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语文上册期中测试题答案

发布时间:2017-06-13 19:36

挥毫烟云落笔疾,马到成功身名立!斗智斗勇齐亮相,得失成败走一场。祝八年级语文期中考试时超常发挥!这是小编整理的初二语文上册期中测试题,希望你能从中得到感悟!

初二语文上册期中测试题答案

初二语文上册期中测试题

一、基础(20分)

1、按要求默写或根据课文填写。(8分)

(1)日暮乡关何处是? 。崔颢《黄鹤楼》(1分)

(2) ,孤帆天际看。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1分)

(3)吏呼一何怒! 。杜甫《石壕吏》(1分)

(4)谈笑有鸿儒, 。刘禹锡《陋室铭》(1分)

(5)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 。杜甫《春望》(2分)

(6)人们常用杜甫《望岳》中的“ , ”两句来表达不怕困难,勇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2分)

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两项是( )( )(2分)

A、不足为外人道也/道听途说

B、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对联、题目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

C、右手指卷,如有所语/语无伦次

D、后遂无问津者/津津有味

3、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2分)

A.诘(jié )问 颓(tuí )唐 B. 狼藉(jì ) 琐( shuǒ) 屑

C. 尴尬( gān)(gaì ) 滞( zhǐ)笨 D.伎(jǐ )俩 吊唁( yàn)

4、下列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改正。(2分)

风尘苦旅 连声若若 微不足到 大庭广众

改为 改为

5、以“亲情是……”的句式,写一组排比句。(3分)

亲情是 ,亲情是 ,亲情是 。

6、班上将开展“让世界充满爱”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做好下面的准备。(3分)

(1)在汶川地震灾区人民重建家园之际,班上要举办一场“献爱心,祝福灾区人民”的主题活动,要求你收集汶川地震的相关资料,请写出两种切实可行的方法。(1分)

答:A: B:

(2)请用简短的几句话,表达你对汶川地震灾区小朋友的关爱和祝福。(2分)

二、阅读(40分)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下列问题。

爱莲说(8分)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

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7、翻译下列文言语句。(2分)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8、“淤泥”和“清涟”是写莲花的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是写莲花的 “香远益清” 是写莲花的香味,“亭亭净植”指莲花的整个形态姿态,“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是从观赏者的角度说的,写她 。正因为莲花具有不染、不妖、不蔓不枝等高贵气质,才会惹人喜爱,让人肃然起敬。(3分)

9、本文采用了借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寓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分)

(二))背影(13分)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 A )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 B )着上面,两脚再向上( C ) ;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 ( D ),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儿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10、在文中空白处填上相应的词语。(2分)

A: B: C: D:

11、这段文章的中心意思是什么?(2分)

12、文中说父亲“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写出了父亲怎样的心理?(2分)

13、《背影》一文中,写父亲的语言不多,请分析划线这两句话,表达父亲怎样的心情。

(1) 我走了,到那边来信!分析: (2分)

(2) 进去吧,里边没人。分析: (2分)

14、文中划波浪线的两句话中,“我”的两次流泪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分)

(三)(12分)

⑴每当看到现在孩子背着那印满各式各样卡通画的精致书包上学时,我就会想到属于我的第一个书包。

⑵那是个花格子书包,妈妈做的。

⑶7岁那年,我终于拥有了上学的资格。可是我没有书包。

⑷那时,我们乡下孩子最常背的就是用花布拼成的花格子书包。每当同学们谈论谁的书包上哪块花布多么好看时,我都会躲得远远的。心里却一遍遍地喊着:我也要一个花格子书包。

⑸我终于向母亲开了口。

⑹“家里没有碎花布。”妈妈平静地说。

⑺“我要!”我固执地坚持着,却不敢看妈妈的脸。家里的窘境我是知道的。

⑻面对我的倔强,妈妈没有再说话。

⑼从那以后,我发现从来不喜欢串门的妈妈开始串门了。对于寡言少语的她来说,和人谈天说地是多么吃力的事情。有好几次,在一边玩耍的我发现妈妈的脸被别人的话锋逼得通红通红。不知串了多少家的门,不知有多少次艰难的开口,妈妈终于攒够了做书包的花布。

⑽开学的前夜,妈妈把书包做好了。美丽的图案,细密的针脚,这真是一只可爱的书包!我还惊喜地发现书包里面居然还有一个夹层。这可是我们村独一无二的新设计啊!

⑾我兴奋地把书包看了又看。然后抬头看看妈妈的脸,她的眼神十分安适。

⑿“好好学习。”她依然平静地说。

⒀躺在床上,我的泪水忍不住淌了一脸。愧疚和不安开始一点地吞咽我的喜悦和满足。我知道这书包意味着什么:这块块鲜艳的花方格是她一缕缕被撕裂的矜持和尊严,这道道匀净的线路是她那颗绵延万里却从不言爱的心啊!

⒁第二天上学时,我郑重地背上了这只书包。书包里装的东西很少,我却觉得它沉甸甸的。后来,它一直陪伴我读完了小学和中学,直到它不能再用,我也依然保存着它。因为我知道:这只书包必定是世界上最珍贵最美的书包。

15、本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请用一句话概括。(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我终于向母亲开了口”的“终于”表现了我 的心理,“母亲终于攒够了做书包的花布”的“终于”表现了母亲 。(2分)

17、第⒀段中,为什么说“这块块鲜艳的花方格是她一缕缕被撕裂的矜持和尊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

18、第⑽段“书包里面居然还有一个夹层”中的“居然”表现了我 的心情,突出了母亲 。(2分)

19、请谈谈你对⒁段中“书包里装的东西很少,我却觉得它沉甸甸的。”一句话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

(四)(7分)

就是这样的书,我现在只记得前四句,别的都忘却了;那时所强记的二三十行,自然也一齐忘却在里面了。记得那时所听人说,读《鉴略》比读《千字文》,《百家姓》有用得多,因为可以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那当然是很好的,然而我一字也不懂。“粤自盘古”就是“粤自盘古”,读下去,记住它,“粤自盘古”呵!“生于太荒”呵!……

应用的物件已经搬完,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清朗。母亲,工人,长妈妈即阿长,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他们都等候着;太阳也升得更高了。

我忽然似乎已经很有把握,便即站了起来,拿书走进父亲的书房,一气背将下去,梦似的就背完了。

“不错。去罢。”父亲点着头,说。

大家同时活动起来,脸上都露出笑容,向河埠走去。工人将我高高地抱起,仿佛在祝贺我的成功一般,快步走在最前头。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

直到现在,别的完全忘却,不留一点痕迹了,只有背诵《鉴略》这一段;却还分明如昨日事。

我至今一想起,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

20、这段文字出自________(作者)的散文集______________(书名),这部散文集总共收入作者的十篇文章,我们初一时学过的课文________也出自这部作品集。(3分)

21、上文我的“成功”是指____,“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的原因是______(2分)

22、如何理解“我至今一想起,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文(40分)

23、家是什么?是难舍的亲情,是温馨的集体,是亲爱的祖国。在这里,父母用慈爱的伞为儿女撑起一方晴空,儿女用孝顺的心给父母奉上一缕慰藉;在这里,洋溢着浓浓的师生之情、伙伴之谊……请你以“有家真好”为题,写一篇500字左右的记叙文。

四、附加题(5分)

齐桓公问管仲曰:‘王者何贵’?曰:‘贵天’。桓公仰而视天。管仲曰:所谓天者,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君人者,以百姓为天。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诗》云:‘人而无良,相怨一方。’民怨其上,不遂亡者,未之有也。”

注释:①王者何贵:当国王的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贵:最值得重视;最重要。②贵天:尊重天。这里的贵作动词,作尊重解。③苍苍莽莽:苍苍,湛蓝的样子;莽莽无边无际的样子。④百姓与之:老百姓认可君主。与:承认的意思。⑤辅之:指同君主合作,辅助君主。⑥非之:非难君主。同“与之”相反,有不承认的意思。⑦背之:背弃君主。同“辅之”相反,有反对、背叛的意思。

24、请用“/”给下列文言语句断句。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1分)

25、请翻译下列文言句子。民怨其上,不遂亡者,未之有也。________________(2分)

26、“君人者,以百姓为天”体现了管仲怎样的思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初二语文上册期中测试题参考答案

1、(1)烟波江上使人愁 (2)乡泪客中尽 (3)妇啼一何苦 (4)往来无白丁

(5)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6)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A、D(2分) 3、A(2分) 4、(1)若改为诺 (2)到改为道(2分)

5、略 6、(1)A;上网搜索索资 B:查阅报纸(1分) (2)言之有理即可(2分)

7、(1)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污泥中长出来,却不受任何污染

(2)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2分)

8、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 通达事理,行为方正,不攀附权贵;大名远扬,志洁廉行,仪态端正,令人敬重。(3分)

9、寄予了他不愿意与世俗同流合污,保持高洁风格的思想感情(3分)

10、A: 爬 B: 攀 C: 缩 D: 倾 (2分)

11、 通过描写父亲过铁道爬月台的背影,表现父亲之间的深情。 (2分)

12、 父亲为自己尽到了父亲的责任,欣慰踏实。 (2分)

13、(1)父亲惦记着儿子旅途是否平安 (2分)

(2)父亲不让儿子送,怕儿子离开作为后丢失行李 (2分)

14、 第一次流泪是因为感动,父亲买橘子的经过表现爱儿子的深厚感情,使儿子感动得热泪盈眶,第二次流泪是因为离别,儿子眼望父亲的背影在人群中小时,离别情绪又催人泪下。(3分)

15、母亲花了很大的心血为我做了一个花格子书包。(2分)

16、既懂事、理解家中的困难,又对获得书包有强烈的渴望。为我攒花布的过程的艰辛。(意对即可)(2分)

17、母亲从不串门,却为了攒方格子花布两串门求人。②母亲不善言辞,却为了攒方格子花布而不得不与人交往,以致于受人讥笑。(意对即可)(3分)

18、意外与惊喜 对我的细心关爱。(2分)

19、书包里的东西虽然很少,但母亲的关心、期盼使 “我”深深感受到母爱的力量,所以“我”觉得书包是“沉甸甸”的。(意对即可)(3分)

20、鲁迅(作者), 《朝花夕拾》(书名)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3分)

21、我会背诵《鉴略》 ,父亲强迫背诵的扫兴和痛苦(2分)

22、 表现父亲对儿童心理的无知和隔膜,即孩子对父亲的不理解,不满和厌烦,同时也含蓄地批判了封建思想习俗的不合理 。(2分)

24、百 姓 与 之 则 安/ 辅 之 则 强 /非 之则 危 /背 之 则 亡。(1分)

25、 译文: 百姓怨恨他们的君主,国家最终不灭亡,还没有过。(2分)

26、 民本思想 (2分)

初二语文上册期中测试题答案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