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大学生励志故事
成熟不是不流泪,而是含泪奔跑;成熟并非不恐惧,而是尽管恐惧,仍有所行动,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在校大学生励志故事。
在校大学生励志故事1:24岁女大学生的励志故事
王艳芳两岁时,父亲在去县城办事的路上,遇到车祸不幸离世。当时父亲只有29岁,留下了一个4岁的姐姐,2岁的她,还有尚在母亲腹中的弟弟。
家中顶梁柱倒了,爷爷奶奶几乎哭瞎双眼,未来生活陷入迷茫。两年后,年轻的母亲再不能承受家中困苦,丢下三个年幼的孩子、一对老人改嫁他乡,另外建立家庭。虽然只有20多里路程,但与他们不相来往,使得他们与母亲感情很淡漠。
爷爷今年84岁、奶奶81岁,当时都是60岁左右的老人了,都到了颐养天年的年纪。岁月艰辛,爷爷的背早就驼得很厉害,奶奶眼睛患有白内障,视物模糊,身体都不是很健康。但为了三个年幼的孩子,两位老人只能重新下地干活,按季节种水稻、玉米、麦子,不分寒冬酷暑,他们在地里侍弄庄稼,苦累都撑着,为的是让三孩子吃饱,能够健康成长。
因为家里贫困,但爷爷奶奶还是想着孩子的将来。大姐10岁、小芳8岁,一直没有进学校读书,在弟弟6岁时,爷爷凑了一点钱,让姐弟三个一同进幼儿园大班。虽然读书迟,但他们特别爱学习,尤其是小芳成绩很快赶上去,老师也常常夸她聪明好学。
天赋:“最强大脑”,书读两遍能背出
“王艳芳学习特别刻苦,坐在课堂上全神贯注,外边刮风下雨打雷都不影响她的注意力。”小学六年级班主任朱效观说。在学校学习认真外,回家放下书包,就帮爷爷奶奶做家务,洗衣、做饭,田间拔草,割稻、脱粒样样干。有时农活干到夜里10点,她才开始做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时常写到深夜两三点钟。
家里有5亩农田,小芳说,上初中后,水稻田打农药是她比较害怕的事,因为身材小,一桶药水背上身就很吃力,走在水稻田里,一脚踩不稳就跌倒,趴在水里起不来,好不容易爬起来,桶里药水又洒了一半。
进入小学、初中,由于成绩优秀,受到老师关注,一直担任班长。学习上她有个特别的能力,有些重点课文,只要她想记住,读两遍就能背出来,所以她的语文成绩特别好,高考时语文得了146分。
由于三姐弟成绩优秀,家里墙上挂满了各种奖状,贴不下有的就撤下,或新的覆盖上旧的,爷爷奶奶常常指给来人看,引以为豪。爷爷还常风趣地说:“如果奖状能换钱,我家里就不穷了。”
由于家境特殊,三叔王化友像父亲一样照顾他们姐弟。三叔因患有风湿性关节炎,身体不好,但常常拖着病体帮她家做农活,有些好吃的就端给他们。他自己舍不得看病,将钱省给他们念书。说到这里,小芳声音很低,眼含泪水说,“假如没有三叔,我们不知道如何生活到今天?”
爱心:她很差钱,却将助学金给别人
2007年,她以陈圩乡第一名的成绩考进四星级的泗洪中学读高中,也是这个村首个学杂费全免考进当地重点中学的学生。同时,姐姐也考上了高中,加上要留级读初三的弟弟,特别是爷爷奶奶年事已高,三叔支持他们读书也力不从心。经过商量,大姐成为“牺牲者”。
直到今天,小芳也忘不掉那天的情景,她含泪述说:“大姐抱着一堆书,往地上一放,呜呜地哭起来。”后来,辍学的姐姐外出无锡打工,供妹妹和弟弟读书,小芳也因此一直觉得对姐姐有一份歉疚。
朱其兵老师从高一到高三都是她的班主任。他说:“王艳芳除了学习认真、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外,她还很有爱心、阳光。”她为了给大家多做事,毛遂自荐担任班级生活委员和心理委员。
最让这位班主任感动的是,高二时,学校要求各个班级推荐申报助学金名单,每班12人,每人1000元。对贫困生来说,这意味着一学年生活费大半有了着落。作为班级生活委员的王艳芳,尽管在班上家境最差,但在推荐贫困生名单时,主动把自己排除在12人名单外,这让他非常吃惊,也让同学们感动。她的这一事迹,被一家省级报纸记者上门采访,头条刊发。
“这孩子有正能量,有奉献精神”,王艳芳的大学老师、盐城师范学院广电系主任荀洁说,她在大学一直担任班长,将班务活动搞得有声有色,经常带领大学生志愿者到市敬老院、儿童福利院,去关爱老人、儿童,去打扫环境卫生、洗衣服,陪老人、孩子聊天、玩乐。
勤勉:大一,最多时打三份工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在读小学、初中、高中,甚至大学时,由于家境特殊,也由于她好学上进、乖巧可爱,一直受到老师的关心和社会各界的关怀。小学6年级班主任朱效观,在她读初中时,买了辆新自行车送她,还给她买衣服、买洗漱用品,考上大学时,又买电脑送她,还和爱人到大学来看她。平时经常打电话关心她,电话中都称她叫“女儿”。
还有初中严宝明老师经常带她回家吃饭,谢全江老师将学校附近房子免费给她姐弟住,连水电费都不要她交一分钱。大学里荀洁老师更像她的姐姐,在她考研时安排她的生活、给她买考研资料,帮助她解决学习上的难题,还有姚永明老师……都在学习、生活上给予了她很大关心、帮助。
“进入大学,我就想一切自力更生,不能靠别人生活。”她上大学的学杂费,除了当地政府、高校给的助学金外,她还拿了助学贷款。在大学,由于成绩优秀,她拿过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新东方奖学金,去年还获得李凤祥奖学金10000元,用于购买必要的学习、生活用品,还贷款。
为了维持学习生活费用开支,她从大一开始在课余时间打工,发过广告纸、当过收银员,最多的是做家教。最多时一天打过三份工,最让她难忘的是一次晚上到城东一家去给小孩子做家教,教完回校时已经是夜里10点多,要经过一片小树林,又没有路灯,路上有个“疯男人”跟在她后边,嘴里胡言胡语,她走快他也跟着快,她跑他也跑,好不容易走到人多的地方才甩掉他,吓得她回宿舍做了一夜噩梦。
“别人过年回家吃现成的,我要回家忙年。”今年春节前放寒假,她立即回家,在家里打扫卫生,给爷爷奶奶洗衣服、剪指甲,买肉买面包饺子、包包子,让家人有个过年的样。在无锡读大学的弟弟开心地说:“二姐回来,过年就热闹了”。
今年她已经大四了,因为学习的是新闻,每年暑假她都到省、市新闻单位实习。她勤奋努力,带她实习的媒体记者都很喜欢她。最近,她又将去南京,到一国家级媒体江苏记者站实习。她一边等考研结果下来,一边也准备参加省公务员考试。她说:“多方努力,总会找到自己适合的学习或工作的位置。”
在校大学生励志故事2:没有伞的孩子会努力奔跑
当父亲叹着气,颤抖着手将四处求借来的4533元递来的那一刻,他清楚地明白交完4100元的学费、杂费,这一学期属于他自由支配的费用就只有433元了!
他也清楚,老迈的父亲已经尽了全力,再也无法给予他更多。
“爹,你放心吧,儿子还有一双手,两条腿呢。”
强抑着辛酸,他笑着安慰完父亲,转身走向那条弯弯的山路。
转身的刹那,有泪流出。
穿着那双半新的胶鞋,走完120里山路,再花上68块钱坐车,终点就是他梦寐以求的大学。
到了学校,扣除车费,交上学费,他的手里仅剩下可怜的365块钱。
5个月,300多块,应该如何分配才能熬过这一学期?
看着身边那些脖子上挂着MP4,穿着时尚品牌的同学来来往往,笑着冲他打招呼,他也跟着笑,只是无人知道,他的心里正泪水汹涌。
饭,只吃两顿,每顿控制在2块钱以内,这是他给自己拟定的最低开销。可即便这样,也无法维持到期末。
思来想去,他一狠心,跑到手机店花150块买了一部旧手机,除了能打能接听外,仅有短信功能。
第二天学校的各个宣传栏里便贴出了一张张手写的小广告:“你需要代理服务吗?如果你不想去买饭、打开水、交纳话费⋯⋯请拨打电话告诉我,我会在最短的时间内为你服务。校内代理每次1元,校外1公里内代理每次2元。”
小广告一出,他的手机几乎成了最繁忙的“热线”。
一位大四美术系的师哥第一个打来电话:“我这人懒,早晨不愿起床买饭。这事就拜托你了!”。
“行!每天早上七点我准时送到你的寝室。”
他兴奋地刚记下第一单生意,又有一位同学发来短信:“你能帮我买双拖鞋送到504吗?41码,要防臭的。”
他是个聪明的男孩。入校没多久,他便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校园里,特别是大三大四的学生,“蜗居”一族越来越多。所谓“蜗居”就是一些家境比较好的同学整日缩在宿舍里看书、玩电脑,甚至连饭菜都不愿下楼去打。
而他又是在大山里长大的,坑洼不平的山路给了他一双“快脚”,奔跑是他的特长,上五楼六楼也就是一眨眼的事。
当天下午,一位同学打来电话,让他去校外的一家外卖快餐店,买一份15元标准的快餐。
他挂断电话,一阵风似地去了。来回没用上10分钟。这也太快了!那位同学当即掏出20块钱,递给他,说不用找了。他找回3块。因为事先说好的,出校门,代理费2元。做生意嘛,无论大小都要讲信用。
后来就冲这效率这信用,各个寝室只要有采购的事,总会想到他。
能有如此火爆的生意,的确出乎他的意料。有时一下课,手机一打开,里面便堆满了各种各样要求代理的信息。
一天下午,倾盆大雨哗哗的下,手机却不失时机的响了,是位女生发来的短信。女生说,她需要一把雨伞,越快越好。接到信息,他一头冲进了雨里。等被浇成“落汤鸡”的他把雨伞送到女生手上时,女生感动不已。
随着知名度的提高,他的生意越来越好,只要顾客需求,他总会提供最快捷最优质的服务。
仿佛是一转眼,第一学期就在他不停地奔跑中结束了。
寒假回家,老父亲还在为他的学费发愁,他却掏出1000块钱塞到父亲的手里:“爹,虽然你没有给我一个富裕的家,可你给了我一双善于奔跑的双腿。凭着这双腿,我一定能‘跑’完大学,跑出个名堂来!”
转过年,他不再单兵作战,而是招了几个家境不好的朋友,为全校甚至外校的顾客作代理。代理范围也不断扩大,慢慢的从零零碎碎的生活用品扩展到电脑配件、电子产品。
等这一学期跑下来,他不仅购置了电脑,在网络上拥有了庞大的顾客群,还被一家大商场选中,做起了校园总代理。
奔跑,奔跑,不停地奔跑,他一路跑向了成功。
他说,大学四年,他不仅要出色地完成学业,还要赚取将来创业的“第一桶金”。
他把“第一桶金”的数额定为50万。他的名字叫何家南,一个从大兴安岭腹地跑出,径直跑进黑龙江省师范大学大三的学子。
如今虽然做了校园总代理,可他依然是他,依然是那个朴实、勤快、为了给顾客打一壶开水赚取1元代理费,而像风一样奔跑的大男孩!
如果是你,怎么办呢?你会像其中主人翁那样,还是抱怨父母及社会呢?
在校大学生励志故事3:那时青春熬人
毕业那年,与寝室的三个兄弟一块儿租房住。那时,就业形势已不乐观。离校时,我们都还没找到工作。
一间房,挤了两张床,中间只余半米过道。两张一米宽的小床,每一张都要挤两条汉子。睡觉需要卧如弓,里面那个梦中翻个身,另一个就得滚到地上去。刷牙洗脸在楼道里的公用水池,做饭用的煤炉便放在门口。吃饭基本上都是下面条。毕业之后的几个月,我们就这样以部落群居的形式凑合着。
找工作的过程是焦虑而毫无诗意的。前半个月还乐观,面对人才市场眼花缭乱的岗位,挑挑拣拣,信心百倍地投简历,用手蘸凉水梳理头发迎接面试。城市不大,很快,好点的企业就被过滤一遍,但始终没有一家公司与我们眉目传情。心冷了,本来就空的钱包更是即将山穷水尽。
这时,瘦瘦小小的老六找到了工作。他每日早早起床,晚上很晚才回来。谁也不知道小六千的是什么工作,他没告诉我们,但我们看得出他的疲惫。他肤色被晒得像黑炭,躺在床上就打呼噜,怎么推都不醒。半个月后,他领了600元薪水。我们很是羡慕,纷纷要求他帮我们引荐一下。他只是说:“这活儿你们不会干。”我们仨很气愤,但小六虽然在这点上自私,他挣的钱却是大家一起花的。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秋深风冷时。小六一个人干活,养活我们四个人。他的勤劳,让我这会儿想起来都有点汗颜。他工作回来,放下买来的面条、鸡蛋,把锅放到火上,抓起扔在地上的衣服便洗。
老五是最早颓废下来的人。父母时而接济他一点儿,他整天窝在房间里租了成摞的武侠书看。他最热衷的事,就是晚上吃了饭拉着大家打牌。他悄悄告诉过我,工作的事,家里人正在帮他跑,有了眉目他就回去。
老三则白天跟我一块儿跑人才市场,晚上就去附近的广场跳交谊舞。他的舞技很出众。一天晚上,老三整夜未归。次日清晨,他告诉我们他艳遇了。那女人离异,有房子,迷恋他的青春气息。于是,老三成了最先搬出去住的人,从此我睡的床空了一半。老三走时,哭得稀里哗啦:“兄弟们,我这算不算卖身求荣啊?”
以后的夜里,老五哗啦哗啦玩着扑克,很黯然地嘟哝:“真没意思,连打牌的人都凑不齐了。”老六在过道里下面条,我拿着电话本翻看白天投过的岗位记录,心里空落落的。
老六失业时,我和老五才知道,他干的活儿是送水工。为了多挣点钱,他往往一天工作十多个小时。老六说:“不多挣点,兄弟们连饭都吃不上了。”他挣下的血汗钱大多变成了面条,有时还有点小酒,都装进了我们的肚子里。
那年的雪来得很早。刚进11月,风就刀片一样割耳朵,薄薄的被子无法御寒。我和老六最先送走了喜滋滋的老五。他父亲打来电话,说几乎花光家里所有积蓄,帮他进了县电力局。看着老五踌躇满志地坐在长途车上朝我们挥手,我的泪水再也忍不住落下来。我和老六都属于没有退路的人,退一步就是脸朝黄土。
后来,老六找了家销售公司做业务,被外派到别的城市开拓市场,我则有幸进了一家小公司的策划部。将他送上火车那天,雪仍在下。老六拉开车窗喊道:“哥,你要保重呀。”他的声音有些沙哑悲凉。
回到曾经人声鼎沸的小屋,我呆呆地坐了很久,却在枕头下发现一沓零零碎碎的钱,是老六留给我的。
那个晚上,我冒雪走到街上,找到一个电话亭给家里打电话。我家是没有电话的,我打到邻居家,邻居再去叫我妈。妈妈过来接电话时,我的牙齿已经在激烈颤抖了。我强忍着心底的辛酸对妈妈说:“妈,我找到工作了,别操心。”泪水却止不住流下来。
如今,小六已经在江城买房定居,他的孩子都会叫我叔叔了;老五在单位成为骨干,而我,也在这座城市衣食无忧。
时间的尘埃掩埋了许多过往,可我还是会想起那时的情景,整个人都被一种叫“友谊”的光芒炙烤着。
在校大学生励志故事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