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养老保险改革论文

发布时间:2017-02-28 12:11

作为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养老保险在保障退休职工老年生活,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了作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养老保险改革论文,供大家参考。

养老保险改革论文范文一:浅谈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摘要】养老保险制度是现代社会保障体系中最为重要的制度安排,各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养老保险制度的成败。因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制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巨大差距而遭受到了日益尖锐的抨击,因此,全面深化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促进这一重大制度走上了有序、健康、持续的发展轨道,客观上已刻不容缓。

【关键词】全国统筹;双轨制;投资保值

中图分类号:C9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2)05-007-01

一、全国统筹如何走

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是我国养老保险制度体系中最为重要的构成部分,因为伴随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与机关事业单位改革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劳动者入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而农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将持续下降,因此,应当尽快优化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为全国劳动力市场的一体化与劳动者自由流动提供统一制度保障。为此建议:

(一)加快实现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

这是依照《社会保险》和国家“十二五”规划来完善这一制度的需要。为此,一方面应当明确全国统一的征缴费率,如将总费率控制在25%左右,单位缴费率可定为15%,个人缴费率定为10%,允许高于此费率者逐年降低,低于此费率者逐年提高,在2015年实现全国统一费率标准;另一方面,可以将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定为全国统筹基金,实行一级管理,社会统筹部分实行全额预算制,个人账户基金实行完全积累并进行投资运营。

(二)明确划清全国统筹前后的界线

凡全国统筹前,地方结余的基金全部留给地方,允许其用于改善本地退休人员的待遇;凡全国统筹前,地方亏损均由中央财政予以补足。用有限的中央政府支出,换取全国统筹的实现。

(三)明确中央与地方按比例分担责任的机制

即未来养老金的支付风险在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是按照7:3或6:4的比例分担,以充分体现这一制度中央负责的全国统一性,同时约束地方的行为。

(四)建立全国统一的信息系统

尽快由中央财政列出专项预算,迅速建立全国统一、畅通的信息系统,为全国统筹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撑。

二、三步走打破双轨制

由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制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无论是筹资机制、财务机制还是待遇调整机制,都完全不同,要将两者一下了整合成一个制度,根本无法取得共识,因此,一步到位整合两个制度将难以实现,事业单位养老保险5年前就开始试点改革 ,但进展不大,表现目标模式无法一步到位。基于理性,分步推进制度变革不失为可行之策。为此,特提出如下整体联动与三步走的改革。

第一步是尽快为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也就是公职人员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行责任分担机制,让工作人员像企业职工一样承担相应的缴费义务,同样实行与职工养老保险制度一样的统账结合的财务机制。

第二步是对退休金待遇进行结构分解,即将现在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退休金被分解成基本养老保险金与职业年金,用双层结构替代单一层次。其中的基本养老保险金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金相同,职业年金企业年金对应。应当降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基本养老保险金,使之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接近。

第三步放弃机关事业单位退休金与工资增长挂钩的机制,代之与企业职工养老金计发办法一样的机制。至此,导致两者之间差距的因素就消除了,制度并轨也就水到渠成了。

在三步走的方案中,还应当贯彻“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中人选择过渡办法”的原则,即老一代人无论是在机关事业单位还是在企业,都不能待遇差距大,而应当按照贡献大小,职级与工龄等享受相应的待遇;新参加工作者无论是公务员或事业单位职员还是企业职工,都应当按照同样的标准参加保险,并享受平等的待遇;中人则可以凭其自愿选择。如果这样,改革的阻力就会小些,制度整合就会容易些,理想的目标实现起来就会快些。

三、社会保险基金投资保值如何着手

加快制定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政策,切实维护基金的保值增值。养老保险采取部分基金制的一个重要目标,是确保基金的增值,保值是底线,贬值则可视为制度的失败,投资是必须的。为此建议:

(一)必须尽快创造基金投资的条件

包括:一是早日实现全国统筹,以便集中管理基金,只有集中管理才能避免分散条件下的失控风险,才能进行有效投资。二是制定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政策,并上升到法制规范的层面,包括明确基金性质、监管机制、投资渠道与途径、投资组合及其比例等,为基金投资提供具体的依据。三是成立专门的基金投资管理机构。基于全国社会保险保障基金理事会管理的基金是战略储备基金,且还会不断壮大,国家应当为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建立专门的基金管理机构,该机构应当具有独立的地位,并担负基金管理与投资的职责,同时接受社会保险主管部门的监管。

(二)对投资股市必须审慎小心

与西方国家股市成熟相比,我国的股市尚未成熟,投机性强,上市公司质量参差不齐,投资风险巨大。因此,暂不宜考虑。即使养老保险基金要在股市投资试水,也须严格限制,在当前的情形下,至多允许不超过基金总额的5%的份额进入股入,以免误导股民,到时不可收拾。

(三)在相当长时期内值得优先考虑的投资去向应当是以下三个方面

1.实体经济。与欧美国家实体经济成长空间有限相比,我国的实体经济还有着广阔的成长空间,只要先进选准了朝阳产业进行投资,便能够兼具安全性与收益性,这是值得考虑的投资去向。2.公共设施与重大基础设施。因公共设施与重大基础设施通常是由政府担保,其安全性有保障,而这种投入又能够取得良好的收益,因此,值得重点考虑。3.其他社会保障投资。如投向保障性住房建设,投向老年人、残疾人、儿童、妇女福利与服务设施等的建设,其安全性通常是可靠的,即使只能保值,这笔基金也为发展各类福利事业再作了一次贡献,这比存放在银行贬值或者投向股市冒风险,都不失为一举两得的选择。

养老保险改革论文范文二:高校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研究

摘要:高校后勤 社会化改革涉及到人员分流、剥离、调整等人事问题,目前此改革所遇的最大问题之一就是人员不能顺畅流动出去。高校社会保障制度跟不上,尤其是养老 保险制度缺乏,导致绝大多数职工顾虑重重,抵制改革,严重影响了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进程。在此背景下,对高校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进行一些思考,以供从事该方面的研究人员参考。

关键词:高等院校;后勤社会化;养老保险;改革;完善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30-0259-02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涉及到人员分流、剥离、调整等问题,而高校养老保险制度不健全,导致改革中人员不能顺畅进行流动,给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进程带来了严重影响。本文以此为缘由,对高校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进行一些思考。

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险中的一部分,也是社会保障体系中最核心部分。社会保障是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依据法律规定,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公民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以及由于各种原因发生生活困难时,给予的物质帮助、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社会保障是社会 发展的安全网和稳定器,由相对独立又相互 联系的一系列保障项目所构成,我国正在构造的社会保障体系内容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与社会互助,社会保险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工伤保险等。

新中国在建国之初就建立了养老保险制度,当时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与企业是分开 管理,1958年把两者合并起来,到1978年改革开放后又把两者分开。1997年7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和1999年1月国务院发布《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标志着企业养老保险制度基本框架的确立。

1.高校数量多、分布广,但目前只有个别高校开展了养老保险的试点,绝大部分高校还未实行养老保险制度。无论从全国还是地方来看,都未形成覆盖所有高校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这是高校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中存在的最大问题。

2.高校离退休制度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之间兼容性差,两者在制度和结构上各不相同,不利于人员在企业与高校之间的正常流动,特别是在随着企业年金的发展,如果不改革目前高校的离退休制度,必将对人才正常流动形成障碍,不利于全国统一的人才市场的建立。

3.养老金计发办法不合理。目前高校的养老金计发以退休前档案工资为依据,这种办法与社会保险制度不衔接,待遇与缴费不挂钩,不能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权利和业务对等的原则。同时,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全部在统筹基金中发放,不能体现缴多缴少、缴长缴短在养老待遇上的差别,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教职工参保的积极性。

1.高校后勤配套改革的需要。目前,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正在向纵深发展,公开招聘和选拔、固定与流动相结合的用人制度以及聘用制已经作为高校的一项基本用人制度,在分配领域,逐步建立了重实绩、重贡献,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形式多样、自主灵活的分配激励机制。这一系列的改革迫切需要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与其相配套。如高校中的人员 辞职、辞退或分流到企业,养老保险怎么办?此问题不解决,这些人无法顺畅从高校中流出,改革也就无法顺利地进行。

2.职工正常流动的需要。现在人才流动以及人才配置已经从过去由 组织决定的模式转变为由市场决定。人才流动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养老保险关系的衔接,现在暴露的问题已经很多,主要原因是现在企业单位建立了养老保险制度,但高校还仍然实行事业单位退休制度,人才流动中的保障机制受制约,影响了人才的正常流动。高校中的人员流动到企业还好办理,可以建立新的个人账户,但原来未参加的如何处理也是个问题,更为难的是从企业中流动到高校人员如何办理?近几年,出现此类情况很多,目前还没有好的办法,只有暂时搁置起来,等待相关政策出台。

3.改革现行退休制度的需要。目前,高校退休制度执行2006年事业单位分配制度改革后的政策,与养老保险的计算办法相比,这种退休制度存在着一定的不协调性:

(1)离退休人员的养老费完全由单位负担,给单位带来沉重的、巨大的 经济压力。

(2)这种退休制度是由行政部门主导,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政策性保险,容易受到行政职能部门调整而影响制度内在稳定性,带来直接后果是制度容易在 实践中发生变革。

(3)这种退休制度是非社会化的,带有一定的封闭性,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分设,没有较好的协调机制,使得高校职工流动性极弱,既不利于高校健康发展,也不利于职工聪明才智发挥,不可避免地带来对效率的损害。

4.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需要。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维护社会公正的需要,高校养老保险是整个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一环,其不完善不仅制约了高校其他保障制度的健全和完善,也对整个社会保障制度的健康发展构成重要影响。只有健全高校的养老保险制度,才能建立和完善整个社会保障体系,促进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1.选择合理的制度模式。目前,养老保险制度的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国家统筹型养老保险模式。指退休金支出全部由国家和单位承担,个人不缴纳养老保险费。(2)强制储蓄型养老保险模式。指通过建立个人退休账户方式积累养老保险基金,待遇由所缴费用以及利息决定。(3)投保资助型养老保险模式。指政府通过立法,单位和职工缴纳社会保险费,政府依法从 财政中拨款一部分作为保险基金,受保者达到一定年龄退休后,就可以定期领取养老金。三种类型模式各有优缺点,高校在选择时,应充分吸收每一种模式优点,实行某几种形式的优化组合,这样既达到吸收借鉴目的,也能保证所选取模式符合实际,适应高校发展。

2.建立多层次的养老保险。

(1)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险中重要组成部分和最基本的内容,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在《决定》中明确提出,城镇职工养老和医疗保险金由单位和个人负担,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其主要特点,一是依法强制实行,用人单位和个人都必须参加,领取养老金必须符合一定条件;二是养老保险费用一般由国家、用人单位和个人三方负担,实行广泛的社会统筹互济,由专门机构实行社会化管理。

(2)补充养老保险。高校建立补充养老保险,可以形成强有力的人才竞争 环境,弥补高校教职工劳动补偿的不足,完善教师聘任制度,促进中国 教育市场的发展。建立高校 职业年金制度,既可以推进高校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又可以为职工提供一个通过市场化运作而不断增值的补充年金,起到推进改革、稳定队伍的作用。高校职工职业年金应略高于企业年金平均水平,因为在基本养老保险与企业并轨条件下,要保证高校职工退休养老待遇高于企业,只能体现在补充养老保险上。(3)个人储蓄型养老保险。为使职工退休后保障程度更高,保障形式更灵活,可考虑设立个人储蓄型养老保险。采取这种模式,主要是考虑将来养老保险可能打破现在这种分配模式。

3.实现 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

(1)高校选择此制度模式符合国家的政策规定。1997年7月1日,国家人事部、 财政部《关于征求事业单位 工作人员养老 保险制度改革的意见及有关问题的通知》中明确规定,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确定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原则,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要结合事业单位特点,根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的需要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总体目标要求进行。养老保险费用由国家、单位、个人共同负担,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

(2)高校实行与企业相同的养老保险制度,有利于处理好与企业养老保险制度的衔接,可充分借鉴企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经验,实现高校新旧制度平稳过渡和职工在高校和企业之间合理流动。(3)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既体现了社会互济,共担风险,又有激励勤奋劳动的机制;既在社会保险这个再分配中讲究公平,调节社会成员收入分配关系,又注重效率,调动职工工作积极性。个人账户养老保险资金积累起来,还可以应对中国人口老龄化高峰可能带来的养老保险基金的支付风险。

4.既体现高校特点,又要与企业养老保险制度相衔接。高校是社会公益事业得以正常运转中重要部门之一,其重要性决定了其汇集了整个社会的栋梁和精英,这些特点反映在社会保障领域,就是要保证他们的待遇要高于企业一般职工。高校与企业的养老保险制度既要相互区别又要相互衔接:在基本养老保险方面要相对统一,在补充养老保险方面有所区别;企业建立企业年金制度,高校要建立相应的 职业年金制度,替代率方面,职业年金替代率要高于企业年金替代率。

5.根据情况,区别对待,实行“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中人过渡办法”。“新人”是指新制度实施后参加工作的职工,“老人”即实行新制度前退休的职工,“中人”是指新制度实施前参加工作,实施后退休的职工。“新人新办法”就是对新制度实施后参加工作的职工,完全按新的社会保障制度执行,“老人老办法”就是对实行新制度前退休的职工,继续按照原来的养老保障制度执行,按原来的规定计发养老金,所需基金由国家拨付,“中人过渡办法”就是对新制度实施前参加工作,实施后退休的职工,把新制度实施前的工作年限视为缴费年限,按一定的系数折算为当前个人账户储存额,然后再按新办法计发养老金,空账由国家逐步予以补偿。

高校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是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前提与基础,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与完善,能解决后勤社会化改革中人员流动问题,解决后勤职工后顾之忧,从而有效引导职工迎合改革、支持改革,为高校后勤以及整个高校的 发展做出贡献。

浅谈养老保险改革论文相关文章:

1.养老保险改革论文

2.浅谈养老保险相关论文

3.浅议养老保险的相关论文

4.关于养老保险的论文

5.有关养老保险论文范文

6.有关养老保险的论文

浅谈养老保险改革论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