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价值观论文范文

发布时间:2017-05-27 00:0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身份标识,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的文化象征和思想理论前提。下文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社会主义价值观论文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社会主义价值观论文范文

社会主义价值观论文范文篇1

刍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摘 要:文章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特别是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为依据,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围绕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从三个维度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阐释和分析,旨在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价值要求

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上,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24个字不仅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而且有着更加深远的意义。这个深远的意义是什么呢?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五四谈话”中高屋建瓴地给出答案,他说:“在当代中国,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国家应该坚守什么样的核心价值观呢?这个问题,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际上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

一、建设什么样的国家

改革开放之初,中国的航船驶向何方?中国共产党旗帜鲜明地提出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党的十三大在科学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同时,正式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提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十七大通过的党章把“和谐”与“富强、民主、文明”一起写入了基本路线。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基本路线规定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全面发展的要求。“富强”是经济领域的目标和要求,“民主”是政治领域的目标和要求,“文明”是思想文化领域的目标和要求,“和谐”是社会领域的目标和要求。这四个方面的目标和要求,既在现实中表现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统一,又体现出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集中展现。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也是从价值目标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居于最高层次,对其他层次的价值理念具有统领作用。

富强,是每个国家的追求,也是每个社会成员的期盼。社会主义具有比资本主义更能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性质。人民之所以选择社会主义就在于他们相信,与资本主义相比,社会主义能带来生产力的更快速发展。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强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追求。只有以更快的速度来发展生产力,人民生活幸福安康,才能在两种社会制度的竞争中展示出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的特质,体现出社会主义无比的优越性,从而激发和振奋亿万人民的激情和斗志。

民主,我们讲的民主就是人民当家做主,这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核心和本质,也是区别于西方民主的标志。十八届四中全会依法治国的决定更为人民当家做主提供了制度上、法律上的保证,成为广大人民的共识。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特别是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与全社会奉行什么样的核心价值观紧密相连。管理主要是用行政的办法自上而下领导一个国家和社会,治理则根据社会多元化的特点,采取民主和法治的方式,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结合起来领导一个国家和社会,这就更需要在核心价值观上达成共识。

文明,一个社会是否文明进步,一个国家能否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文明关系到现代化发展道路的选择,从人类社会发展历史观察,文明的进步需要在经济领域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国民的素质要不断提升,与物质文明程度相匹配,即国家软实力的提升。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明需求,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当代中华文化,借鉴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提升文化价值的感召力和国民形象的亲和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和谐,是从社会和生态层面对国家价值目标的表达,主要包括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方面的内容。社会和谐是人类自古以来的价值追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今天我们把和谐作为国家的价值目标,就是要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建设生态良好、环境优美、人际关系和谐的国家。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涵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体现了国家治理的价值追求,是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

二、建设什么样的社会

面对文化多元、利益多元的现实,如何达成社会的共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课题。党的十八大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层面价值取向,为寻找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认同的价值观“最大公约数”,重建共识提供了方向,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

自由、平等,不是抽象的概念,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社会主义自由、平等解决了资本主义无法解决的最广大劳动人民实际行使自由、平等权利的问题。劳动人民当家做主,政权掌握在人民手中,这是最大的政治自由,公民享有平等的权利。社会主义制度下,从经济基础上铲除了金钱对自由、平等的束缚,自由、平等成为现实。

公正,古今中外都有公正的价值规范,但将其作为核心价值观却是社会主义制度所决定的。在资产阶级价值体系当中,公正从来没有获得过“核心”的位置。把公正作为社会主义最核心的价值追求是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准则,是社会稳定的根基。

执政党宣誓,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切实保障人民依法享有各项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满足人们的发展愿望和多样性需求,关心人们的价值、权益和自由,关注人们的生活质量、发展潜能和幸福指数,始终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为什么把公正提高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度?是因为现实生活中,权力侵袭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腐败滋生污染了社会,使人们感到诸多不公,社会规则遭到破坏,矛盾丛生。如何解决公开公平公正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例如教育、就业、医疗这些民生问题的背后实际就是公平问题,人们要求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就业机会均等,享受医疗资源。

当这些事关公正的民生问题得到解决的时候,也就意味着社会走向和谐、稳定,表明公正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讲求正义,秉持公道,维护公平是社会健康发展的必备条件。 法治,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保障,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全面深化改革离不开法治价值观的弘扬和践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建设“法治中国”的目标和任务,强调“建设法治中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六大任务,这就是: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增强全民法制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在法治框架下,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全民知法、守法,走向民主法治的坦途。

三、培育什么样的公民

任何国家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都有基础性的核心价值理念起统领作用,这些居于基础性地位的价值理念,往往是在国家和社会中起着决定性导向的价值共识,是体现在核心价值观中最符合该社会发展和民众需求的理论表达。

森林是由树木组成的,大海是由每一滴海水汇成的,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基本元素就是公民,国家好、社会好,人民就好,反之亦然。培育什么样的公民,党的十八大从公民个人层面给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准则。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必须加强全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激发人们形成善良的道德意愿、道德情感,培育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责任,提高道德实践能力尤其是自觉践行能力,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遵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形成向上的力量、向善的力量。2014年5月,习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更将对公民的核心价值观概括为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既体现了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精髓又表现出改革开放时期的时代特征,既立足中国又面向世界。热爱祖国,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友好向善,越来越成为广大人民的共识。当务之急是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实际行动。

爱国,是一个公民应有的道德,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公民爱国实际上就是爱自己国家的人民,捍卫自己国家的根本利益。爱国是一种态度,爱国是一种理性,爱国就是爱中华人民共和国。

敬业,是一个人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即学习负责的态度。是对职业的敬重和热爱,表示对事业的迷恋和执着地追求,是成就事业的前提。

诚信,是人必备的优良品格,是日常行为的诚实和正式交流的信用的合称,也可解释为,以真诚之心,行信义之事。诚信,分开来说,诚,诚实,诚恳;信,信任,证据。所以说,诚信是诚实无欺、信守诺言,言行相符,表里如一,千百年来诚信被中华民族视为自身的行为规范和道德修养,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

友善,就是朋友之间的亲近和睦,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准则,是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备元素。

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由于其自然条件和发展历程不同,产生和形成的核心价值观也各有特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必须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相契合,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人民正在进行的奋斗相结合,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需要解决的时代问题相适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又体现了时代精神,凝结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价值表达。历史和现实表明,极具强大感召力的核心价值观,将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美好画卷将呈现我们面前。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4.

[2]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新华网,[2014-05-08].

社会主义价值观论文范文篇2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摘 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代下所倡导的价值观念,对于指导人们的行为规范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当前大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论述了在大学教育中开展核心价值观念教育的必要性,分析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必要性;策略

一、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必要性

当前的大学生思想意识比较先进,精神思维比较活跃,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在接受新事物方面比较积极。正因为如此,大学生的思想容易受到外界不良思想的影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对外开放的加快,给我们带来利益的同时,也给大学校园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为对大学生价值观方面的影响。比方说有的大学生存在较强的拜金主义,思想意识狭隘,个人功利思想严重,缺乏必要的为人民服务观念以及良好的社会责任感。有的大学生精神空虚,得过且过,没有远大的理想,甚至存在厌学倾向,不良行为习惯突出。

这些问题的存在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能否顺利完成,关系到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事业的历史使命。未来我们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培养什么样的接班人,走什么样道路,都是我们必须要面对的问题。在此紧要关头,我们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为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的了目标,形成了精神上的纽带。随后党的十七大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精神文明的建设当中,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展开拓了新的途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主要体现为体现为: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爱国主义和改革创新精神。要想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能够深入人心,促进全民族综合水平的提高,必须要在大学教育中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通过高等教育的推进,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水平,为今后教育的进步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二、在教育教学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方法与策略

1.增强广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动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思想的教育,是精神的培养。在高校教育中尤其要发挥班干部或者团干部的引领作用,因为高校教育中主要是通过班、团干部的影响来进行的,他们的行为习惯、价值取向、人生态度,对于高校其他学生的影响是最为直接的,也是影响力最大的。因此发挥班干部、团干部的主导作用,将他们的思想武装好、树立好,将科学的理论和先进的意识灌输到这些人的思想当中,通过他们的实践来真正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

发挥好入党积极分子的作用,在大学教育中有很多的思想进步的入党积极分子,他们在高校中占据一定的力量,他们有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意愿,就充分地说明了他们对于党的性质、任务和宗旨有比较深刻的深入。同样他们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也是比较深刻的,让这些先进的入党积极分子来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树立先进的思想理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2.充分利用各种有效形式和手段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比方说,专题讲座、民主生活会、主题班会等形式,来促使当代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现在的大学生并不是不关心政治,而是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不积极,如果能够采取各种有效手段,将价值观教学形式多样化、丰富化,就一定能够吸引学生去学习和践行。可以将一些理论化的形式变成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用学生们关心的热点问题,来感染学生,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目的性,通过这些来让学生懂得应该在大学生中做什么、说什么,这也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严峻考验。

3.通过社会实践来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身就具有理论性,要想真正落到实处还需要学生的社会实践。可以让学生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学生进行实践教育,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从而让学生的价值观念在实践中得到充分的提升。

(1)可以让学生充分利用寒暑假的时间自由组团,到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地点进行实地考察和参观,增强学生对于社会主义价值观的理解。比方说让学生到一些革命根据地或者改革开放以来发生巨大变化的有考察价值的地方,通过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景让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从而增强大学生热爱祖国、报效祖国、奋发图强的精神。

(2)经常组织学生去听一些老红军、老党员讲解关于传统历史的故事,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我们当前的生活是多么的来之不易,让学生认识到我们自己所肩负的历史使命,从前加深对于社会主义价值观的理解。

(3)让学生动手总结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东西,经过学生的思考形成社会实践报告,使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如果有机会的话,可以定期召开社会实践报告会,激发学生对于社会实践的认识,增强学生对于社会主义价值观点深刻领会。

总而言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当前大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开展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关键在于方法的创新,广大高校必须要充分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采取多种有效手段来教育学生,塑造学生,让学生的价值观念能够真正内化于心。在市场经济迅速发展,时代进步日益突出的今天,广大高校大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诚实守信、开拓进取,勇于创新,培养和保持良好的气质,以积极的心态来面对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张丁杰,曾贤贵.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模式的构建[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8(2):67-75.

[2]陈佳薇.心理认同机制在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164-168.

[3]李飞.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机制创新问题探论――以美国核心价值观教育为鉴[J].理论导刊,2014(10):75-78.

社会主义价值观论文范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