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政策论文

发布时间:2016-11-06 10:16

影响当代中国国防政策性质的因素虽然多种多样,但战略文化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中国战略文化的本质是防御性的,而且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延续性,由此决定当代中国国防政策的防御性,以及这种政策的长期性和稳定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国防政策论文,供大家参考。

国防政策论文范文一:浅谈对中国国防政策的认识

“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自古以来,有国就有防。国防,沉甸甸的两个字,它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重要保证。可靠的国防能让一个国家自信于自己抵御外来侵略的能力,不用担心在政治和经济等方面受制于人。

国防伴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为国家的利益而服务。历史已经向我们证明,一切国防的共同实质,都是以捍卫和扩大国家利益为核心的。

当今国际局势总体趋向缓和,发展大规模的世界大战的几率越来越小。尽管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同时存在,世界并不安宁,基本上呈现“小冲突、大战略”的特征。在这种情况下,世界各国立足于本国的根本利益,加强安全政策和军事战略的调整。当今的中国,首先要明确认识当今世界的军事形势,从而对本国国防军事战略进行调整。而国防政策,作为国家进行国防建设和使用国防力量的准则,是国防建设和国家安全的政治和制度保证。中国国防政策是由中国的发展道路、根本任务、对外政策和历史文化传统等因素共同决定的。透过国防政策,中国的国防现状及未来的发展可见一斑。

中国国防政策的基本内容如下:维护国家安全统一,保障国家发展利益;实现国防和军队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加强以信息化为主要标志的军队质量建设;贯彻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坚持自卫防御的核战略;营造有利于国家和平发展的安全环境。

“维护国家安全统一,保障国家发展利益”。中国奉行的是防御性的国防政策,“人不犯我,我不犯人”。虽有共计约230万的现役部队,规模可谓不小,但归根结底,武装部队的目的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维护世界和平。中国要发展、要进步、要富强,一个安定的国内环境是必须具备的。因此,“台独”、“藏独”等试图分裂国家的行为一旦上演,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对其展开迅速打击。一切形式的分裂主义、恐怖主义和极端主义,必须被坚决防范和遏止。另外,如遇天灾(例如洪水),为维护社会稳定,军队仍将冲在最前面,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力求将损失降到最小。

“实现国防和军队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军队建设同国防的质量息息相关,一个好的、组织纪律严明的军队将大大推动国防水平的提升。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整体的现代化气息之中,国防和军队建设现代化也是必须的。并且,不仅要建设好当前的国防力量,还要放眼未来,为中国国防的后备力量储备人才。这要求我们一方面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国防教育的普及,让普通群众接触并理解国防建设的重要性,支持国家在国防和军队建设方面的投入;另一方面,要继续发展和完善国防动员体制,提升人民群众参军的积极性。

“加强以信息化为主要标志的军队质量建设”。信息技术是改变战争形态的推手。信息化战争就是要综合集成,技术融合,一体化作战,形成强大的战斗力。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裁军仍让是不可避免的趋势。从古代一对一刀枪剑戟乱舞的肉搏到近现代的各种枪支弹药武器,再到未来的利用信息技术精确控制、立体化作战,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客观上减少了战争对于人员的需求。军队的数量已降至次要矛盾,而军队的质量上升为主要矛盾。部队的精简更有利于中国国防整体实力的提升。

“贯彻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是“积极防御”,既不主动积极进攻,也不被动消极防御。中国奉行的是防御性的国防政策,“人不犯我,我不犯人”,而非美国那样的霸权主义。但中国的防御仍是积极的、主动的。比如最近很热的钓鱼岛问题,对于日本嚣张的态度,中国政府及军方的表现就很强硬,不仅外交上绝不口软,也在实践中配合,举办军事演习等,回应日方的示威。

“坚持自卫防御的核战略”。同常规武器相比,核武器具有毁灭性的大规模杀伤力,一旦滥用,可能会造成全人类的毁灭,而正常的使用(如核电站的建设)可以造福人类。中国政府早已申明: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无条件的承诺不对无核武器国家和无核武器区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这种郑重的承诺一方面表明了中国作为国际上有影响力的大国对世界和平承担的责任,另一方面也表明了中国对外来侵略等报以的不卑不亢的态度,对国民的安全的维护。

“营造有利于国家和平发展的安全环境”。国防永远为国家利益服务,为国家的发展服务,它仿佛一道屏障,,保障者国内的安定、和平。正因为有着强大的国防力量,中国老百姓才能够自由、安逸的生活,而不用像中东等动乱不断地区的人民一样,为能否活到明天而担心。

那么,如此近乎完备的国防政策,是否真的有必要呢?我觉得有,很有必要。据中国社科院专家2011年所发布《中国周边安全形势评估报告》可知中国2011年周边安全形势呈现出五大基本特征:朝鲜半岛局势陷于僵局,海上问题矛盾激化,美日同盟关系加强,中国与周边国家相互刺激军备竞赛,非传统安全威胁上升。而目前来看,这些潜在的安全威胁非但未得到改观,反而变本加厉。中国东海问题、钓鱼岛争端已至白热化程度,原本就脆弱的中日关系更是出现了裂痕。中美竞争继续加剧,美国仍寄希望于遏制中国崛起。周边国家中,印度积极谋求军事上的霸主地位,不断加大军费投入,更新武器装备,已给中国造成很大威胁。朝鲜半岛依旧动荡,“无核化”问题始终未能达成一致,甚至可能进一步成为开启东亚核武竞争的潘多拉魔盒。南海同样不安宁,各国纷纷觊觎于资源能等利益,对我国不断骚扰和进犯。

由此看来,不仅要践行如此国防政策,还应进一步完善,以应对当今的国际环境。

国防政策论文范文二:浅析新时期中国国防与军队的现代化建设

摘要:

21世纪全球迎来了新军事变革,为应对新军事变革的冲击,我国国防政策要进行新的调整,有着光辉历史与优良传统的人民解放军也面临着新的历史使命。以全面推进军队现代化建设为主导,全面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中国国防与军队的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关键词:人民解放军 国防政策 军事变革 信息化

一、人民解放军的本质与作用

人民解放军是保卫祖国的钢铁长城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

(一) 人民解放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

中国人民解放军(People's Liberation Army,PLA),中华人民共和国武装力量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缔造和领导,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为人民利益而战和坚持为人民服务的人民军队。

中国人民解放军诞生于1927年8月1日 ,它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紧密依靠基层民众,进行了土地革命战争、参加了抗日战争和国共内战,历经艰难曲折,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战胜了国内外的强大敌人,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立下不朽功勋,赢得了全国各族人民的爱戴与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人民解放军抵御外来侵略,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对印自卫还击战、珍宝岛自卫反击战、对越自卫反击战等边境作战行动,维护国家独立与安全,参加和支援社会主义建设,同时,在加强自身革命化、现代化和正规化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成为巩固国防、维护国家领土完整与安全的坚实基础。

(二) 人民解放军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

1、人民解放军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

就现阶段而言,为了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为了切实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对少数敌对分裂分子进行专政,必须以人民军队作为坚实后盾。

目前,在我国境内尤其是边疆地区活跃着以“藏独”,“东突”为代表的分裂主义和恐怖主义等极端势力,这严重破坏了人民民主专政,干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于这些敌对分子,必须依靠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的强大的武装力量对其进行打击,才能将其消灭,保证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2、人民解放军是捍卫社会主义祖国的钢铁长城

虽然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但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依然存在,战争威胁并未完全消除,非传统安全领域威胁不断加剧,世界上许多地方依然处于战乱之中。

作为一个陆地与海洋大国,中国与邻国间的领土纠纷日益激化,同时,中国也面临着跨国犯罪,国际毒品交易,恐怖主义渗透等非传统领域威胁,而只有以强大的国防力量为后盾,我们才能维护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并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3、人民解放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搞好军队建设,增强国防实力,是全面增强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内容,是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人民军队要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积极支持和参加国家建设,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贡献。

二、新世纪新阶段中国的国防政策与军队历史使命

(一)概论

中国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中国的国防,是维护国家安全统一,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保障。建立强大巩固的国防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新世纪新阶段人民军队历史使命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内涵

(二)发展战略

依据国家总体规划,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实行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在2010年前打下坚实基础,2020年前后有一个较大的发展,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战略目标。

(三) 新世纪新阶段中国的国防政策与军队历史使命的主要内容:

1、维护国家安全统一,保障国家发展利益。防备和抵抗侵略,确保国家领海、领空和边境不受侵犯。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及其活动,防范和打击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为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提供坚强的安全保障,为维护国家利益提供有力的战略支撑,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发挥重要作用,不断提高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确保能够在各种复杂形势下有效应对危机、维护和平,遏制战争、打赢战争。

2、实现国防和军队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使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进程与国家现代化进程相一致。全面加强军队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深化体制编制和政策制度调整改革,注重解决体制机制上制约军队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着力推进军事组织体制创新和军事管理创新,提高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效益。

3、加强以信息化为主要标志的军队质量建设。坚持以机械化为基础,以信息化为主导,推进信息化机械化复合发展。实施科技强军战略,依靠科技进步加快战斗力生成模式的转变。提高武器装备和国防科技的自主创新能力,加紧构建适应信息化战争需要的联合作战指挥体制、训练体制和保障体制,加强诸军兵种的综合集成建设。

4、贯彻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立足于打赢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着眼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需要,做好军事斗争准备。以联合作战为基本作战形式,发挥诸军兵种作战优长。逐步完善核常兼备的力量体系,提高信息化条件下的战略威慑和常规打击能力。

5、坚持自卫防御的核战略。中国的核战略贯彻国家的核政策和军事战略,根本目标是遏制他国对中国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中国始终奉行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策,无条件地承诺不对无核武器国家和无核武器区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主张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中国发展核力量是极为克制的,过去没有、将来也不会与任何国家进行核军备竞赛。

6、营造有利于国家和平发展的安全环境。按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开展对外军事交往,参与国际安全合作,加强与主要大国和周边国家的战略协作和磋商,开展双边或多边联合军事演习、推进实现有效裁军和军备控制,反对核扩散,推进国际核裁军进程。遵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履行国际义务,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国际反恐合作和救灾行动,为维护世界和地区和平稳定发挥积极作用。

三、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

进入21世纪以来,新军事变革正在全球不断推进。“新军事变革”这个概念是从英文翻译而来,原文为Revolution in Military Affairs(RMA)。1991年的海湾战争结束后,美军及战略学界开始大量出现关于RMA的论述。RMA过去曾被翻译为“军事革命”,但随着我们对该问题认识的深化,特别是结合中国的实际,认为译为“军事变革”更为确切。

人民解放军则按照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目标,深化改革,锐意创新,加强质量建设,积极推进以信息化为核心的中国特色军事变革。

(一) 全面推进军队信息化建设

21世纪人类已经进入了信息化时代,战争形态也正在向着多维化,信息化的方向发展,为能使军队打赢信息化条件下的未来战争,我军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把信息化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方向和战略重点,坚持应用主导、创新求实、人才为本、跨越发展的总体思路,积极开展信息化建设的研究和实践。

1、按照信息化建设的要求,积极创新发展军事理论。先进的军事理论,是军队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是战争的重要制胜因素。要着眼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建设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关注世界军事革命和中国特色军事科学发展,积极推进军事理论创新发展。

2、加快信息化条件下的武器装备现代化。为增强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能力,人民解放军武器装备建设注重顶层设计,坚持走以信息化为主导、机械化信息化复合发展的道路,努力建设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精干高效、整体优化的现代化武器装备体系。优先发展高新技术武器装备,加快改造老旧装备,不断提高装备综合保障水平。

(二)大力实施人才战略工程

迎接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挑战,打赢未来战争,关键是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思想政治素质和和军事素质优良的新型军事人才,这是当务之急也是长久之策。

1、人民解放军发挥军队院校继续发挥培养人才的主渠道作用。生长干部培养已基本实现本科化,军队院校职能正在由以学历教育为主向任职教育为主转变。以国防科技大学,国防大学为代表的军队院校为军队提供了大批具有领导指挥能力的军官队伍。

2、逐步实现军地通用人才主要依靠普通高等学校培养。已有90余所普通高等学校以军地联合招收“国防生”的形式,承担为军队培养干部的任务。实施“高层次人才强军计划”,近30所重点普通高校为部队培养了一大批紧缺专业硕士,有力地增强了我军人才队伍。

3、以培训班,出国交流等方式提升现有干部素质。现阶段各个军事院校开办了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大军区职和军职领导干部高科技知识培训班、军兵种知识交叉培训班等班次,同时,有计划地组织作战部队师旅主官出国考察交流,派遣军事指挥军官到英美法俄德等西方军事强国进行学习,强化我军与外军交流。

(三)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

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是军队建设的既定方针。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已经完成两次大规模裁军,共裁减军队员额150万。2003年9月,中国政府决定,2005年前又裁减军队员额20万,军队总规模现保持在230万人。这次裁军在压缩规模的同时,着重优化结构、理顺关系、提高质量。

1、改善官兵编配比例。通过精简机构,减少副职领导干部、部分干部岗位改由技术士官担任或实行聘用制等,大幅减少干部数量,使全军官兵的编配比例得到优化。 完善领导指挥体制

2、重点精简军以上机关和直属单位。通过精简,减少指挥层次,健全作战指挥体系,强化指挥功能。调整机关职能,撤并部门,减少内设机构和人员,机关机构和人员均减少15%左右。

3、优化军兵种结构。精简陆军规模,减少装备技术落后的一般部队,加强海军、空军和第二炮兵建设。同时,以“师转旅”为代表,优化部队内部编成和军兵种规模结构,提高各军兵种高新技术部队的比例。

结语:

21世纪是一个迅速变化的世纪,我们的军队与国防建设必须始终以人为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才能引领世界军事变革浪潮,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参考资料:

黄宏,洪保秀: 《世界新军事变革中的中国国防和军队建设》 ,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姜廷玉: 《跨世纪的辉煌:改革开放30年中国国防和军队建设》 ,党建读物出版社2008年 版。

王保存: 《世界新军事变革新论》 ,解放军出版社2007年版。 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2010年中国国防白皮书》

《世界军事》 ,2009年第5期

乔良,王湘穗: 《超限战》 ,中国社会出版社2005年版。

国防政策论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