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队学主席故事心得体会3篇

发布时间:2016-12-01 20:55

相关话题

部队全体官兵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开办式上讲话”。习主席的讲话,内涵丰富、思想深刻,向全国、全世界昭示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的决心和信心,也向全党全国发出了凝聚力量、攻坚克难的动员令。本文是部队学主席故事的心得体会,欢迎阅读。

部队学主席故事心得体会一:

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共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上强调牢牢把握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努力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为此谈谈学习习主席在解放军代表团的讲话的心得体会。

主席在解放军代表团的讲话中,有这样一段我印象特别深刻,他指出,要扎实,深入开展,坚定信念,筑牢军魂主题教育活动,打牢官兵高举旗帜,听党指挥的思想政治根基,作为一名基层连队的政治指导员,对落实习主席的这一要求,我感觉使命光荣,责任重大,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官兵头脑,最根本的还是要用党的创新理论建连育人,要想用党的理论建连育人,一方面要原原本本的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另一方面还是要求我们政治指导员要能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解读党的创新理论,比如说用富有哲理意义的故事和详实的事例给官兵讲解党的创新理论,这样才能在官兵脑海中深深扎进创新理论思想。

比如说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在关于党的建设方面,有这样一句论述:严明党的纪律,自觉维护党的集中统一,当时很多同志对这句话不是很了解,说维护党的集中统一是上级组织的事,与我们连队普通战士有什么关系呢?当时我就给大家讲了一个故事,普通列车和动车组的区别;

问大家为什么动车组比普通列车跑的快呢?大家有的能回答上来,因为普通列车他只是靠车头的带动,来带动其他车厢来跑,而动车组呢是每一节车厢都有动力,所以说动车组就能跑得快。然后我就启发大家,把动车组比喻上党的事业,如果说我们党的事业,每一个党员都发挥作用的话,那么党的事业就会兴旺发达,就会发展的更快,如果我们每一名党员只靠上级组织,只靠中央的力量来带动的话,那么发展就会相对比较缓慢。这样大家对每一名党员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而能够入脑入心,取得实际的效果。

部队学主席故事心得体会二: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兴党为民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显示了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把握,体现了时代性、规律性、创新性的有机统一,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入了新的内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是指引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致力实现中国梦的思想灯塔。今年2月,习近平同志视察甘肃时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我们加快建设经济发展、山川秀美、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幸福美好新甘肃,努力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提出了“八个着力”的具体要求,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谱写中国梦的甘肃美好篇章,关键是要把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抓紧抓好,把全省上下的思想和行动凝聚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把其中的重要论述和重大观点,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用正确的立场、方法和举措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

学习和运用习近平同志重要战略思想,进一步找准甘肃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现实路径

战略思想是对时代要求的清醒认识,对发展经验的深刻总结,对执政规律的科学把握。习近平同志科学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庄严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等重要战略思想,联系甘肃实际认真学习领会,使我们进一步明确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路径。

要坚持把实事求是作为根本原则。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习近平同志深刻指出,坚持实事求是,就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来研究和解决问题。他用“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的形象生动比喻阐释了一个非常重大而深刻的道理: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应由这个国家的人民从客观实际出发作出选择;一个地方的发展,同样也要选择符合自身实际的具体路子。当前甘肃面临的最大的实际就是要努力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们在保持工作连续性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和完善发展思路,在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上提出要肩负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一项重大使命”,坚持好中求快等“八个发展取向”,实施联村联户等“十大重点行动”,力争实现“三翻番、六提升、两接近、一缩小”发展目标。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已经呈现出转型跨越、后发追赶的良好态势。实践告诉我们,只要穿合脚的鞋,走自己的路,就能不断改变现状、实现梦想。

要坚持把为民富民作为根本目的。“善为国者,必先富民”。习近平同志强调,“中国梦归根结底是人民的梦”。为了谱写好伟大中国梦的甘肃美好篇章,我们立足贫困面积大、贫困人口多的实际,通过组织全社会力量在全省开展以单位联系贫困村、干部联系贫困户为主要形式的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既转变了干部作风,又促进了扶贫开发,全省城乡居民收入增速进入了全国前10位。我们要按照习近平同志视察甘肃时作出的“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指示,切实担负起为民富民的政治任务,进一步加大民生投入力度,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

要坚持把知行合一作为根本方法。知行合一,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鲜明特色,也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内在要求。习近平同志指出,要在坚持“知”和“行”两方面同时努力,既以“知”促“行”,又以“行”促“知”。不知,在实践中必然碰壁;不干,再好的梦想也难成真。为此,我们认真贯彻习近平同志视察甘肃时作出的“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扶贫开发上”的重要指示,深入实施“1236”扶贫攻坚行动,即围绕“一个核心”、做到“两个不愁”、落实“三个保障”、实现“六大突破”,全力以赴攻克扶贫开发这块最难啃的硬骨头,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要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根本动力。习近平同志深刻指出,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这一重大判断,对甘肃具有特殊重要的指导意义,改革开放不仅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国之路,更是我们实现转型跨越、后发追赶的强省之路。我们一方面坚持以深化改革激发内生动力,另一方面坚持以扩大开放广泛借助外力,积极抢抓产业转移机遇,在更大范围内集聚生产要素。9月7日,习近平同志在哈萨克斯坦进行国事访问时,提出了欧亚各国要创新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强调要加强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的新格局。习近平同志提出的战略构想,对甘肃扩大向西开放是千载难逢的机遇。作为古丝绸之路的咽喉要道和商埠重地,我们将立足1600多公里战略通道的优势,发挥好兰州国家级新区向西开放的重要平台作用,用好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一系列扶持政策,着力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黄金段”,当好向西开放的“排头兵”,呼应国家大战略,实现甘肃大发展。

学习和运用习近平同志重要思维方法,进一步破解甘肃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重大课题

习近平同志系列讲话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既从战略上思考、深刻揭示了领导活动的科学规律,又从战术上谋划、精辟阐述了生动鲜活的领导艺术,为我们破解全面小康社会建设重大课题提供了科学的思想方法。

注重用战略思维谋划全局问题。习近平同志善于从全局角度和世界大势、以历史维度和长远眼光看问题,从整体上把握事物发展趋势和方向,对全党加强战略思维、增强战略定力提出了明确要求。一方面,我们要找准甘肃工作在全国的定位,摸清甘肃转型跨越的路径,以全球视野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内部增强动力、向上争取支持、对外扩大开放上下功夫。另一方面,要重点抓好“3341”项目建设工程,全力打造以兰州新区为重点的经济战略平台、以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为重点的文化战略平台、以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为重点的生态战略平台,深入实施“三大基础建设”,瞄准“四个产业方向”,不断增强发展后劲。只要我们善于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谋划和推进甘肃的发展,就一定能够走出一条内陆边远地区开放开发和艰苦贫困地区转型跨越的新路子。

注重用创新思维攻克难点问题。创新是推动发展的不竭动力,对领导干部的探索精神与创造能力有着重要影响。习近平同志指出“突破自身发展瓶颈、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根本出路就在于创新,关键要靠科技力量”,对甘肃具有极强的针对性。我们体会到,面对恶劣的自然条件和薄弱的发展基础,必须把创新观念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结合起来,冲破传统观念的桎梏和陈规陋习的束缚,强化创新发展的理念和敢于担当的精神,善于用改革的思维、市场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重大矛盾和难点问题。特别是要按照习近平同志视察甘肃时的重要指示,把科技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真正使创新成为驱动甘肃转型跨越的强大引擎。

注重用辩证思维解决复杂问题。习近平同志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强调要善于运用辩证思维增强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运用辩证思维解决问题,就是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在复杂矛盾面前善于抓住关键、找准重点,洞察事物发展规律,从而把不利因素转化为有利条件。比如,河西走廊四季大风不断,本来是一大危害,但换个角度看却是难得的资源。我们按照把河西地区建成国家重要的新能源和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的定位,大力发展风光电产业,已渐成气候,为国家能源安全做出了努力。实践告诉我们,只要运用辩证思维观察和处理问题,就能化劣势为优势、变被动为主动,在解决复杂矛盾、疑难问题中发现机遇、挖掘潜力。

注重用底线思维把握原则问题。习近平同志强调,“作决策、办事情,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的方法,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对甘肃这样一个多民族的欠发达省份来讲,树立底线思维关键要坚守“三条底线”:一要守住全面小康不拖全国后腿这条底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同志“八个着力”的重要指示,努力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二要守住生态建设不能影响全局这条底线,切实把优化生态摆到建设美丽中国的大格局中,全力以赴打造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三要守住社会稳定不给大局添乱这条底线,积极化解和妥善处置社会矛盾纠纷,坚决维护藏区和谐稳定,为全省改革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学习和运用习近平同志重要党建理论,进一步夯实甘肃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保障基石

习近平同志反复强调,“打铁还需自身硬”,“实现十八大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关键在党,关键在人”。甘肃要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要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把思想建设作为前提、把组织建设作为关键、把作风建设作为重点、把制度建设作为根本,不断夯实党的建设的基石,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障。

强化理论武装,夯实思想基石。习近平同志指出,“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体现了共产党人的本质要求。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要把学习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精神追求,系统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充实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把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用坚定的理想信念练就“金刚不坏之身”,严守党的政治纪律,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权威。

优化干部队伍,夯实组织基石。“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习近平同志在甘肃视察时提出了鲜明的用人导向,就是要褒奖和重用那些对人民群众感情真挚、深得群众拥护的干部,那些说话办事有灼见、有效率的干部,那些对上对下都实实在在、不玩虚招的干部。我体会,这就是新形势下衡量干部德才的具体标准,来源于实践,又指导着实践。工作中,我们认真落实习近平同志的要求,进一步健全完善选人用人机制,重视和体现干部用科学发展说话、业绩为老实干部说话,干部用民意口碑说话、公认为优秀干部说话,真正把最优秀最合适的干部用在最关键最需要的岗位,用在最复杂最困难的部位,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干部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积极性,真正体现习近平同志要求的用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

践行群众路线,夯实作风基石。作风正则人心齐、事业兴。习近平同志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深刻指出,如果“四风”问题蔓延开来又得不到有效遏制,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党和人民隔开,就会像一把无情的刀割断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一重要论述振聋发聩、发人深省。围绕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近两年我们在全省组织开展了联村联户、效能风暴等行动,习近平同志在甘肃视察时给予了充分肯定。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我们确定了“改进工作作风、提升素质形象、顺应群众期待、促进富民兴陇”的主题,充分发挥省委常委会的示范引领作用,倡导以优良作风促小康,引导党员干部深入基层和群众找问题、解难题、办实事、做好事,进一步密切了干部与群众的血肉联系,凝聚起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强大力量。

着眼从严治党,夯实制度基石。制度是管全局、管长远、管根本的。习近平同志强调,以科学制度保障党的建设,最根本的是严格遵循执政党建设规律进行制度建设,不断增强党内制度的严密性和科学性。实践中我们体会到,要把从严治党的要求落到实处,就必须聚焦党员干部暴露出来的突出问题、党的各级组织运行中出现的普遍问题、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加强制度建设,既明确规定应该怎么办,又明确违反规定怎么处理,减少制度执行的自由裁量空间,推进党的制度建设和执行的科学化、规范化。特别是要着力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好反腐倡廉建设,以反腐败斗争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努力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的宏伟大业不断推向前进。

部队学主席故事心得体会三:

通过学习了习近平主席的一系列讲话后,习主席的一系列讲话令人振奋,我备受鼓舞。

习主席在讲话中说道: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人民对生活有所向往,有所诉求,党自然就应该聆听群众的心声,心老百姓的切身利益。一直以来,党始终把民生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因为党深深了解:只有把千千万万普通民众的问题解决了,才能下更大力气,更有效地解决其他更加复杂的问题。人民群众是一个国家发展、进步的根本,党离不开人民群众,就像鱼离不开谁一样。党会一如既往地关心人民,关注民生,切实保障人民利益。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我们深深知道:每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只要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每个人的工作时间是有限的,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责任重于泰山,事业任重道远。我们一定要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夙夜在公,勤勉工作,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一份合格的答卷。实践已经证明,只有始终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才能从人民群众中汲取前进的不竭力量。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在本职岗位践行走群众路线?

一、要心系群众。

与群众心相连、情相系,保持同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体现。这是党对领导干部的要求,也是人民群众对领导干部的希望。经常做群众工作的同志都深有体会,群众很质朴,我们有时说了几句推心置腹的话、做了一点该做的事,群众就感动痛哭流泪。群众生活在社会最底层,历史上就承受了太多的艰难辛苦。现在虽然政策好了,群众手头稍稍宽裕了,但还是有很多人背井离乡,为生计奔波,忍着最大的委屈,干着最脏最累的活计,拿着最少的报酬。讲群众最可畏,是说脱离群众最危险。党群关系恶化,大则动摇党的执政基础,小则引发群体性事件。贵州瓮安事件、湖北石首事件,等等,都是极其深刻的教训。但无论如何,我们必须始终把群众摆在衣食父母的位置,保持感恩之心来对待群众,深怀愧疚之心来回报群众。

二、要服务群众。

执政为民是对每一位党员领导干部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检验党员领导干部政治坚强不坚强的重要标准。为民,就是要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自己思考问题和开展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廉洁之本在于自律,自律之道在于防患未然。反腐倡廉最关键的环节,就是党员干部要廉洁自律。以民为本、以民为主、以民为重,切实把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造福一方。要树立强烈的百姓情怀,视百姓如父母、待百姓如亲人,情系群众、感恩群众、敬畏群众,真正把人民群众当主人、当亲人、当老师,努力从灵魂深处解决好为谁掌权、为谁服务这个根本问题,真正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真正把执政为民各项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向广大群众传送党和政府的温暖。

三.要把化解矛盾作为我们的首要责任。

当前,正是社会矛盾的集中凸显期,但我们既不能因为矛盾多而害怕矛盾,也不能因此回避矛盾,甚至麻木不仁,更不能因为少数落后群众的存在而视群众为对立面,甚至视群众为“刁民”。一定要坚持把维护稳定、化解矛盾作为第一责任,高度重视源头预防,充分运用做群众工作这个传统手段,综合运用经济、行政和司法手段,努力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要深入群众。深入群众是掌握群众思想、预防矛盾纠纷的关键。做群众工作也是这个道理。党员干部要深入群众,形成工作习惯和工作常态,经常到群众中去掌握社情民意,了解群众的思想动态。深入矛盾纠纷调处现场,和群众一起调查了解矛盾纠纷发生的根源,做到“干部在一线工作、领导在一线指导、矛盾在一线排查、纠纷在一线化解、作风在一线转变、效果在一线体现”要宣传群众。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要重视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我们不仅要办好事、干实事,更要敢于管烂事,管难事,积极主动解决好信访稳定中涉及的实际问题。

部队学主席故事心得体会3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