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育儿知识大全

发布时间:2017-06-18 19:32

秋冬季节,宝宝最容易唇干口渴、皮肤干涩。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秋冬季育儿知识大全,期望对你培养你的宝宝成长有所帮助。

秋冬季育儿知识大全

秋冬季育儿知识:干燥婴幼儿喝梨汁好处多

秋冬季育儿知识:

秋冬季节,最容易唇干口渴、皮肤干涩。我国医学认为,梨性微寒味甘,能生津止渴、润燥化痰、润肠通便等。现在正是吃梨的季节,素有“百果之宗”的梨,其梨汁对秋冬干燥症更有其独特的疗效。不过梨的口感比较粗糙,牙齿不好的老年人或者婴幼儿不方便食用。这个时候,就可以喝一杯纯梨汁,口感好,也更方便。

喝梨汁,主要有九大好处:

第一,梨汁味甘酸而平,有润肺清燥、止咳化痰、养血生肌的作用,因此对喉干燥、痒、痛、音哑、痰稠等均有良效。

第二,梨汁富含膳食纤维,是最好的肠胃“清洁工”。饭馆里的饭菜大都以“味”取胜,食物多油腻或辛辣,吃后容易诱发便秘。而饭后喝杯梨汁,能促进胃肠蠕动,使积存在体内的有害物质大量排出,避免便秘。

第三,梨汁含有较多糖类和多种维生素,对肝脏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特别适合饮酒人士。

第四,梨汁具有降低血压、养阴清热的功效,患高血压、心脏病、肝炎、肝硬化的病人,经常喝些梨汁大有益处。

秋冬季育儿知识:帮宝宝吹散“寒气”让宝宝不生病

宝宝穿衣不可盲目多加

天一冷,很多宝宝就会被爸妈裹成“小球”。出门,里三层外三层;进屋,也不能放松警惕。其实,孩子多半怕热不怕冷,若一味“捂”孩子,反而会出问题。

北京玛丽妇婴医院产科主任余梅表示,中医讲究“若要孩子安,三分饥和寒”,就是在冬天不要过多地“捂着”孩子,这样容易导致孩子“中阴暑”,类似于常说的热伤风。孩子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代谢快,“火力壮”,因此,冬天给孩子保暖不能一味加衣或提高室内温度和睦家医院儿科主任崔玉涛在微博中表示,现在很多孩子穿的明显多于大人。孩子的新陈代谢比成人快,运动量也比成人大,特容易出汗。给孩子的穿着应比成人偏少才是。活动中出汗,遇风后特容易“着凉”,导致抵抗力降低,给病菌营造侵犯孩子的机会,引发生病。适时增减衣服,避免活动后大汗。

秋冬季育儿知识:孩子切勿“捂”过头 捂过头易生病

深秋时节,许多当父母的生怕孩子受凉,给孩子穿上许多衣服,用心良苦,结果却适得其反,孩子因为“捂”过了头(即所谓的“防范过度”),反而致使孩子感冒生病。

从气候和生理角度说,“捂过头,易生病”是有科学根据的。因为秋季的天气是逐日变凉的,即使在深秋,我国大部分地区最高气温仍维持在10-20℃,这就是通常说的“凉而不寒”的温度。此时,若过多地穿上衣服,身体与“凉”接触太少,体温调节中枢得不到应有的锻炼,调节体温的能力就下降,人体的抗寒能力随之下降,这就很难适应以后日渐寒冷的气候,所以适当地少穿一点衣服,“冻”一下身体,会增加皮肤和黏膜对寒冷的耐受力,有利于人体的抗病防病。从孩子的角度说,因为天性好动,早晨上学时,给孩子穿许多衣服,到了中午,因气温升高、孩子活动导致身体发热、出汗,而现在的独生子女自理能力较差,很少能做到“适时”、“适宜”地减衣,常常因贴身衣服湿透或过多地脱掉外衣而诱发感冒。

当然,“秋天少穿衣”也要有个度,更要因人而异,尤其对孩子,一定要让孩子说出的身体的冷热感受,以“轻微活动时,既不觉得冷,也不出汗”为宜。深秋时节,有些经历过耐寒锻炼,体质较好,耐寒能力较强的大孩子,可以穿得少一点。如果年龄较小或体质较弱的孩子也盲目仿效,最有可能的结果便是感冒生病。此外,初霜之后的深秋和初冬,也没有一个绝对的界线,如果最高温度已降到10℃左右了,孩子连羊毛衫都不穿,不感冒才是奇怪的事。

一些优秀的家长,不仅自己熟悉,也尽可能地让孩子也清楚深秋时节的气候规律:一方面,是气温日夜差较大,也就是说,在同一天中,早晚气温低,中午气温高;另一方面,深秋时节,冷空气活动最为活跃,每次冷空气的入侵,都会带来大幅度的降温,前几天与后几天,甚至相邻两天之间,温差也常常大得惊人。在此基础上,家长还会让孩子学会根据冷暖及时脱衣穿衣(天气预报节目中的“穿衣指数”可供参考)。所以,那些天气稍冷,就对孩子一“捂”了事的家长,其实并没有完全尽职尽责。

万一孩子染上感冒,也不必为流涕、鼻塞、发热等症状而惊慌和烦恼,因为这些症状都是人体自我保护的反应。当然,为了减轻症状,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给孩子使用一些感冒药物,但即使症状较重,也不可滥用抗生素药物,因为医学专家一直在强调:80%的上呼吸道感染都是源于病毒,而抗生素并不能“杀死”病;只有血象较高又伴有局部炎症,才能有针对性地服用一些抗生素类药物。

秋冬季育儿知识:宝宝日常护理攻略

一、秋冬宝宝日常护理

1、衣着调整

老一辈人常说要“春捂秋冻”,这是有一定道理的。天气变凉时,不用过早地给宝宝穿上厚厚的衣服,捂得太过了,宝宝不仅容易“上火”,而且会因为穿得过多而容易出汗,凉风一吹,反而更容易感冒。适当的“秋冻”还可以提高宝宝肌肉和关节的活动能力,促进宝宝机体的血液循环,增强抗寒能力,这对宝宝的生长发育大有裨益。

对于秋季宝宝穿衣原则是,根据宝宝的体质、室内外温度变化等情况去判断宝宝衣着的薄厚,衣物慢慢加,宝宝比大人多一件,早晚比中午多一件,活动时比安静时少一件,而且爸爸妈妈可以摸宝宝的小手,以温热无汗为宜。

2、饮食调整

红枣、莲子、核桃、黑芝麻、山药、南瓜和茭白等都是适合在秋季食用的食物,另外,爸爸妈妈还可以让宝宝吃一些银耳、藕、萝卜、百合、西红柿、豆腐、香蕉等。这些食物具有润肺生津、养阴清燥的作用。

新鲜的水果和蔬菜也是秋季的必备食物。水果和蔬菜除了含有大量的水分外,还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尤其是橙类和绿色果蔬,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B1和b2。这些营养素不但有助于宝宝的生长发育,还能起到清热解毒的作用。

除此之外,最重要的是要为宝宝提供平衡的膳食,做到主副、粗细、荤素以及干稀的合理搭配。饮食的结构应以清淡、易消化为主,使大便保持通畅;多吃一些富含粘多糖、卵磷脂、维生素和矿物质等适合于秋季的食物;少吃刺激性、多油腻的食物,因为这些食物会消耗体内大量的水分、加重燥热的程度。

3、护理方法

在秋天,宝宝的身体会因为天气的缘故而出一些小状况,需要爸爸妈妈帮助处理。

咽干唇燥。秋季宝宝的口唇都会变得比较干燥,这时宝宝往往喜欢用舌头去舔嘴唇,结果是越舔越干,使口唇干裂出血。

为避免宝宝出现这种情况,在秋天,宝宝每天液体的摄入量要比平时有所增加,比如凉白开、各种果汁、绿豆汤、鱼汤和肉汤等,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特别是梨、苹果、荸荠和藕这些具有生津止渴、滋阴的食物。

如果宝宝嘴唇较干,可用食用油、60%的甘油溶液、维生素E油或无色唇膏给宝宝薄薄地涂抹嘴唇。

二、秋冬锻炼宝宝耐寒方法

民间有“春捂秋冻”的说法,这是因为外界气温的变化可以激发人体自身的体温调节系统,从而增强它的功能。气温稍有改变就被动地添减衣服,会削弱人体体温调节系统的能力。秋冬交替之际耐寒锻炼正当时。

由于不同年龄层的宝宝会有不一样的抵抗能力,所以我们在锻炼宝宝耐寒力的时候要注意适可而止,要保证在宝宝能够承受的范围内,要不锻炼时一不注意便可能会适得其反。针对0-3个月的宝宝,我们可以借鉴以下的“冷锻炼”方式。

这一阶段的宝贝长得很快,但对环境的适应力很差,妈咪要注意选择耐寒锻炼的时机和持续时间。

睡觉时特别注意脚、肚子和背部的保暖,其他地方不用捂得太严。中午室外温度在27℃—28℃时适当开窗,但不要直接吹宝贝。

洗澡时,室温保持在26℃,水温保持在38℃,不要太高。洗完澡擦干后,把宝贝放在大毛巾上,用一块厚一点的毛巾盖住肚子和大腿,暴露小腿和手臂,用手从宝贝脚底到小腿外侧,从手心到手臂外侧,轻柔且较快的顺着按压,2—3分钟后穿好衣服抱起,做回暖按摩。

喂奶后半个小时,如果宝贝没有入睡,也可以适当暴露宝贝的手臂和小腿2—3分钟,采用以上手法按压。

适当户外活动,是很好的耐寒锻炼法。在秋季清晨8点左右开始,现做1—2分钟,慢慢增加时间,1—2个月的宝宝每次不超过5分钟。保证脚、肚子和背部的保暖,最好妈咪抱着,不用婴儿车,这样妈咪的体温可以保暖,小腿、手臂等部可适当裸露。

中医认为,头是诸阳之会,头脸是最耐寒的部位,2—3个月的宝贝可逐步降低洗手和洗脸的水温,一般从37℃逐步降低到28℃左右。秋季干燥,每次喂奶间歇,给宝贝多喝一些水,水温从42℃慢慢降低到37℃左右。

鼻子出血。秋季是宝宝的鼻子最容易出血的季节。平时爸爸妈妈在家可以用加湿器、在地上泼水、用湿墩布擦地等方法来增加室内湿度,也可以在宝宝鼻腔内涂抹少量油性物质来改善鼻腔干燥问题。

另外可以给宝宝适当补充维生素c,以增加血管壁的弹性,降低鼻腔内毛细血管破损的可能。

一旦遇到宝宝鼻出血,要让他立即低下头用拇指和食指持续压住宝宝的两侧鼻翼,压向鼻中隔部。一般情况下,只要压迫5-10分钟以上,大多数宝宝的鼻出血都能止住。同时可以在宝宝的前额部外敷一块冷水毛巾,使血管收缩,起到止血的作用。

大便秘结。如果宝宝大便干燥,可以让他多吃一些膳食纤维丰富的食物,比如芹菜、菠菜、油麦菜、蒿子秆和空心菜等,并适当增加活动量。让宝宝在空腹时喝一些凉白开、给他做顺时针的腹部按摩,也能缓解宝宝大便干燥。

宝宝便秘时,不能随意给他“去火”或用泻药,否则容易打乱机体自身的平衡状态,引起消化功能紊乱,甚至可因神经、消化系统的失调而导致持续性腹泻。经常使用泻药还会使宝宝产生依赖性,影响正常的肠蠕动。如宝宝确实需要借助药物“去火”,要去医院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

宝宝的秋季防卫战,爸爸妈妈你们准备好了吗?不过是饮食方面还是生活小细节方面,都应该随着气候变化与季节特征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让宝宝能更好的适应新季节新气候。

秋冬季育儿知识大全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