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阅读文章_高中语文阅读理解文章

发布时间:2017-05-26 09:25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理解历来都是教学的重点环节,而从高中语文考试来看,阅读理解所占的分值很大。如何做语文阅读理解题呢?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高中语文阅读文章,希望大家喜欢。

高中语文阅读文章_高中语文阅读理解文章

高中语文阅读文章篇1:周海亮《嗨,迈克》

迈克得了一种罕见的病。他的脖子僵直,身体僵硬,肌肉一点一点地萎缩。他的病情越来越重,最后完全失去了自理能力。他只能坐在轮椅上,保持一种固定且怪异的姿势。他只有14岁,14岁的迈克认为自己迎来了“老年”。不仅因为他僵硬不便的身体,还因为,他的玩伴们,突然对他失去了兴趣。

母亲常常推着迈克,走出家门。他们来到门口,来到阳光下,背对着一面墙。那墙上爬着稀疏的藤,常常有一只壁虎在藤间快速或缓慢地爬过。以前迈克常盯着那面墙和那只壁虎,他站在那里笑,手里握一根棒球棒。那时的迈克,健壮得像一只牛犊。可是现在,他只能坐在轮椅上,任母亲推着,穿过院子,来到门前,靠着那面墙,无聊且悲伤地看着面前三三两两的行人。现在他看不到那面墙,僵硬的身体让那面墙总是伫立在他身后。

14岁的迈克曾经疯狂地喜欢诗歌。可是现在,他想,他没有权利喜欢任何东西——他是一位垂死的“老人”,是这世间的一个累赘。

可是那天黄昏后,突然,一切都发生了改变。

照例,母亲站在他的身后,扶着轮椅,捧一本书,给他读一个又一个故事。迈克静静地坐着,心中充满悲伤。这时有一位美丽的女孩从他面前走过——那一刻,母亲停止了朗读。迈克见过那女孩,她曾和自己就读于同一所学校,但只是打过照面,彼此并不熟悉。迈克甚至不知道女孩的名字,可那女孩竟在他面前停下,看看他,看看他身后的母亲。然后,他听到女孩以清脆的声音跟他打招呼:“嗨,迈克!”

迈克愉快地笑了。他想,原来除了母亲,竟还有人记得他的名字,并且是这样一位可爱漂亮的女孩。

那天母亲给他读的是霍金的故事,一位杰出的物理学家,一位身患卢伽雷氏症的强者。他的病情,远比迈克的严重和可怕。

那以后,每天,母亲都要推他来到门口,背对着那面墙,给他读故事或者诗歌。每天,都会有人在他面前停下,看看他,然后响亮清脆地跟他打招呼:“嗨,迈克!”大多是熟人,偶尔,也有陌生人。迈克仍然不能动,仍然身体僵硬。可是他不再认为自己是一个累赘。因为有这么多人记得他,问候他。他想这世界并没有彻底将他遗忘。他没有理由悲伤。

几年里,在母亲的帮助下,他读了很多书,写下了很多诗。他用微弱的声音把诗读出来,一旁的母亲帮他写下来。尽管身体不便,但他过得快乐且充实。后来他们搬了家,他和母亲永远告别了老宅和那面墙。再后来他的诗集得以出版——他的诗影响了很多人——他成了一位有名的诗人。再后来,母亲年纪大了,在一个黄昏,静静地离他而去。

很多年后的某一天,他突然想给母亲写一首诗,想给那老宅和那面墙写一首诗。于是,在别人的帮助下,他回到了老宅的门口。

那面墙还在。不同的是,现在那上面,爬满了密密麻麻的青藤。

有人轻轻拨开那些藤,他看到,墙上,留着几个用红色油漆写下的很大的字。那些字已经有些模糊,可他还是能够辨认出来,那是母亲的手迹:

嗨,迈克!

(选自《感动你一生的微型小说全集》,张采鑫高长梅编著,九州出版社)

4.认真阅读全文,根据提示在横线上填写迈克的心理变化过程。

_____→ _____→ 自信振作 →_____

5.母亲给他读故事或者诗歌时,为什么要让迈克“背对着那面墙”?

6.小说到最后才告诉我们,墙上的“嗨,迈克”是母亲的笔迹。这样安排有什么妙处?

7.下列对本文内容和主旨的分析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物理学家霍金的故事使得迈克看到生活的希望,增强了战胜自己的勇气和信心。

B.那个可爱、漂亮的女孩和迈克打招呼,是为了表达她对他的同情、关心与鼓励。

C.母亲、老宅和那面墙改变了迈克的命运,所以迈克想要写一首诗献给她和它们。

D.身体的残疾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精神的残疾,有信心有勇气就能克服困难。

参考答案:

4.无聊悲伤 惊喜愉快 怀念感激(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5.母亲是为了不让迈克发现其中的秘密,保护迈克自尊心不受伤害。②母亲通过这种巧妙的方式引起路人对迈克的关注和鼓励,帮助迈克树立信心。③母亲让迈克“背对着那面墙”,是要让他鼓起勇气去面对他眼前的大千世界,体现着一位母亲的良苦用心。(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6.①卒章显志,更加凸显母爱的深度。②篇末解开谜底,具有一种出人意料的艺术效果。③“嗨,迈克”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推动着情节发展走向高潮。(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7.选D项得4分,选 C项得2分。

【解析】

试题分析:

4.做此类题目,我们要进入主人公的内心,从他的角度去思考,去研究他会怎么做,他当时是怎么想的,再加上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对这种思考产生的影响。文中有相应字眼的就用文中的。一开始“可是现在,他只能坐在轮椅上,任母亲推着,穿过院子,来到门前,靠着那面墙,无聊且悲伤地看着面前三三两两的行人”找到“无聊且悲伤”然后“找到“愉快”最后 “很多年后的某一天,他突然想给母亲写一首诗,想给那老宅和那面墙写一首诗。于是,在别人的帮助下,他回到了老宅的门口。”我们从杰克的角度去想,他此时的心理是“怀念感激”的。

【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以外国小说作为材料的考查通常就某一细节探求人物心理,或者就某一事件梳理心理变化过程。就近两年高考命题情况来看,其设问方式为:①概括瓦萨卡发现小包后的心理变化过程。(2011年江西卷)②划线部分分别表现了丈夫怎样的心理?(2010年广东卷)分析题目①考查筛选、概括能力。要抓住瓦萨卡看到小包后的相应语段来挑选,找准心理变化的词语。做这一类题一定要注意选准答题区域。有的同学将“他”看到别人摘走受伤女人耳环“愤愤不平”也写了进去,这显然与题目要求不符。应就发现小包这一事件梳理人物心理变化过程,关注事件发生发展的各个阶段。其次,还要分析各阶段相应的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语句。题目②考查我们通过观照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所体现的分析、判断和归纳能力,语言和行动是心理活动的外化,精妙的语言和行动描写,常常包含着丰富的潜台词。找出相应的语境,联系上下文作深入分析。此题主要从文中找,没有的站在杰克的角度设身处地去思考。

5.此题考查某一情节的内容作用或可以说是母亲某一动作行为用意。思考时要从母亲的形象这一方面考虑,除此之外还要在读懂全文的基础上把握小说的主旨。

【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易错警示】小说主要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现人物性格,表现主题的。故事情节是塑造典型性格的依托,优秀小说的故事情节都和塑造典型性格紧紧结合,故事发生、发展、结束的过程,也就是塑造典型性格的过程。故事情节越典型,越能体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矛盾,就越有利于典型性格的塑造;脱离了塑造典型性格,故事情节再曲折生动,也毫无意义。小说的故事情节都是虚构的,故事来源于生活,但它通过整理、提炼和安排,就比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真事更集中,更完整,更具有代表性。鉴赏小说的情节,特别要注意以下几点。1.理清线索,把握情节的来龙去脉一般来说,故事情节从前到后都有着某种内在联系,这种内在联系也就是贯穿在整个作品中的情节线索。只要找到了这条贯穿整个作品的线索,情节的来龙去脉也就容易把握了。这是我们鉴赏情节的首要任务。不过,小说的情节线索并不是指我们一般所说的时间线索或空间线索,而是指作品里的基本矛盾冲突所构成的情节发展线索。小说的情节线索又有主线、副线和明线、暗线之分。鉴赏小说情节,如能抓住情节的线索,把握其来龙去脉,将有助于我们在分析作品时统观全局,全面地把握作者的意图。2.以事见人、透视人物的性格特点情节是人物性格发展的历史,是作为人物运动的形式出现的。所以,鉴赏故事情节应以事见人,将人物性格与情节联系起来分析。3.见微知著,涵泳细节的内在意义小说的情节往往由若干个场面构成,而场面总是由很多个细节组成的。分析场面和细节是鉴赏情节的进一步深入,同时也只有这样的情节鉴赏才显得具体、充分和中肯。4.品味技巧,领会情节的艺术匠心每篇小说的情节铺设都有讲究,小说情节的生动曲折、波澜起伏和扣人心弦,应该说是所有优秀小说的显著特点。什么地方埋伏笔,什么地方照应,什么地方是有助于塑造人物的精彩描写,哪些地方是游离于情节之外、荒诞不经的“噱头”等,都要细细加以赏析。鉴赏这样的情节,我们不仅要注意情节本身的变化,还要注意发掘情节所寓示着的主题意义。同时,又要看到作者在组织情节时所显现出的胸有全豹、高屋建瓴的艺术特点。此题就要从母亲的人物形象和主题方面去考虑。

6.此题考查小说结构的特点。分析出人意料的结局。好处:①内容上,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如石破天惊,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②结构上,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

【考点定位】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小说阅读结尾题出题格式:1.这篇小说的结尾令人印象深刻,请赏析它的妙处。2.谈谈你对这篇小说结尾的看法。3.有人说这篇小说的结尾很震撼人心,有人说还是去掉结尾好。你认为怎样更好?为什么?小说结尾分析答题角度1.情节角度 ①陡生波澜,出人意料又合乎情理,震撼人心。②与前文的内容/伏笔照应,使情节连贯/ 基调一致2.主题角度 深化主题+结合内容具体分析(讽刺,揭露……)3.手法角度 戛然而止,给人以极大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 4.情感角度 悲剧性结尾,(与……形成强烈的对比)震撼人心,有极大的感染力。喜剧性结尾,符合主人公的意愿,给人以愉悦、和谐之感。一、小说的结局1.分析出人意料的结局。(思维方向)好处:①从结构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如石破天惊,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③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2.分析令人伤感的悲剧结局。 ①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②从表现人物性格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③ 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3.分析令人喜悦的大团圆结局。这种结局符合人们的阅读心理。人们阅读小说,目的是要得到快乐;因为真实的人生,如同月亮一样缺多圆少,所以才希望文学的梦境结局是圆满的,以寄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4.分析戛然而止,留下空白的结尾。本题考查了欧亨利式结尾的妙处。

7.本题综合考查文本的内容和技巧。A项“物理学家霍金的故事使得迈克看到生活的希望,增强了战胜自己的勇气和信心”错误。真正让迈克看到生命希望的是 “迈克仍然不能动,仍然身体僵硬。可是他不再认为自己是一个累赘。因为有这么多人记得他,问候他。他想这世界并没有彻底将他遗忘。他没有理由悲伤。”即别人对他的温暖。B“那个可爱、漂亮的女孩和迈克打招呼,是为了表达她对他的同情、关心与鼓励。”实际上女孩只是在读墙面上迈克母亲写的字而已。非同情鼓励。

【考点定位】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解答本题,首先应根据小说的三要素把握小说的故事梗概,比如有哪些人物,主人公是谁;主要情节是什么,写了谁干什么事,体现了人物什么特点,表现了什么主旨;塑造人物形象的过程中,使用了哪些方式,是正面还是侧面,选项中如有误涉及这些方面,就应该到文中找一找,看是否有这种描写方式,以及对这些描写方式的分析是否有问题;有无环境描写,这些环境描写又什么作用。本题A.B该项涉及对文本内容情节的辨别,应结合具体的语境辨别其正误。

高中语文阅读文章篇2:张凯《酥皮糖糕》

一绝巷紧靠淮河码头。因淮源人没有忘记王拐子门前那块“清宫御点”牌匾,楞是把酥皮糖糕当做一绝。

就像天津卫的狗不理包子,云南的过桥米线一样,一绝巷的酥皮糖糕也是有历史典故的。若不,县志办的人也不会左三番右五次地来找王拐子,非要他在地方美食这一章节里,把酥皮糖糕的来龙去脉说个仔细不可。他做人也同他制作糖糕一样,斤是斤两是两,从不含糊。他清楚,虽说这“清宫御点”的牌匾挂在了自家门前,可王家并没有资格独享专利。

光绪年间老佛爷慈禧路经这里时,为她做糖糕的是两个人而不是一个人。他们都早已作古,一个是王家的先人,另一个便是对门街坊仇俊发。为争这块匾额,两家人明争暗斗了几辈子。自从王拐子被爹打跛了腿,仇家人带着痴恋上王拐子的独生女儿远走他乡,这“清宫御点”牌匾才算稳稳当当地挂在了王家的门口。如今,挂着它招揽一下生意倒还可以,真要是白纸黑字地入书立志,王拐子自觉问心有愧。

王拐子如果不说,这酥皮糖糕的故事怕真的就要失传了。晚清时节,这巷子口原本有两家糖糕铺子,做出的糖糕各有特色,难分伯仲。刚好那一年老佛爷巡游四方,船泊码头,她一时心血来潮要品尝一下民间小吃,王仇两家便遵旨把糖糕奉上龙船。那天老佛爷玩得高兴,胃口大开,把仇家的糖糕一口气吃了三个,连声称好,端上王家的糖糕时,不知为何她只咬了一口便放下了。自此,王仇两家糖糕孰高孰低算是被老佛爷的金口玉牙一咬定了音,“清宫御点”的牌匾此后便一直挂在仇家门口。

王拐子自小就能体察到王家人对仇家人的敌视。他倒觉得仇家人蛮好,仇家的糖糕也蛮好吃的。尤其仇家妮子那双会说话的眼睛,常引得他伸着脖子往街对面望。她不明白,老爷子为什么会动那么大的肝火。那天,他只不过想给仇家妮子送一担荆山白乳泉里担回来的泉水,还没挑到仇家门口,竟被发了疯似的老爷子失手打残。人丁不旺的仇家无意再与王家对峙,一天夜里便搬出了家什人去屋空。

残了腿的王拐子更是倔强,他一辈子没有结婚,他用这种独特的方式报复了只剩他一根独苗的老爷子。

对面新开了一家糖糕店。店主是个中年汉子,姓卜,朝鲜族人。这店一开,王拐子的“清宫御点”便一日不济一日。这天趁顾客多的时候,王拐子也混进店里

高中语文阅读文章_高中语文阅读理解文章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