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王宗岳的《太极拳论》

发布时间:2017-03-20 20:27

近代太极拳的传播,是由王宗岳传蒋发而连续继承下来的。王宗岳所著的《太极拳论》被后世太极修习者视为经典之作,研究者不计其数。下面是小编为专门您整理好的:解析王宗岳的《太极拳论》。

解析王宗岳的《太极拳论》

◎原文: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

论解:太极之先是无极,无极生出太极,太极包含阴阳,太极的要点是阴阳永不停息的变化。

◎原文: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无过不及,随曲就伸。

论解:太极一动阴阳分,动极生静,静也是动,动也是静,只有转圆和匀速动作才能做到动之则分,静之则合。只有柔得像水一样,才能达到无过不及,随屈随伸。

◎ 原文: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

论解:对方刚猛向我击来,我不但要柔,还要有走的意识。意有所思,形有所动,但不能立刻走变,而是要在恰到好处的时候走。并且还要顺势攻击对方的背势,黏住对方。

◎原文: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虽变化万端,而理惟一贯。

论解:太极其大无外,其少无内,包罗万象。学习太极拳的初级阶段要缓慢,把太极拳的要领和各种要求加到姿势动作里。例如松腰,要做到虚灵顶劲、上下相随、虚实变化、含胸拔背等要领。但是也不要为慢而慢,如果快也能符合太极要领,那么急缓相间也无妨。太极的玄妙虽然有万端变化,但是道理却是相互统一的。

◎原文: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然非用力之久,不能豁然贯通焉。

论解:在练习太极拳时,要把要领贯穿到每招每式里,经过练习得以熟悉。在熟能生巧的基础上,渐渐达到各种招势都能在推手和散手防身中巧妙应用。

如果有名师指导,深刻体会一招一式的劲路,从自己劲路的传递,让身体的十二条经络均达到通畅无阻,奇经八脉也得以融合,再加上每天不少于四个小时的勤学苦练,耗时三年方能有所成就。

修炼太极拳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懂劲后,更要用功,静心修炼,行走坐卧,一举一动,听声辨音,揣摩微妙。由懂劲而达神明,也是自然而然的,太极气场变化莫测,养练一体,气场越来越强,听劲会越来越灵。如果在不接触对方的情况下也能感知对方的劲路变化,则修炼已经进入神明阶段了。

◎原文:虚领顶劲,气沉丹田,不偏不倚,忽隐忽现。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进之则愈长,退之愈促。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独知人。英雄所向无敌,盖皆由此而及也。

论解:这一段是讲述练习太极拳的要领和练拳的感受。练习中,要做到全身放松,头向上顶,气沉丹田,让腰椎、胸椎和颈椎节节拉开。在动态中,站立时身体要中正,做到身体前后不偏不倚。左重则变为左虚。右重则变为右无。在前进和后退中,转圆要匀速,因为只有匀速,划圆才能更为圆满。

在达到人不知我,我独知人的情况下,我可以进退自如,而别人无法感觉到我的去向。因为虚实不断变化、听劲很灵,连羽毛也无法落在我身上,边蝇虫也无法在我身上落脚。这全是因为修炼到人不知我,我提前知识别人的变化,进而就能达到英雄所向无敌的境界。

解析王宗岳的《太极拳论》

◎原文:斯技旁门甚多,虽势有区别,概不外壮欺弱,慢让快耳。有力打无力,手慢让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关学力而有也。

论解:各种拳术流派很多,虽然姿势动作不一样,但都是以力量大的或身体强壮的打败力量小的或身体弱小的,动作姿势快的打败手慢的。以上事实,是客观存在的,和下功夫学练太极拳是没有关系的。

◎原文:察“四两拔千斤”之句,显非力胜;观耄耋能御众之形,快何能为?

论解:深究四两拔千斤的奥妙,显然成败不是靠力量大决定,更不是靠快有所作为。学习太极拳,如果能达到“懂劲”,不仅懂自己的劲也懂对方的劲,就能做到以小力胜大力,以四两拔千斤。即使到了八九十岁的高龄,只要太极功夫练上身依然能够抵御众人,并获得胜利。而天生的力大者和动作快捷者的威力,是万万不能与太极懂劲相提并论的。

◎原文:立如秤准,活似车轮。偏沉则随,双重则滞。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率皆自为人制,双重之病未悟尔。

论解:王宗岳在教学练习太极拳的方法,强调要立如秤准,活似车轮。即平时练拳走架时,不但要中正,而且还要像秤准星一样灵敏,要像车轮一样的灵活多变,能知自己也能了解别人。双重是练太极拳的大毛病,滞是不流通。练太极拳要用意念支配身体的变化,达到身体处处虚灵,使全身经络流通和气血流通才能领悟而达到运化。

王宗岳在五百年前就提醒同修同学太极的人们,练就太极拳需要灵活化,否则即使数年练功,一旦交手如果运化不了是受制于人,这是因为双重之病未能领悟的缘故。练太极拳从形式上就不能犯双重弊病。

◎原文:欲避此病,须知阴阳。黏即是走,走即是黏。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济,方为懂劲。

论解:要想避免双重,必须明白阴阳的道理。一个物体都有阴阳两个方面,如一个球在向前滚动,向上的为阳,向下的为阴,在滚动中阴阳是不停地相互变化和紧密结合的。人是有思想、有意念的实体,当两个人走到一块时,不管是向前进还是向后退,只有走得不多不少才能黏住,互相合为一体,做到阴阳相济。在走的过程中,时时变动,要移动、要黏结得恰到好处,才能随心所欲,悟透“懂劲”的原理。

◎原文:懂劲后,愈练愈精,默识揣摩,渐至从心所欲。

论解:要懂得慢练时匀速,快练时也匀速,由快到慢或由慢到快时均能匀速运动,做到像行云流水般自在,不露声色般的通达,就是“懂劲”的境界。

当遇到另一个物体向自己发力时,要做到慢来则缓随,快来则争应,即不顶劲又不脱离,全靠心灵感应。意有所思而形有所动,就能达到意念随形而至,用心灵去默识揣摩,达到形与意、气与劲和心与神的融合,自然而然的随心所欲。

◎原文:本是舍已从人,多误舍近求远。所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学者不可不详辩焉。

论解:在王宗岳所处的年代就有许多修炼太极拳的人,下的功夫非常浓厚,但是方向找错了,犯了双重的错误,许多年纯功不能运化,所练出一身毛病来。

学练太极拳的是舍已从人,首先舍已就是变化自己,从变化自己做起,把身体修炼得松柔、协调、圆润、灵活,思想意念也要活泼顺随,才有可能做到到舍已从人。但大多数人错误的舍掉身边存在的自然均匀转圆的原理,而去求忽快忽慢、亦柔亦刚的虚无形体。王宗岳先生强调,意念动作也许只相差一点点,但所得功效却是相差千里。

综上所述王宗岳作《太极拳论》的目的主要有:

一、告诉练习太极拳的人,太极的最高境界是人不知我,我独知人,英雄所向无敌的状态。

二、用好无极、太极、阴阳、虚实和变化万端的原理。

三、练习中要舍已从人,又要立身中正,无过不及。

四、学习太极拳的方法是着熟、懂劲和神明。

五、太极拳的技术是讲究柔顺、开合、动静、屈伸、黏走、急应、缓随、忽隐忽现,进退左右,偏沉则随,四两拔千,立如秤准,活似车轮。

六、练习太极拳要由着熟到渐悟,懂劲由默识揣摩到随心所欲方能达到神明的境界。

七、练习太极要达到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独知人,高龄仍能保持身体健康,动作不衰。

八、告诫人们,太极拳非常难学,甚至差之毫厘、谬之千里,不可不详细地辨别清楚而后学练。

解析王宗岳的《太极拳论》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