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课堂教学要求

发布时间:2017-06-23 18:53

导语:在教学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和教学预设不相符的教学情景。遇到这种情况,作为老师应该处变不惊、运用智慧化被动为主动,化不利为有利,化腐朽为神奇,从而出现柳暗花明的教学境界。能够机智面对教学中的突变是一种艺术,要达到艺术的境界就需要培养,提高应变能力。

小学教师课堂教学要求

小学教师课堂教学要求

一、教学应变的意义和作用

适应教育对象,满足和促进学生发展的需要。教学实质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一种特殊的认识和发展。学生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他们的身体,智力,道德情感,认知结构都千差万别。学生时刻都在变化着,况且教学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变化,充满活力的过程,教师要根据学生发展变化的特点而采取不同的措施,这就要求教师要有教学机变的艺术。当代青少年受到各种情况的影响,生理和心理变化错综复杂。再加上信息的增加,青少年的思维的敏感性和灵活性已超过教育史上任何一代。他们喜欢思考,喜欢问为什么。这样,在教学过程中,要想应付学生方面许多意想不到“离奇古怪”的问题,必须要有教学应变的艺术。

保持教学平衡的需要。 从整体上说,教学过程实质上是一种信息传递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信息的输出者,教学内容是信息源,学生是信息的输入者。这三种方式通过教学方法和手段相联系,组成一个动态平衡的教学过程。说它是动态的是因为在教学中,学生在听课时,时时刻刻对教学信息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演绎和归纳地处理和贮存,教师要随时随地根据学生接受情况进行调控,以此来保持整个教学过程的平衡。然而,教学中一些偶发事件`难以预测的事件往往会造成平衡失调。这种偶发事件有内部干扰也有外部干扰。偶发事件的发生要求教师有教学应变的艺术,及时调整原有教学信息传输程序,以维持整个教学系统的动态平衡。

二、教师应变语的要求

应变语是教师在讲授交际中,针对随时出现意外的情况,采用的风趣幽默、机智灵活、恰到好处的言语结合。高质量的应语机应该蕴含教师的事业心、品德修养、创造性思维品质、言语表达功底、课堂民主作风、积极参与意识等诸多因素于一体。应变语有以下要求:

有利于教学:化教学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化学生学习的消极情绪为积极情绪;化不良情感为良性情感;化学生的对立为友善;化逆反为配合。

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教师使用应变语要有一定的分寸,切忌使用讽刺、挖苦、嘲笑、刻薄等言辞。虽然它们也都具有应变的功能,但它们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会使学生形成自卑、胆怯、逆反等不良心理和个性。

新颖、别致、出其不意:教师使用应变语切忌千篇一律,那会使学生感到索然无味,甚至觉得那老师没有机智的才能。使用新颖别致、出其不意的应变语,会更吸引学生,也会使学生更佩服教师的才智。

三、培养、提高自己的教学应变能力

应变能力是教师素质、学识和经验的综合反映。许多优秀教师都十分重视培养、提高自己的教学机变能力。当然,要有效地掌握和运用应变艺术,需要在多方面付出艰辛的努力。掌握教学中的应变艺术,并非朝夕之功。它是以教师高度的修养、深厚的功力、广博的知识、熟练的技巧为基础的。具体说来,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

拥有渊博的知识。 广博深厚的知识是教好功课的重要条件。教学活动中,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判断学生说法的正误,并作出正确的答复,没有广博的知识是不行的。只有学生所涉及的问题在教师的知识范围之内,教师才能迅速作出判断并从容机对。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自己还一无所知,那就根本谈不上应变。

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越是有经验的教师,处理意外情况的能力就越强。如果教师经验丰富,学生提出一个问题,教师有多种方法机对,自然机变自如。所以,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注意教材教法的研究,注意积累自身的教学经验;一方面又要注重借鉴别人的成功经验,为我所用。在这方面,象宁鸿彬、钱梦龙等许多优秀教师都为我们提供了很多范例。揣摩、研究这些经验,会从中得到很多有益的启示。

多角度读透教材。课堂上学生提出的许多问题,都和教材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要从容答复,就必须熟悉、精通教材。既要熟悉每册教材,更要注意把握整套教材内容。对于教材的前后联系与相关知识,要做到博学精通,心中了然。只有这样,面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才会胸有成竹,游刃有余。

对学生有真挚的爱。教师要想形成高超的教学应变艺术,必须有真挚的教育爱,这种爱是教师出于一种对祖国和人民负责,关心下一代成长高尚的理性爱。古今中外,那些热爱教育事业的教师具有一种极大的教育力量,能把教学应变的艺术发挥出来。在教学过程中,许多偶发事件大多是由差生所为,而在传统观念中,教师对于差生往往有偏见,极易形成师生的对立。教学应变艺术要求教师有爱,正是这种教育爱,才能在一种和谐,健康的气氛中,解决冲突,促使差生转化,化不利为有利,抓住契机,产生积极的教育效果。`

当然,应变能力的培养,除了教学活动以外,还可以通过各种实践来逐步提高的。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实际的困难,努力去解决问题和克服困难的过程,就是增强人的应变能力的过程。生活中假如我们遇事迟疑不决,优柔寡断,在瞬息万变的教学活动中,肯定阵脚大乱,不知所措,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就要主动锻炼自己分析问题的能力,快速决断。只要下决心锻炼,人的应变能力就会不断增强的,只有增强应变能力才能有效地服务教学。

小学教师课堂教学要求

一、要生动形象,富有情趣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深刻指出:“儿童的天性明确地要求直观性。”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特点,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抽象思维正在形成,理解某些抽象的数学根据和性质,往往比较困难,所以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一定要从儿童的年龄特点出发,不但要能科学说理,而且要生动活泼,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根据一幅图写四道算术(两道加法、两道减法)时,两道加法算式学生很容易理解接受,但两道减法算式很多学生则不容易掌握,所以教师就可以用形象教学法。如图:▲▲▲▲▲▲▲▲,教师让学生写出两道减法算式,学生只写了8―3或8―5,另外一道大多数都写错了,教师就引导学生说:“如果我们只把左边的3个减去了,不减右边,那右边就不高兴了,所以我们减过左边之后,接着还要写出把右边减去的式子,这样他们才觉得公平了。”经过教师这么形象拟人化的讲解,学生都听得非常高兴,印象也特别深刻,以后再也没有出现过类似的错误。

又如,在教学“10”的时候,部分学生总是将“10”写成“01”,教师在上课的时候,拿着教鞭说:“下次谁再把10写错了,我就在他的头上1棍子打个包,长个10。”学生都听得哈哈大笑,也在轻松愉快的笑声中掌握了10的写法。

二、要讲究逻辑性

培根说:“数学使人周密。”的确如此,因为数学具有严密的逻辑性,所以作为这门学科的语言也必然具有严密的逻辑性,这就要求必须符合形式逻辑的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例如,“整数”和“自然数”混为一谈,把反比例的量和反比例关系等同,就违背了同一律:把一个饼分成5份,这样的2份就是这个饼的5分之2,说法违背了充足理由律,因为它缺少了“平均”的条件。

又如,教师巡视学生练习时说:“这两条垂线画得不垂直”、“这个比例左右两边的比值不相等”、“这个直角三角形的直角不是90°”,等等,所有这些都违背了矛盾律。另外,数学语言还要符合知识内容的逻辑顺序。如对“比”下定义,是两个数相除又叫两个数的比,如果说成“前项和后项相除又叫两个数的比”,则犯了逻辑错误,因为有了“比”才有所谓的“前项”和“后项”。

三、要准确无误

数学语言必须准确,是指不能用似是而非、含混不清、模棱两可的语言表达数学概念,讲述数学知识。

例如,体积与容积算法相同,但它们却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体积是指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容积是指容器所容纳的物体的体积大小。因此,两者不能等同而言,教师听到有学生把它们等同就应及时纠正。又如,“小数的性质”不能说成“小数的基本性质”,因为小数是十进分数,小数的性质是从“分数的基本性质”推得的;小数的性质当中的“小数末尾的0去掉,小数的大小不变”,就不能说成小数后面的0去掉。再如“笔算加法”法则是“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加起满十进一”,其中“从低位加起”就不能说成“从后面加起”,否则就将引起错误。

数学教学语言不仅在表述数学概念、数学法则时要准确,在讲解算理时也应注重科学性。如讲解“4500÷400”的简便算法时,不能说成“把它们末尾的两个0去掉后再算,结果是一样的”,因为“4500÷400”与“45÷4”的商虽然相同,但余数却不同,不能笼统地说“两者的结果是一样的”。

四、要富有启发性和思考性

日本著名教育家斋滕喜博甚至认为:提问是“教学的生命”,但不合理的提问则会抑制幼儿思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降低教学的有效性,有效的教学提问可以指明学生的思考方向。那么数学教师究竟如何提问,才能有利于学生数学思考能力的发展呢?我觉得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掌握知识的实际,精心设计好有助于学生进行思考的问题。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乘法意义时,这样与与学生谈话:

师:请同学们看6×6=?、6+6=?其计算结果一样吗?

生:结果不一样,6×6=36、6+6=12。

师:这两道运算符号前后的数都是6,为什么运算结果不一样?

生:因为第一道题是乘法,第二道题是加法。

师:是这样的吗?那么请同学们再看两道题:2×2=4、2+2=4,为什么运算结果是一样呢?

生:因为2×2表示2个2相加,2+2表示2个2相加,意义相同,运算结果也相同。

师:对。那么4×4和4+4两道题的意义呢?

生:4×4表示4个4相加,4+4也表示2个4相加。

师:说得好,两道题意义不同,所以结果也不同。

通过以上三组典型例子的辨析,加深了乘法意义的理解,这充分说明教师语言表达必须富有启发性。

教师,特别是小学数学教师,掌握教学语言的艺术,能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和质量,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能给学生学习语言提供示范,能使师生关系更为和谐。总之,教学中语言要根据学科和儿童的年龄的特点,既要重视数学语言的科学性,又要注意教学用语的艺术性。

教师课堂相关文章:

1.初中语文教师课堂导入的方法

2.初中语文教师课堂导入方法

3.小学语文教师课堂导入技巧

4.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5.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教学心得

6.初中语文教师课堂如何提问

7.初中语文教师课堂提问的有效策略

8.初中语文教师课堂提问的提高方法

9.初中语文教师课堂提问技巧

10.初中语文教师课堂提问三思

11.小学语文教师课堂导入的方法

12.小学语文教师课堂导入方法

13.小学教师课堂教学要求

14.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提问技巧

小学教师课堂教学要求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