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提高农村初中生材料分析题规范答题能力
内容摘要:目前,农村初中生在中考中,材料分析题答题不规范,失分多,不仅影响了升学,而且对人生发展也不利。本文分析了成因,强调规范材料分析题答题能力的重要性,对如何提高其规范答题能力,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提高 农村初中生 材料分析题 规范答题能力
随着中考改革的不断深入,材料分析题在思品课考试中,几乎占据了半匹江山,其重要地位不言而喻。纵观近几年农村初中中考思品课成绩,失分点大多在材料分析题,重要原因在于表述不清楚、答题不规范。
要进一步提高农村初中思品课质量,让农村学生也能步入重点高中,享受有限的高中优质教育,走上成功的人生道路,提高其规范答题能力,便是摆在我们农村思品课教师面前的首要任务。
一、 学生对材料分析题答题不规范的主要表现。
材料分析题,往往选取一些时政资料,要求学生依据教材中
知识,回答相应的问题,这类题顺应中考考查学生能力的特点,是知识的综合运用,往往直接从教材中找不到答案。因此,习惯了从教材中照抄的农村学生,面对材料分析题,不知所措,答所非问,成了主要的失分点。
通过分析近几年来部分学生中考试卷,农村学生答题不规范主
要表现在:其一、没有使用专业术语。如在分析我国的环境问题时,将“低碳经济”说成“好的发展”;在分析人民民主专政时,又将其写“公民专政”等。这看起来是小事,却犯了原则性的错误,在考试过程中,往往失分,实在可惜。
其二、答所非问,犯方向性的错误。如绵阳市2010年政治考中,有这样一题:“两会”的成功召开说明了什么?此题应从“国力的提升”、“ 制度的优越”与“国际地位的提高”三个角度进行回答。而不少的学生,则回答:中国强大了,能够办了。
其三、叙述缺乏完整性,条理不清,废话连篇。出现“会而不对”、“对而不全”、“全而不准”的现象。在2010年绵阳市历史与社会中考中,有这样一是道题:材料介绍了北川的地质、环境特点,让学生对重建提出合理化建议。对这道题,学生大多感觉好做,但结果却是得分不高,没能领会出题者的本意,出现了一系列错误,抓不住要点、洋洋洒洒,眉毛胡子一大把,让阅卷者从中去选择得分点,自然得分率十分低下。
二、学生对材料分析题答题不规范,得分不高的原因分析。
材料分析题答题不规范现象是林林总总的,而中考考查能力,大势所趋,运用所学知识点解决材料中反映的问题,正是思品课中考考查能力的载体。那么造成答题不规范的原因在哪里呢?
(一)、对思品课的不重视。目前,随着中考改革的不断深化,其分值由过去的100分,降为了30分,考试的方式也由闭卷变成了开卷。无形中给了师生一个错觉,思品课考试就是翻书,会翻书就行了。思想上的不重视,导致学生不认真去学习,对基本的知识,不去记忆与理解,平时不下功夫,用时自然也就惊惶失措,不知所去了;而我们的老师呢?既不对学生提出相应要求,又没能去检查督促,更没做出精心备课,往往是主动放弃阵地,让位于语、数、英等大分值学科。
(二)、教学方式还不适应中考的需要,有待改进。虽然实施新课改多年了,但依然有不少教师在“走老路”,思品课教师也不例外,教学方法陈旧,只注重了知识的讲授,忽略了学生能力的提升。由于思想上的不重视,没有有效地引导学生对教材中的知识点讲行理解与分析,没有引导学生透过社会现象进行分析、归纳与整理,更没有意识地收集近几年来的中考试题,进行对比、分析,引导学生把握其内在规律,有意识提高规范答题能力。
这种只注重知识讲授的教法,直接影响着学生答题能力的提高,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也只在书上进行勾画,以期待在考试中能迅速找到,没有进行必要的记忆、复习与巩固,没有对知识点进行归纳,形成一个系统。知识依然停留在书本上,日积月累,学生的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不可能得到相应的提升,面对形形色色的材料分析题,也只好无可奈何,要么干瞪眼,要么胡写乱画。
(三)、条件所限,新鲜信息不够。现在的初中生,成天呆在寄宿制学校里,形同“圈养”,足难以出校门,对时政新闻知之甚少。而材料分析题大多选取的是重大时事新闻,要求学生依据材料,结合相关知识点,展开分析。由于我们的农村初中生其本身把握的信息量就不够,故面对材料分析题不知从何处下笔,就不难理解了。
农村初中生对材料分析题,答题不规范,失分较多,是不容回避的事实。既有直接的原因,又有深层次的原因,直接原因在于学生答题的技巧和文字表达能力的欠缺;深层次原由则在于教师的教学方法与学生的学习方法,显得陈旧,不适应中考的要求,跟不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了。
三、培养农村学生规范答题能力,提高材料分析题得分率的策略。
规范农村学生材料分析题的答题能力,事关学生能否进入优质高中,事关学生全面发展,但规范的答题能力不会自然形成,需要我们有的放矢,开展有针对性地训练。如何培养其规范答题能力?就是摆在我们面前必须给予解决的课题。
规范答题有什么要求呢?一是要使用政治学科专业术语,而不是生活化语言;二是在使用专业化术语过程中,要准确;三要在答题过程中,注意叙述的逻辑性、条理性、完整性,既要语言精炼,又要要点齐全。明确规范答题的基本要求,才能为培养学生规范答题能力,找到正确的途径。
在初中思品课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材料分析题规范的答题能力,是适应中考改革的需要,又是实施素质教育、提升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具体途径,了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其一、构建全面、系统的学科知识结构是进行规范化答题的前提条件。提高学生规范答题能力,关键在教师,要求我们教师,认真解读中考说明,对其中要求掌握的知识点,进行认真分析,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帮助学生形成有序的知识结构。唯有如此,在考试过程中,学生才能对需要的知识点、专业术语,信手拈来,有序地进行提取与运用。
要构建这种功能强大的知识系统,必须积极实施新一轮课程改革,革新传统教学方法,采用研究式,探索式教学方法,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创设条件,引导学生主动去发现、解决学习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其二、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建立以学科思维能力为核心的能力结构,是提高答题的针对性、逻辑性、条理性的关键所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创设条件,搭建交流、讨论平台,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交流,逐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只有能力的提升,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答题不规范的问题。
同时,要加强训练,有意识地提升学生规范作答的能力。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精心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材料分析题,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要求定时完成,并给予及时批改,对不规范之处及时进行点拨,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自我纠正;还要及时公布标准答案,让其对照分析、领会,掌握规范进行材料分析的方法,日积用累,学生规范答题的能力一定会得到有序提升。
其三、教会学生规范作答材料分析题的基本方法。面对大段大段的时政材料,学生往往心存恐惧,无从下笔,要提升学生规范答题能力,首要问题是要消除其恐惧心理,教给其正确方法。
材料分析题,看似复杂,其实并不神密,它的一切问题都隐藏在“材料”之中,学会读题,是基本方法之一,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材料”,逐字逐句,从其中提取一切有效信息,挖掘所有的隐含条件,排除干扰信息,如同淘金一般,几经分析与思考,“金子”就开始显现了。
要准确把握材料,还要做到:一是,辩明材料分析题的方向,把握设问点、明确问什么,后针对所问给予回答,力避南辕北辙,答所非问;二是要认真分析命题者的意图,找准相应的知识点,明白该用哪个知识点来回答;三是排除“思维定势”的影响,对似曾相似的题,更要认对待,小心从事,同一材料也反映着不同问题。
其四、强化答题技巧训练。在确保大方向正确的前提下,还需要提高答题的完整性,力求简洁,提高得分率。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应掌握相应的技巧。
第一、有的放矢,努力提高答题的准确度。先明确试题考查的是哪个知识版块,再考虑属于哪方面的内容,是什么知识点,层层推进;要正确选择思品课专业术语,在答题过程中,力避口语化,尽可能选用教材中的东奔西走概念、基本原理,来进行分析与阐述。由于材料中的现象与问题,既有特殊性,又有普遍性,在分析时,注意用词准确,不能一言蔽之。
第二、多角度思考,认真梳理要点为,确保完整性。审题时,要注意设问的关键词,抓住关键,展开分析。如2010年中考题中有一材料分析题,要求作答:“弱势群体的特征”与“党和国家为什么要关注弱势群体?”,此问题的关键词就是“弱势群体”、“为什么”,在回答时就要针对“特征”与“原由”展开;又如“倡导低炭经济谈认识”,就应从原因——实质-危害-解决方法等角度,展开全面分析。
在答题过程中,还要求学生要认真梳理相关知识点,删繁就简,切中要害,力避眉毛胡子一把抓,力求简洁。这样既能有效地节约时间,也表明学生对问题有着深刻的认识,更利于阅卷者尽快发现采分点。
总之,提高学生对材料分析题的答题能力,是摆在我们思品课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意义重大,它不仅关系着能否提高农村初中思品课质量,而且事关农村学生的前途与未来,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有意识地去培养。只有这样,农村学生才能与城市学生一样,站在公平的起跑线,一起踏上成功的人生道路。
略论提高农村初中生材料分析题规范答题能力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