有实战价值的反应速度和能力,如何解决本能速度和反应速度之间的矛盾呢?

火烧身”了。然后,在有效的精神气魄训练中强化了这种效果和积累。通过精神的训练,来产生自己拳外的功夫。

由激烈到平静,由肉体到精神,这似乎是正确的必由之路!

难怪那位武术怪才赵道新敢于公开反对大成拳宗师“完美的站桩”,而主张先通过激烈的对抗性搏斗,产生一些直观的东西,强化和实践技术层面的内容,而不是自始至终都只用站桩一种形式,这是他通过实战,通过多次打败高手的经验,特别是获得全国擂台赛冠军的实践经验得到的真实的体验和教训。

要从最基础开始!

这是不用说的常识,在困难时,特别是在遇上最难以克服的创作困难时,钢琴和小提琴教师通常都会提醒你“慢练”,而且是越快的东西,就越是要通过慢来强化,“越慢越好”,大成拳的站桩,我把它理解为“慢到了极点”。不动之动,大师们也是这样解释的。

大成拳站桩与行拳的关系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