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的数感

发布时间:2017-06-26 08:40

导语:作为一名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生活体验中、直观训练中、实践操作中、游戏活动中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美,从而培养良好的数感。

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的数感

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的数感

一、在数字的认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中,我通过举生活中与学生紧密联系的例子,使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生活中充满了数学,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认识周围的事物,感受数学的趣味与作用。 例如:学习10以内数的认识中,在认识“1”时,先请学生观察现实生活中用“1”表达的事物。学生例举出:1本书、1只小鸟、1棵树、1根小棒、1个国家、1串葡萄、1捆小棒……随后引导学生数出几粒葡萄是一串?几根小棒是一捆?帮助学生理解“1”可以表示1个个体(1根小棒),也可以表示这类个体的1个集合(1捆小棒);可以表示很大的物体(1个国家),也可以表示很小的物体(1只小鸟)。再如在教学“认识11到20的数”时,我让学生抓一把学具小棒后数一数有多少根,还利用根据数轴让学生估计:17接近11还是接近20?15呢?这样,把数感的培养落实到具体的活动中,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联系,使学生对数有一个鲜明的表象,再遇到相似的情境时,他们会在头脑中有一个具体的参照物,真正建立起良好的数感。

二、在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

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使学生在比较中产生多、少、多一些、少一些的认识,能够以较小数感知较大数,学会辩证地看待一个数,从而使学生获得的数感进一步强化。例如,一年级从10以内数的认数开始,就通过观察木块和小棒的多少来比较数的大小,使学生在观察比较中认识到5比1、2、3、4大,但比6、7、8、9小,引导学生认识“<”、“>”,逐步建立数的大小相对关系。在这样的教学环节中,学生能体会到数的大小、多少、大的多、少的多的实际意义,感知数与数之间的相对关系,感应到数学的价值,从而使学生的数感得到培养。

三、在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

让学生学会用数表达和交流信息,既能使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也是数感的具体表现。为了让学生感知信息数字化,教学中我创设了多种数学活动的平台,通过活动,使学生感觉到数能表达和交流信息,而且数就在生活中。如在“认识钟表”这一课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的平台:我让学生动手做钟面、说钟面、拨时刻,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展示自己的想法,通过认、读、写各种钟的时刻,让学生逐步获取和培养数感。

四、在计算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

在计算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在问题的实际背景中,通过不同的方法找到答案,用不同的方式确定结果。如在教学“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时,学生列出8+7或7+8的算式后,我就让学生开展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用学具摆一摆,让学生经历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通过操作学具得出15,可以把8看作10,10+7=17,17-2=15;也可以用“凑十法”,把7分成2和5,8+2=10,10+5=15或把8分成3和5,7+3=10,10+5=15。只要学生说的有道理,我都给予表扬。

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的数感

一 、学生进行生活体验,形成数感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的科学,它来源于生活,发展学生的数感离不开学生的生活经验。数学教学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只有将抽象的数学建立在学生生动的、丰富的生活背景上,才能 更好地掌握知识,内化知识。“数感”重要的是上学生自己去感知、去发现,主动去探索,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触有关的情景和实例。

如,去超市看看,称称各种蔬菜、水果的重量,观察糖精、奶粉、洗衣粉、方便面等物品的标注重量。感受100克、1千克、50千克的实际重量等等。可通过拍照、收集包装或收集图片等进行信息收集。让学生互量身高、测量黑板、门、教室的长、宽各有多长?1米有多长?一步大约多少米?教学《位置与顺序》时,我设计了些游戏活动:“贴鼻子”——同桌两人一起玩,一人蒙眼睛,另一人用上下左右前后的口令告诉同伴,贴鼻子的正确位置。“送信”把算式写好后发给同学,按得数找到信封,然后按信封上的要求送到目的地。这些活动深受学生的喜爱,不仅可以获得数感的启蒙,还能培养学生的“亲近数学”行为,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

二、让学生学会观察,建立数感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积极思维参与的比较持久的感知活动,是一种“思维的知觉。”学会观察是学好数学的前提条件。教学中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数学知识就在自己的身边,生活中充满了数学知识。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认识周围的事物,用数学语言来表达与交流。如,学习10以内数的认识中,在认识“1”时,先让学生观察现实生活中用“1”表达的事物.。学生例举出:1根小棒、1本书、1串糖葫芦、1个国家……随后引导学生数出几个糖葫芦是一串?帮助学生理解“1”可以表示一个个体,也可以表示这类个体的1个集合,从而渗透了“1”中有多,多中有“1”的思想。

我利用课前三分钟的时间,说一句有关数学的话,如:我们家有三口人,我买了一支铅笔,我家养了一只小花猫,车牌上、日历上、电话上有数字,我家住在一单元201,买了5本书等。这些都是学生身边的事,学生开始自己放眼观察门外面的世界。学生很容易理解和接受。这样,学生在观察中体会了数的含义,在现实中初步建立了数感。

三、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增强数感

“儿童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智慧的鲜花是开在手上的”(皮亚杰语)。动手操作活动就是学生学习过程的展现,使经验不断内化、提升的过程,也是学生主动发展的自由天地。注重动手操作的数学课堂将成为学生探索的乐园、创新的摇篮。数感的培养和发展,离不开动手操作。例如:教学“8+()=12”时。为了鼓励他们学会独立思考,学会学习,提出自己的见解,我问道:“你认为这道题该填几,把你的想法告诉大家。”不一会儿,小朋友们各抒己见,出现了以下情景。老师,我先画了8个小圆圈,接着又画了4个小圆圈,这样加起来就是12个小圆圈了,所以该填4.。另一个小朋友说:“老师,我先画了12个小圆圈,接着去掉8个还剩4个,所以该填4.”老师,我是一个一个地数,8+1+1+1+1=12。.老师,也可以倒着数12—1—1—1—1=8。老师,我看到8想到2,2再加上2等于4,老师我用小棒摆的,应该填4.。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动手做数学,用数学,让学生体会到“数”就在身边,感受到“数”的趣味和作用。增强了学生的数感。

四、让学生大胆猜想,发展数感

低年级学生好奇好动,对游戏活动有着天然的心理趋向,教师应该顺应他们的年龄特点,有意识的组织开展各种活动,帮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数感的意义和作用,积累经验,建立良好的数感。在认识“20以内的,数”后,组织学生玩猜数游戏,采用“大一些、小一些、大得多、小得多”等语言描述数的大小关系,既锻炼了学生在结合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大小关系的本领,又渗透了“区间套”逐步逼近的思想。

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的数感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