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加强创新社会管理策略

发布时间:2017-06-26 18:11

导语:社会治理现代化中,制度建设具有全局性、根本性作用。科学的社会治理理念和实践经验只有转化为普遍适用的制度,才能成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巨大力量。

怎样加强创新社会管理策略

怎样加强创新社会管理策略

一是把握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社会结构深刻变革,与国际社会日益融为一体。我们党根据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提出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归根结底是要使社会管理的理念、水平和方式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相一致,满足人民群众的新需求、新期待。因此,需要根据新情况、新问题改变传统思维,创新社会管理方式,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近年来,很多地方结合自身实际引入新的概念、思维和方法创新社会管理,解决现实问题,起到了疏导矛盾、精细管理、提升服务的良好效果。实践证明,解放思想,大胆创新,才能使社会管理工作适应不断变化的实际需要。

二是把握好城市与乡村的关系。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兼顾好城乡居民的不同需求。当前,我国城镇化水平已经超过50%,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状况并未得到根本改变。城乡地域结构、生产、生活方式差异明显,广大农村在交通、医疗、卫生、教育等基础设施方面与城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差异的客观存在,决定了城乡居民的需求不同。这种情况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必须充分考虑城市与乡村的区别,实施差异化管理方式。湖北恩施州就根据全州农村山多人稀、交通不便的实际采取“中心户”自治模式和“十户联防”机制,有效维护了广大农村的生产生活秩序,提高了群众的自治能力。

三是把握好政府与社会的关系。

在西方,关于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市场关系的争论到今天为止也没有画上句号,自由主义和国家干预主义都很有市场。然而,中国的现代化之路却是在“强国家―弱社会”二元结构下展开的,政府动员和组织大量的社会资源开展经济社会建设。这种“强国家―弱社会”的二元结构在推动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导致了公民社会发育滞后、社会管理僵化、社会参与不足、政府压力过大等突出问题,政府“管了许多不该管、管不好、也管不了的事情”,使得社会管理与经济快速发展不协调,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客观现实需要。

怎样加强创新社会管理策略

(一)激发社会活力,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主体作用。

健全法规政策,加快修订《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等,制定四类社会组织直接登记办法和直接登记社会组织的管理办法,完善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非营利组织自身收入免税等财税政策,推进社会组织依法治理。深化社会组织管理制度改革,完成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进一步下放基金会和异地商会登记审批权限,推进有条件的事业单位转制为社会组织。推进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转移职能工作,支持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协商民主建设,发挥社会组织团结社会成员、规范社会秩序和发展公益服务的作用。强化社会组织监管,建立多部门协作的综合监管体制和联合执法机制,规范社会组织行为。推进社会组织信息公开,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和内部民主机制,加强自治能力建设。

(二)夯实治理基础,创新城乡基层群众自治和社区治理。

加强乡镇(街道)治理,厘清乡镇(街道)与村(社区)的权责边界,完善乡镇(街道)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机制,试点建设乡镇服务型政府,探索推进街道职能转变和服务管理方式创新,建立乡镇(街道)公共服务和政务公开目录。深化基层群众自治,健全村(居)民自治法律法规,依法组织好村(居)委会换届选举,深化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实践,强化村级民主监督。促进基层民主协商,制定加强社区协商民主的意见,健全村(居)民协商议事制度和社区对话机制。建好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积极探索社区治理的新路径,推进社区治理现代化。结合国家信息惠民试点城市建设,建好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完善社区服务体系,拓展服务内容和领域。结合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大力推进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发展农村社区服务。

(三)发展社会服务,逐步提升惠及全民的社会服务水平。

重点发展面向老年人、儿童和残疾人的专项社会服务。试点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和公办养老机构改革,逐步建立健全政府购买养老服务、高龄和失能老年人补贴、养老机构责任保险等制度,探索建立老年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完善医养结合政策和服务网络。大力推进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力争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数达到30张,日间照料服务基本覆盖100%城市社区和50%以上的农村社区。推进适度普惠型儿童福利制度试点,发展基层儿童福利服务。建立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强化残疾人权益保障。构建专业社会工作服务体系,制定社会工作专业岗位开发与人才激励政策,发展社会救助、禁毒戒毒等专项社会工作服务。探索专业社工带领志愿者服务机制,加快发展志愿服务组织,规范志愿者招募、培训,引导开展扶贫济困、扶老救孤和关爱特殊人群等方面志愿服务。落实促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的政策,健全慈善捐助减免税制度,试点慈善信托,推进慈善超市创新建设,促进慈善事业发展。

(四)推进应急治理,切实增强社会风险防范与处置能力。

整合民政、卫生、交通、地震、气象等部门力量,健全分级负责、属地为主、相互协同的应急治理体制,完善社会应急动员和灾难预警、应急响应、损害评估等机制。加强自然灾害救助精细化、规范化管理,及时做好受灾群众应急救助、过渡期生活救助、倒损农房恢复重建等工作,建立社会力量参与救灾服务平台,提升防灾救灾减灾综合治理能力。强化公共卫生应急治理,加强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和应急救援能力建设,做好突发公共事件的卫生应急和医学救援工作。密切关注国际国内传染病疫情形势,深化发挥联防联控机制作用,做好传染病疫情防控。推进社会风险应急治理,建立社会舆情研判和重大风险应急处理机制,做好调整产业结构、化解过剩产能、解决地方政府性债务等过程中的重大风险评估工作,及时治理行业性、区域性社会风险。

(五)创新社会综合治理,促进社会和谐。

发扬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注重家庭、家教和家风建设,促进代际和睦、夫妻和谐、兄弟相亲、朋友相近,发挥家庭在社会治理中的“微循环”作用。坚持协商于民、协商为民,拓宽社会协商渠道,引导社会组织、社区组织和基层群众就社会治理开展双向和多向民主协商,探索建立广泛参与、多元多层的社会协商机制,在协商中聚合社会力量,形成社会共识,为推进社会综合治理注入新活力。适应经济新形态,排查分析劳资关系、城市管理、环境保护等领域的社会矛盾,找准深化改革、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保护环境等方面的平衡点,完善调解、仲裁、行政栽决和复议、诉讼等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提高防范化解社会矛盾的实效。重点加强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完善人民调解工作网络,提高调解质量和效率。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拓展服务领域,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法律服务质量和水平。深化信访制度改革,开展信访法治建设年活动,建立律师参与化解和代理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制度,加快网上信访信息新平台的综合运用,及时就地解决群众的合理诉求。探索建立以家庭监护为基础、社会监督为保障、国家监护为补充的未成年人监护制度,构建行政保护与司法保护相衔接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机制。推进社区矫正,切实做好监督管理、教育矫正和适应性帮扶工作,促进社区服刑人员安心改造并融入社会。

(六)强化公共安全治理,切实保障群众生产生活安全。

树立总体安全观,坚持底线思维、问题导向,切实提升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安全能力。坚持科学规划、加强系统设计,完善机制衔接、强化整体防范,统筹推进“六张网”一体化建设,加快创新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平安中国。加强公共安全管理,既严密措施、严格管理,严防发生重特大案事件和群死群伤治安灾害事故,又改进方式、科学管理,最大限度方便群众生产生活。建立常态化打击整治机制,整治黑拐枪、盗抢骗和黄赌毒等社会治安顽症,严厉打击暴恐犯罪,确保国家长治久安。建设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引导网站、网民强化网络安全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自律意识,强化互联网基础管理,提升依法治网能力,推进网络社会治理。加强安全生产法治建设,强化责任体系,健全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创新监管方式方法,建立第三方参与监管的服务机制,运用市场机制推动安全生产。深入开展“六打六治”为主要内容的专项执法行动,深化重点行业领域安全专项整治,细化事故隐患源头治理。深化食品药品改革,强化法治秩序,创新综合监管体制机制,健全覆盖全程的监管制度,提升食品药品安全的社会共治能力,确保人民群众饮食无忧、用药放心。

加强创新社会相关文章:

1.加强创新社会管理措施分享

2.怎样加强创新社会管理策略

3.如何加强创新社会管理

4.如何加强创新社会治理的方法

5.如何进行加强创新社会治理

6.如何加强创新社会治理

怎样加强创新社会管理策略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