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九月九要登高

发布时间:2016-12-11 17:42

在古代,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那么,为什么九月九要登高?下面就由小编告诉大家为什么九月九要登高吧!

为什么九月九要登高

据说在很久以前,有个学道的人三年学成回家,他的师傅临行前交给他一张纸条,嘱他回家再看。那人回到家中,急忙打开一看,只见写着:“今年九月九,全家山上走,人人佩茱萸,再喝菊花酒。”这人不太明白纸条上的意思,但还是照着师傅说的话做了:九月初九重阳节这一天,他给全家人身上都佩戴上茱萸香囊,带着菊花酒登上了附近的高山上。过了一段时间,他与全家人才回到自己的家里,村子里的情形把他们都惊呆了,原来,村上流行了一场瘟疫。这个人到现在才明白师傅的用意,他赶紧将师傅的办法告诉村人,使村里剩下的人们也逃过了这场劫难。从那以后,人们就在九月初九重阳节这一天,习惯性地佩插茱萸、登高和饮菊花酒了。

九月九的民俗活动

赏秋

重阳节是最好的赏秋时期,中国南方还有些山区村落保留了“晒秋”特色。去乡村赏民俗、看晒秋,已成为乡村旅游的一种时尚。“晒秋”是一种典型的农俗现象,具有极强的地域特色。在湖南、广西、安徽、江西等生活在山区的村民,由于地势复杂,村庄平地极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挂晒农作物,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一种传统农俗现象。这种村民晾晒农作物的特殊生活方式和场景,逐步成了画家、摄影家追逐创造的素材,并塑造出诗意般的“晒秋”称呼。发展至今,不少地方的这种晒秋习俗慢慢淡化,然而在江西婺源的篁岭古村,晒秋已经成了农家喜庆丰收的“盛典”。随着果蔬的成熟,篁岭每年九月九也开始进入晒秋旺季,并举办隆重的晒秋节。篁岭晒秋被文化部评为“最美中国符号”之后,其更演变成乡村旅游提升的“图腾”和名片,每年吸引数十万人去婺源赏秋拍摄。

重阳节是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的汉族传统节日。庆祝重阳节一般会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登高

重阳登高

重阳节首先有登高的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

早在西汉,《长安志》中就有汉代京城九月九日时人们游玩观景之记载。在东晋时,有著名的“龙山落帽”故事。

吃重阳糕

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 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为什么九月九要登高

赏菊

重阳赏菊、饮酒、对弈

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农历九月俗称菊月,节日举办菊花大会,倾城的人潮赴会赏菊。从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时尚。在汉族古俗中,菊花象征长寿。

饮菊花酒

菊花含有养生成分,晋代葛洪《抱朴子》有南阳山中人家饮用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益寿的记载。重阳佳节饮菊花酒,是中国的传统习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

菊花酒汉代已见。其后仍有赠菊祝寿和采菊酿酒的故事,如魏文帝曹丕曾在重阳日赠菊给钟繇(祝他长寿),梁简文帝《采菊篇》有“相呼提筐采菊珠,朝起露湿沾罗懦”之句,是采菊酿酒的事例。直到明清,菊花酒仍然盛行,在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笺》中仍有记载,是盛行的健身饮料。

佩茱萸

古代还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所以又叫做茱萸节。茱萸入药,可制酒养身祛病。插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茱萸香味浓,有驱虫去湿、逐风邪的作用,并能消积食,治寒热。民间认为九月初九也是逢凶之日,多灾多难,所以在重阳节人们喜欢佩带茱萸以辟邪求吉。茱萸因此还被人们称为“辟邪翁”。

“尊老爱幼”之说是谁提出来的,不曾考究,但皆知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大的范围来说,“尊老”实为“孝敬老人”。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要像尊敬自己的老人一样尊敬别人的老人。我国自古以来就倡导“老有所终”,形成了尊敬老人的良好家庭道德传统。

纵观古今,我国有许多孝子孝孙的故事流芳后世。耳熟能详的是三字经中——卧冰求鲤,晋时山东的王祥。继母朱氏,常在他父前搬弄是非,使其父逐渐在感情上疏远王祥,王祥由是而失爱于父母。一年冬天,继母想吃鲜鱼,时值天寒,厚厚的冰层把河面封得严严实实,要捕到鱼确实太困难了。王祥为了满足继母的要求,只得解开衣服,卧在冰上。忽然,冰层开始融化。两条鲤鱼猛地跃出水面,王祥即把获得的鲤鱼拿回家中孝敬母亲。继母终被他的行为感动。

在这样一个节日,给老人家去个电话吧,即使不能常伴身边,听听声音他也会很满足。

为什么九月九要登高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