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人生文章
人生很简单,智慧也并不复杂。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智慧人生文章,希望大家喜欢。
智慧人生文章:智慧人生
人生很简单,智慧也并不复杂。在我们的人生中,会遇到的也就是两种人:自己和别人。而如何才能变成一个自己快乐,同时也能够给别人带来快乐的人呢?我认为四句话足矣,那就是:把自己当别人,把别人当自己,把别人当别人,把自己当自己。在这看似矛盾的四句话中,如果能够深入的体会,挖掘其中之内涵,便能从中获得智慧。
要把自己当别人。在情绪低落、精神沮丧之时,如果能够把自己当成是别人,这样痛苦自然就减轻了;在欣喜若狂、忘乎所以之时,把自己当成别人,那些狂喜也会中和得淡定一些。所以把自己当别人,我体会到的是人生之中,处事的平淡与镇定。
要把别人当自己。在一个人遇到困难的时候,如果能够设身处地的为他着想,急他之所急,需他之所需,就可以培养一颗爱心。面对别人出现的错误,如果能够站在他的角度,考虑为什么会出现如此问题,我们就能够真正做到宽容和体谅。所以把别人当自己,我体会到的是人生之中,为人的爱心和宽容。
要把别人当别人。整个社会都是由每个个体组成的,而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立性与自我的核心领地。我们不仅要充分地尊重每个人的独立性,同时还要保证他人的核心领地不受侵犯。因此,把别人当别人,我体会到的是人生之中,对人的独立和尊重。
要把自己当自己。生命只有一次,人生要活得有意义。不要去羡慕别人,活出自己的人生,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站起来,相信自己永远是最棒的。因此,把自己当自己,我体会到的是人生之中,自我价值的升华和自强。
这四句话看起来似乎很简单,却是我们用一生的时间都理解不完的,其实智慧就是这样的矛盾体:它像火,能灼伤我们的皮肉,也能点亮我们的生活;它也像水,能吞噬世间的万物,也能孕育世间的生命;它像风,它就在我们的身边,却又瞬息万变、难以捕捉;它也像土,是最脚下最狭小的一片农田,也是世上最广阔的大地。人生中经历的、感悟的每点平凡,才是真正的伟大智慧。
能够认识别人是一种聪明;能够被别人认识是一种幸福;能够自己认识自己是一种智慧。人最难的是正确认识自己,能够清醒地做到这一点,也就近乎于一个真正成功的人。
智慧人生文章:人生中的智慧
对于生命的来源,我们应当要有一个正确的概念,有情的生命并不是父母生育那一天才开始存在,因为生命是无始无终的,它是久远劫以来就存在着。可是,普通人只能感受到今生的存在,却不明白有前生、也有后世。我们能得人身,说明在过去世中积累了做人的善业。身为人类中的一员,每个人又各各不同,有男女、贫富、聪明与愚痴等等方面的差别,这些都与我们前生所造的善恶业有关系。所以,虽然同样都是人,因为过去造业不同,致使今生每个人的生活环境不同,人生的追求也有所不同。比如生活在偏远地区的农夫,经济落后,缺乏文化,在这种环境中,大多数的人都是在极其简陋的生活环境中度过一生。而生活在大都市里的人们,各种资生条件相对比较优越,他们的生活方式更呈多样化,对人生的看法及人生的价值观念各各不同。 在人生的追求中,怎样生活才是最真实、最有价值呢?以佛法的观点来看,只有按照佛法的道理去生活,才是最有价值的。因为,比较世间的各种道理,佛法的道理是最究竟的;我们只有按照最究竟的道理去生活,生活才会最真实、最有意义。如果我们不明白生活的道理,只是盲目地生活,那同禽兽又有什么区别呢?
现在社会上,有种说法,即做好人吃亏,易受人欺负。原因就是人的贪、嗔、痴心日益加剧。比如在家庭里,兄弟姐妹长大了都闹着要分家,做父母的虽然一心想使大家和睦相处,却无能为力。因为每个人考虑的都是自己的小圈子利益,而不愿多为别人着想。
在古代,以儒家思想为传统的家庭,一家人在一起吃饭很有规矩。首先,坐座位,先长辈、后晚辈。吃饭时,如果长辈没有吃,晚辈是不敢先吃的。有了这样的规矩,一家人才容易上敬下和,和睦相处。而我们现代人的家庭,别说一家人很有规矩地坐在一起吃顿饭,就是不讲规矩一家人全能凑齐地吃顿饭也是很难。因为现代人的生活,大多数的人都是各忙各的,各顾各的,应酬多了,交际多了,唯独顾家的时间少了。家庭的建立是为了安顿自己的五蕴色身,如果对于家庭没有安全感与归宿感,那么,家庭的意义也就面临着挑战,现代的家庭,不和睦的现象日益增多,不孝顺父母的情况时有所闻,离婚率高,婚外恋多,种种的内忧外患,都是我们贪、嗔、痴加剧的直接反应,都是我们缺少规矩、缺少对别人尊重所产生的严重后果。
好的规矩的培养,是从家庭开始的;尊重别人,也是从尊重家人开始的,所以,我们学佛就要从孝道开始。作为一个人,如果对自己的父母都不能尽责任、尽义务,就更不用指望他对社会,对国家尽责任、尽义务了。父母对于我们恩重如山,如果没有父母的养育之恩,也就没有我们今天的一切。所以,修行就是要从孝顺父母开始,从尊重家人开始。
在家庭中,许多人只考虑个人的利益。在社会中,这种自私自利的表现更为突出。比如在单位中,有的人为了得到领导的重用,绞尽脑汁巴结领导,对领导说奉承话,而对一般同事,则冷冷相待,甚至排挤打击,个人欲望的日益膨胀,给清明的社会风气造成污染。
说到民族,在我们整个地球上,有许多弱小民族已经绝迹了。说到国家,在我们整个人类的历史中,每个国家的兴亡、离合,都离不开权力之争、利益之争。国与国之间为了既得利益,更是巧取豪夺、纷争不断,乃至大规模的武力战争。无论是国家也好,民族也好,还是单位或家庭,随着时间的推移,都在不断地变化着,从不固定,也不永恒,永远都是无常的,这是规律!
另外,随着地球气候的增温,许多生物没有办法活下去,逐渐地消亡了,又有许多新的生物适应这样的气候,不断地产生出来。这说明地球上已经不适于消亡的那些生物生存,而适合于新产生的这些生物生存。
我们因为有同样的业力,以致共同生活在地球上,但每个人又有不同的业障和烦恼障。我们每天为什么会烦恼呢?是因为我们没有解脱。没有解脱的原因,是由于烦恼障、所知障时刻地在产生障碍作用,使得我们不能自在。学佛的目的是为了获得生死的解脱。要想解脱,就要学会放下。放下心里的烦恼,放下身体的困扰,以及放下世间的一切名闻利养。学佛的目的是为了放下,而不是为了得到。现在,许多学佛的人死死抱着想得到什么的念头。比如想升官发财,想长生不老,那就完全错了。人的身体总有一死,如果想得到什么,终究也是一无所得。想得到什么,就障碍,有牵挂,也就不能获得真正的解脱。所以要想解脱,首先需要学会放下,怎样放下呢?必须依靠智慧。如果没有智慧,怎么会有力量去放下那么多、那么重的烦恼障碍呢?
有个故事,说有位老娘她有两个儿子,大儿子是卖雨伞的,二儿子是卖鞋的。这位老娘整天的愁眉苦脸。后来有位法师问她:“老妈妈,什么事使你整天这么愁眉苦脸?”老娘说:“我的问题很严重,根本没有办法解决,跟你说了也白搭。”这位法师就劝慰她,让她说说看。老娘在法师的再三耐心地劝说下,她才诉出苦衷:“我的大儿子是卖雨伞的,如果总晴天,伞就卖不出去;我的二儿子是卖鞋的,如果总下雨,就没有人出来买鞋子。为了这个,我既怕下雨,又怕晴天,你说我苦恼不苦恼?”法师就告诉她:“你应该这样想:下雨的时候,你要为大儿子高兴,因为有很多人来买他的雨伞。晴天的时候,你要为二儿子高兴,因为大家可以出来买他的鞋子。”听法师这样一讲,老娘一下子豁然开悟。从此,无论是晴天还是下雨,老娘总是乐滋滋的。
这个故事,虽然是一种比喻。其实,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类似这样的现象常常出现,只是我们身在其中又往往没有觉察。比如说,桌子上放着一个茶杯,小孩子来拿,一不小心掉在了地上,杯子打碎了。这时大人来了,看见杯子被打碎了,不由分说,就把小孩子痛斥一顿。由此,这个小孩子就可能得出一种错误的观念:不能把杯子打碎了,打碎了杯子是会挨骂的。这不但给小孩子的心理造成了一定的伤害,而且还可能引起家里大人的意见不一致,继而招惹出更大的麻烦。如果是一个有智慧的人,他就不会这样处理问题,他会告诉小孩子:你应该学会小心做事。如果不小心,杯子里要是有开水,掉下来就会烫伤你。杯子打碎了,弄不好还会被玻璃碎片扎伤。
同样,是面对一件不太好的事情,有智慧的人却可以把它转化为好事,让它成为一种对人有益的经验。智慧短缺的人却会因此起烦恼,由一个很小的烦恼引生出许多更大的烦恼,由一个很小的错误引发许多更大的错误。所以,一定要有智慧。只有靠智慧,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生活上的一切问题。
佛教的正见,即正确的认识,就是以智慧为特征。修行的首要问题就是正见,正确的认识如同眼目一样重要。如果一个人没有眼睛,在黑暗中乱摸乱撞,那将是很危险的。所以,学佛首先以正见作为引导我们修行生活的指南。那么,智慧又是怎样产生的呢?从定而生。一般人之所以缺少智慧,因为定力不够。修行有一种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打坐。打坐的目地就在于培养定力。
说到打坐,还是离不开放下。在开始学习打坐时,很想能收敛住我们散乱的心。可是越想收敛,越收敛不住。这是什么原因呢?内心里存在着对立面。你想静下来的念头越强烈,其实你离静也就越远了。所以,打坐时,首先要放下的就是想静下来的这个念头,另外,我们的头脑与我们的心也是存在着对立的。人的大脑与佛教讲的心完全是两码事。人的头脑时刻不停地在分辨和思维,它分辨和思维的对象都是我们从小到大所接触到的那些社会知识、自然知识,以及人生各种宝贵的经验与错误的教训。也就是说,我们的头脑时时刻刻都在用这些知识来思考问题。而这些既得知识却是很有局限性的,有的甚至还是极为错误的。所以,打坐时需要放下我们头脑中的分辨和思维。
另外,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如果能够把握住一种正确的心态,就是在培养定力。比如说,你今天心情很好,高高兴兴来到单位上班。这时,有位同事或许会因为一件小事向你大发脾气。此时此刻你将会如何反应呢?如果你由此心生烦恼,与他大吵大闹,有可能闹得不可开交。如果你能够冷静地想想:对方今天遇到什么不如意的事,心里这么烦恼,发这么大的脾气?这样一想,你就不会烦恼,反而心生怜悯,对他进行劝慰。这样,不但化解了对方的烦恼,而且令他心怀惭愧,对你充满感激。
面对生活,面对种种不如意的事情,如果我们总能保持这样一种关怀别人、照顾别人的心态,就不会产生烦恼,也不会为烦恼所束缚了。人与人之间所有的是非争执都是双方的。如果只是一堆干柴,遇不到火,也就不会燃烧起来。所以,与人发生任何矛盾纠纷时,最应该反省的还是自己,看看自己是否清醒明白,是否有不尽人意的地方?这才是智慧,也是禅定的一种表现。所谓禅定,并不是整天坐在那里一动不动。若说坐着不动,乌龟的坐功比我们人要强得多,但它就是坐上几百年、几千年也不会开悟,因为它没有智慧。打坐只是修禅定的一种方式,真正的禅定是在现实生活中时时刻刻都能以智慧的觉照轻松自如地把握住心行。一个真正有禅定功夫的人,他无认走到哪里,无论在做什么事,都不会为那些五光十色纷至踏来的境界所动心。他的心始终是清净的、清凉的,没有迷惑,不起烦恼。这是生活禅,真正地在享受着人生的生活。
智慧人生文章:“一滴智慧”改变人生
报载,有一位青年在美国某石油公司工作,他所做的工作连小孩都能胜任,就是巡视并确认石油罐盖有没有自动焊接好。
石油罐在输送带上移动至旋转台上,焊接剂便自动滴下,沿着盖子回转一周,作业就算结束。他每天如此,反复好几百次地注视着这种作业,枯燥无味,厌烦极了。他想创业,可又无其它本事。
他发现罐子旋转一次,焊接剂滴落39滴,焊接工作便结束了。他想,在这一连串的工作中,有没有什么可以改善的地方呢?
一天,他突然想到:如果能将焊接剂减少一两滴,是不是能节省点成本?
于是,他经过一番研究,终于研制出“37滴型”焊接机。但是,利用这种机器焊接出来的石油罐,偶尔会漏油,并不理想。但他不灰心,又研制出“38滴型”焊接机。这次的发明非常完美,公司对他的评价很高。不久便生产出这种机器,改用新的焊接方式。
虽然节省的只是一滴焊接剂,但“一滴”却给公司带来了每年5亿美元的新利润。
这位青年,就是后来掌握全美制油业95%实权的石油大王——约翰.D.洛克菲勒。
“改良焊接机”改变了洛克菲勒的人生。他成功的关键在于:普通人往往会忽略的平凡小事,他却特别注意。
不管是谁,想要突破现状先要考虑的是:“我想做什么事?”或是“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有了这种强烈的目的意识,你才会集中精力,并调动过去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在有意或无意中使你所关注的事情有所突破。
洛克菲勒“节省一滴焊接剂是否可行”的想法,就是这样产生的,他因为不满意他面对的工作环境,才有想方设法改变这种环境的想法。而实现这愿望的原动力,就是来自“一滴焊接剂”的智慧。
“我不喜欢这样的环境,但我没有办法。”这种回避现实的态度只会让你停滞不前。
智慧人生文章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