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青春励志故事_关于青春励志的简短故事

发布时间:2017-06-16 09:54

想必很多年轻朋友都会对那些短篇青春励志故事感兴趣,那么短篇青春励志故事都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吧。

短篇青春励志故事_关于青春励志的简短故事

短篇青春励志故事:适应是另一种奋斗

作者:郝金红

美国波士顿大学心理学教授大卫·H·巴洛有一段时间住在乡下的农庄里,农庄前是一片树林。有一天,巴洛教授在树林边散步时发现,长得最粗最壮的那棵红杉上,爬满了密密麻麻的蚂蚁。显然,蚂蚁将红杉当成了安乐窝。

巴洛教授很讨厌这些小家伙,他决定把它们从树上赶走。在树干上,教授找到了蚂蚁窝。他先是用湿泥巴将树洞结结实实地堵上。可是,第二天,教授过来一看,蚂蚁们从另一个地方咬了个洞,泥巴对它们毫无用处。教授找来了更结实的木楔,结果,还是不能阻止这帮家伙快乐地进进出出。

后来,教授听人说蚂蚁很怕胶水和樟脑丸。教授将胶水和樟脑丸混合在一起,涂在蚂蚁洞口。这一招似乎有些效果,蚂蚁们不敢从新的洞口经过了。然而,一周后,教授遗憾地发现蚂蚁们在远离樟脑丸的树干上重新打开了一个洞口。

在与蚂蚁的较量中,教授败下阵来。是什么让这些小动物能够在人为制造的恶劣环境下生存下来呢?教授很快就找到了答案:是蚂蚁对环境的超强适应能力。

回到波士顿大学,教授在课堂上将这件亲身经历的事讲给学生们听。他说:“很多时候,我们被奋斗误导,认为奋斗必须是不屈不挠、勇往直前。事实上,面对社会乃至整个自然界,我们人类是极其渺小的。蚂蚁要在树洞里生存,也需要奋斗,但它们没有被奋斗误导,没有和强大的人类对抗,而是选择了适应。知道自己无法改变洞口被堵死这一事实时,它们很快就适应了。与狮子、老虎这些生存境况岌岌可危的动物相比,蚂蚁似乎更懂得奋斗的另一层涵义,那就是适应。”

适应其实就是另一种奋斗。在困难面前保存实力,重新开辟战场去应对生活,才会有更大的胜算。

短篇青春励志故事:永远没有太晚的开始

作者:王新芳

2015年4月4日,一段探戈视频突然在网络上爆红,短短5天,观看者就超过5万人。视频中,一位体态轻盈的美女在翩翩起舞,在1分32秒来了个四周旋转,随后在4分22秒再次开挂……在场嘉宾大声欢呼,所有的网友目瞪口呆。因为,这位探戈皇后已经92岁高龄,她在用特殊的方式为自己庆生。

她叫苏斯,1923年出生于美国。50岁之前,她的生活轨迹和一般女子毫无区别,在每个阶段按部就班波澜不惊。她的父亲是一位园艺工人,母亲身体不好,在家照顾几个孩子。苏斯很早就辍学了,打了几份工补贴家用。后来,她认识了马克,两个人很快步入婚姻的殿堂。接下来,苏斯一次又一次扮演着妈妈的角色,并且把儿女抚养成人。

青春易老,不知不觉苏斯已经50岁了。儿女们都已长大,他们希望母亲能快乐地度过晚年,平时到公园里散散步、遛遛狗,约几个好友喝杯咖啡,或者坐在摇椅上晒晒太阳。但是苏斯并不想这样,她感觉自己并不老,美好的生活才刚刚开始。于是,苏斯开始重新选择生活方式,这让她的后半生熠熠生辉,精彩纷呈。

就在这一年,苏斯对时装产生了兴趣。她到服装店做了一名售货员,仔细观察流行的时装趋势,调查女士们的穿衣喜好。她还经常去观看时装秀表演,闭门在家研究相关资料。在家人的支持下,苏斯开了一家公司,创立了自己的服装品牌。

几年后,她的服装生意蒸蒸日上,她在服装行业声名远扬。海湾战争爆发了,苏斯已经63岁。她突然做出一个惊人的决定:参军。她不顾老公和儿女的强烈反对,一意孤行,经过重重筛选,严格训练,她如愿以偿地成为一名空军战士。在担任C-141运输机的机务长期间,她表现出色,成功完成补充给养任务。

人的心一老,什么都老了。但苏斯的心始终年轻。她珍惜当下的生活,有兴趣的事情就一定去做。虽然头发已经花白,脸颊也密布着皱纹,但她不想拄着拐棍老态龙钟。她要保持健美的身材,健康的身体,要像轻盈的燕子一样在生活中滑行。退役之后,苏斯的新生活又重新开始了。

70岁的时候,她喜欢上了音乐、荡秋千,还积极学习意大利语和法语。在此之前,她对音乐一窍不通,更别提受过什么训练。她请了音乐老师,每天来家上音乐课。还请了外文老师,教她别国的语言。她孜孜不倦地学习着,并且乐在其中。

在人们的印象中,荡秋千是一件悠闲惬意的事。而苏斯玩的秋千却是惊心动魄、危险万分。高空中,她仅用一根细绳系在腰间,倒挂着,从一个高杠荡到另一个高杠上。别人劝她别拿生命开玩笑,苏斯笑称,这样刺激的事情真酷。在荡秋千时,她突然来了灵感,作词作曲写了自己的第一首歌。在一次晚会上当她演唱自己的作品时,获得了雷鸣般的掌声。

一次失手,她从高空中摔下来。伤好后,她不得不远离了心爱的秋千。在一位朋友的介绍下,她第一次走进瑜伽课堂,并深深爱上了这项运动。那一年,她85岁,却兴致勃勃地向身体发起挑战。每天都要一丝不苟地练习,任何事情都不能打断她。做瑜伽的她活力四射,身体柔韧灵活,可以做各种高难度动作。双手撑地,身体悬空,与地面保持平行;可以单腿独立一个小时。她说,瑜伽是与自己的身体对话,并发现身体的巨大潜能。

就在92岁时,她又爱上了阿根廷探戈。对美和运动的热爱,使她爆发出惊人的舞蹈才能。她终于又找到一种表达自己的方式,找到了自己最佳的才能生长点。视频中,跳着探戈的92岁的苏斯美若天仙,可谓大器晚成。

生活中,很多人都在抱怨,已经晚了,不然的话我也能够成功。其实,这不过是懒惰的借口,对真正有追求的人来说,生命的每个时期都是年轻的。永远没有太晚的开始,你最喜欢的那件事,才是你真正的天赋所在。做你喜欢做的事,上帝会高兴地为你打开成功之门,哪怕你现在已经80岁了。

短篇青春励志故事:顶尖人才是怎么学习的

作者:李庆桂

吕思清,小提琴演奏家。8岁时被中央音乐学院破格录取,17岁夺得帕格尼尼国际小提琴大赛金奖。

很多时候,我们仰望并羡慕着各行各业的顶尖人才,我们渴望成为成功后的他们,同时,我们想问的是:顶尖人才究竟是怎样修炼而成的?他们用的是什么样的学习方法?

中国杰出小提琴演奏家吕思清,4岁开始学琴,8岁被中央音乐学院破格录取,11岁被世界著名小提琴家耶胡迪·梅纽因选到英国他创办的天才音乐学校学习,17岁即参加成人比赛,一举拿下国际小提琴艺术最高奖——意大利帕格尼尼国际小提琴大赛金奖。打破11年无人得到金奖的纪录,被国际权威音乐杂志《TheStrad》誉为“难得一见的天才”。

一家国际名媒采访吕思清:“您年仅17岁就站在世界巅峰,用的是什么样的学习方法?是不是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呢?”

吕思清摇摇头,苦笑了一下:“说句实在话,学琴真不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在事业当中要成功,职业上的天赋只是其中一部分,情商的高低对人的成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情商简称EQ,主要是指人在情绪、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质。‘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从古至今几乎无一特例,比如勃拉姆斯、贝多芬这些西方古典音乐巨匠,以及现今郎朗这样出类拔萃的音乐家,都是在童年时,经受了特别多的磨炼才成长到今天。在事业领域,如果不具备自我约束精神,缺乏执着的追求,纵使你有再大的才能也不可能取得成功。所以通常意义上,我们所说的快乐学习法,是以普通大众为主的。而顶尖人才,大多用的是痛苦学习法。”

媒体又提出这样的疑问:“众所周知,帕格尼尼是意大利著名的魔鬼小提琴家,这个比赛是以他命名的,素以演奏技巧高超、演奏曲目难度大令人望而生畏。您作为第一个拿到此奖的东方人,靠的是幸运还是实力呢?”

吕思清没有正面回答,却如同讲故事一样娓娓道来:“1987年,中国文化部推荐我去参加意大利帕格尼尼国际小提琴大赛,同去的还有我的老师和文化部一位领导。旅途并不顺畅,本来我们应该坐飞机先飞到意大利首都罗马,再从罗马转机到意大利的热那亚(帕格尼尼的出生地)。出人意料的是,罗马突起浓雾,导致飞机无法降落,只能改航道飞往瑞士苏黎士,在苏黎士我们等到罗马雾散了,又飞到罗马,大家已是身心俱疲。在罗马,因为语言不通,只签到了从罗马到热那亚的末班飞机。折腾了将近30个小时,我们终于在晚上8点钟,辗转到了热那亚。安排好住宿酒店已是晚上9点,累得浑身像散了架一样。我整理好行李,摸了摸咕咕叫的肚子,兴冲冲地说:‘终于可以出去吃饭了!’在飞机上吃了将近30个小时的航空食品,味同嚼蜡的感觉实在令人不舒服。可是,我的老师却严肃地说:‘不行!你看你飞了将近30个小时,晚上再睡会儿觉,就是40多个小时。将近两天的时间,你的手指都没动过琴,一定会对你的比赛产生影响。所以,你现在赶快把琴拿出来练吧!’我只得饿着肚子拉琴,这还能忍受,最难挨的是时差效应,再加上在飞机上没有睡好,我整个人就像是浮在云端,在梦里晃晃悠悠地拉琴。拉拉拉,一直练了两个小时,快11点钟,老师才肯让我罢手。幸好,意大利人吃饭时间晚,要是换成北欧,我们这个时候再出去吃饭就没餐厅开门了。在酒店附近一家中餐馆,我抱起一碗酸辣汤,风卷残云般喝到肚子里,我敢保证,那是我人生中最绝妙的美味……”

超常的实力,往往来源于苛刻到近乎痛苦的修炼。2014年,被称为“古典音乐男神”的吕思清依然非常忙碌,现在他已安排好明后年的档期了。但是,不管多忙,吕思清每天总有一个项目雷打不动:拉不少于三四个小时的琴。在他心目中,练习高于一切。每天保证充足的练琴时间,并且以专业态度练琴,之后才能吃饭、喝酒或者做自己喜欢的事。

“成功不在一时,而在一世。”这是吕思清的座右铭。成功中的快乐与痛苦是辩证的关系,一个顶尖人才在人前有多辉煌,他背后就要忍受多大的痛苦。顶尖人才的终极快乐,只有一步一步攀上峰顶,回瞰最初那个自己的时候,才会真正体会到。遗憾的是,此快乐需要付出N倍的艰辛劳动方可获得,并且具有专属性,心存侥幸者不可复制。

短篇青春励志故事_关于青春励志的简短故事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