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创业养殖致富的故事
创业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恒心和毅力坚持不懈的发展过程,看看那些回家创业的故事,感受他们勇于创业的精神,激励自己的斗志,从他们的故事中找到成功的方法。那么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回家创业养殖致富的故事,希望对你能够有所帮助。
回家创业养殖致富的故事一
用核桃壳种香菇成本低好赚钱
香菇大户帅胜杭
采了山核桃种香菇,割了水稻栽大球盖菇,废弃的桑枝、桃条、玉米芯、茭白叶收了来培育黑木耳、金针菇、秀珍菇……同样的土地、同样的资源,以一种神奇的方式开始新循环。这是一个变废为宝的梦想,亦是一个发展新型农业的梦想,两个梦想借助科技力量变成生动的现实。
进入6月,帅胜杭的手机就“热”起来了,电话一个接着一个。
大大小小的货车从上海、江苏、杭州市区开到他位于临安岛石镇山川村的种植基地前,等待收购今年的新品。
“白露到,竹竿摇,满地金”,说的是每年白露节气,临安山农开始采摘山核桃的丰收场面。眼下刚进入夏季,这位山农却已经靠着山核桃迎来“满地金”。
这是怎么回事?
“山核桃的废弃物,最外层的蒲壳和做手拨核桃剩下的硬壳,晒干、粉碎后做成菌棒,用核桃壳种香菇,就是我的方法。”
帅胜杭说,家里有600多棵山核桃树,靠卖山核桃每年有10多万的收入。如今,利用山核桃壳种香菇,去年60亩地产值超过400万元。
杭州农科院的专家说,利用农业废弃物种植食用菌的案例,还有水稻、桑枝、桃条、玉米芯、茭白叶等多个有意思的版本。今年,它们将“组团”代表杭州冲击浙江省科技进步奖。
一个变废为宝的梦想
核桃壳可以种香菇
临安岛石镇,约有核桃林8.5万亩,是杭州山核桃主产区之一。
这里的祖祖辈辈靠山吃饭,凭辛苦赚钱。
老帅说,如今的收获,源于当初的一个变废为宝的梦想。
“有一年,说好到我家帮忙摘山核桃的安徽工人不来了,一打听,说去种香菇去了。采山核桃收入不低,难道种香菇会有更好的收益?”帅胜杭很好奇,跑到安徽去取经。
地里转一转,心里就有了底。他发现,香菇的行情挺不错,临安的核桃每年就采一个多月,可以考虑发展副业。最重要的是,当看到培育香菇的基础材料时,老帅眼睛亮了。
“香菇培育除了专用的辅料外,还需要用到杂木屑,木屑要求密度高、不容易腐烂,这种特性跟核桃蒲壳不是很像吗?”
帅胜杭人勤快,心思细腻,他有了一个突发奇想:能不能用核桃壳养香菇呢?
带着这个大胆的想法,他找到了杭州市农科院的专家。
“山核桃采收后的蒲壳管理,一直是个头疼的问题。临安核桃多产量大,农户常常将蒲壳随手倒在村口、路旁、墙角甚至河道里,蒲壳含有大量生物碱,很容易造成水污染,严重影响环境。”
周祖法,杭州市农科院蔬菜研究所副所长,从事食用菌科研工作20多年,利用农业废弃物资源种植食用菌一直是他所在团队的主攻方向。
他说,山川村海拔500多米,周边群山环绕,早晚温差大,且蒲壳资源非常丰富,是栽培香菇的理想场所。
菌棒剥壳
一个大胆的梦想
反季节栽种抢下市场
美梦成真,是一个漫长且艰辛的过程。
农业科研开发,要耐得住寂寞,经得起等待。
香菇怕热,传统栽培模式采摘时间为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4、5月。而临安山核桃采摘期每年11月结束,如果要利用核桃壳,就意味要反季节栽种。
用哪个品种的香菇,如何保证产量,核桃蒲壳和硬壳的填充比又是多少?
“我们开展了试验,研究各种比例的配方,并从几十个品种里挑出‘武香1号’和‘香菇18’,它们耐高温、产量稳定,经测试营养价值一点不少,这样的技术在杭州市尚属首次应用。”周祖法说。
这个大胆的梦想,经过几年的研究,最终确定了最佳配方。
去年,帅胜杭开辟了新基地,大规模投入生产。基地以采收夏菇鲜销为主,利用临安山区昼夜温差大的优势,抢下香菇淡季供应的市场。
“去年收购价最高10元/斤,请了70多人帮忙,光发工资就用了20多万元。核桃蒲壳不需要成本,硬壳也便宜,一亩地比传统方式降低了5千多元成本,长完香菇的菌棒也是极好的天然肥料。”
谈到未来,老帅说,还有更多的梦想。
“今年新基地启用,保守估计产值能有600万元。这里空气好、水好,冬菇味道鲜、有嚼劲,未来主打生态牌。我和老婆还在基地里种下了葡萄苗、樱桃苗,在水塘里撒了鱼苗,要创业,就要做得比别人好。”
如今,老帅已经给自家的香菇订制了新的包装盒,商标注册也在审批中了。今年,他还计划种植冬菇,保证全年都能提供优质的香菇。
回家创业养殖致富的故事二
没人要的牛粪处理变金矿赚大钱
愁煞人,养殖场每天产生60吨牛粪
黄炳权是广西有名的养殖大户,在养牛上总是别出心裁。奶牛喜欢水,他在养殖区特意安装了淋浴设备,堪称“奶牛宾馆”。洗澡之后,奶水牛还能欣赏一段美妙的音乐,享受按摩等待遇。人性化的服务让奶水牛不仅产奶多,而且肉质也上了档次,连法国专家参观后都频频点头,黄炳权为此名利双收。可这一位牛人,却因为一件事情愁得吃不好睡不安。
原来, 牛场4000头牛每天拉出60吨粪便,一天就是一火车皮!这么多牛粪放哪都是个大麻烦。规模化养牛牛粪的处理是个老大难问题。黄炳权起初想得很简单,牛粪可以拿去肥田,可农民嫌远不愿意费时费力来拉。结果牛粪越积越多,臭气冲天没地处理,对周边住户影响很大。
牛粪处理不好会影响环境,影响牛场的形象,时间长了还势必影响自己的整个生意。2004年的一天,黄炳权去外地参观,看到人家的牛场建了沼气池,处理粪便效果不错。于是他也动起了心思:建沼气池。黄炳权一下建了几千立方米的沼气池,而且连成了片。奶水牛的粪便进了沼气池,经过发酵变成了沼渣、沼液。这些沼渣、沼液没有了臭味,施到田里比牛粪肥田的效果还好。不仅如此,沼气在黄炳权这里还有了大用途。“员工煮饭用气,我们发电用气,烧锅炉用气。”
这样一来,生产成本大大降低,一年就能节省100多万元。自从牛粪进了沼气池,牛场的环境得到改善。然而一段时间以后,牛粪的麻烦又来了。因为沼气池的空间毕竟有限,沼液发酵也需要周转时间,可这牛天天都要拉,到头来牛粪还是用不完。看着一天天多起来的“祸害”,黄炳权又犯了难。
初尝甜头,牛粪养蚯蚓喂鸡喂鱼年赚300万
有一天,黄炳权在林子里散步,发现散养的土鸡在树下不停的找虫子吃,他马上来了灵感。原来他发现鸡吃的虫子里边,有一样是自己最感兴趣的——蚯蚓。
蚯蚓可是高蛋白,如果能让鸡天天吃上,不仅节约饲料,鸡的品质更好,关键是多余的牛粪有了新出路。黄炳权决定用牛粪养蚯蚓,用蚯蚓来喂鸡。黄炳权心想,蚯蚓地里就有,而且个头很大,想必不会太难养,后来却发现这种蚯蚓养殖并不理想。它们虽然个头大,但繁殖很慢。后来他打听到,有专门用来人工养殖的蚯蚓品种,比如“太平一号”。
于是,黄炳权又开始了新的尝试,就连路旁果树下面的空地都用上了。黄炳权特意把蚯蚓放在果树下面,上面还盖上了遮阳网,一来遮光,二来还可以调节温度。这样,给蚯蚓创造一个合适的生长环境。这些发酵好的牛粪非常疏松,也正是蚯蚓喜欢的,不仅适合它们居住,还可以给它们提供丰富的营养。
土鸡吃蚯蚓,不仅降低了养殖成本,鸡肉的品质也提高了。由于味道非常香,又很有嚼头,这吃虫的土鸡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在市场上每公斤售价80元,仍供不应求。每年近10万只土鸡,给黄炳权带来了又一笔可观的财富。
黄炳权的牛场规模在不断扩大www.cyoNe.com.cn/,不仅养奶牛,还养起了当地的涠洲黄牛,牛粪比以前更多了。这时靠沼气池和养鸡根本消耗不了这么多牛粪,他不得不继续为牛粪寻找出路。
2010年,黄炳权做了一个非常大胆的决定,投资上千万元在海边修补百米长的溃坝,还声称这一次为牛粪找到了根本性的出路。当时他看上了一个因溃坝而废弃的盐场,溃坝深度有十几米,长上百米,大水在这里冲出了一个深湖。
黄炳权之所以不惜血本修坝,原来要在这里养海水鱼,同样和牛粪有关。其实早在几年前黄炳权就开始试着用牛粪养过鱼。黄炳权厂区周围有个300亩大的池塘,以前他曾经用牛粪肥水养淡水鱼,但总觉得这样对环境不太好。后来有了大量的蚯蚓,黄炳权想,蚯蚓不但可以养鸡,也可以养鱼呀!因为小时候他钓鱼时,就经常用它做诱饵,鱼特别爱吃。蚯蚓作为动物性饵料来喂鱼,其粪便可以肥水,而且效果比牛粪都好。用牛粪养蚯蚓,再用蚯蚓喂淡水鱼,既赚钱又环保。后来他在几个大水塘里做实验,没想到一年半时间,很多鱼都重4.5公斤以上,而且做出来味道非常鲜美,与喂商品饲料的鱼相比,不知要强多少倍!
打造海上生态养殖模式,牛粪变“绿色金矿”
有了用蚯蚓养淡水鱼的成功经验后,黄炳权就想,既然牛粪源源不断,总是个麻烦,不如接着扩大养鱼规模,来消耗更多的牛粪。于是黄炳权才有了修坝养鱼的大胆想法。通过试验,他发现牛粪养出的蚯蚓,有些海水鱼也特别喜欢吃。蚯蚓不仅可以喂海水鱼,其粪便同样也可以起到培肥海水的作用。这样,海水中既有植物性饵料,也有动物性饵料,不同的养殖品种都有了吃的,而且饲料成本极低。可是在这广阔的水面上,到底怎么养更合适呢?
黄炳权没有像别人那样单纯地去养鱼,而是搞混养,虾、螺、蟹、鱼每样都有,且密度不大。他要寻求一种自然的效果,想利用广阔的水面养出高档海产品。为此黄炳权请来了当地的水产专家,混养了几个品种,充分利用池塘里面的水体空间,搞生态立体养殖。
水体面积大,空气新鲜,溶解氧就比较充足,根本用不着人工增氧。因水体生态环境比较好,鱼、虾、蟹、贝很少得病,而且不同品种之间还可以形成一定的食物链。平时,除了补充养殖的蚯蚓和蚯蚓粪,一般不用饲喂其它饲料,基本是一种仿自然的状态。
更有趣的是,在这里,海滩和池塘是相通的,平时有不少天然饵料和鱼种也会随着潮水进来。随着海水的进入,外面的天然苗种,如鱼苗、虾苗等也被带了进来,养殖品种和饵料也更加多样化。当然,仅有野生品种是远远不够的,有时还需要人工投放黄鳍鲷鱼、鯔鱼之类的苗种。
与一般人的养殖方法不同,黄炳权投放鱼苗不仅品种多,就是同一个品种也是分批投放的。这看似很麻烦,其实他是想尽量让养殖更接近一种自然的状态,而且这样,一年当中总有高品质的海产品上市,也就避开了一次捕捞集中上市的风险。
黄炳权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整个养殖过程中不用投放其它饲料,大大降低了养殖成本。通过几年的经营,这里的水体环境一直保持得很好,海产品的质量不仅稳步提高,价格更是高得惊人,在市场上颇受欢迎。
2013年,牛粪给他带来的纯利润高达1000多万元。黄炳权和牛粪的故事远没有结束。凭着一种不服输的劲头,如今他还在和牛粪较劲,想利用当地特有的优势再多建几个牛场,让更多的牛粪成为可利用的绿色资源。
回家创业养殖致富的故事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