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支书会议讲话

发布时间:2016-12-27 17:46

村支书在新农村建设中承担着重要角色,发挥着积极作用。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村支书会议讲话,仅供参考。

村支书会议讲话(一):

同志们:

县委决定,举办这期村支部书记培训班,除了完成干部培训工作的任务之外,更重要的是为了全面提高村级干部的素质,使大家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使我们加快发展的任务落到实处,落到基层。

为什么这么讲?大家知道,今年的党代会上,我们确立了生态立县的战略,按照这个战略,我们进一步提出了发展的目标、重点和措施,这一宏伟蓝图能否实现,关键在人,首先在各级班子,各级领导干部,而村一级干部,官小责任大,落实的责任极其重要,党代会和考评兑现大会上我两次讲到,县上确立的发展思路、目标、任务、措施,在县一级,只落实了10%,在部门和乡镇,只落实了20%;而落实到村组、农户和企业,才真正到位,蓝图才能变成现实,所以,村官责任重大。

村官能不能承担的了这么重大的历史责任,从“村官”队伍的现实情况看,有差距,我说至少有五个不适应,一是把握不了全局,很多仍是井底之蛙,村情适应不了县情、省情、国情;二是对市场经济不适应,把握不了;三是能力、水平不适应,尤其是对法律、政策、科技知识欠缺;四是工作方式不适应,习惯于计划经济,行政命令;五是工作作风不适应,需要改进。

要使这五个不适应变为适应,一靠在实践中学习、总结、改进,二靠培训。我们今天讲的这一课,是个综合课程,各个方面都涉及,但主要还是想让大家对全县发展大局有了基本了解。也算是和大家共同探讨。我讲五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我们县为什么要实施生态立县战略?

首先,我们实施生态立县战略是从的资源优势和自然禀赋出发的。

我们是贫困县,贫困县县域经济很大程度上是民生经济,也就是首要任务是解决民富问题,在这个基础上,才能兼顾考虑国家利益和地方政府利益,我们发展选择的产业,只有依托当地资源,才能带动千家万户,实现富民目标,所以,我们的战略选择必须依托资源优势。

我们的资源优势在哪里?长期以来,无论是县志、历届领导、百姓在总结的优势上有四点共识:一是生物资源,二中矿产资源,三是水能资源,四是旅游资源。这些估价是正确的。但是,受历史发展阶段的局限,大家对我们资源共性、本质特色和优势未能准确把握,更谈不上有效利用。那么,我们最大的优势在哪里呢?在生态、在绿色。为什么这么说?

1、我们的森林覆盖率高达65%,高出全国49个百分点、全省30个百分点,全市20个百分点,在安康,我们仅次于宁陕、镇坪而位居第三,而我们又是国家退耕还林示范县,连续四年,我们已完成退耕还林26万亩,荒山造林20万亩。的动植物物种非常丰富,素有“生物基因库”和“巴山药乡”的美誉。

2、历史上的劣势已经变成我们的优势。历史上的劣势之一是交通落后,历史上没有水路,近代没有铁路和航空,公路又远离主干线,因为远离大交通,使我们长期处于发展背角,信息流、物流、人流进不来,致使改革开放滞后、经济发展滞后、人的观念落后。反过来,也正因为我们的封闭落后,远离大工业、大交通,却使我们远离污染,环境保护的程度非常高,这反而成为了我们的生态优势。

3、从宏观上思考的发展潜力和方向,我们不可能成为一个工业县,也不可能成为一个商业化城市,我们只能依托我们良好的生态资源、生态基础,生产绿色产品。

所以,我们资源优势为我们确立生态立县提供了“先天”的条件。

其次,实施生态立县符合国家、陕西省、安康市发展对提出的要求。

从全国看:十六大和西部开发战略对整个西部解决的是两个问题,一是生态环境保护,通过生态环境保护解决西部和整个国家的长远发展,因为我们国家发展面临四个大问题:一是环境,二是人口,三是就业,四是贫富差距,国民生产总值人均水平全国942美元,陕西628美元,安康350美元,上海4000美元,这四个问题,首推环境。这个问题不解决,不是贫困地区自身发展滞后的问题,而是整个国家不能保持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西部开发要解决的第二个问题是加快西部的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改善基础设施,使贫困地区加强与发达地区的沟通与交流,促进经济发展,这一条既是为了缩小东西部的发展差距,同时也可以缓解西部的就业压力。因为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还在于发展经济。

从陕西省和安康市的发展战略来看,陕西对陕南核心是两条,一是绿色种养区,二是汉江水能开发。我们安康大家应该更清楚,市委提出的是经营绿色安康这个战略。

我们确立的生态立县战略,与国家、陕西、安康发展战略对我们的要求是一致的。而只有做到这一点,我们才能抢占先机,才能赢得上级对我们的政策、资金、项目的支持。

这两年,大家体会应该非常深,退耕还林、天保工程、迁移式扶贫、新村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不断落户,使广大农民从中受益;税费改革极大减轻了农民负担;公路、电力、通讯,国家对我们的投资前所未有,如果说没有国家的大战略,就不会有大量的对西部的政策支持,反过来讲,如果我们不能同国家、省、市的发展战略相一致,我们也争不来政策和项目。譬如:“南水北调”工程,喊了多少年,今年中线工程动工了。什么是“南水北调”?顾名思义,就是把南方的水调到北方,解决北部地区缺水问题,再具体一点讲,就是要把汉江的水调往北京,三年后,北京人吃的水三分之二是我们汉江的水,因为现在全国大江大河,唯有汉江是一江清水,符合人的饮用标准。

所以,一定程度上讲,我们汉江水已经成了“政治水”了,保护好汉江水质,已经成了我们的政治责任和义务,而国家毫无疑问,除了“南水北调”工程自身要耗费巨资以外,汉江水源保护投入更大、更长期。我们是汉江的水源区,朱镕基当总理的时候,我们陕西受到最严厉的一次批评,就是旬阳矿产开发导致汉江污染问题,可见国家对汉江水源保护重视程度之高。

我们更进一步来看待和研究这个问题,我们会看到:如果不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不光是中国的长远发展无从谈起,就是我们的贫困地区自身发展也无从谈起,没有可持续性。我举几个例子:①“南水北调”工程是怎么来的?美国和苏联的宇航员在宇宙飞船上看中国,只能看到中国两大景观,长城、黄河。这是源于她的壮观、雄伟,但是你们听说过“黄河断流、水比油贵”的问题吗?可以想象吗,你们知道黄河去年断流过几次吗?1997年,黄河断流13次,时间达330天,最长一次断流,河道长度达704公里,1998年,黄河入海时间仅为五天,可以说,不光是国人震惊,世界都为之震惊。

反过来,一方面我们缺水,断流,另一方面却是水灾频频。

中国四名著名经济学家联合写了一本书,题目是《再造中国》,就是针对黄河断流、南水北调、西部开发等问题,明确提出南水北调、拯救黄河、再造一个中国的战略构想。

②中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230立方米,世界通行的标准是立方米,所以,中国是世界上13个严重缺水的国家之一。

③中国的荒漠化程度已达27%,专家预测,按照目前的速度,2后,中国的北方将全被吞蚀。

另一方面来看:经济学家估测,林业的经济效益是其总效益的十分之一。这几年的工作实践,接触到大量的实际,我感觉,连十分之一都不到。譬如我们的坝河、黄洋河过去是可行船的,现在呢?干旱时几乎断水,稍下大雨就可成灾。为什么,山上没有蓄水能力。宁陕是全省森林覆盖最高的县,达73%,说宁陕县城没有水吃谁也不相信,我在宁陕工作时,有次省委蔡竹林副书记到宁陕检查工作,问宁陕县城为什么会没有水吃,旁边人咕哝着说这是因厄尔尼诺现象,其实呢,是过量采伐带来的恶果。我们现在在农业上大量施用化肥、农家肥,但是每年因水土流失带走的氮、磷、钾养分是我们施肥量的2.5到3倍,这个账怎么来算?我们下力气搞农田建设、水窖建设、公路建设,但今天刚修,明天冲毁,这个账怎么来算?我们搞水电建设,生态破坏了,没有蓄水能力,靠什么发电,现在水电有枯水期、丰水期,丰水期电没人要,枯水期供电不足,而且供电的稳定性差,也带来工业发展滞后和效益太差,这个账我们更不能算。等等吧!

中国有一句古话:“民以食为天,食从水土生”。往往我们只记了前半句而忘了后半句,如果我们人要祖祖辈辈在这里生存,而且要迈向小康,必须坚持生态立县,保护并合理开发以林业为主的生态资源,走过去的老路,已经不是“寅食卯粮”的问题,而是“父食子粮、爷食孙粮”,从这个意义上讲,这也是我们多年经验和教训的总结,以粮为纲和以资源换资金都解决不了长期发展,带来的更多的是隐患。当然,我们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更多是着眼长远发展,不能简单的指责过去。

第三,生态立县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必然选择(或者说是必由之路)。

现在是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不同的是,过去我们是自给自足,即使存在粮食征购,生猪统派购等问题,但农民只管生产,不担心市场,销售和价格问题,而现在我们生产的产品是以出售为目的,以赚钱为目的,我们的生产就必须依托市场。譬如说,过去冬天,城市木炭市场很活跃,城里人靠它取暖,现在经济发展了,城里人取暖靠的是电热器、电暖器、空调,木炭在城里就没有市场了;再如,过去夏天,城里人靠扇子扇风,靠艾蒿驱蚊,现在靠什么?靠的是电扇、空调、棕扇没有市场了,靠蚊香驱蚊、艾蒿没有市场了。所以我们的生产必须以市场作为导向。

实事求是地讲,市场是一只无形的手。对每一产业、每一个产品的市场供求都能作出准确的把握,任何人都做不到。但是目前有一个问题是共性的,绿色、无污染的产品才符合市场的需求,所以,国际经济一体化和中国加入wto对我们带来的最为严峻的挑战是我们的产品质量问题。能不能进入国际市场,首先看你是不是绿色产品,包括我们国人自己,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也迅速转向环保、无公害、无污染,吃讲究绿色、穿讲究健康、住讲究环保,连坐车也讲究要买环保车,用手机要用环保手机。过去我讲过城里的鸡下乡、农村的鸡进城,其本质体现的一个是经济水平,另一个是由此带来的消费观念的转变。所以,现在消费绿色、享受绿色成为世界趋势,良好的生态为我们生产绿色产品提供了天然优势,而我们也只有充分发挥这一优势才能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只有走这一条路,才能尽快使广大农民脱贫致富。

第四,我们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生态绿色经济的产业基础,这为实施生态立县战略创造了条件。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已初步形成了生态经济的产业基础。首先,全县以茶叶、蚕桑两大主导产业和羊、药、烟三大特色基地为主的“两业三基地”建设取得成效。新发展有机无公害高效茶园1万亩、累计达5万亩,桑园累计面积6.9万亩,白山羊饲养量达到11万只,药材近8万亩,烤烟面积万亩以上。,五大产业实现农业产值9600万元,占农业总产值21%,比上年上升了10个百分点;其二是立足于优势资源开发为基础的绿色工业初显生机。水力开发上,继古仙洞电站竣工后,渡船口、龙洞河、土洞子、正阳河电站顺利开工;绿色农产品加工业蓬勃兴起,带动了农业主导产业的发展。水泥建材、矿产开发随着规模扩张,加大了环保力度。其三是绿色山水园林城镇建设稳步推进,生态旅游开始起步。这些都为我们发展生态经济奠定了基础。

综上所述,我们无论是以发挥我们资源优势,对接国家、省市的发展战略,还是依据目前产业基础,进一步扩张规模、开拓市场,我们都必须坚持生态立县战略,这是我们以后要长期、持之以恒遵循的,除此之外,我们别无选择,这是我今天要讲的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实施生态立县战略,我们经济发展的目标、重点在什么地方?

按照“生态立县”战略,我们必须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以生态经济为主体,全面建设绿色。本届政府的奋斗目标是:到五年届满,全县国民总值达到10个亿,财政收入达到70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700元,实现三个翻一番。

达到以上目标,我们经济工作的重点是。

其一,以农民增收为目标,加快绿色农业产业建设。

农业是的优势,是区域经济、生态经济主体,同时,也是现阶段80%人口赖以生存的主业。要通过生态立县建设的小康社会,必须首先加快生态农业建设步伐。按照年初党代会的决策,现阶段及今后一个时期,生态农业建设的重点在于“两业三基地”,“两业即茶饮业、蚕桑业”,“三基地”为陕南白山羊基地、以黄姜为主的中药材基地、烤烟基地。其五年发展的目标是:①茶饮产业:五年内,累计发展生态茶园10万亩,发展优质绞股蓝基地5万亩,使茶饮产业率先突破,实现产业产值2亿元,税收万。把建成全国绞股蓝生产第一县和西北名茶大县。②蚕桑产业:以6个基地乡镇为龙头,从现在起,全面进入管理提效阶段,保持7万亩丰产桑园,年养蚕量力争达到10万张,实现产业产值1亿元,税收1000万。需要说明的有两点,一是从1993年以后,全国北桑南移,对我们的发展蚕桑产业是极为有利的,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个机遇。二是蚕桑是安康的第一大产业,只有这个产业在安康从生产、加工、科研、销售形成了产业体系,但这个产业,更多的依托是国际市场,因为国际关系、市场需要,经常出现大起大落,但在大起大落之中,总体价格和需求趋升,这一点我们要增强信心,把住关口,不要为一时的市场回落而挖桑毁桑。③陕南白山羊基地。作为三大基地之一,陕南白山羊的发展目标是到,饲养量达30万只,出栏量达15万只。需要注意的,一是陕南白山羊缺点是个体小,优点是肉质好,市场需求量很大;二是我们发展养羊业要坚持八个字“种草养羊,舍饲养羊”,我们必须处理好和退耕还林之间的矛盾;三是产业要注意的问题,一是舍饲,二是种草,三是疫病防治,四是冷藏加工、保鲜。④药材基地。目标是8万亩,其中黄姜5万亩,中药材3万亩。需要注意的:一是黄姜已处于市场饱和期或者供大于求,成了买方市场。全国黄姜需求量40万亩,而我们区内已达60万亩,全国近200万亩。我说最初是炒种,接着是企业争原料,过了这两个阶段,毫无疑问要处于市场低潮。所以,这两年我们发展黄姜除洛河以外,完全坚持市场导向,乡村指导在工作中一定要把握这个大局。洛河为什么下指标,核心是其皂素含量高,同时,还有龙头企业。二是我们过去大体上有7万人左右生活在海拔900-1200米高的山区区域,这部分人除了种包谷、养猪,收入主要依靠种药材、采药。目前通过异地搬迁和迁移式扶贫,这部分人大体还有5万左右,集中在八仙、正阳、八道等高山区,药材仍是其收入主要来源,应该给予重视。三是全省现在开始实施中药现代化,我们素有“巴山药乡”的之称,这个机遇要抓住。全国确立中药基地,给陕西5个品种,安康3个,1个。⑤烤烟基地。我们的目标是3万亩,提出的是建立优质烤烟基地。原因是:一是全国全省北烟南移,给我们提供了发展良机。二是是优质烤烟适生区。北烟南移,陕西指陕南,但陕南能生产优质烟在巴山地区,同时,和旬阳相比,立地条件非常好,所以我们虽然面积小,但原料已作为中华烟的原料。三是1万亩是最低计划指标,而我们又不愿放弃。第一是高税,占到22%;还有一点,近期的多雨天气,使我们中部产量质量受到严重影响。使得今年的烟农将受到很大的损失,因为中部烟产量要占到40%,效益要占到50%以上。所以要特别请广佛、长安、城关、大贵的支部书记做好群众工作,毕竟我们还摆脱不了靠天吃饭;第三是唯有烤烟订单农业。

整个绿色农业产业建设在农业内部的结构调整,要特别注意这几个问题。

①必须坚持重中有重。

长期以来,我们农业发展中存在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就是项目过多过杂,但任何一个都不能形成拳头和优势,在大市场中立不住脚,外地人和我们自己都形象的总结为“项目有一汽车,产品没有一汽车”。计划经济时期,我们的产业结构是“农林牧副渔”,改革开放后又加了五个字“工商建运服”,我们多年来从市到县到乡到村都走这个模式,甚至到农户延伸到几十个品种,譬如牧业,牛、羊、猪、鸡,家家都有,“天仙配”中“你耕田来我织布,你挑水来我浇园”和前地委提出“实现五个一家家都富裕”都体现的是这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模式(一人一亩基本农田、一户年出栏一头商品畜、一人一亩林特果园、一户有一个主要劳力懂得1-2门技术)。所以我曾同原地委书记闫西贤同志探讨说:“实现五个一、家家都富裕”,在解决温饱过程中,在从自然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过程中是适合的,管用的。现在如果还这么要求,对我们安康发展则是有害的,结果将使我们永远在大市场中不具特色和优势,没有竞争力,也就实现不了富民强县。外国人有一个说法,说我们中国农民最聪明,但同时又最笨,为什么?说聪明,中国农民会种田、会养猪、会盖房、会织布、会做饭,几乎每一个中国农民都会无数种手艺,这是自然经济条件下他的生存需要;说笨,会盖房,盖的是最为原始的土墙房、石板房,甚至草棚,会做饭,做的是粗茶淡饭,会织布,是老土布,会耕地、养猪,是严重的粗放经营,到现在还有一些地方仅次于刀耕火种。

外国农民也最聪明,又最笨,作为一个农民,他可能90%以上的农活不会干,养猪不会养牛,养奶牛不会养肉牛,养小猪不会养大猪,这是笨的地方,说他聪明,虽然只会干一种事,但他都是专家,都能够充分利用科学技术,实现效益最大化。

中国之所以穷,穷在这里;

外国之所以富,富在这里。

所以,我们要使我们的农民富起来,就必须向专业化、现代化迈进。绝不能再走“小而全”的老路。作为全县,我们的“重中有重”,就是围绕茶饮产业(包括绞股蓝)来做大做强。具体到一乡、一村、一组、一户,必须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来做文章。

②必须坚持效益优先。

经营粗放,效益过低,是农村产业建设中又一个严重问题。我们说我们在抓产业中农民工作难做,确实如此,这里面有观念问题,但核心是有没有效益,能不能赚钱。解决这个问题,措施有三,一是加大科技推广,在“一车间”使产量翻番;二是加大龙头企业建设,实现“二车间”的产值翻番;三是提高农民抗御风险,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

③必须重视绿色品牌和标准的建设。

要使产品进入大市场,现在除了规模以外,更重要的还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要提高农产品内在品质,这就要求我们在生产过程中有规范要求,比如,施肥要施有机肥,用农药要用生物农药,品种、光照都有规范要求。二是要符合绿色产品认证等各种标准,不然你进不了大市场的门,这次陈县长到南方,带的是我们加工包装最好的茶叶绞股蓝,但进入不了人家的市场,商标品牌、绿色产品认证等都达不到要求。中国市场如此,西方市场更严格,怎么办?这项工作是当务之急。

其二,要以增加财政收入和扩大就业为目标,大力发展绿色环保工业。

为什么要加快工业发展?工业是农业的延伸,是城镇的支撑,是解决财政问题、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从根本上解决的富县富民问题,必须加快工业化进程。

(1)中国和外国有差距,我们和东南沿海有差距,关键差在工业上。这两年,我们工业逐渐恢复和发展,但比重仍低,为15%,21%,今年预计可达25%左右。但沿海发达地区达80%,甚至高达到90%,美国农业只占3-5%。

(2)实现工业化,是经济由不发达走向发达的必由之路。纵观国内外经济发展,任何发达国家和地区,都是在基本完成原始积累后通过走工业化的路子而发展壮大起来的,目前,全球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而工业化是传统经济向以知识经济为标志的现代经济过渡的不可逾越的一个阶段,没有工业化的过程,就不可能有现代化。

(3)工业的关联度广、牵动力强,增长迅速、积累水平高,是现代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撑,是一个地区经济实力的重要体现。

(4)发展特色工业,是区域特色经济最直接的体现,以区域特色经济发展的产业链条上分析,开发优势资源,工业企业是龙头,外联市场,内联基地和农户,龙头不壮大,整个龙身就舞不起来,农业的主导产业就难以发育。

(5)发展工业就是培植新的骨干财源。只有培植起新的财源,才能有效的减轻农民负担,确保农业的休养生息,积累发展后劲。

(6)工业壮大了,可以增强经济实力,扩大社会就业,并且能以增加对农民的投入和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等形式,反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所以,我们必须把强力推进工业化进程作为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之一。

如何推进的工业化进程呢?

(1)要明确发展的重点。按照年初党代会确定的任务:今后工业发展的重点是“绿色饮品、绿色医药、绿色水电、矿产开发、水泥建材”。

①绿色饮品和绿色医药:主要是配合茶叶、绞股蓝、黄姜、中药材基地形成的龙头企业。

今明两年,要建立3个茶叶品牌公司、50个茶叶加工分厂,10个绞股蓝龙头企业(包括三个龙须茶厂、一个饮品厂、一个浓缩汁厂、3个制药企业、一个绞股蓝酒厂)。目前,安康正大,北医大安康药物研究院,安康天宝公司等三家最大的制药企业已经落户,同时,我们又新办了三个黄姜皂素厂,可望这两大支柱工业这两年能有较大发展。

兴办龙头企业要注意三个问题。

一是必须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质量标准,干部一定要在这个问题上解决思想;二是新办企业产权一定要明晰;三是“两业三基地”除烤烟外,蚕桑的龙头企业缫丝厂通过“两改”已完全复产,白山羊的加大销售、冷藏是我们应该关注的一个重点。

②绿色水电是我们一个资源性支柱工业。以岚河、坝河、黄洋河、吉河为主,水能的理论储量已是13万千瓦,可以开发利用的是6.24万千瓦,已经开发利用的有1万千瓦,潜力还非常大。这两年,经过大力招商引资,先后开工建设了龙洞河电站、渡船口电站、土洞子电站、正阳河梯级开发四个项目,可望今年再开工建设岚河电站。这些电站竣工后,的水能利用可达4.8万个千瓦以上,水电支柱工业就立起来了。

③水泥建材和矿产开发。我们要解决的主要是既要发展,又要环保的问题,因此,必须加大现有企业除尘、排污的投资力度,实行清洁生产,从规模上讲,水泥目前生产能力已达到38万吨,实现了安康水泥大县的目标。矿产开发目前势头很好,但要注意16个字“规模开采、就地加工、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外来投资商规模小,不能就地加工,达不到环保要求的一概不予支持,宁愿把资源留给后人。譬如八仙的板石,这种开采方式,资源浪费太大,安全没有保障;再譬如钡盐厂,我们就是担心环保问题。

(2)合理区域布局。全县讲,县城周边建设绿色产品工业园区,老县下部建立矿产、建材加工工业园区,在四大流域建立水电工业园区。

其三,以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为目标,加快建设绿色城镇。

城镇是一个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最集中的体现,也是工业、农业、商业发展的重要依托。必须把其作为全县经济发展的重点之一。

首先,要明确定位,超前规划。县城正如我们前面所说不可能以工业取胜,也不可能以商业取胜,更不可能以大取胜。我们所依托的是绿色的环境,南北两山和坝河。我们只能以“城在林中、人在绿中”,灵巧秀丽的山水园林城镇作为发展定位。按照这个定位,对县城和重点集镇的规划进行完善和调整,在县城要全方位启动南北两山绿化、城市亮化美化、杆线入地、文化广场、城南开发、生态公园、树葬公墓、坝河治理项目,在乡镇要先行启动集镇道路硬化、绿化美化,集镇周边退耕还林、产业建设四大工程。

其次是产业支撑、规模扩张。要以绿色工业园区建设和第三产业包括旅游业的大发展来支撑城市发展。五年内,使县城人口达到5万人,六大集镇人口各发展到5000人,城镇总人口达到8万人。

第三是健全设施,完善功能。要以有利于生态和环保为要求,加快城市配套设施建设,构建以县城为中心,以六大集镇为支撑的城镇体系。

第四是盘活资源,经营城市。要牢固树立经营城市的理念,要全面推行土地收储制度,盘活土地市场、集聚资金,建立第二财政,对城市建设提供资金,对国有资产要按市场法则运作管理,使其充分发挥作用。八仙江西街等村经验值得借鉴。我说的主要是市场运作管理上的红线控制,而不是规划。

其四,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为目标,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

旅游业是世界第一大产业,汽车工业、军工工业、现在的新兴产业都不能与之相比,随着经济一体化和中国人收入水平的提高,旅游业就成为更为兴旺的“朝阳”产业。旅游业的关联度之高,带动作用之强大家要有认识(譬如千家坪森林公园)。

随着人的观念、认识、收入水平的变化,旅游业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过去旅游是以人文景观为主,看坟、看墓、看庙。而现在更多的是反朴归真,转向以回归大自然为主的生态旅游。

而我们是生态旅游最佳适宜区,随着安平二级路贯通和退耕还林、天宝工程进一步实施,生态旅游条件就更为具备。我们不仅有迷人的自然景观,而且有以女娲文化、八仙文化为代表的人文景观,发展生态旅游前景十分广阔。必须把生态旅游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给予重视培植。近期讲:

一是要加强“两线六点”景区建设。北线依托“安康-西安-神农架”旅游线路,以女娲文化为支撑,重点开发女娲山、古仙洞库区、关垭子古长城、枇杷岛四个景区;南线依托西安-安康-小三峡“旅游线路,以八仙文化为依托,重点开发千家坪森林公园、八仙大草原、廖乾五故居三个景区。

二是要加大女娲山、八仙等重点景区的退耕还林和生态建设。

三是加大女娲文化的研究和女娲系列产品的开发。

四是加大农家乐旅游建设。特别要注意农家风格,农办、旅游部门要注意,乡村也要注意,要走出去长见识。经济发展发展重点我谈这四个方面,这是我讲的第二个问题。

第三个问题:实施生态立县,必须加大改革力度。

从1949年到,解放54个年头了,应该说79年以前的30年是一个阶段,这个阶段中国人是勒紧裤带共渡贫困,79年以后的20年我们解决了温饱问题,解决这个问题,靠的是改革,没有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解决不了农民乃至全中国人的吃饭问题,没有流通体制改革,带不来商业的繁荣。今后的发展任务是从温饱到小康,实现这个目标,仍然要坚持靠改革来推动。就目前的情况而言,要着重注意四个方面的改革。

1、要以稳定为前提,推动农村改革。

第一,在稳定土地承包关系的前提下,加大土地使用权的有偿流转,推动规模经营。

安康推行土地承包,大体在81年到82年,最初承包期是三到五年,后来按中央政策延长到15年,再后来,我们安康率先在全省、全国推行“325”政策,即耕地承包30年不变,林特果园承包20年不变,荒山荒坡承包50年不变,并且明确规定,不准因人口自然变化对承包耕地进行行政性调整。为什么我们要这么做?

一是以农业本身的特点出发的,这个特点就是周期长。承包期过短,农民不愿对土地进行长效投入,而没有长效投入,农业就没有可持续发展。譬如修田造地,一般在3-5年才能收回投入,植树造林,则在20-50年收回成本,现在还禁伐了,桑、茶等多种经营,则是5年左右收回成本并赚钱。承包期短,这些项目没有人做。

二是山区耕地零星分散,不断调整,会使其更加破碎,不便管理和耕作。

三是一个集体单位的土地是有限的,而且总体讲,人口上升,耕地面积下降。

1950年,全市耕地面积490万亩,人口147万,到现在,人口297万,耕地430万亩,耕地减少60万亩,人口增加150万人,人均耕地从3.34亩下降到1.3亩。陕西省1986年作过一次测算,按当年减少耕地面积推算,全省再有1无地可耕。而这几年,城市、新村建设、退耕还林、自然灾害,耕地减少更多。有减无增,没有调整余地。同时,一个家庭,人口变化总体有一个自然平衡的过程。

四是经常调整变动耕地,不利于计划生育、土地管理等政策的贯彻执行。

实行这么一种政策,目的只有一个,给农民一个长期的稳定感,以此来保证农业的长期发展。严格地讲,从81年算起,22年了,土地承包关系不动,土地矛盾日益显现出来,“三吃一,四吃一”的户几乎占到总人口的20-25%。而且我调查,最高达到“六吃一”,我预测,以后将会出现大批无地农民,这部分人是要求调整的,但我们仍然坚持不动地。另外还有一个目的,就是要迫使一部分农民从耕地上退出来从事二、三产业。譬如台湾,我们50年搞土改,他也土改,但他所有权没有变,后来也出现家庭之间的矛盾,就定了一个“单嗣继承制”演变成“长嗣继承制”,也是为了迫使一部分农民从农业跳出来。

所以,农村最基本的制度,是土地制度,农村的任何改革,首先必须维护土地承包关系的稳定。

但是,随着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必然向专业化、集约化迈进,一批专业经营大户的出现,要求规模经营,这样一来,目前单家独户平均承包土地的方式又制约了专业化和专业大户的发展,不利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对于这一情况,乡村两级要多做引导工作,允许并鼓励有偿转包,这一方面,长安一些村给我们提供了有益的经验。他们采取的方式有转仓、租赁承包、互换、转让、股份合作、反租承包等多种方式。

第二,完善并巩固税费改革成果,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农村发展。

土地承包后,农村出现的最大的矛盾有两个,一个是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农村第一次出现干群关系紧张,原因一方面基层干部的工作重点在“刮宫引产,催粮要款”,另一方面,乱集资、乱摊派盛行。部门搞这达标那竞赛,纷纷向农民乱摊派,乡镇搞政绩工程,张乡长拉电,李乡长修路,王乡长架桥,不断向农民集资,农民负担不断加重,意见很大。的不稳定多出现在这个时期,“普六”、古仙洞电站建设、发展绞股蓝等。另一个是90年代末到现在,一方面,我们千方百计调整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另一方面,农民收入增长极为缓慢。

如何解决这两大矛盾,中央采取了两大措施,第一次从91年开始,减轻农民负担,一方面取消各种集资摊派,另一方面把“三提五统”上限界定为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这对减轻农民负担、缓解农村矛盾、促进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严格讲治标未治本。第二次,从开始,推行税改,一方面从根本解决“三乱”问题,另一方面大幅度减轻赋税,调整国家和农民利益关系,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发展。这次减税,我县农民得到了极大实惠,单从“两税”和“三提五统”讲,全县减轻1200万元,减幅比例为49.97%,加上各种摊派,年人均减轻80-90元,减幅比例达70%左右,深得群众欢迎。

巩固这项改革成果的关键在于规范管理,使负担不再反弹。

一是既定的人均农林两税和亩均税赋要坚决控制在现有水平,不得增加,即就是取消了林产品税,也不得变相增加农业税。财政增收的着眼点要放在发展工业和二、三产业上。

二是严格控制“一事一议”。一是不能把“一事一议”变为一年一议或固定收费;二是依法依政策坚持程序,必须经村民代表大会决议;三是必须控制上限,即每年不得突破人均15元;四是范围不得扩大,原则只能用在校建和修路建桥上。

三是除“农业两税”和“一事一议”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再向农民集资、摊派,县、乡两级政府、人大也无权作出决定或决议。

第三,要强化农村社会化服务。农村改革以后,一方面农村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另一方面,受家庭经营的限制,进一步发展又受到许多制约。带共性的是四个问题。一是“搞么子”,既是项目问题,又是信息问题;二是“怎么搞”,更多的是个技术问题;三是“没得钱”,需要扶贫、信贷方面的支持;四是“卖不出”,有市场问题,有加工方面的问题。

这四个问题如何解决?靠村,多数为空壳村,况且我们也不主张发展集体企业,靠供销社,现在都解体了,怎么办?我说有这么几条我们得注意。

一是对于信息、市场、技术。县、乡、村三级干部要尽可能准备把握市场信息,有效指导农民。政府扶持要从大田逐步转向流通、销售、加工企业,技术部门,要推行科技承包。

二是要千方百计引导农民走专业合作的路子。建立以产业协会为主的合作组织,共同参与市场竞争,同时,政府扶持新办的龙头企业都要走订单农业的路子,按“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运营。

三是信贷要改变观念。银行现在是九个字“贷的出、收的回、有效益”,银行是企业,不是政府扶贫部门,它的生存要靠“存贷差”,有存无贷,银行只有跨台,所以不存在不贷问题,关键在于信誉度,这一点请大家都要创建信用村,都要宣传教育群众。

2、以提效为前提,完善国企改革。

中国改革从79年起步,企业改革实际上也从79年开始,也就是企业改革已进行了25年了,这25年,搞过减政放权,搞过政企分设,搞过利改税,搞过承包制,98年省委、省政府“两个决定”后,我们才开始进行彻底的产权制度改革。

为什么要进行产权制度改革?最根本的是,要使企业真正成为市场主体,政企不分,中国国有集体企业都将走进死胡同,成为政府的包袱。国有企业有三步曲,第一步是吃财政,第二步是吃银行,第三步是吃股民。股民吃完了吃什么?不进入死胡同了吗?

前面我讲农村改革的时候,讲到承包期过短导致农民短期行为,企业改革实际我们借鉴了农村改革的经验,“包”字进城。承包制对解决企业问题灵不灵?实践证明,短期得益,长期受损,失大于得。为什么这么说,一方面,对承包企业的法人来讲,它不是企业的主人,它只取得了承包期内的经营权,它必然在承包期内千方百计挖掘企业、对企业实行掠夺式生产。另一方面,对工人而言,他只取得劳动报酬,对企业毫无责任。所以,承包制的后果多数是承包者受益,企业垮台,职工下岗。实际上,我们最初办乡镇企业也是这样,“穷庙富方丈”,乡村两级背债。我们乡村两级债务是如何背上的?第一次是大会战,第二次大办乡镇企业。所以要彻底扭转国有企业的问题,必须进行产权制度改革(譬如缫丝厂改制、药厂改制)。

我们的企业改革,已经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在98、99两年,我们对商业企业和小型工业企业进行了改制。第二个阶段为下半年到,我们借招商引资之力,对古仙洞电站、水泥厂、缫丝厂、药厂、农机公司实行改制,甩掉了包袱,推动了工业发展。

下一阶段要做的工作,一是现有国有企业除国家有政策规定的如粮食收购公司、自来水公司以外,要全部进行改制;二是要进一步做改制企业的职工安置工作;三是改革要逐步延伸到国有资产和公益事业上(比如水利设施);另外我们的乡村集体茶厂,也都必须拍卖使用权。四是县内一律不再办国有集体企业,包括我们扶持的龙头企业。

3、以转换职能建立服务型政府为目标,深化机构改革。

应该说,土地制度改革和国企改革、流通体制改革基本完成之后,经济体制改革的阶段目标已经达到,需要加快以机构改革为主体的上层建筑改革,使其适应经济基础。

机构改革比其它改革更难,难在哪里,难就难在革命革到自己头上了,涉及更多官员和干部的利益。所以解放后进行了多次机构改革,尤其是朱镕基总理下的决心最大,当时回答记者问题时说:“不论前面是悬崖峭壁,还是地雷阵,我都将义无反顾、勇往直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但尽管如此,应该说机构臃肿、效率低下的问题并未从根本上解决。温家宝当总理后,也提出要深化机构改革,因为“非典”推迟了,估计明年进行。

机构改革要解决的是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转换职能,建立服务型政府。一方面大量减少计划行为和行政审批行为,另一方面向服务和维护公平方面转化。二是解决财政问题的需要。在贫困地区当领导,最难的是个“钱”字,发展没有钱、上项目没有钱、发工资没有钱。财政困难,经济发展不足是一个原因。另一个原因是脆弱的经济基础支撑不了一个庞大的上层建筑。你说财政增长慢吗?我到是2800万,今年将超4000万,增长比例不小了,问题是增长的不足以抵销人头费增长的支出。财政支出6800万,今年达到1.1个亿,收入增长了1200万,支出增长了4200万,收入增长和支出增长不成比例,所以我经常给同志们讲,县长难当,财政局长难当。要理解他们,因为我有这个经历。

从全国讲,清朝时3000人养一个官吏,解放前是300人养一个官吏,现在是30人养一个官吏,而且越是贫困地区,官民比越高。譬如我们,23万人,财政供养人口实际为11000人。20个人养一个官吏。所以不进行机构改革,适应不了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政府也很难保证正常运转。

机构改革是大势所趋,我们必须有足够的思想准备,从干部的角度讲,要充分认识铁交椅、终身制、大锅饭、铁饭碗肯定要彻底打破。今后,必须凭能力、靠本事吃饭。从群众的角度讲,必须彻底改变就业观念,千家万户挤财政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机构改革的方向毫无疑问是两大目标,一是转换职能,二是压缩人员,提高效率。

4、加快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是市场经济的需要。为什么这么说,市场经济是竞争型经济。有竞争就必然有优胜劣汰,也必然存在失业。待机构改革完成后,中国的铁饭碗将全部打破,未来的中国,当农民都可能失业,失业是个社会问题,也是个稳定问题,改革到了这一步,必须靠社会保障来解决这些问题。

应该说加快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从中国国情出发,还是解决人口老龄化和推行计划生育的需要。大家都知道,计划生育政策推行了这么多年,目前仍是“天下第一难题”,之所以在农村推行难,最根本的还是养儿防老问题。城里人老了,有退休金,退休后生活、医疗有保障,而且现在社会化服务越来越健全,人不出户能解决一切问题,没有后顾之忧,计划生育好推行。农村人就不同,养个女子嫁的近了在本村,往往还隔几面山,弄的不好还是个近亲,嫁的远了40-50里,甚至上百里,老了没有劳动能力,没有生活自理能力,谁管,所以他非要生个儿子,这是个现实问题。

所以无论是城市或是在农村,都必须加快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近期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第一是养老问题,第二是失业问题,第三医疗问题。必须多渠道解决好这些问题。

第四个问题:实施生态立县战略,加快小康社会建设,必须着力改善发展环境。

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和中国加入wto的新形势下,县乡村都不再是相对封闭的诸候经济,具有高度的开放性,在这种高度开放的情况下,贫困地区自身原始积累没有形成,更多的必须依靠优化环境,扩大开放,借助外力,加快发展。

首先,必须不断改善生态环境,这既是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扩大开放的需要。要充分利用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等政策机遇,建设适宜生产绿色产品和适宜人类生存的优美环境。

其次,必须着力改善基础设施环境。象我们这种落后地方,交通、电力、通讯等硬件落后,是制约发展的最大瓶颈。对此,我们必须下大力气改善。三年内,我们在完成安平二级路建设的基础上,要力争完成平镇、平岚、平旬三级路建设,并争取建设贵洛路和渡渔路,改造女娲山景区公路,同时要大力提高供电水平、通讯水平和广播电视覆盖率。

再次,要下功夫改善经济发展软环境。

靠什么吸引外来商人。靠环境,而更多的是软环境。讲区位、交通、电力、通信,我们根本不能跟发达地区比,我们必须不断改善发展的软环境,一是要建立服务型政府,减少行政审批,提高办事效率;二是要建立诚信政府,人无信不立,商无信不引,要让外商、让群众信任我们,承诺的都必须做到;三是要坚持“一条龙”服务;四是要对重点企业实行挂牌保护;五是要加大对破坏投资环境的处理力度。当然更为重要的还是提高人的素质。

环境问题,实际是个观念问题。第一要着眼大局。要当县长,算全局帐、算长远帐,譬如商贸小区的开发。第二要坚持内外有别;第三要换位思考,不要关门打狗。天下熙熙,皆为利来。我们要让外商赚钱,不要得红眼病;第四,领导既要带头解放思想,还必须把解放思想逐级下延。一定要按照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观点来处理问题,解决问题。譬如宾馆拍卖的问题。

第五个问题:实施生态立县,加速发展,必须强化干部队伍建设。

毛泽东同志说,“政治路线确立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邓小平同志也曾讲:“改革成败,事业兴衰,关键在党、关键在人”。要把生态立县的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必须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第一,通过培训,不断提高干部责任,使广大干部适应不断变化的新形势。这次培训,我们目的就在于此。

第二,必须把解放思想作为促进发展的先导工程。

观念落后、思想保守是安康县很典型的。解决思想观念的问题,目前要突出三条:首先要解决商品意识不强的问题,彻底扭转产品经济、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思想观念和生产方式。传统的计划经济,我们评判富裕的标准是“粮满仓,油满缸,腊肉挂满墙”,关中人是“老婆孩子热炕头”,生产目的是“养猪为过年,养牛能耕田,养鸡换把盐,养羊讨人嫌”。这都充分反映了传统经济的观点和模式,要推进发展,各级干部和广大农民必须树立市场意识、商品意识、竞争意识。同时,在商品经济条件下竞争,还要注意竞争中的合作。在大市场中,往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依赖、共同发展。我给大家举两个例子,这么多年,我们和美国一直是既合作又斗争:①89年动乱时,美国借人权攻击我们,我们采取的是,当时农村出现两个问题,一是挖桑,二是抢化肥,挖桑是因为出口出了问题,抢化肥则是因为进口出了问题。

②90年代以后,我们斗争很多,但双方都不撕破脸皮,更多的是合作。结果,双方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大家深刻认识到不合作不行,譬如“vcd”中国是第一大生产国,80年代末期每年生产5000万吨,出口量很大,包括美国。但“vcd”的核心部件“机蕊”──解码蕊片,我们不能生产,一是核心技术不掌握,二是投资过大,全部在美国进口。c─cnbe公司96年赚2亿,97年4.5亿,98年以后持续增加。

③电脑比“vcd”更严重,中国只是组装国,全世界的电脑蕊片几乎全部由座落在美国硅谷的一家公司生产。到了中国,就像小孩搭积木,三五个人、一两条枪就是一家公司。

④摩托车中国年产万吨,过去的济南轻骑潇洒木兰、现在的家申很多部件是进口。二要认真解决叶公好龙的问题。要解决讲起来头头是道,做起来退缩不前,让别人解放思想,自己不解放思想的问题。三要解决树立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改变只顾眼前利益,追求“政绩工程”、“面子工程”等华而不实的做法,纠正短期行为。干部的短期行为是最为可怕的,它带来的都是整个经济发展的短期行为。这年多,外企老板,北京来的专家都给我们提出这个问题,我们一定要解决“一年看、二年干、三年等着换”的问题。

第三,要把用好干部作为推进发展的根本保证。

首先,要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真正凭民意、凭政绩选人用人。要推行领导干部任用全委票决制,定期进行考评制,尾数下岗制。

其次,建立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动态用人机制。要加大考评力度,实行重奖重罚和责任追究制度;对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要一同考评、政绩挂钩、动态管理、能上能下。

第三,加大领导干部任用的公开选拔力度,对中层干部全部实行竞争上岗,对一般干部实行轮岗交流,事业单位干部实行聘任制,使年轻干部能够脱颖而出,干部队伍充满生机和活力。

第四,要特别注意关心村组两级干部。村组两级干部的情况如何,既直接影响到经济发展,同时关乎党的执政地位,“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所以,我们必须重视基层组织建设,关心村组干部。

村组干部是“两栖动物”,是干部,又是农民。他要做好组织安排的工作,又要当好农民以维持生计。对此,县乡两级党委一定要充分理解和关心爱护。

要逐步解决干部的报酬。一是基本工资,二是奖励工资,三是养老保险。

作为村干部自身,第一必须把发展放在第一位,而且要当致富的模范;第二要处理好稳定和发展的关系;第三要处理好市场引导和行政推动的关系,要汲取“涌泉事件”教训,改进工作作风。

今天就讲这么多内容,最后,送大家四句话,我们共勉。一是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二是发展才是硬道理;三是团结就是力量;四是不靠神仙皇帝,要靠我们自己。

我希望,这次培训会后,我们全县190个村能形成“九牛爬坡、个个出力”的局面,开展一次加快发展的大竞赛。让我们县、乡、村三级干部共同努力,使的山水更美、人民富裕,使县委确立的生态立县的战略目标早日实现。

村支书会议讲话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