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修心的四大好处

发布时间:2017-01-15 14:28

太极拳是中国古人防身及养生的智慧结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一部分。当今人们习练太极拳能获得良好的太极拳的养生功效,而且太极拳的运动特点柔和缓慢,没有人群限制,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太极拳修心的四大好处。欢迎阅读!

太极拳修心的四大好处

太极拳修心的四大好处

习练太极拳有助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太极拳来自于自然,运用于人类,练太极拳能提高心理素质。

首先,要有博大胸怀

要有所为,有所不为,而后有大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其次,良好的心态

心态平和,平衡稳定,因势利导,“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随遇而安。对工作、对生活充满自信。

良好的心态是人们健康长寿的基础,每个长寿的人都有着乐观向上的心态,多练太极拳可健康长寿。

三是用太极拳智慧武装头脑

不战而胜,以柔克刚。“敌进我退,敌退我追、敌疲我打、敌驻我扰”的战术原则就来自于太极。太极拳处处彰显中国人的智慧,习武之人应是睿智之人。

四是修身修心,身心双修

太极拳文化博大精深。要把习练太极拳的境界由“我练拳”提升到“拳练我”。“我练拳",是以我为主练拳;”拳练我“是用拳理改变自己,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境界。悟拳要用心、用意、用脑,不断提高。

要认认真真学拳,堂堂正正做人。一个成熟的优秀拳师,修心必须有博大的胸怀,稳定的心态、睿智的头脑、深邃的修养。太极拳(“推手”)以其独有的威力,行拳如织网,让对方进退不得自如,英雄无用武之地。

太极拳运动的特点是阴阳变化,通过调节人体阴阳变化,可以使身体达到稳态,更加平衡。

行拳中,处处有阴阳、退中有进、让中有取、化中有逼;周身弹性,收得住,放得开,有凝聚力,也有爆发力。我无犯人之心,而犯者自败。其中充满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总之,随着太极拳修炼 的逐步深入,人的思想和感受也在随时变化,得到净化和升华,在修身的同时修心,达到德艺双馨的目的。

修心需做到两点

首先,习练者对太极拳修炼必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简单说,练太极拳要有一个积极向上的动机,切忌暴力观。

陈鑫拳论曰“ 运用在心,此是真诀”,“身法端凝莫测,收敛精神,别无他诀,心平气和则得”.故平素打拳,“临场先去其轻浮慌张之气,清心寡欲,平心静气,招招循规蹈矩.积久功熟,然后此中层累曲折,历尽难境,苦去甘来.妙趣横生,心中有情有景自然打出神情来。

要知此皆人力所能为者,至于无心成化,是在涵养,日久优游.以俟其自至则得矣”。

在练拳的整个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松其身、锁其心、定其神的要求,认真盘练拳架,力求做到松、圆、轻、柔、匀、沉、定、静,慢慢就会感觉到整个身心都融入大自然之中。

也就是说,让自己的思想集中,将自己的五官感受沉淀下来,达到一种无我的境界。

浑身上下像被大气沐浴着一般,进入一种虚无忘我之境界.松柔之极,宁静之极,轻灵之极,舒服之极.此所谓:“沿途缠绵,静运无慌,肌肤骨节.处处开张。”

拳景至此,可以观矣:练者情景交融,妙趣横生;观者称奇叫绝,心往神驰.身临其境。

其次,要有正确的太极修炼观.功从平常中得,拳从自然中来

“入门引路须口授,功夫无休法自修”。如果我们习练太极拳之人,不能达到身心两健.何来体悟,又如何达到“腹内松净气腾然”、“气遍身躯不稍滞”的境界?这些都是从平常、自然中得来的。

正如恩师和定乾先生经常说的:拳里的一些东西,是可得不可求的.一句话道出了由心知而到身知的过程。

也进一步说明习练者要把拳理拳法融进拳架.一丝不苟悉心苦研,自然会水到渠成、体悟于身。不贪、不欠、不丢、不顶,勿忘勿助、松静自然,这是对练拳者心态素质的基本要求.“无念神自清,清而心意定”。

心静神定才能体松、气沉、神凝,才能体现太极拳古朴凝炼的风貌。太极拳是一种性命兼修、身心兼练的拳术,故有人称太极拳为神经体操和心理训练方法。

只有心志淡泊自在.才能使身心宁静致远,使健康和功夫渐人佳境。正如太极拳家孙剑云所说:“追求恬淡虚无这种心境.正是为了使我们能够做到渐修的持之以恒,并在这渐修中能淡化欲望达到静悟,悟者何?拳与道合耳。”

太极拳的最高表现形式,是精、气、神的高度协调统一下的形体运动,是以内养外、以意导气、以气运身,从而达到身心双修的一门学问:太极拳是在松静自然的状态下,静养灵根、内固精神、外示安逸的一门科学艺术。让我们在自然无为、勿忘勿助中去体验太极拳的神奇魅力吧!

练太极拳就要做太极人

“太极”既是高层次的理论,又是高能量的物质。习练太极拳的人就应做与“世俗人”不一样的高层次的健康人。

这个"健康",不光指身体健康,而指思想健康、心灵健康、行为健康、一句话,习武讲武德,练太极拳就是做太极人,如何做"太极人"呢?我认为首先应有严谨的、科学的态度学练太极拳。

要做到

勤----勤学苦练、刻苦修技;

精----精益求精、不断探索功理功法;

恒----持之以恒、常练不懈;

礼----礼貌尊师、善良待友;

其次是要注意武德的修挂。武、德要双修。我虽练拳时间不长,所见练武之习德的现象也不少,特别是在经济大潮冲击下的大变革时期,争名争利,忘恩负义,计较高低上下、挑拔制造是非,破坏他人名誉,拉帮结派、贪得无厌等等都是不道德的行为。

把这些腐败的东西带入拳场,不仅不能使太极拳发扬光大,甚至有损太极拳尊严,这些不道德行为的存大不仅不能使练功人难以提高,也会使太极拳界“静”而不净影响太极拳的发展。

在短短的几年中,我的身、心之所以有了提高,就是我进拳场不参予是非、不计较得失,不去争论高低、平平常常练自己的拳,循太极的理,不断深化,越练越在自然提高、越练越感到了不足。

因此,我认为练太极拳的人既要心地好,又要抗干扰,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真正学到一点东西。

练出一点本领,提高一个层次,努力做个太极人,向前辈等一样“将此康乐法,普向万传人”使太极拳造福更多的人!

太极拳修身养心的价值

一、贵自然 陶冶人的和谐观念

太极拳是受中国传统哲学影响最深的一个拳种,它依附于太极阴阳学说,以此为拳理的理论基础,以此为行拳的本根,谓之“凡身处处皆太极,一动一静,俱浑然”(《陈鑫太极拳》)。

太极拳阴阳学说是东方的宇宙本体论和认识论,认为自然界周而复始,由无极而生太极,阴阳对转,化生万物。其核心是“天人合一”观,强调人与自然同样对应,人身一“小太极”,自然一“大太极”,两者应当和谐,人应“道法自然”(《老子》),泰戈尔称之为东方文明要素。

太极拳正是以“道法自然”为指导思想,请多要领合起来的整体要求,符合人的生理,符合运动规律,符合自然,符合道德原则。

首先,太极拳从技术上要求松净自然,无拘无束,“全身处处毫无牵制”,“动静作势,纯任自然”,胸部微含而宽舒自然,松腰敛臀,“无使有凹凸,无使有缺陷”;运行中,“调息绵绵”,呼吸要顺其自然,行拳要圆活流畅,随屈就伸,做到“屈伸开合听自由”(《十三势歌》);运动中以意导动,遵循自然而不任意作为。

从宏观的太极论中,更为强调拳理与“天道”的一致性。太极拳先哲陈鑫说:“打拳皆随天机动宕,太极原象皆自吾身流露”,“阖辟刚柔顺自然,一扬一抑理循环”。太极拳中的虚实、闭合、刚柔等变化,处处包含了阴阳对转,故“习太极拳须悟阴阳要义”(《武式太极拳的走架打手》),使人与天有浑然相通之妙。

其实,中国人并不仅仅把“天人合一”视为一种与自然关系的学说,也是关于人生理想、人生觉悟的学说,将本体论、认识论与道协三合为一,“天道”与人性(道德原则)一致起来。认为“因为私欲作怪,人往往以小我为我,私欲才会带来烦忧、困惑”,主张以“天人合一”为“诚明”,提高道德修养。

当西方科技*益发达的时候,伴同着文化也随之加剧,个人的焦虑、苦恼、孤独感导致那种脱离世界“神人合一”观念的加强,相对来说,引导人如何与自然、社会相处的“天人合一”观念,成为一种入世之学,必然引起人们的向往。

以顺乎自然、天人相通观念来行拳的太极拳,使人在精神上处于一种空明的“无人之境”的心态,与大自然静静地进行心灵交流,这种和谐不仅可以排遣忧虑、忘掉烦恼、抛却浮躁,还可使人的身心升华一种轻松自如的境界,对陶冶人的风仪、格调、内在心境是颇有裨益的。

当然,人处在现实社会中,不可能置于一种“世外桃园”,太极拳这种修性效应也只能是一个调节,启迪引导人们在改造自然的同时,也应遵循自然规律,适应自然。这正是伏尔泰所说的,哲学家们在东方发现了一个新的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

太极拳在行拳中还强调“中正”,“不偏不倚”,“无论而不及”的适中,讲究实中有虚、虚中有实、柔中寓刚、动中求静,阴阳相生,浑然一体,达到一种中和的完美。把人的和谐观念纳入一个新的框架,正是“致中和”、“中庸之道”的伦理观念推行。这种处世之学管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对西方人那种极端主义会带来一种新的思考。一种局面发展到极端就会走向它的原面,无过而不及的信念可以使人们在成功时谦虚谨慎,在苦难中坚韧不拔,以柔弱胜刚强。

二、求虚静 培养人的最佳情感

立论于清代中药的《太极拳论》开宗明义:“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中国哲学史中的主动学说与主静学说相对相引,主学说是主动学说的补充。从道家思想的主静,到道教内丹养生术的主静,导致了太极拳主静贵柔拳理的出现。

老子提出了“致虚极,守静笃”,“不欲以静”,希望恢复一种符合人道的人际社会;庄子要人“抱神以静”、“必静必清”、既是长生之法,又是人生境界;道教内丹学说的精要在“养气守静”,主张“守静去燥”、“忘形静寂”,达到“神静则心和,心和则神全。”(《云及七签》)无论从思维方式还是养生思想,都注重道德修养,企求由人的内心清净达到社会的安宁,由个人的修养去化解社会的纷争,所谓“人徒知从心为快,不悟制得此人,有无穷真乐(《秋涧集》)。”

太极拳将这样一种虚静理念注入运动技术之中。练拳前首先要入静,做到心静体松,“上场时先洗心涤虑,去其妄念,平心静气,以待其动”(《陈鑫太极拳论》),使人的身心处于极宁静、极松脱的状态。太极拳要“心静用意”,在运动中把精神和意念贯注于一招一式之中,也是一种求静的方法。

太极拳修心的四大好处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