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论文
班主任工作,它的主要任务是有效地调节和疏导学生的心理行为,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各种教育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为班级育人工作创造有利条件。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推荐的班主任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班主任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论文篇一
《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培训》
关键词: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差生
一年一度的暑期培训,由子洲县教师进修学校举办。每次培训聘请专家和教授,去年有陕西省教科书专家来子洲传经送宝。在酷暑期间,他们乘坐客车来到陕北的边远地区为子洲教育献出自己宝贵的时间,给我们的班主任老师讲示范课,我也参加这期中小学班主任培训班的学习,难得的机会,专家的讲座、我们学员间的交流,使我对班主任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学到了一系列科学、优秀的管理方法,领会了一系列先进的管理理念,使自己更有信心去做好一名班主任。
培训学习中,我们学习了班主任工作的基本规范、掌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方法、懂得如何指导开展学生的心理健康、学会了班级活动的设计与组织、积累了班级管理的妙招、明白了学校安全工作的重要。重新认识了班主任工作的内涵,更从一些优秀班主任的案例实践上,给了我处理班级事务的启示。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自觉运用学到的知识和方法,来指导工作,不断学习、反思、总结,努力做好班主任工作,下面谈谈我的想法。
一、要在班主任工作中从事好心理健康教育
班主任除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外,还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众所周知,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作为班主任,在管理的过程中,除平时的教学工作外,更主要的工作是“育人”。我们面对的是纯洁、活泼的学生,如果教师本身就健康的心理,怎么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呢?如果教师本身性格暴躁乖戾,情绪喜怒无常,对待学生冷漠无情、尖酸刻薄,这如何能使学生的情绪趋于正常,保持良好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去呢?可以这样说,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对学生身心健康造成的危害,决不次于其教学能力低下对学生学业所产生的影响,因此,这就要求班主任除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外,还必须是心理健康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谈得上教书育人。
二、师生平等关系中对差生心理健康教育
1、心理健康教育改善了师生关系,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师生之间建立平等的朋友关系,教师作为一个忠实的倾听者、热情的志愿者而倍受学生信赖,成为学生精神上的支柱。学生不再畏惧教师的威严,师生之间的感情亲近了,教师的言行有效地影响着学生,塑造着灵魂。这样,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和体现。尤其对班里的差生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因为差生只不过学习暂时落后而已,并不能说明他们其他方面就不如别人。我们传统的教育失误恰恰在于认识不到这点,而否定了差生的其他优势,使差生长期处于压抑、受挫状态。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如果长期处于受挫状态时,会对挫折产生种种适应方法,其中有不少消极的方法。差生就常常有这样的心理,当这种心理日趋严重时,他们便会自暴自弃,产生“丑小鸭心理”。这种心理达到极点时,便会影响他的正常学习活动,妨碍其智力的发展与发挥,长此以往,他们就果真是一无是处了,最终只能通过冷漠待人、打闹取宠等消极方式来表现自己。教师这时一定要帮助差生转变认识、卸下他们心头沉重的思想包袱,认清自己的优点与不足,树立“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信念,大胆积极地参加各种活动,开启自己独特的思维,展示自身的价值。教师要为差生在班集体中营造赏识的氛围。同学之间,个体与个体之间,个体与群体之间多一些理解,少一些责怪,多一些宽容,少一些批评。在内心深处对他们真正的了解和尊重。教师要理解并打开他们的心扉使他们处在民主、平等、自由的环境里,这样学生才能感觉到爱和乐观,才能敢于发表见解、提出问题,才会积极主动的学习。因此,适度为差生提供一个理解的学习氛围,宽容学生的一些“错误”,创造轻松和谐的时空,能引导他们不断地进步。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
2、用真诚促进心理认同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对于老师的教育,只有从心底里感到老师的话是对的,也就是说只有取得了心理认同,才能接受并改正。依据心理学原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应遵循“真诚”的信条。因此,老师要用真诚换得与学生的沟通,在此基础上,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促使他们产生心理认同,从而自觉迷途知返、改过自新。当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觉得学生的后进不是一天造成的,因此,转变后进生的工作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由于未成年人的心理特点,以及受到环境的干扰及习惯的影响,他们的思想行动总具有很大的反复性,好三天,坏两天,今天做到了,过几天就做不到了。出现反复是正常的事,这是进步中的曲折,绝不是徒劳无功。因此,在教育后进生时我们要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不仅要给后进学生帮助,而且要给时间,而不能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朽木不可雕也”这些打击后进生积极性,刺伤其自尊心的话。
通过培训,我更加明确班主任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班主任不仅是班级各项工作的管理者、协调者,更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和激励者,是学生学习效仿的榜样。同时中小学班主任工作面临许多新问题、新挑战。经济社会的深刻变化、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中小学生成长的新情况、新特点,对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制定更加有效的政策,保障和鼓励中小学教师愿意做班主任,努力做好班主任工作;迫切需要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保障和鼓励班主任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了解学生、分析学生学习生活成长情况,以真挚的爱心和科学的方法教育、引导、帮助学生成长进步。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特别是差生的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
总之、班主任工作中的心里健康教育,应根据目标和任务的不同,灵活采用多种具体的方法和形式。在心里健康教育中,班主任要帮助学生自信自明,帮助他们认识与思考当前的困难、挫折与自我成长的关系。要多提问、少加评论;多作启发、少进行说教;多鼓励对方说话、少讲个人意见;多提开放性问题,少提封闭式问题。营造良好的心里健康环境,班主任的心理素质是影响心里健康教育效果的关键。
参考文献
【1】李方、方中雄、陈爱苾主编的《新时期班主任工作指导》、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班主任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论文篇二
《班主任——学生心理健康的导师》
【摘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是成为一名优秀班主任新的挑战,班主任只有不断加强学习,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提高个人素养,研究与学生沟通的策略和技巧,才能从容面对挑战,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心理健康导师。
【关键词】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个人素养
班主任作为一个班级的领导者、组织者和管理者,与学生接触时间最长,频率最高,也最了解学生,对学生心理健康所产生的影响也最大。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教师对学生的直接的人格方面的影响,就不可能有深入性格的真正教育工作,只有人格能够影响人格的发展和形成。”若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心理健康导师应提高班主任的个人素养。
一、了解阶段性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是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简单的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以及初步掌握心理健康常识,其重点是学会学习、人际交往、升学择业以及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常识。从事初中教育多年,我认为初中学生心理健康内容大致包括:帮助学生适应中学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要求,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发展学习能力,改善学习方法;把握升学选择方向;了解自己,学会克服青春期的烦恼,逐步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意志,抑制自己的冲动行为;积极与同学、老师和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逐步适应生活和社会的各种变化,培养对挫折的耐受能力等。
二、具备与学生沟通的心理学策略和技巧
学生由于受到家庭、性别、智力、身体等因素的影响,出现不同的心理障碍,班主任在加以矫正时,要以良师益友的身份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架设起沟通的桥梁,通过个别谈心,开设“悄悄话”信箱,开通QQ空间加为好友等方式,让学生倾诉喜怒哀乐,敞开心扉,及早了解需要帮助的学生的心理问题,多方位、多角度为学生做心理疏导。特别是对后进生的心理疏导更要以爱动其心,以理导其行,用赏识的目光去发现他们的优点,多微笑,多赞美,多关心,让学生体会到老师真诚的期盼,从而自觉学习、奋发向上,发挥自己的潜能。
1、用诚心与学生沟通。很多学生开始并不愿意主动与老师说实话,对老师有抵触情绪。老师找学生谈话,要以诚心换得学生的信任,帮助学生要诚心诚意,要关心和爱护学生。有了这种诚心,与学生谈话时才能推心置腹,才能打动学生,感化学生。如果缺乏满腔热情和诚意,谈话中就会出现空洞的说教,无情的训斥,这样往往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引起学生的反感,使学生不但不与你说实话,而且会在逆反心理的作用下和你对着干,使谈心失败,所以要取得与学生谈心的成功,诚心是很必要的。
2、要与学生作讨论式的沟通。学生永远的自己成长的主人,班主任应帮助学生去正确对待生活、学习中的种种困惑,而讨论式的沟通是实现这个目标的强有力方式,它不仅有利于解决当前所遇到的困惑,更能使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班主任在谈话中应多作开放性、启发性的提问,经常引导学生思考。当然,这种开放不能漫无目的,相反,它始终有一根主线,是针对学生实际而设计的。一次班级两位男生因一点小事打架,两位同学一开口都在指责对方。我并没有立刻指出谁对谁错,而是关心有没有受伤,讨论如果受伤了,疼痛落在谁的身上,如果因冲动出现了万一谁会最伤心,怎样才能避免类似事情发生,结果他们从内心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关爱,父母对他们的殷切希望,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互相道歉了。
3、要因人而异,量身定做。对于一些成绩突出,或是家庭条件好的学生,往往认识不到自己的缺点,容易产生傲慢心理,在他们心目中似乎一切都无所谓,对班主任往往持敌意的态度。对于这样的学生,谈心时既要肯定他们的优点,同时又可有暗示的言辞、含蓄的语言使领会老师的意图,正确看待自己。对于善辩型的学生,由于口头辩解能力强,往往强词夺理,因此谈心时,要抓住主要矛盾从中找到突破口,勤于取证,用多方事实来说服学生,以打动学生获得学生的信任。而对于顾虑型的学生,因为对任何人都半信半疑,所以在谈心时,要尽量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要让他认为你是他的朋友,这样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理。我遇到一个特别喜欢打游戏的学生,甚至连家长对他都有放弃的想法。有一次,他在上课时去打游戏被同学找到并带到我的办公室,低头准备挨批,可是我并没有批评他,而是向他询问相关的游戏知识并请他教我打,不知不觉两节课过去了,我赶紧对他说“你的水平太高了,改天我再向你学习,我马上要上课了”。到了课堂上,我向同学们作了检讨,由于我玩游戏而耽误了备课和改作业,课没有上成。课后这位学生主动向我承认了错误,认真学习考上高中,上了大学,一直到现在都称我为“恩师”。
三、具备宽容的心理和豁达的胸怀
初中班主任工作每天面对的是一群未成年的孩子,就要求教师对学生要有充分的理解,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不同的价值判断使得我们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认识。作为班主任不能计较学生的所作所为,而应该去正面引导、疏导,使他们逐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一次班级的科任老师布置作业,大部分学生没有完成,老师很生气,就惩罚这部分学生多作了很多作业,多数学生怨声载道,甚至有几个学生说出过激的言语。我就以诵译“三字经”为主题召开主题班会,结果这几位学生课后就向科任老师道歉了。
随着学校教育活动的多样性和丰富性,班主任在学校中担当的角色也越来越多,既是班级的管理者,也是心理教育的具体实施者,同时兼有知心朋友、学习导师、父母的形象、心理医生、学校与家庭以及社会沟通的艺术家、维权代言人和学生的榜样等多种角色。班主任应正确、深刻而又全面地认识到自己的地位、作用和职责,树立多角色意识,加强自身修养与能力的培养,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心理健康导师,这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而且关系到班主任工作的成败。
参考文献
[1]陈光磊《论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性标准》
[2]姚本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整合》
[3]蒋奖《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4]崔丽娟丁娟《未名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了解你的学生》
班主任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论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