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项目科技论文
科技创新,谋求的不是表面的华丽,而是一种实质性社会进步与企业发展。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科技创新项目科技论文,希望你能从中得到感悟!
科技创新项目科技论文篇一
科技创新正当其时
摘 要:要使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真正成为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有力引擎。首先必须从逐步建立强大和完善的教育体系和财税体系、宽松包容的科研氛围、提高科研人员的待遇入手,其次要大力保护知识产权,使企业成为科技创新主力军,同时严厉打击学术腐败和合理引导高校的科研活力,只有这样才能推动经济转型、更好地释放社会活力,保持中国经济的长期活力和繁荣。
关键词:科技创新;专利保护;科研活力;科学兴趣
经济学上把经济增长的驱动力分为:投入的增加和广义的技术进步。如果没有技术进步,只靠投入增加来驱动经济增长必然会受到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约束,这样的经济增长是不可能持续的。基于这一点,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克鲁格曼曾成功预言了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 因此技术进步对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至关重要。在今年年初结束的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发展新战略,表示中国政府将在保护产权、维护公平、改善金融支持、强化激励机制、激励优秀人才等方面要积极作为,营造有利于市场主体创新发展的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更好地扩大就业,促进社会纵向流动和公平正义,实现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广义的技术进步和创新包含的范围很广。而随着新科技革命在各个领域的迅速发展,新知识、新思想、新方法不断涌现,并迅速地应用到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科技的创新已成为所有创新的源泉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重要特征,成为一切文明进步的源泉。
而目前中国与世界前沿的技术差距非常大,中国掌握的核心技术寥寥无几。从发动机、大型发电机和电动机,以及输电设备方面、国内高铁建设核心的电气技术、到计算机的芯片和操作系统等很多方面还主要依赖进口和模仿。从这些方面看来,中国科技落后美国超过50年。一直以来,中国的应试教育扼杀了一部分孩子的天赋,中国人的科学兴趣从小就被层出不穷的考试海洋所吞没;毕业之后,过分务实和名利化的社会环境和教育环境又让一些具有潜质的好苗子不断地主动或者被动地逃离科研界,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崇尚物质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他们和科研所要求的那种踏实、单调规律、严谨的精神风范和生活状态已渐行渐远。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必须建立在自我科技创新的基础上,而不是建立在引进和模仿的基础上。所以,尽快全面改革和调整,从孩子抓起,塑造科学务实之风,调动起广大人民的创造力和智慧,才能使我国的经济持续充满勃勃生机,具体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要大力倡导弘扬业创新精神,培育产生高科技成果的社会土壤,让人们在创造财富的过程中,更好地实现精神追求和自身价值。
(1)逐步建立起强大和完善的教育体系。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都要重视培育和发展孩子的好奇心和创造力,鼓励学生进行各种各样的发明创造,如果获得相应的专利权,不仅可以获得相应的入学资格,其发明权可由学校或政府代为托管和保护。吸引越来越的年轻人走进科研的天地。(2)逐步建立完善的财税体系。一方面从合理分配科研资金入手,另一方面对那些有自主研发产品的企业进行适当的财税倾斜政策。(3)提高科研人员的待遇。科技进步的关键是人才。中国的科技人员的素质不比欧美国家差。但是,要想让这些科技人员能够创造出划时代的科技产品,必须要让这些科研人员生活的有尊严。现在中国的科研人员总体而言,待遇还不够理想,使得他们为了生存而消耗了大量的精力,不能集中精力搞科研。所以提高科研人员的总体待遇,让他们有一个安心的环境,是政府政策的第一要务。(4)逐步建立宽松包容的科研氛围。原始创新能力不强、重大科技成果不足,除了因为我国的科技事业起步晚、积累少,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长期缺乏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导致在科研布局上过分强调“短平快”,对那些“长难慢”的项目重视不够、支持不足。这在无形中加剧了科研人员的浮躁心态和急功近利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创新能力提升和重大成果产出。“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在大力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今天,尤其需要营造鼓励探索、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建立“容错”“纠错”的支持机制,为创新提供肥沃厚实的文化土壤和社会氛围,使科学家们能自由探索、安心研究、坚持不懈。
二、政府要勇于自我革命,给市场和社会留足空间,为公平竞争搭好舞台
(1)保护知识产权:使企业成为科技创新主力军。数据显示,我国发明专利授权量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并且,在这些发明专利当中,企业所占比重不足50%。而在美国,这一比率早在2008年便已近90%,也就是说,企业是创新的主力军。企业本来也应该是创新的主力军。因为对于企业、尤其是科技型企业而言,知识产权是重要的资产,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源动力。而大部分中国工厂基本上是仿制或为别人代理生产,技术上受制于人,利润最高的部分掌握在别人手中,中国的科研体系与生产体系品基本处于脱节状态,产品开发能力低下。中国工厂大都规模小,制造相同产品的工厂比比皆是,一样的产品无数工厂分开来做,其结果是工厂开工不足、产品成本高,企业无多余资金进行技术开发,也无多余资金供养一支技术开发队伍。同时由于劳动力成本低,企业也无意引进更先进的技术设备。而且申请专利对企业来说是把双刃剑。一方面,有了专利确实从法律上来说可以得到保护,但另一方面,在申请过程中,企业也必须把发明的详细内容公布出来。这样,其实反而不利于知识产权的保护。一旦遭受剽窃和仿造,企业将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人力、财力来打官司,而且赔偿数额极低。创新是科技发展的源动力,但专利维权举证难、周期长、赔偿低、效果差的现象,即使在知识产权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的今天,依然普遍地存在。试想如果没有对知识产权的强有力的保护,哪个企业愿意、又有哪个企业敢在研发创新方面进行大量地投入呢?因此,要想科技不断创新和进步,发挥创造力,就离不开知识产权的保驾护航,必须依靠法律的力量强有力地对知识产权进行保护,尽快完善和细化专利权保护的基本法律文件和它的配套实施规则,充分调动和释放企业的创新活力乃是当务之急。同时政府还应在专利咨询、司法流程、民事调解等多个层面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专业服务,合理引导企业申请专利、运用专利、保护专利,而且在出现纠纷之时给与相应的法律援助。(2)坚决打击学术腐败。学术腐败是科技进步的最大毒瘤。人类的知识进步是依靠不断积累来实现的。学术腐败破坏了这个知识积累过程,并对科研的公平性产生了重大影响。如果不打击学术腐败,中国科技重大进步是不可能实现的。(3)合理引导高校保持科研活力。高校是科研的重要基地,保持它的科研活力具有深远意义。在对大学财政拨款时,可适当依据教授们的科研项目而定,以此来要吸引最优秀的教授来申请高端科学研究。例如欧洲和美国的大学的收入的一个主要来源就是依靠教授申请科研基金而得到的附加管理费(Overhead)。美国联邦政府是不允许给大学直接拨付资金,美国拨付给大学的管理费超过基金资助额的50%,德国超过25%,。通过这样的资助方式,激励大学吸引最优秀的教授来申请尖端研究,获得管理费来充当大学的运营费用。优秀教授的待遇自然提高,所以美国的大学一直保持着较强的科研活力。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有力引擎,有助于推动经济转型、释放社会活力。我国有13亿人口,9亿劳动力资源,人民勤劳而智慧,蕴藏着无穷的创造力。社会个体的公民,特别是年轻人,更要勇于创业、不断创新、自我超越,秉承科学、务实的作风,一起努力汇聚成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动能。
科技创新项目科技论文篇二
科技创新,超前规划
摘要:指承德县县城段滦河和老牛河河道生态综合整治工程,是集防洪、发电、生态、灌溉、旅游以及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水生态整治工程。对滦河、老牛河进行了全面规划和设计,实施河道疏浚、堤防建设、水面景观以及两岸道路、土地开发等生态综合整治工程。改善了水生态环境,提高了经济效益,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关键词:滦河、老牛河治理 效益 显著
滦河、老牛河生态综合整治工程历经3年时间建设,已初具规模,滦河水在承德县城段仿佛经历了涅��重生,工程效益明显显现,河面上碧水荡漾,烟波浩渺,一道道橡胶坝似长龙卧波,亭台、雕塑、花草、树木和造型独特的路灯相映成趣,与青山、蓝天、白云构成一幅美丽的天然画卷。
1工程建设的意义
承德县县城位于承德县中南部,3996.6平方公里,县城所在地下板城镇地处老牛河与滦河汇合处。20世纪80年代后期,滦河、老牛河水量开始减少,而城镇发展却在这一时期迅速崛起,自然条件和社会发展的不平衡给两条河流带来了新问题。一方面河道淤积严重,河床行洪空间逐渐缩窄,河道遭到人为破坏十分严重,大部分河滩变成了沙荒地,滩地垃圾成山,生活污水等随意向河道排放,“两河”周边环境日益恶化,严重的破坏了水生态的平衡;另一方面防洪工程标准低且老化失修,原有防洪堤防洪标准不足10年一遇,边坡坍塌损毁现象严重,防洪隐患逐年增多,汛期严重威胁县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每到汛期,受洪水威胁十分严重。建国以来的50年中,县城滦河、老牛河发生大的洪水灾害多达16次,给承德县带来深重灾难。尤其是1994年的7.13洪水,县城近1/5的面积被淹,进水、倒塌房屋400多间,交通、水利、电力、通讯等设施严重破坏,发展中的承德县经济遭到重创。除了洪水为患以外,水资源流失严重。由于滦河、老牛河在县域内没有任何拦蓄洪水设施,无法把雨洪变成有效水利资源,使得流域内年均12亿立方米的洪水白白流掉。多少年来,承德县人民一直盼望着根除洪水隐患,开发利用水利资源。每年治理两河、美化县城周边环境成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呼声最多的提案和建议之一。承德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建设大避暑山庄,打造山水园林城市的理念,承德县三面环抱承德市,与市区山水相连,是市区南扩东进,实现市县经济一体化战略目标的重要着力点和最直接的承载地,县城防洪安全和水环境综合治理已经成为建设山水园林城市迫在眉睫的第一要务。为有效缓解县城防洪压力和保护县城5万多人口、几十亿元固定资产和200多家工厂、企业和工商户的安全以及改善河流生态、沿河小区的环境,根据城区总体规划和滦河区域总体规划,建设承德县县城“两河”河道生态综合整治工程是十分必要的。
2规划引领,理念创新
滦河、老牛河生态治理不但要修一道堤,还要立足长远发展,着眼于生态建设、资源利用和旅游开发,借此提升城市品位,优化投资环境,改善百姓生活,给全县人民创造一个安全、优美舒适、和谐的水环境。实行水环境治理,必须遵从新的治水理念,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坚持可持续发展,确保发挥水利工程的综合效益。因此,在提出治理任务的一开始,承德县就确定了将城市防洪、水电开发、土地利用、景观建设进行综合考虑,把城市防洪、交通、景观、旅游、供水、生态、土地利用融为一体的建设思路。生态综合整治这一全新理念,在两河规划初期就融入了整体方案。在尊重自然规律、经济规律的基础上,设计报告充分考虑滦河、老牛河流域特点和承德县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并依照滦河流域规划确定的防洪功能和承德县城镇发展要求,将生态综合整治工程的功能定位于以防洪为主,兼顾水力发电、城市建设与旅游景观。在文化品位上,按照承德市构建“以山为骨,以水为魂,以绿为脉,以文为蕴”的大避暑山庄旅游生态格局和建设山水园林城市的发展目标,充分发挥县城地处“三山两河”包围中得天独厚的天然优势,按照“真山真水、显山露水、美山扩水”的山水园林城市建设思路,以创造“蓝天、碧水、青山、绿地的优美环境”为目标,以河道疏浚和环境整治为主要内容,大作生态水文章,重点围绕滦河区域水电综合开发和县城两河生态整治,着力把滦河区域建设成以生态为特色,集水能、土地、旅游等资源综合开发、防洪供水安全、产业研发制造、城市人气聚集、交通物流汇集、历史文化浓厚、旅游观光休闲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生态黄金产业带”,加快承德县向结构合理、功能高效、人与自然和谐的城市格局发展,努力打造独具北方特色的山水园林城市,逐步形成“水在城中、人在水上、逐水而居、其乐融融”的远景,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城市品位,造福民生。为了做好规划,一方面出去学习先进的河道治理经验和城市建设理念,另一方面邀请著名水利工程建设专家和技术人员来县实地考察,提出规划意见和建议。
3探索新工艺、科学实施
“两河”生态综合整治工程从一开始实施就被列入省委省政府的重点工程、市委市政府的“民心工程”和县委县政府的“一号工程”,省政府、省发改委、财政厅、水利厅、建设厅、市政府等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先后来县检查指导工作,对工程建设提出了重要指示和严格要求。
3.1科学的建设模式。两河生态综合整治工程从建设之初就严格实行了项目法人制、工程招投标制、建设监理检测制、质量终身责任制、政府主管部门督导制等工程建设管理体制,全新的建设管理体制,加快了工程建设进度,更保证了工程建设质量。工程建设中注重加强源头控制、环节控制和过程控制,有效防止了腐败工程和豆腐渣工程的产生。
3.2使用新材料、新工艺。在工程建设中始终注重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采用了工程塑网、复合土工膜、土工布、水泥联锁块、竖井灌流机组、橡胶坝等先进材料和先进技术,既提高了工程建设的速度和质量,也为水利工程建设积累为了防止堤基渗漏,在迎水坡使用复合土工膜防渗材料,复合土工膜是将土工膜和土工织物复合在一起,用于堤身防渗具有防渗效果好,优于其他防渗材料,适应性强,具有良好的柔性,延展性和抗拉能力,能适应可能产生的冻胀和沉陷等,重量轻,用量少,运输量小,造价相对降低,施工期延长,即使在寒冷的气候条件下也可以施工。
4工程效益
滦河、老牛河县城段河道生态综合整治工程,总投资2.52亿元。滦河、老牛河生态整治工程是集防洪、发电、供水、生态、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性水生态整治工程。新建县城防洪堤12.4公里,设计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50年校核。围绕水文化、水景观、水环境对左右岸防洪堤进行美化、亮化、绿化建设。新建橡胶坝5道,水电站1座,装机2500kw,河道疏浚10公里,穿堤引、排涵洞(管)7座,新建5个总面积近万平方米的集文化、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多功能广场和水畔带状公园,设置了7米宽的亲水平台,景观建设25万m2。
4.1经济效益。通过河道综合整治工程,每年能提供城市用水水源1亿立方米,灌溉耕地3万亩,年发电800万千瓦,年经济效益超过500万元,同时置换出3000亩土地,增值15亿元,还可带动开发沿岸土地5万多亩,增值近百亿元。
4.2生态效益。通过河道生态治理,改善水生态,打造水景观在县城西北两翼可形成环抱县城的水面景观150万平方米,河道沿岸增加绿色植被25万平方米;通过清淤、蓄水、绿化,大幅度降低排污量,不仅起到了防风固沙、涵养水源、净化空气和调节气候的作用,而且为滦河的原生态恢复创造了条件,目前,滦河内野生鱼类明显增多,十五、六种鸟类来此栖息生活,还曾吸引了一对白天鹅光顾,成为城镇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作者:吴丽芬(1977―),女,大学本科,工程师,主要从事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工作。
科技创新项目科技论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