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肉型猪的饲养管理技术
随着育种理论和育种技术的不断提高,瘦肉型种猪的生长速度越来越快,有什么好的技术方法呢?那么下面一起来看看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瘦肉型猪的饲养管理技术,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瘦肉型生猪饲养技术
一、早期断奶
规模养猪过程中,要提升母猪繁殖能力,早期断奶增加产仔数,不失为最为有效的管理办法。有报道说,仔猪于35天~42天断奶是可行的。传统养猪通常是仔猪在56日龄~60日龄断奶,母猪年产仔数不足两窝,而一头母猪年消耗饲料大约1000公斤,很不经济。只有缩短母猪的生产周期,产仔多,才能实现高生产水平。试验证实,仔猪早期断奶对母猪下胎产仔数、仔猪生长发育、仔猪育成和肥育性能均无不良影响。
(1)适时断奶。仔猪早期适时断奶,对于提升生产水平是切实可行的。研究资料显示,将断奶时间提前到35日龄,对于母猪利用年限、仔猪生产、繁殖力等均无不良影响。
(2)母猪管理。早期断奶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升母猪利用率,增加每窝产仔数。但如果忽视对母猪的管理,将会导致部分母猪发情配种期延缓,也会降低母猪年产仔窝数。因此,必须要加强猪群管理。首先,生产母猪按繁殖计划组织配种,制定详细的妊娠饲养管理方案,准确鉴定发情期,适时进行配种;其次,加强公猪管理,确保高配种能力,供给优良的精液用于配种需要;最后,母猪屡配不中时,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使其发情配种,久治不愈时,可考虑淘汰不用。
(3)重视仔猪饲养。早期断奶仔猪必须要加强管理,确保其顺利进入下一饲养阶段。所用日粮务必营养全价,要确保饲料成分平衡,才能满足仔猪断奶后的生长发育需求。一般建议饲料配方各项占比为:蛋白质含量18%、脂肪含量3%、纤维素含量4%、钙质含量0.7%~0.9%,磷含量在0.6%~0.8%,水分保证在13%左右。
二、全进全出
全进全出的饲养管理制度,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落实这项制度,猪舍设计、猪栏使用面积、床位安排等,都必须参照一定生产流程进行。一旦有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将导致整个流程运转不当,达不到应有的基本要求。因此,落实好这一制度,要参照标准化流程进行,切实做好如下措施:
优选良种猪。育种品质在饲养制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养殖管理中选择一批参差不齐、分离严重的杂猪,会导致养殖过程中大的大、小的小,想实现全进全出存在一定难度。因此,标准化的瘦肉型生猪养殖,选择猪种必须要达到标准化程度。
全价配合日粮。标准化的饲养,尽量用全价配合日粮,最大限度发挥种猪的生产潜能,以达到培育标准。如果采用全价配合日粮仍达不到理想的育肥标准,可考虑是否为猪种的问题,严重的可弃而不用。
温度和湿度的控制。适宜的温湿度,是生猪健康生长的前提保证。通常情况下,初生仔猪适宜温度的控制:3日龄温度设置在32℃~30℃,4日龄~7日龄温度设置在28℃~30℃。严格控制在这个温度范围内,过高过低都将不利于仔猪生长。研究证实:通风不良、温度控制不到位,是导致仔猪生长发育不良、出现僵猪的重要原因。
三、高床产仔和网上培育
(1)高床产仔。传统母猪产仔更多为封闭式地面猪床,没有配置必备的保温防寒措施,更没有限制母猪行动的护栏,因此,生产后仔猪多数因环境恶劣而死亡,或因母猪行动迟缓被踩死、压死。采用高床产仔,很大程度上可减缓这一问题的发生,网床上设护仔架,护仔架底部为母猪躺卧区,护仔栏两侧是仔猪网床,一侧供仔猪躺卧休息,网床上还设有母猪食槽、仔猪自动补料箱和饮水器,室内还装有红外线灯、土暖气、换气扇等,以确保母猪和仔猪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2)仔猪网上培育。网上培育仔猪近些年被推广应用开来,各种材料相继出现,养殖效果更是不尽相同。比较而言,钢筋焊接网和钢筋编织网使用效果更好一些。每个培育栏内设一个金属自动采食箱和一个自动饮水器。断奶仔猪舍为有窗封闭式猪舍,设全床宽粪沟,长2米,深0.8米,定期清粪,并装有换气扇。天冷时窗户外加塑料薄膜保温,安装土暖气供热。
“瘦肉型”种猪与仔猪饲养管理技术
一、种猪的饲养管理
1、种公猪的饲养管理
①种公猪舍应具备充足的光线、通风、清洁、干燥的条件,并且有运动场所。
②公猪年满八个月可开始配种,配种次数,青年公猪每天2次,每周8次,每月25次为宜;成年公猪配种每天3次,每周12次,每月40次为宜,连续配种4-5天后,要休息1-2天,以恢复公猪体力。
③公猪日常饲料要添加足够的维生素,特别要有足够的维生素E。配种繁忙时,要供给足够的营养物质,可在饲料中拌入鸡蛋等营养物质。
2、种母猪的饲养管理
①种母猪舍产房需保持清洁、干燥,母猪分娩后更要求保持干燥清洁,有条件的产房应设置高床,没有条件设置高床的产房,要勤清扫,切忌用水冲洗,地面潮湿时要拖干,并垫上糠等垫料。
②饲料的品种:配种后至怀孕107天,喂妊娠料;怀孕108天至配种前喂哺乳料。
喂料量:母猪受孕至怀孕80天饲喂适量的饲料;怀孕80天至107天增加喂料量;怀孕108天至分娩逐步减少喂料量,至分娩当天减少到1天喂0.5公斤(分娩当日最好先喂半市斤左右的麸皮,再喂0.5公斤的混合饲料);分娩后第4天,逐步增加喂料量,以产10头小猪的母猪为例,到产后第8天,1天的喂料量应增加到6公斤(母猪2公斤、每头小猪0.4公斤计算),以后保持此喂料量到小猪断奶。喂料量的掌握,以仔猪断奶时母猪的体重不少于母猪入产房时的70%体重为宜。
对于体型较瘦的经产母猪(体重达不到产仔前体重的七成),从断奶到配种前要增加喂料量,日粮中要提高能量和蛋白质水平,以尽快恢复母猪的体质,使母猪能正常发情配种。
③分娩的管理。
接产准备:一要产房保持清洁、干燥、环境温度控制在15℃-27℃;二要准备好接产用的碘洒、毛巾、来苏儿、秤等;三要昼夜值班,等候接产。
接产:仔猪产出后用消毒过的干毛巾擦干口鼻及全身粘液,然后断脐,脐带断端涂抹碘酒。母猪产后,连续几天,用40℃左右的温水擦洗乳房。
④配种:母猪一般要在仔猪断奶一周后配上种。
二、仔猪的饲养管理
①温度:仔猪至断奶前应生长在21℃-27℃的环境,温度不足时,应加红外线灯保温。
②仔猪生活的环境要保持清洁、干爽,没条件设立高床的保育舍,可在仔猪休息的地方垫上清洁干爽的麻布。
③母猪分娩时,每分娩一头,立即让其吮吸初乳,辅助初生仔猪吃足初乳,使小猪获得母源抗体。
④断尾、断牙:在小猪产后第25小时,是最佳的断尾、断牙时间,断尾去三分之一,留三分之二。
⑤开食:采用主动开食措施,仔猪5天龄时,将教槽料调成糊状,每天抹一些到小猪口里,直到9天龄,在7天龄后可逐步投喂教槽料。
⑥断奶:仔猪体重达到6公斤,仔猪日龄在21天-28天之间,可将仔猪断奶。
⑦保育期饲养:仔猪断奶时,最好把母猪迁出,让小猪在原产房继续饲养一周后,才将小猪搬到保育舍。仔猪喂教槽料到35天,可转为喂哺乳料,到50天龄转喂小猪料。注意转换饲料要逐渐转变。
⑧保育舍、小猪舍的设计,最好设有两个给水系统,一个作为平时饮水系统,另一个为给药系统。猪的味觉较敏感,因此给猪服用药,最好加入饮水中,以免因饲料拌入药物,降低适口性;另外,保育舍、小猪舍不要设计地脚窗,防止贼风,使小猪着凉。
以上所述,是一些小规模养殖场,常忽视的管理。合理的饲养管理,良好的卫生环境,综合性防疫措施都是养好种猪、小猪的关键。
国内瘦肉型猪的主要品种
一、大白猪(原名大约克夏猪)
大约克夏猪是英国在18世纪育成的,是世界上著名的瘦肉型猪种,引入中国后经过多年驯化,已经有了较好的适应性。其主要优点是生产速度快、饲料报酬高,产仔数多,胴体瘦肉率高。目前引入我国的有英系、法系、加系、美系等大约克猪种。大约克猪种在杂交利用上主要用作母本,长白猪作父本生产长×大或大×长二元杂交母猪,作为规模化猪场的基础母本。在农村也可用大约克作父本与地方母猪进行杂交,生产二元商品猪。一代杂种猪胴体瘦肉率在57%以上。
二、长白猪(原名兰德瑞斯)
长白猪原产于丹麦,是世界上著名的瘦肉型猪种之一。其主要优点是产仔多,生长发育快,节省饲料,胴体瘦肉率高等,但抗逆性差,对营养要求较高。我国在1964年开始从瑞典第一批引进长白猪,后陆续从英国、法国、比利时和丹麦引进。因此在我国长白猪有英系、法系、比利时系、新丹系等品系。在养猪生产中,用长白猪作为三元杂交(杜×长×大)猪的第一父本或第一母本。即常用长白猪作父本,大约克猪作母本生产长×大二元杂种母猪。在现有的长白猪各品系中,法系、新丹系和台系的杂交后代生产速度快、饮料报酬高,比利时系后代体型较好,瘦肉率高,但增重较新丹系、法系和台系缓慢。
三、杜洛克猪
杜洛克猪原产美国新泽西州。因为皮毛棕红俗称“红毛猪”。目前引入我国的主要有美系、匈系、台系等猪种。现已遍布全国。其主要特点:体质健壮、抗逆性强、生长速度快、饲料利用率高、胴体瘦肉率高、肉质较好。是我国“八五”国家养猪攻关课题筛选出的最优杂交组合的最优终端父本。在现阶段规模化猪场多将其作为三元杂交猪(杜×长×大)终端父本或二元杂交猪父本。
四、皮特兰猪
皮特兰猪原产于比利时,毛色呈灰白色,并带有不规则深黑色斑点,偶尔出现棕色毛,身体呈圆锥形,肌肉丰满,其主要特点是瘦肉率高。但增重较慢,应激明显。由于其瘦肉率高,因此多用其作父本进行二元或三元杂交。为避免应激反应出现,常与杜洛克或大约克母猪杂交生产皮×杜或皮×大二元公猪作为商品猪场的终端父本。
五、汉普夏猪
汉普夏猪原产于美国,是美国分布最广的猪种之一,上世纪70年代引入我国,主要特点是生长发育较快,抗逆性较强,饲料利用率、胴体瘦肉率较高,但产仔数量较少。常用汉普夏猪作父本,与其它杂种母猪进行杂交,生产三品种杂交组合猪。
瘦肉型猪的饲养管理技术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