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思想政治论文

发布时间:2017-06-17 20:25

当代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推动力量。他们的思想政治面貌如何,将直接影响到伟大中国梦的实现。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大学思想政治论文,希望你们喜欢。

大学思想政治论文篇一

浅议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摘要: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使他们具有社会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自觉地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是作为大学教师崇高而艰巨的任务。

关键词:思想政治工作;大学生;教师

要做好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就必须适应新形势,深入研究新情况新特点,探索新规律。这样才能为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提供顺利的途径。本着创新的精神,根据新时代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特点,因材施教,探索行之有效的科学方法。

一、转变思想:以德育人,以理服人,以人为本

在以德育人、以理服人的学生思想教育过程中,“德”和“理”贯穿始终,贯穿着整个思想教育过程。“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里的“身正”,就是指具有高尚的品质,良好的职业道德,有美德才能赢得学生们的信任、尊敬和崇拜,学生往往是“度德而师之”。思想工作要理直气壮,有“理”才能“气壮”,理不直,则气不壮,自然会中气不足,语言没有感染力,这种思想教育显然是低效的,甚至是有害的。

教师应有高尚的品德、良好的职业道德、较高的思想素质,如:谦虚、和蔼、充满爱心、一视同仁、言谈适度、举止得体、以身作则、不讽刺学生、不偏袒学生、不苛求学生、爱岗敬业、乐于奉献、不在学生面前发牢骚等等。教师的言传身教、学生的耳濡目染,对学生良好行为的养成、乐观开朗性格的形成以及正确的人生观的树立,无不起着直接的、积极的、重要的作用。

以人为本,则强调正面教育引导,注重学生行为习惯养成,要克服说教性和生硬化,注重人性化,做到寓教于文,寓教于乐,寓教于各种有益的活动之中,在潜移默化中进行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要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因此,以人为本就是要确立学生在思想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创建新型的师生、校生关系,增强工作的实效性。坚持以人为本是时代发展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大学生全面、自由、健康发展的需要。

二、环境熏陶:典型教育与激励教育相结合

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中,可以通过典型人物、典型事例进行示范,或学生干部率先垂范,教育鼓舞学生群体,提高学生们的思想认识。典型教育具有形象、具体、生动的特点,富有感染性和可接受性, 是我党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之一,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发现、培养、推广先进典型,带动中间和后进前进,若使这一方法行之有效,应把握四个环节:树立先进典型,要强调真实性;开展典型教育,要区分层次性;保护并培养先进典型,要坚持经常性;总结典型经验,要体现时代性。典型教育可以和激励教育结合使用,树立典型,同时也是激励先进,激励教育不仅仅是教育方法,更是一种教育思想。它强调主客体的统一,内外因的统一,知与行的统一。激励教育以尊重学生为前提,以激发兴趣为先导,以开掘潜能为宗旨;它始动于教师激励的教育思想,着眼于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和学习动力系统及道德内化机制的完善,立足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从而促进他们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如在班级或学生群体中开展各中评比活动,优秀学生交流报告活动等,使先进的同学和先进的行为得以展示,鼓励后进或中间的学生群里树立目标、找到方向。

三、双向交流:人文关怀,心理疏引,正视挫折

因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是人,人之性,人之情,人之心……就不得不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永恒课题。思者,心田也,想者,心相也。思想政治工作的力量和魅力,就在于它能洞明人性,通达人情,温暖人心;就在于它能武装人,引导人,塑造人,鼓舞人。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大学生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日益增强,社会思想空前活跃,社会意识日益多样化。如何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如何把握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不断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创造力、说服力、感召力,这需要思考,更需要实践。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思想政治工作要更多地做好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帮助人们正确处理人际关系。这个新要求也十分符合新时期大学生思想特点和思想工作的客观需求。

思想政治工作应当放大“思想工作”领域,更多地开展具有柔性化特征的工作,如积极开展群众性的思想疏导、心理咨询等活动,增强工作对象自我化解思想问题的能力。

思想政治工作的力量不是天然的,魅力不是天生的。在学生之所盼时回应,在学生之所需时满足,在学生之所惑时释解。应该说,只有贴近实际,思想政治工作才有根基;只有贴近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才有方向;只有贴近生活,思想政治工作才有活力。

四、因人施治:表扬有方,善于批评,方法科学

大学生们由于其生长环境、成长经历各不相同,加之当代大学生绝大多数为独生子女,他们在心理特征上普遍存在着个性差异,即在性格、气质、兴趣、情感、认识等方面有着明显的不同。运用思想工作方法做人的思想工作,必须根据每个人的个性差异,因人施治,讲究科学的方法。对好的行为进行表扬,对错误行为进行批评,这在日常工作中是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事情,然而,越是看起来极简单的方法,其中越有着深奥的学问和道理。有些国外管理学家把表扬称作是“仙人的魔棒”、“点石成金之术”。这就说明,表扬作为一种工作方法,不是随便说几句好话,或是拍拍肩膀就能奏效的。而批评也并不意味着怕得罪人的蜻蜓点水或大剂量的讽刺挖苦。

表扬和批评都存在一个分寸问题,如果乱施表扬,表扬几乎人人有份,固然使大家都心情舒畅,弄个皆大欢喜,实则并不是调动积极性的好办法,被表扬者感到理所当然,没被表扬者如坐针毡,似乎自己低人一等。如让学生感到表扬难,哪个同学受到当众表扬,就会感到不自在,产生了一种心理压力。其他同学会对他品头论足,说风凉话。这就使得表扬失去了作用,弄得被表扬的同学很尴尬,教师很被动。批评亦是如此。因此,教师就要善于根据各种学生的个性心理,实施有针对性的表扬和批评,因人施治,在恰当的场合、适当的气氛中,以表扬正面教育,以批评督促后进。

五、善用网络:提高时效,正面宣传,增强影响力

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探索新的方式、方法、手段和机制。互联网已经成为思想政治工作一个新的重要阵地。信息技术特别是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现代化手段,拓展了思想政治工作的空间和渠道。要主动出击,增强在网上的正面宣传和影响力。要重视和充分运用信息网络技术,使思想政治工作提高时效性、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思想政治工作通过网络现代技术及工具,提高覆盖面,增强互动性,体现平等性和公开性,具有越来越强的创新活力。增加了学生的参与性和互动性,使思想政治工作能够更加积极有效并更具影响力的开展。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作为大学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蕴含于每天的教学工作中,既吸取过去的经验,也应有大胆的创新,要适应形势变化的需要,具有新时代的气息。简言之,因材施教,方法科学,才让“朽木”可雕,让“枯枝”发芽,让“顽石”低头,让“铁树”开花。(作者单位: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曾羽.大学思想政治工作方法.贵州人民出版社.2005年.

[2]思想政治工作新编编写组.思想政治工作新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

[3]李聚山.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中国方正出版社.2009年.

大学思想政治论文篇二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

[摘 要]近年来,各个高校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不断提高,但也存在着学校管理、教师队伍建设、教学方式方法、学生学习态度等方面的问题,而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制定相应对策,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关键词]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问题; 对策

当代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推动力量。他们的思想道德面貌如何,将直接影响到伟大中国梦的实现。长期以来,国家非常重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出台了相关政策加以强调和说明。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清楚地看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央的要求、形势的发展、大学生的期待还有不少差距,贯穿在所有思想政治教育现象过程始终的思想政治育的基本矛盾――一定社会、一定阶级对人们思想品德的要求与人们的实际思想品德水准的矛盾,[1](p6)在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仍然表现突出。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长期以来,国家非常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特别强调了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当前,高校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摆在更加突出和重要的位置,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夯实实现“中国梦”的思想基础。但是,尽管我们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尤其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和努力,但是其中仍然存在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不相适应的部分,仍然存在一些亟待我们去解决的问题。为此,笔者试对这些问题及原因作如下分析。

在高校中,学校的管理、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及自身的素质以及学生的自身因素等方面最直接地影响着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尽管《意见》中明确规定,各大高校要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时效性,将此课与大学生的思想实际紧密结合,要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摆在首位,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但是这些要求在高校中的落实仍然不到位,仍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问题。

第一,学校管理方面。一些高校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理论课的课程安排不够合理,存在着课时不足,课程内容重复,课类不统一等问题;在相关课程的考试考查中,多以理论考试为主,考查方式单一,学生在思想政治品质方面的实际表现往往被忽视,此外,学校在对学生进行评优、评奖的过程中,往往未将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的高低作为重要的评判标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难以得到体现;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高素质教育者数量不足,部分教师未能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其专业水平和个人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建设有待加强;学校教学条件和校园文化环境仍需改善。

第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但是,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部分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不够多样化,教学手段不够现代化,不再适应当代大学生群体的特点,教师的专业素质未能随着大学生群体的发展变化而得到进一步提高。教师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授课过程中照本宣科、生搬硬套、敷衍了事的情况时有发生,出现“重知轻行”,把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化”倾向。所谓“理论化”就是把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概念化、教条化,而不与丰富多彩的实践和教育对象的思想实际相结合。[2]这不仅没有尽到教育者的职责,还令学生误以为此课根本不重要。这样一来,便形成了一届又一届的老师和学生都不把思想政治教育当回事的恶性循环。那么,为什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也会忽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呢?这是因为,虽然时代在发展,大学生群体的一些特点在变化,但是,部分担任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授课老师的知识储备和教学手段没有及时更新,没有与时俱进,从而导致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所使用的方法和手段与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特点和现实需求显得格格不入。

第三,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单一,与大学生思想实际相脱离。一直以来,高校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都或多或少存在教育方式单一的问题,且大多都采用单纯说教的方式,甚至与大学生思想实际相脱离。高校中多以开设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要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而这恰恰是导致与大学生思想实际脱节的重要原因之一,而新时期的大学生群体有其新的特点,“与以往的大学生相比,他们更多了对民主、自由、平等、独立思考、张扬个性、参政议政、影响社会的要求,而更少了对思想灌输、理论脱离实际的纯粹书斋式的学习方式的妥协与容忍。”[3]单一式的、传统的理论传授和思想灌输已经无法满足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受教育需求。只有根据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和实际需求以及时代发展的趋势,为大学生设置更科学的教育方式和更丰富多彩的教育内容,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受学校教育的影响,还受到大学生自身因素、家庭教育、社会导向等因素的影响。虽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积极、健康、向上,但其中也存在一些像有人讽刺的“有知识没文化,有理想没追求,有能力没道德”的人。当今人们普遍诟病的浮躁在大学生群体中不难发现,上课迟到、逃课、缺课等现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似乎成了习以为常的事。加上功利思想的影响,一些学生无论学什么都期望有立竿见影之效,否则将通通视为无用。此外,由于逆反心理、多年应试教育后遗症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不少大学生只看到思想政治理论课能带来考试分数这一“显性价值”而忽视了其更为重要的隐性价值,在这种状况下,要将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内化为学生的自身行为就更难实现了。

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类社会的一项重要实践活动,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这一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统治阶级进行思想统治的客观需要,也是大学生精神需求的客观要求。《意见》中指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应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各高校要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的方针、政策,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促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达到最佳效果。 第一,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突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高校可合理安排思想政治教育相关课程、优化课程设置、改进和完善考试方式方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改善教学条件和优化校园文化环境,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感染力,切实做好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优化课程设置,思想政治理论课新的课程设置所面对的大学生,“与以往的大学生相比,他们更多了对民主、自由、平等、独立思考、张扬个性、参政议政、影响社会的要求,而更少了对思想灌输、理论脱离实际的纯粹书斋式的学习方式的妥协与容忍”。因此,高校应根据不同时期的学生群体的特点合理安排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时学分的同时,有意识地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其他学科的课程教学过程中,注重多学科综合教育,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有机结合;采取多种考试方式,将理论考试和实践考试紧密结合,综合考核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同时规范学生的期末成绩评定标准和评优评奖标准,增加思想品德方面所占比重,突出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地位,一改师生重分数轻德育的应试教育后遗症;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让更多专业高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者来帮助大学生最大限度提高思想政治水平,高校应认真做好教师选拔工作,并对其进行定期培训和定期考核,同时要为教师队伍建设提供足够的经费支持,还应建立长效的激励机制,以确保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高质量;改善教学条件和优化校园文化环境,合理增加、使用现代教学设备,同时还应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加强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培育。

第二,教师教学的方式、方法的调整。教育者应根据学生群体的发展变化适时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式,做到与时俱进。授课教师应充分了解当代大学生的特点,懂得“效法自然”,即顺应他们思想成长的规律,时常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从这种换位思考中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从而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让教学活动更加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也更具有针对性、时代感、吸引力和说服力,即以最受学生欢迎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注重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多样性,比如说理引导法、实践锻炼法、熏陶感染法、比较鉴别法等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以及学生的特点科学合理地选用最适合的教育方法。而实际上,我们的大部分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运用上却显得不那么灵活,往往是长期以单一方式施教。有的老师教学很多年,却始终用那么一二种教育方法。而大学生正处在一个从不成熟走向成熟的特殊阶段,容易受一些不正确思想和导向的影响,一些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缺乏起码的认同感。鉴于此种情形,教师的教育方式方法若不能做相应的变化调整,不能与时俱进,就很难在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有所突破。

要应对新形势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我们的教育者们在教学过程中还应重视“正强化”法和贴“标签”方法的使用。正强化(positive reinforcement)是任何呈现于特定行为之后并能够增加这种行为今后发生率的刺激。[5]也就是说,当发现学生的优点长处时,教师应该及时给予其赞赏、肯定甚至物质奖励。有人说,都大学生了,不需要像对待小孩子一样总是表扬和鼓励,但事实上,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同样甚至更加需要这种来自他人尤其是老师的鼓励和肯定。而这往往是被忽视了的细节。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若能及时对学生的优点予以赞赏和肯定,这对学生将产生十分积极的影响。得到老师肯定的这些优点,学生会继续坚持,并且在这方面越来越好。学生会按照老师描述的那样优秀的样子去校准自己的言行,将自己的这一优点发挥到极致。此时,教师的这种“正强化”教学方法也随之达到最佳效果。所谓贴“标签”法,实际上它和“正强化”法有类似的作用,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适当地给学生“贴”上一些正面的、积极的“标签”,以促进学生向积极的方向发展。

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教师本人是学校里重要的师表,是最直观的最有教益的模范和学生最活生生的榜样。因此,教师不能仅仅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还应自己践行、示范,不仅要“晓之以理”,更要“导之以行”,以行服众。此外,教师的人格魅力、良好的师生关系、融洽的课堂氛围等都是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所必须的。

第三,加强学校与家庭的结合,尝试开设“怎样成为未来合格的家长”这样的课程。北京大学教授朱玉贤认为,人类社会发展到现阶段,智力、智商及受教育程度比拼已经成为生存竞争中的不二法门,导致年轻而自身智力尚未健全、阅历更显不足的父母亲在培养下一代的过程中完全迷失方向,大多在根本没有教会孩子最基本的生存生活技能的情况下就莫名其妙地开始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智力游戏。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说,大部分家长还无法搞定下一代培养这个盲区。近年来,国内外出现了一些专门针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知识培训的机构。如新加坡政府专门成立了家庭教育民众委员会,为全面开展家庭教育提供咨询和建议。而在国内,也有如北京启航考试学校思想政治教研中心主任石磊创办的家长学校。但是,我们认为,与其像那样开设一些机构对家长在子女教育方面进行补救性教育,还不如在大学里开设一门专门教学生未来怎样做一个智慧的家长的课程。由于大部分家长原有的家庭教育知识和观念已经在大脑中根深蒂固,那些所谓的家长学校或咨询机构对他们进行的补救性教育其效果甚微,所面临的窘态就类似于人类对环境进行的先污染后治理。因此,在大学中开设类如“怎样成为未来合格的家长”这样的课程,给未来的家长在亲子教育、孩子性格养成、价值观教育等方面做个提前培训,教会他们如何正确地培养下一代,成为智慧的家长就显得非常有必要。邓小平在谈到教育问题时说过:“教育要从娃娃抓起“,那么,这里我们就把培养未来合格家长的工作从大学生抓起。我们相信,在高校开设这类新课程,能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治愈”从小从父母那里学到的只有学习才是正经事这样的观念后遗症。从而确保大学生将来为人父母之后,能够以正确、科学的方式方法教育下一代,做真正有智慧的父母和人类灵魂的“第一个工程师”。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从学校、家庭、社会方面采取措施,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大学生自身还应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明确自己所肩负的社会责任。学习对于学生而言固然重要,但却不是唯一。当代大学生要注重自身的全面发展,不要误认为只有学习才是正经事。要学会“自愈”从小形成的把学习成绩看得过重的观念后遗症。作为学生,既要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又要注重身心健康,要有自信,对生活充满热情,自觉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做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多读书,用科学文化知识武装头脑,避免受到外界的不良影响和误导。尤其在网络时代,人们可在网上获取的信息丰富多彩,同时也真假难辨,大学生应保持审慎、谨慎的态度,客观全面地看待问题,有正确的是非观,不能见风使舵,随波逐流,人云亦云,要努力培养自身的责任感、使命感,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拼搏。

参考文献:

[1]张耀灿、郑永廷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石书臣.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规定及其把握[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9,(1).

[3]吴倬.关于开设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思路与措施[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曾(2).

[4]林霁月.中韩思想政治教育比较――基于方法、内容和评价途径的比较[J].鸡西大学学报,2012,(1).

[5][美]约翰:《儿童青少年的行为管理从理论到实际应用》,郑维廉译,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

[6]左鹏、厉彦龙.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意识形态“漂浮”[J].思想理论教育,2013,(19).

[7]张陟遥、戴玉琴.核心价值观教育范式问题探析―以新加坡高校的核心价值观教育为例[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3,(9).

[8]王成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专题式教学探析[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

大学思想政治论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