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年级的有效学习方法

发布时间:2017-05-15 12:37

初一的同学刚刚从小学升上初中,对中学生活还是比较陌生的,那么初一的同学该怎样尽快适应初中生活,特别是学习进度呢?下面是由小编整理的初一年级的有效学习方法,希望对您有用。

初一年级的有效学习方法一

一、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进入初中,要特别注意培养认真学习、善于思考、勤于动脑动手动口的习惯,培养独立学习、主动探索、积极进取的习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从以下几个阶段抓起:

1、预习。预习最好在上课的前一天就进行,复习完当天课程之后,再把第二天要上的课程全部预习一遍,将知识连贯起来。坚持每天用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去预习第二天的学习内容,把书本内容详细看一遍,在预习的过程中先找出自己认为是重点、难点的地方,提高分析能力。有遇到疑难问题时,先独立思考、试着解决,并做记号,提醒自己在上课时中更仔细听老师对那些问题的讲解。这样,听课时,思路也会更明确,更有重点。

2、听课。首先,听课时要精神饱满。预习时存在的问题课堂上要着重听,必要时作笔记,但不能把全部的时间用来记笔记,最重要的还是听。听课时紧跟老师的思路,尤其是老师讲到自己不懂的地方,更要集中注意力听讲,听时还要注意思考,看老师如何分析问题的。认真听课会帮助自己将知识构成一个有机的体系,更为重要的是,它可以弥补知识上的漏洞。其实,一般学生对初中的知识都能掌握百分之八、九十。尖子生和普通同学的一个区别就在于,是否能弥补知识上的漏洞。上课时,还要积极回答问题,这不仅可以锻炼表达能力,提高积极性,而且可以获得老师的反馈和关注,更有利于提高。

3、做笔记。课堂笔记时,首先要记录老师讲课的要点(并非每一句话)。笔记中特别注重标明重点、难点和老师要求回答的问题,留课后自己消化。笔记不仅是记录老师的板书,

还有老师教的一些分析问题的方法,自己对问题的解决方案和对疑问的解答,及所讲的重点和难点。课后,通过笔记对所学的内容进行复习和归纳。把错题记在笔记本上,并写出详细解题步骤和解题思路及答案。平时有空时就看看这些错题,另外考试前再认真看一遍,可以避免在考试中再犯同样的错误。

4、复习。当天学的东西当天就进行复习,若果时间不够,就先对上课时不太懂的知识点重点进行复习,等有时间时再做全面复习。复习不是一次性的,须循环进行,对于“学着后面忘着前面”的情况,更是得经常进行复习。可以以一个月为周期,如在学习第四单元的时候,除了复习本单元,还复习第一单元;在复习第三单元的时候则顺带复习第二单元,这样对以前的内容不断进行有规律的复习,巩固知识点,使自己在后面的学习中需要前面知识时可以灵活运用,考试时也不会出现只会做刚学过的类型的题的情况。

5、做作业。做作业前要有一个思考的过程,即先复习。巩固了当天的学习内容后再做题,就不会出现“遇到一道题不会就去翻课本”的情况。做作业时,要仔细读题,搞清题意。这是做对题的很关键的一步。做题时,要学会独立思考,碰到不会的题,仔细思考。或回想老师解题的思路,试着把学过的知识点套用进去。如果不行,再与同学讨论或请教别人。

6、做完老师布置的作业后,要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有目的、计划地做课外作业。语文还要扩大阅读面。

7、要重视作业中的错误。从做错的题中可反映出掌握得不够好的知识点。重新学习这些知识点,查缺补漏,才能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8、自习。进入初中要学会自习。因为年龄的关系,很多初中生不会自主性学习也就是说,除了完成老师的作业,就不知道自己还可以做些什么。然而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学生一定得有一套自习的方法。学习得靠自己。老师在课堂上的时间是有限的,以启发、引导学生为主,很多东西都需要自己课外来进行钻研。所以要想取得更好成绩,在掌握了课堂基本知识之外还应该在更大的范围内自习。自习时一定要讲究效率。要留心自己最兴奋、状态最好的学习时段。在这个时段高效率地完成学习任务。在学校的自习时,一般都会有老师在班里辅导,适合解决比较难的问题,通过问老师解决难题可以节省很多时间。回家之后的自习可灵活支配。要复习、预习。如有时间还可以读一些课内外读物,增长知识、拓展视野、开阔思路。

二、遵循记忆规律安排学习

遗忘呈现出“先快后慢”的规律。我们发现,学习刚结束,遗忘就相伴开始了。第二天忘得最多最快,第二天需要复习的时间较长,如果第二天复习了,第三天就遗忘少了,需要复习的时间也较短;如果第三天复习了,第四天遗忘得就更少了……。总之,遗忘呈现出“先快后慢”的规律。这规律给我们的学习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1、及时复习。初中生学习存在一种普遍的倾向,就是随学随丢,做完教师布置的作业了事。到考试时,临时抱佛脚,从头开始复习。要改变这种前学后忘,到后面问题成堆的现象,关键要做到“及时”,特别是对于那些字母符号、公式、外语单词等意义性不强的学习材料,一定要做到趁热打铁,及时复习。这好比在堤坝塌方之前,及时加固,要比垮了再修,付出更小的努力。

2、分散学习。“及时复习”固然重要,但也不能“一劳永逸”。学习的规律告诉我们,分散复习比集中复习效果更好。以学习外语单词为例,如果当天学习了20个单词,一位同学在当天晚上集中复习一小时,加以巩固;另一位同学当晚复习半小时,第二天再复习15分钟,第四天复习10分钟,一周后再复习5分钟。结果后者记忆的效率明显高于前者。

3、过度学习。我国著名科学家茅以升在83岁高龄时,仍能熟练背诵圆周率小数点后一百位,别人问他有什么好的记忆方法,他回答说:“说起来简单:重复!重复!再重复!”在学习中,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我们记忆某些内容,到刚能勉强背诵时就停止了学习,结果过了不久就不会准确回忆。如果能:“一鼓作气”,再多学几遍,效果就大大提高;而且这样熟练的记忆,保持时间也特别长久,这就是“过度学习”。一般而言,过度学习保持在50%—100%范围内。举例子说,背诵一首唐诗,如果用十遍刚好能基本背出,那么最好能读3—6遍,这样就能烂熟于心,倒背如流了。过度学习要与及时学习和分散学习有机结合起来。

4、形成适合自己的有效的各科学习方法

因“科”制宜,才能有的放矢地学好各门功课,初中阶段的学习,学科逐渐细化,各门学科都有自己明显的特点和规律。理科类数、理、化学习重抽象思维,要善于融会贯通;文科类语文等重知识积累,要善于联系实际。只有把握各学科的特点,因“科”制宜,才能有的放矢地学好各门功课。

三、合理安排时间,有计划进行学习。

时间是个常量,需要合理安排。请同学们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首先是处理好玩和学的关系。学习是初中生的主要任务,主要的时间和精力自然应该花在学习上。但是,学习又不是初中学习生活的全部,初中学生精力充沛、兴趣广泛,适当和有益的活动(包括“玩”)也是需要的。我们要做到劳逸结合,学习时专心致志、静得下心来;活动时生龙活虎、放得开来。学习和玩不仅是不矛盾的,而且可以相得益彰。其次是处理好主和次的关系。初中阶段学习知识的密度大大增加、学习知识的广度也大大增加,这就需要学生能够处理好各种知识内容之间的主次关系。学科之间有差异,基础学科、工具学科是初中学习的重中之重,直接影响其他学科的学习,一定要学得扎实。学科内容本身也有主次,概念、原理及其形成是主,知识的灵活运用是主,自己学习的薄弱环节是主,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再次是处理好发展兴趣和打好基础的关系。兴趣是学习动力产生的直接原因,同学们对哪一门功课感兴趣,这门学科也就往往能够取得比较好的成绩。但是,我们的思想和心理还不够成熟,兴趣也往往不够稳定,有些同学对兴趣的理解也比较片面。表现在学习方面主要有以下情况;一会喜欢这,一会喜欢那,见异思迁,结果什么也没学好;光凭兴趣学习,自己认为不感兴趣的就敬而远之,结果就成了“跛脚”。其实,初中的学习是整个人生学习的基础,首先要学好每一门功课,初中学习过了关,高中阶段就可能比较顺利;即便是通常被认为是“副科”的生物、地理、思品、政治等学科,实际上都是将来社会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所以,培养兴趣必须以打好基础为前提。

同学们,只要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相信三中的每一位新同学都能取得良好的成绩。今天,你们以学校为荣,相信明天,你们必将会带着累累硕果回报学校,并向学校证明,你们将会是学校最值得骄傲的学生。

初一年级的有效学习方法二

初中学习与小学学习有很大的不同,初中是由小学向高中过渡的时期,学生的身心发展也由少年期向青春期过渡,他们可塑性大,既是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最佳时期,又是为今后发展创造条件的重要时期。与小学阶段的学习相比,表现出以下明显的差异:

1、学习内容逐步深化、学科知识逐步系统化

学习的课程门类逐渐增加,内容也逐步加深

小学期间,学生的学习内容是比较简单的,学科也相对简化,主要学习语文、数学等最基础的课程。语文主要是识字教育和简单的听说读写能力培养;数学主要掌握基本的运算能力;其他方面只是接受一些直观、感性的知识,并没有细化了的完整的学科知识。老师的教学也更重趣味性和直观性,而不是强调知识的完整体系。

进入中学以后,学习的内容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学习的课程门类逐渐增加,内容也逐步加深。语文、数学、英语这些小学曾学习过的课程,由直观的、感性的、零碎的知识点变成了更为完整、系统的知识体系,并更加突出能力要求;同时,物理、化学等课程相继开设,历史、地理、生物等人文社科知识也成为重要的学习内容。这些学科知识对于初中学生来说,都是必需的文化素质积累,这就使初中生的学业负担客观上大大增多了。老师的教学也越来越注重传授知识的严密性和注重学生思维方法、思维能力的培养,除要求学生识记大量的定义、原理等知识点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掌握运用知识的能力。

2、 学习成绩分化日趋激烈

初中生的学习成绩波动很大,同时出现激烈的分化

学习量的增加和内容的不断加深,加上初中学生心理的波动和生理的变化,使得初中生的学习成绩波动很大,同时出现激烈的分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小学阶段的学习成绩和初中成绩相关不大。根据有关专家的研究,在小学是学习尖子的学生,进入初中以后继续保持领先的情况大大减少;相反,有些小学时被认为成绩不好的学生,往往后来居上成为学习冒尖者。而初中阶段的学习成绩却与高中学习呈明显相关。

(2)初二年级往往出现比较明显的学习“分化点”。一般来说,经过预初、初一的学习适应和调整,学习习惯和方法基本形成定势,成绩的差异逐渐明显。尤其到了初二年级,随着学习内容的加深,物理等自然科学课程相继开设,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越来越高,智力在学习中的作用也表现得越来越突出,这时学习开始出现好的更好,差的更差,好与差的差距被越拉越大的状况。

(3)学习成绩与付出的工夫所呈现的差异。学习优秀的学生由于能够合理地安排时间,方法得当,事半功倍,学习往往显得轻松自如而依旧学有余力;学习较差的学生穷于应付,事倍功半,却学得越来越吃力,学习变成了沉重的负担。这种对待学习是否轻松的状态,是判断学生学习潜力的重要依据。

3、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能力日显重要

对初中学生的指导更多的应侧重于学习方法和学习意志品质的培养

进入初中以后,学生在学习上的独立性逐步增强。课堂教学中,教师比较注意启发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课堂教学外,学生更多的需要自觉地独立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而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对孩子学习的直接帮助也逐渐减少,不少家长也因为孩子学习难度的增加而显得力不从心。因此,自学能力的强弱对学习成绩的影响明显增强,学习依赖性强的学生成绩往往每况愈下。家长应该及时指导学生充分利用小学阶段已经形成的良好学习习惯,使他尽快适应初中学习的要求,并帮助其形成初中阶段相对独立的学习能力。对学生的指导更多的应侧重于学习方法和学习意志品质的培养。

4、学习的自觉性和依赖性、主动性和被动性并存

小学阶段的学习,在学校里,主要依赖老师的安排,老师可以说是无所不包、无所不管;在家里,也大都是在家长的督促下完成学习任务的。小学生的学习还缺乏明确的目标和自制能力,所以,带有明显的依赖性和被动性,一旦离开教师和家长,不少学生往往会觉得茫然不知所措,无法自觉的安排学习。

相对来说,初中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有所增强,但是,在这方面学生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许多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还不能持久保持,教师和家长的管理稍有松弛,就会无法自制,把学业抛至脑后,从而导致学习成绩的下降。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心理的变化,电脑游戏、武侠小说、通俗言情小说,乃至有些不健康的读物都会对学生产生极大的诱惑,成为影响学习的因素。有些学生自制能力比较脆弱,还会沉迷其中不能自拔,严重影响学习。自觉性、主动性比较强的学生就能保持相对持久和稳定的学习状态。总体看来,初中生还处在自觉性和依赖性、主动性和被动性并存的年龄。家长要注意经常帮助孩子排除干扰,引导他们形成良好的兴趣,明确学习的目标,使他们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得以巩固。

初一年级的有效学习方法三

听课

(1)听每节课的学习要求;

(2)听知识引入及知识形成过程;

(3)听懂重点、难点剖析(尤其是预习中的疑点);

(4)听好课后小结。

思维

(1)多思、勤思,随听随思;

(2)深思,即追根溯源地思考,善于大胆提出问题;

(3)善思,由听和观察去联想、猜想、归纳;

(4)树立批判意识,学会反思。可以说“听”是“思”的基础、关键;“思”是“听”的深化,是学习方法的核心和本质的内容,会思维才会学习。

笔记

初一学生一般不会合理记笔记,通常是教师黑板上写什么学生就抄什么,往往是用“记”代替“听”和“思”。有的笔记虽然记得很全,但收效甚微。正确的方法是:

(1)记笔记服从听讲,要掌握记录时机;

(2)记要点,记疑问,记解题思路和方法;

(3)记小结,记课后思考题。

复习与作业

初一学生课后往往容易急于完成书面作业,忽视必要的巩固、记忆、复习,以致出现照例题模仿、套公式解题的现象,造成为交作业而做作业,起不到作业的练习巩固、深化理解知识的应有作用。为此学生应每天先阅读教材,结合笔记记录的重点、难点,回顾课堂讲授的知识、方法,同时记忆公式、定理,然后独立完成作业,解题后再反思。在作业书写方面也应注意“写法”,书写格式要规范,条理要清楚。

书写作业时,如何将文字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如何将推理思考过程用文字书写表达;如何正确地由条件画出图形,都是需要学生们掌握的。在这里,教师的示范作用极为重要,开始可有意让学生模仿、训练,逐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这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十分重要。

初一年级的有效学习方法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