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论文
西方经济学的精髓在于其对市场经济本质的揭示:市场根源于人性,表现为自主的 交换——分工 活动,市场经济的灵魂在于政府提供的保护、支撑、促进 互利双赢交易 的制度体系。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西方经济论文,供大家参考。
西方经济论文范文一:西方经济学网络教改分析
1我校《西方经济学》课程设置状况与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教学实际的深入考察以及面向学生和教师的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目前我院西方经济学的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经济学本身综合性、理论性强的特点,使得教学中理论知识讲授多、经济学方法训练较少。西方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本身涉及的领域极为广泛,体系庞大,流派众多,知识点中重、难点较多,因此实际教学中,面对诸多的理论知识,为按照大纲要求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往往只能以理论教学为主,按部就班地向学生讲解传授西方经济学各个章节的知识,而对经济学方法的介绍相对较少。学生在听完课之后也习惯通过死亡硬背来了解基本的知识点,掌握一些结论性的原理,而对于原理的形成思路却不甚了解。也就是说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一味的传授理论知识却忽视了对学生思维的训练,忽视了对学生建立逻辑能力的锻炼。而且由于课时限制,加之学生学习中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强,学生很容易产生抽象、枯燥、难学之感,影响了教学的实际效果。
2.教学中传统理论讲解较多、非主流学派理论和前沿动态理论介绍较少。目前国内各个高校所使用的西方经济学教材尽管有限侈不同的版本,但内容基本都是以主流经济学理论为主,针对非主流经济学派和许多较为前沿的理论缺乏系统介绍。这就会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西方经济学的知识不能有一个比较完整和动态的了解,不能对学生经济学多元化思维方式进行启迪和训练。另一方面,西方经济学理论分析背景与我国目前的经济状况还是有较大差异,客观上造成理论与实践的错位。有加之,学生开课年级较低,其对社会各方面的认知度、特别是对宏经济发展的认识、理解都较为肤浅,这也影响了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3.西方经济学除了历史积累的理论体系之外,还有各种分析性的概念框架以及以数学、图表表述的理论模型作为研究方法和分析工具,这些概念框架和模型提高了学术语言的准确性和精炼性,提高了分析逻辑的严谨性,保证了研究结论成立边界和使用范围的清晰性。利用图形与数学公式来表述理论内容是西方经济学的基本方法之一。学习西方经济学,必须懂得一些基本图形与公式的运用,但我校学生中大多数人的人文知识丰富,数学基础相对薄弱,这些图形和数学公式是学习中的难点之一,对数学工具在经济学中的应用普遍感到困难。这一知识架构的特点导致学生普遍对定性分析感兴趣,而对定量分析的方法和步骤无法深入,对教学中讲到经济学的案例、经济学的渊源感兴趣,而对逻辑推导、图表、公式、数学证明接受力较弱。这也就造成学生在学习西方经济学理论的过程中,只知道“然”而不知道“所以然”,无法有效培养起学生对较为复杂的抽象经济问题的理性分析研究能力。
4.教学中对于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尚不充分。由于各种信息技术以前所未有的迅猛势态渗透于教育的方方面面,我校西方经济学的教学结构也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如大多数教师都能使用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整合,但从总体上来看,在充分利用有效的电子信息资源,实现传统与现代两种教学方式有机地结合方面还很不足。课堂上仍以教师讲为主,学生始终在被动的状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不起来,学生作为主体的作用得不到发挥,课外缺乏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对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涉猎仍然较少。我们在体育经济学专业开设西方经济学的初衷除了是要培养一批能够懂得西方经济学理论的人才之外,更重要的是要造就一批能够运用西方经济学的思想和方法,分析和处理中国体育经济问题的经营管理性人才,为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做出贡献。上述教学中问题的存在,显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2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实验研究的探索必要性与可行性
人类社会已经步入信息时代,计算机已在社会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现代科技手段改变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改革和发展教育自然也成为世界各国的一项重大举措。网络教育具有突破时空限制和实现资源共享的基本特点,由此带来了共享教育资源、扩大教育规模、提高教育速度、促进教育改革、构筑终身教育体系、实现以学习者为主体的学习和协作式学习等传统方式无法比拟的优势,网络教学已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趋势。网络教育又被称为网络化学习、电子化学习或在线学习,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或其他数学化内容进行学习与教学的活动,这种学习方式将一改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作用和师生之间的固有关系,从而根本改变教学结构和教育本质。网络学习的推行正在引发教育领域新的革命,它是一种基于网络的新型教学方式,具有以下显著特点:
1.教学的异步性。只要身边有电脑并能够连接校园网络,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和多遍地进行复习,并可以利用网络传输协议浏览到所要学习的多媒体课件,遇到不懂的问题可以发送E-mail向教师请教,教师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给学生答疑。
2.教学的交互性。网络可以增加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为教师与学生搭建了一个平等交流的平台。在足够的硬件和技术支持下,可以利用宽带网络实现实时的、双向的、交互式的课堂教学方式。
3.教学的生动性。网络资源的多样化使得教学变得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它可以利用各种手段和方式来表现和强化教学内容,通过感官上的刺激来激发学生的脑细胞,使大脑大极度活跃和高度集中的状态下完成教学内容的记忆,这样更加吸引学员的注意力,也能促使记忆的内容更加深刻和持久。
4.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通过网络,学生可以获得大量的知识和信息,了解自身知识结构的欠缺,有选择地自主学习。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参与信息的采集与整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随着网络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和深入,特别是Internet网络与校园网络的接轨,为网络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适当的环境,使网络教学真正成为现实。以我校校园网为依托进行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可以优化现行的教学活动,它有别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学校网络中心为网络教育的开展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数学化图书馆提供了与网络教学有关的各种专业数据库和学习资料,充足的教学资源为网络教育的开展提供物质支持。我校的计算机的普及率相当高,很多学生拥有个人电脑,并具有较好的操作水平,加之宽带校园网络的建设,以及充足的教学与辅助服务设施、高速、稳定、高质量的数据传输使得在大学中开展网络教育成为可能。基于此,我们把网络教学运用到西方经济学的教学中,深切认识到西方经济学教学面临着机遇,这个机遇就是来自全球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与西方经济学广阔的发展前景。虽然我校经济学教学存在一些不足,而这正需要广大的教育工作者不断的进行探索和改革,将网络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努力体现在教和学的观念、学习目标、学习方法等方面的转变,以适应西方经济学飞速发展中对高素质专业人才的需求。
3基于网络资源利用的《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设计策略与成果
凯恩斯说:“经济学不是一种教条,只是一种方法,一种心灵的容器,一种思维的技巧,帮助拥有它的人得出正确的结论。”也就是说经济学真正的精髓不是在于结论,而是在于一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思维过程。经济学是一门致用的学问,它首先要能够解释经济现象,其次要能够为解决经济问题提供思路和方法。基于这样的理念,我们对有效的、信息化学习《西方经济学》方法进行了探索,将整个课堂教学划分为情景导入、自主探索、小组协作学习、汇报反馈及拓展引申几个环节,并根据学习内容的不同而引导学生采取不同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具体包括:
1.基于网络课程的自主性学习
教师通过网络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将大量的信息以多媒体形式如文本、图片、声音、视频等呈现给学生;同样,学生通过网络的学习可以不受时空限制而自主的选择学习内容、学习顺序、学习深度等等,这就是基于网络资源的自主学习的一般形式。《西方经济学》课程中包含有丰富的理论基础知识,如“西方经济学基本概念”、“西方经济学的应用特性与功能”、“西方经济学的框架与分类”、“西方经济学的应用体系结构”等,这些基础知识对于加深学生对西方经济学的了解以及后续课程的学习都会起到重要作用。对于这一部分内容,教师可以通过制作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网络课程为学生提供学习环境;而学生就可以通过网络个别的、自主的对这些内容进行学习。
2.基于网络资源利用的研究性学习
基于网络资源的研究性学习就是利用交互性网络平台,提供丰富的网络资源,构建虚拟和现实相结合的研究性学习环境,让学生以探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获得解决问题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调查、尝试、说明和解释各种现象的能力,使学生在接近真实的学习环境主动探索,形成研究的态度,提高认知能力。《西方经济学》课程中的某些基础知识,如“西方经济学的发展现状与趋势”等,这一类型的知识的特点是更新快、信息量大,如果教师在传授这些知识时还是采用传统的讲授型教学方法,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而且使学生不能系统的了解这些知识。因此,对于这一部分内容,教师可以提出与内容相关的若干问题,让学生利用资源库中丰富的知识材料,通过思考、分析、讨论等方式来解决问题,最终以论文、综述等形式将学习到的知识表达出来。
3.基于专题网站的开发性实践学习
《西方经济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对于这一类型的学科教学,我们认为适宜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所谓“任务驱动”,是由教师把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或多个具体的任务,让学生通过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掌握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的。通过这种模式,以完成目标任务驱动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学习内容,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是“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新型的教学思维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我们将以上这三种基于网络资源利用的学习模式结合起来运用到《西方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当中,很好的解决了目前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在这种互动式的学习中,通过课上教师分析学习目标、学生基础,精心创设一个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活动情景,使学生对所要学习的内容有一定的探索欲望,从而形成学习的内在动力。通过布置学习任务,把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和技能隐含在学习任务中,每个小组的学生带着问题和任务开展自主探索学习和交流协作学习,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在网站中查找资料,通过自学资料、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学生可在学习论坛相互探讨彼此的意见和解决问题的思路,教师也可以参与讨论,提出学生可能没有意识到的关键问题,对学生进行启发和点拨。学生通过小组协作,共同完成所布置的任务,并就此每个小组做出汇报。最后教师根据汇报结果做出总结和科学评价,同时进行拓展引申,如介绍学生在自主探索、协作学习中有创新性的见解等,促成学生由知识意义的建构到知识的外化与创新。
在这种全新的教学形式中,信息是双向传播的———教师选择教学媒体,通过多媒体计算机将信息传给学生,学生通过计算机接受信息,进行交互教学,个性化的学习和分组教学。网络交互式多媒体技术的表现手法比传统的板书教学方式要生动得多,不但可以将经济学中的重点内容根据学习者的视觉特点突现出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将一个知识点展现为一个过程,让学习者慢慢体会其中的内涵。另外,这种现代的教法也省去了教师的板书,使授课的信息量大大提高,使内容繁多、模型、图形多的西方经济学知识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整、形象、生动地介绍给学生,提高课程的教和学水平,而且大大活跃了课堂的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丰富了教字内容,提高了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另外,在学生进行研究性理论学习和开发性实践学习后会提交研究论文或开发作品上来,我们也将这些作品存储充实到教学资源库中作为后续教学的案例,实现了在教学过程中不断丰富教学资源,教师与学生教学相长,教与学相互促进的动态良性循环。
西方经济论文范文二:西方经济学教改思路
一、西方经济学的课程特点与课堂教学中所遇到的主要问题
(一)学科流派众多,学生难于区分差别。西方经济学是我国高校经管类学生的专业基础课之一。英国的亚当•斯密所著的《国富论》初版于1776年,全名为《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国富论》的诞生,标志着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的确立,经过200多年的发展,经济学产生了持有不同观点的学派。例如,以阿尔文•汉森(AlvinHansen1887-1975)、保罗•萨缪尔森(PaulSamuelson1915-)等为代表的新古典综合派;以琼•罗宾逊(JoanV.Robinson1903-1983)、尼古拉斯•卡尔多(NicholasKoldor1908-1986)为代表的新剑桥学派;以罗伯特•韦内•克洛委尔(R•W•Clower,1926-)为代表的新凯恩斯主义学派;以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Friedman,1912.7.31—2006.11.16)为代表的货币主义学派等。正是因为这种百花争鸣、百花齐放的状况,经济学才得以长足的发展,各个领域的理论研究和现实发展得以紧密结合,关于同一经济问题,不同的学派也给予不同的解决方案。但是对于我国传统教育培养的高校学生,也很难理清思路去辨别哪种理论是主导的,这就对学生的课后阅读和对理论体系的把握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二)研究方法多样,学生难于理解掌握。与其他经管类课程不同,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多样,它包括:实证分析、规范分析、数理公式分析、几何模型分析等等。实际上,该门学科大体上分成三种层次:经济学原理或经济学基础、中级微宏观经济学、高级微宏观经济学。层次越高理论体系中包含的数理知识和模型说明就越多,历届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大多产生在经济学模型的建立与分析领域。这对首次接触到经济学的高校学生同样是个考验,因为同学们在从前的学习中已经习惯文和理的区别,把二者有机的结合是一个大的挑战,一旦对数理模型失去信心,经济学是学不好的。
(三)理论体系庞杂,初学者难于分清脉络。西方经济学涉及到微宏观两个大的门类,而两个主要门类之下有划分成诸多的章节,实际上作为专业基础课,该课程涵盖了几乎所有其他专业课的基础知识,比如:微观经济学包括消费者需求理论、生产者理论、效用论、成本理论、市场理论、微观经济政策等;宏观经济学包括了宏观经济总量理论、经济增长理论、就业理论、通货膨胀理论、国际金融和国际贸易理论等。如此多的理论体系让学生在一次的教学周期内掌握,融会贯通,分清知识脉络,学生的学习压力是非常大的。
(四)知识体系更新迅速,教师难于及时调整。由于经济学的学科特点,要求相关的理论知识必须和现实的发展紧密结合,才具有生命力,所以该门课程的理论体系相比其他学科更新较快。国外的西方经济学的教材几乎每一两年就要再版,例如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萨缪尔森的经济学,已经发行到了第十七版;哈佛大学教授格利高利•曼昆1995年的《经济学》著作,被称作“最受欢迎的西方经济学教材”已经发行了第五版,几乎两年就会改换版本。这种版式的调整包含了案例的不断更新和理论知识的改动与补充。任课教师必须要及时掌握知识点的更新、新理论的补充及案例的调整。由于西方经济学的诸多特点,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积极开拓新的教学方法、采用有效地教学模式是任课教师必须解决的问题。一味的板书和讲解不仅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有时甚至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信心,从而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二、对西方经济学课堂教学几点改革建议
(一)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科研水平是课堂教学效果提高的根本。教育界有句名言“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这一桶水的质量和高度决定了教学的效果。任课教师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应该去读透该门学科的经典著作如: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凯恩斯的《就业、货币、信息通论》、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等;要与时俱进地阅读权威期刊的论文,掌握国内外的经济动向;要通过观察和调研,更多地去研究经济学理论与现实问题,从而提高自己对理论体系的理解与掌握,讲课时才会厚积薄发、行云流水,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多样性的教学方法和灵活的教学方式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关键。课堂教学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和多媒体教学。而这些方法的使用要和课堂的讲授内容相结合,随时随地调动学生的兴奋点。首先,经济学的经典教材都是以案例为基础的,在大量运用案例的同时,有效地把经济学理论传输给学生是经济学课堂教学的最大特点。作为任课教师,关键是选择合适的案例,让学生在现实基础上了解掌握理论。例如生产者理论中可以用一个大公司———通用汽车的案例贯穿始终;国内生产总值的讲解可以采用上年度本国的实际数据作为案例;基尼系数可以用我国与美国、西欧等发达国家比较的真实数据作为重点讲解。其次,互动式教学法是适合经济学课程的重要教学方法。随时随地地与学生进行交流,能够及时把握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和课堂教学的难点与重点。作为大学教师,保持与学生的有效互动是营造良好课堂气氛和学习氛围的关键所在。经济学的很多理论都是具有争议或属于某个流派的,这也正是该门课程的魅力所在,学生可以有自己的意见与见解,老师如能适时地给予肯定和鼓励,无疑对学生是莫大的鼓励,同时也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氛围,又实现了教学目的。再次,在经济学课堂开展多媒体教学。这是为了借助多媒体和信息技术,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动性和互动性,延伸教学的时间和空间,提高教学效率和教育质量。教师应充分调动各种资源进行多媒体课件开发,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的特有优势把图、文、声、像高度集成于教学活动之中,增强课堂教学内容的表现力,提高信息传授的效率。
(三)经典理论与现实生活的结合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独立思维的有效途径。在充分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要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把理论知识与现实经济情况有机地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微观经济学中的弹性理论,是研究商品价格变化与需求量的变化之间的数量关系。这对于未进行社会实践的学生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但是,如果进行相应的分组,让学生以营销部经理的身份去考虑如何进行合理定价从而使公司利润最大化,学生就会在仔细学习理论知识之后开动脑筋,结合实际去拟定价格,在此基础之上再让每组学生选代表到讲台上阐述本组的定价策略,同学们相互探讨利与弊,最后综合大家的意见形成论文样式的报告。这样一个过程下来学生不仅学习兴趣空前高涨,而且对理论知识也不再生疏,从而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再如,奥肯定律是阐述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呈反方向变动,即失业率越高,通胀率越低;失业率越低,通胀率越高。在我国当前的状况下,经济发展迅速,物价水平趋高,有通胀发生的可能性,但是我国失业率也居高不下。这样就产生了与经典理论之间的矛盾,如何分析这种现象发生的原因,如何去更好地解释奥肯定律在当前中国出现的“悖论”。学生带着这样的思考去学习理论知识,不仅掌握了经典理论,也了解到了中国经济发展的特殊性,更为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敢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最后找到问题的根源的创新与钻研能力———也是当前大学生最缺少的一种素质。
(四)数理模型的双重讲解是解决教学难点的良好方法。西方经济学的数理模型非常的常见,随着学习的深入几乎每一个经济理论都会有相应的模型和公式。教师在上课时应把每一个模型理解清楚,讲解清楚,再用现实的情况加以深入浅出的点拨。例如,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关系是一个教学难点。三条曲线的形状、交点、拐点等都是有明确定位的。首先,教师要以简单明了的语言告知学生三条曲线的画法及彼此的关系;其次,讲解完之后要学生到黑板前板书,检验掌握程度;最后以身边的例子深入浅出地解释为何三条线是这样的关系。以班级某门课程的期末成绩为例:总产量就是班级的总分;平均产量就是平均分;边际产量就是新插班学生的得分。“边际产量高于平均产量,平均产量呈上升状态”可以解释为:只要刚到班上的同学分数低于现在平均分,对于全班的平均分都是向下的拉动作用,反之亦然。当然,这一例子不见得恰当,但通过这样例子的讲解,几乎所有同学都会理解老师所要阐述的内容,再去理解模型就非常的简单了。
(五)课堂讨论、社会调研是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激发学习兴趣的重要方式。学生时代是一个充满了幻想的时代,学生都有很强的好奇心,为了很好的讲授一门课程,如何调动学生的兴趣,抓住学生的兴奋点显得异常重要。理论来源于实践,让学生在能力范围内去检验自己,是师生双赢的策略。所以,任课教师要抓住一切机会锻炼学生的动脑能力、动手能力,让他们走进现实社会去感受经济学理论的魅力。例如,研究商品的促销手段,让学生利用周末的时间去逛商场,不买东西,只观察商家的定价变化和所谓的“活动”,然后在课堂上讨论这些商家的促销手段是利用了消费者的偏好、收入、预期、替代商品价格中的哪一个影响因素。这样的课堂不仅让学生学会了专业的知识,加深了印象,甚至对学生在今后商品交易中也可以很清楚的分析自己的利害得失,从而进行最佳的选择。
三、结语
总之,西方经济学的课堂教学存在着自身的特点和难度,上好该门课程需要有深厚的理论知识做支持,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做辅助,深入浅出的案例做讲解。教师应利用一切机会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用课堂教学将学生引入经济学的世界,用经济学的思维去思考问题,去观察现实情况,或许这才是经济学课程最终要取得的教学效果。
西方经济论文相关文章:
1.国际经济论文
2.微观经济学论文
3.西方文化论文
4.经济学论文
西方经济论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