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人际关系心理相关论文
人际关系是指人们交往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心理上的距离。它是一种简单而又复杂的社会现象,并具有个人情感色彩的特点。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推荐的大学生人际关系心理相关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大学生人际关系心理相关论文篇一
《谈大学生人际关系中的异常状态与心理疏导》
摘要:本文阐述了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异常状态及心理特征,强调了心理疏导的重要作用,并进一步探讨了如何运用心理疏导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方法与实践。
关键词:人际关系 自卑心理 暴力倾向 异常状态 心理疏导
人际关系是指人们交往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心理上的距离。它是一种简单而又复杂的社会现象,并具有个人情感色彩的特点。因此,人际关系不仅影响人的事业发展,而且与人的心理健康密切相关。人与人之间正常的友好的交往不仅是维持心理健康的必备条件,也是获得心理健康的重要方法。正如一位哲人所言:“没有交际能力的人,就象陆地上的船,永远到不了人生的大海”。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一个人顺利工作、愉快学习和生活的基本保证。
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黄金期,这一时期即是个体发展的最富特色的时期,也是人生发展与转折的一个关键时期。受环境教育和社会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尤其是在人际交往方面表现着较突出的心理特点:自我认识与他人评价的矛盾;闭索性与交往需要的矛盾;情感与理智的矛盾等。根据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我们不断尝试以一种简单、有效的方式即心理疏导的方法,来化解大学生人际关系中的矛盾冲突,为进一步研究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基础依据。
一、大学生人际关系中的异常状态
所谓人际关系的异常状态,也可称为第三状态,是介于健康状态与疾病状态之间的状态,也是正常人群当中的一种亚健康状态。当代大学生中的一部分人正处于这种危险的边缘状态。
1.大学生人际关系中异常状态的表现
心理咨询中我们观察到,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异常表现,通常有四个方面:①自私、自负、自我为中心:人际交往时处处从自己着想,以自己为重,只关心自己的需要和利益,强调自己的感受,在交往中缺乏正确的自我认识。②自卑、多疑、敏感,戒备心和敌对性较强:在现实生活中往往对自己过于苛求,期望值过高,对他人的言行过于敏感。一方面,是自己看不起自己,害怕失败、挫折;另一方面,又认为别人看不起自己,敏感猜疑,设想别人对自己的不满,甚至把一些无中生有的事强加于别人,歪曲别人的善意。③冷漠、孤僻,自我封闭:常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和需要隐藏起来,逃避现实。与人交往时,往往缺乏安全感和自信心,行为和习惯有时令人难以理解和接受。④不能珍惜同学的友谊,缺乏与人沟通的技巧,言语伤人。
2.产生异常状态的原因
(1)个人心理因素:性格孤僻、敏感、过于好胜。
(2)生活事件的影响:生活环境的改变、与周围人的矛盾冲突、受过学校批评处分、生活学习压力过大、考试失败、恋爱受挫等。
(3)身体状况不良:身体弱小单薄、患慢性及传染性疾病等。
3.异常状态的心理特点
(1)不协调性: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或反映方式与常人不同,对外界刺激的反映异常。
(2)针对性:往往对特定对象或敏感事件有强烈的反映。
(3)危害性:不能完成社交活动,影响校园稳定环境。
人际问题是困扰和影响大学生能否适应大学生活最重要的问题,而这个人际绝大多数问题都产生于宿舍,一些社会影响巨大的高校恶性事件也往往产生于宿舍。据报道,2009年吉林农大发生惨案,一名男生被同寝郭某刺死在宿舍里。事情起因只是当初一个玩笑,问其杀人动机:“只想维护自己尊严,对后果想的很少”。假如我们对身边那些家庭困难或是比较自卑、不善于与人沟通的人,多给予关怀和帮助,而不是捉弄;假如我们的老师、班干部能关注同学之间是否存在较深的矛盾并及时化解,这样的事情可能就会避免。
二、心理疏导在大学生人际关系中的作用
心理疏导是根据不同的对象、不同的问题采用劝导、启发、说明、鼓励等方法,帮助来访者自我领悟,达到治疗和康复的目的,对促进大学生人际关系的良好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1.指导作用。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包括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特别是在与同伴关系中很容易产生各种心理困惑:有人因没有朋友而感到孤独和自卑;有人可能正面临着与昔日朋友分手而感到痛苦;有人因与同学关系紧张而感到焦虑;有人因与人交往而产生恐惧;有人因不知怎样才能结交上好朋友而迷惘;也有人因好朋友又交了其他一些朋友而受到冷落,产生了失意感、空虚感。
对这部分人的疏导大多数是知性的,不涉及人的内心隐秘,属于指导性的心理疏导。目的是为他们提供简单、直接的“心理沐浴”的方法,及时清理“心灵垃圾”。为学生能在交往中增强自信、走出困惑,获得安全感和友谊感起到了指导作用。
2.矫正作用。针对少数人的不良心理和行为进行矫正,目的是帮助学生认识自己人格中适应不良的一面。为学生能了解自己、正视自己,纠正人际交往中异常的行为和态度起到了矫正作用。
我们针对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组织了千人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有20%左右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困惑;有3%的人存在着轻度心理障碍。虽然调查结果只是少数出现人际交往障碍,但他们的负性能量随时会给和谐校园带来不安全隐患。由于缺少与人交往,他们越发带有沉重的孤独感,导致惧怕交往、拒绝交往,由此陷入不良循环中。困惑中的他们是需要外力的,心理疏导就是在外力作用下激发出他们的内在动力,淡化不良情绪,矫正异常状态。
三、实施心理疏导的方法与实践
案例(一):某男,19岁,大学一年级学生
症状表现:曾与宿舍同学发生矛盾,对周围人不满,感觉其他同学合伙欺负自己。存在报复心理,随身携带一把水果刀,有暴力倾向,后来被系领导发现把刀具没收,但心里一直存有怨气。
相关因素与心理分析:家在农村生活,从小失去母亲,家境困难,最亲近的人就是父亲和两个姐姐。因受生活环境的影响,从小失去母爱,没有安全感,形成自卑心理、内向、孤僻的性格。在父亲和姐姐的呵护下长大,在家里没受过委屈。生活中一旦与人发生矛盾,通常要采用暴力解决,以证实自己的强大。
心理疏导:
――“愿意和老师谈一谈吗?”
“谈也没用。那些人都撒谎,老师和系领导都听他们的,没有人相信我”。
――“我不评价你之前的对与错。也许你真的是冤枉的,也许你真的就是想出口气。设想一下,沿着你的思路做下去,用刀子把人扎伤……然后呢?”
“没想过”
――“我来帮你想下去,然后是:上医院、家长来校、经济赔偿、受到处分、甚至服刑吧。你希望这个结果吗?”
沉默。
――“我们再换一种方式设想一下,如果在老师的帮助下能与同学们沟通,找自己的原因、宽容对方的过错,或者只需做好你自己的事,不去理睬他。这种方式的结果是消除了误解,化解了矛盾,不会让亲人悲伤失望,同时你又可以顺利完成自己的学业。哪一种方式更好呢?”
“应该是第二种”。
――“解决问题的方式不仅仅只有一种,人们总能找到适合自己的那一种,你同意我的说法吗?”
“我懂了,以前没想过,现在看来是这样的。”
――“那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呢?”
“以后遇到问题应该冷静,用合理的方式去解决问题。谢谢老师。”
评价:采用情绪疗法的理念对有暴力倾向和过激行为的学生进行心理疏导,能改变不良认知、稳定情绪、防止过激行为的发生。解决问题的方式不仅仅只有一种,心理疏导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找到适合他的那一种。
案例(二):某男,20岁,大学二年级学生
症状表现:寝室其他同学都疏远自己,自己也很想与他们相处融洽,但感觉距离越来越远。别人买来吃的东西往寝室桌上一放,大家马上一抢而空;可自己把好吃的放在桌面上,却没人上前。孤独、烦躁困扰着自己。平时不愿意回寝室,上课也不能专心学习。
相关因素与心理分析:高三时在省级心理医院治疗过,诊断为抑郁、躁狂。
过去由于脾气暴躁,说话直来直去,总是无意中伤人。来到新的集体,不敢与同学太来往,怕自己控制不了情绪,伤害同学关系。这种封闭自己的办法,好象是给自己设立了一道保护墙,但墙里面的你感觉并不舒服,因为别人没有必要去冲破围墙打扰你,而你的内心需要与人交流、需要得到别人的认同,所以心理困惑以致脾气更加烦躁,陷入了痛苦之中。
心理疏导:
(1)与同学关系不理想,关键问题是出在自己身上,而不在于别人。既然你声称自己心理有病,让大家多体谅点,当然别人会与你保持距离,免得惹麻烦了。
(2)对过去的疾病不要有思想包袱,既然你已经想出用“回避”的办法来控制情绪,这就是进步,只是这个方法并不合理。心理疾病如同生理疾病一样,并不可怕,有时它也许会伴随人们一起学习和生活。对待疾病的最好的办法是首先要接纳它,然后用积极的心态和科学的手段(专业心理治疗)去战胜它。学会带着问题去与人交往,在交往中成长。每一次与人发生矛盾时,多找自己的原因。与人真诚相待,才能真正感受到与人交往的愉悦。
评价:采用森田疗法的理念对曾患有心理疾病且处于康复期的学生进行疏导,鼓励来访者对症状及烦恼不要回避,顺其自然,能在与同学正常交往的体验中,体会控制情绪及行为的成功。
四、结语
根据我们对近十名重点关注人员随访的结果看,经过心理疏导,他们已经能够做到与同学正常相处,日常情绪平稳,各科学习成绩达到及格以上,有些人已顺利完成学业,走向工作岗位。
咨询实践中我们体会到,运用心理疏导的方法帮助大学生走出人际交往误区,纠正人际关系的异常状态,效果良好。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大学生人际关系心理相关论文
大学生人际关系心理相关论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