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乡养殖农村创业故事

发布时间:2017-03-02 12:06

创业活动是人类商品生产活动中的最高层次的复杂劳动形态,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创业活动与经济增长、劳动就业等都表现出了愈来愈紧密的联系。在这个创业社会里,很多人选择回乡创业寻找机遇。那么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回乡养殖农村创业故事,希望对你能够有所帮助。

回乡养殖农村创业故事一

残疾人创业建养殖场,猪和鸭子不愁卖

清晨,贵贤养殖场的100多头猪在“嗷嗷”地“呼唤”主人来喂食,鸭舍里的几千只鸭也在“嘎嘎”地叫……在西林县阳光助残扶贫基地——那劳镇顶蚌村贵贤养殖场,负责人黄贵贤正带着他的3名残疾人员工,喂鸭子、清扫猪圈,忙得不亦乐乎。“我们身体都有残疾,做起工来比较费力,可稍微慢一些,这些小家伙们就会‘抗议’,所以一大早就起来忙了。”黄贵贤一边擦额头上的汗珠,一边说起了他的创业故事。

1 为挣医疗费开始养猪

因十几年前的一场车祸,黄贵贤落下了四级残疾,之后儿子又患智力障碍,对这个家庭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2001年,为了挣巨额的医疗费用,黄贵贤与妻子放下村里小商店的生意,到那劳镇上租下空置的粮所,专门养猪。因为本钱不多,刚开始只能养30多头,那段时间肉猪价格连连攀升,让黄贵贤夫妇挣了不少钱。“我们家的两层半楼房共350平方米,在2006年是村里最大的房子,都是用养猪赚来的钱建的。”黄贵贤颇为自豪地说。

可房子建好后,黄贵贤手头上就只剩下2万多元,而且粮所的房子也被征收回去。不能养猪了,还能做什么呢?黄贵贤陷入了深深的苦恼之中。“我们家不是有一片地吗?荒着也可惜,你看是不是可以在那里干点事?”妻子看出了丈夫的心思,从侧面“敲了敲”他的脑袋。有了妻子的点拨,黄贵贤重新树立起信心,打算大干一场!

2 在爱心凝聚中前进

“开始办这个养殖场很困难,主要是资金缺乏,我借了贷款。后来在县残联的支持下,慢慢改建、扩建,才慢慢还清了贷款,有了利润。”说起当年的经历,黄贵贤依然记忆犹新。

要办养殖场,地是不用租了,但是建场房,盖猪圈,钱从哪来呢?黄贵贤一筹莫展。后来,黄贵贤了解到为推动残疾人事业的健康发展,该县县政府通过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技术培训等多种措施,积极鼓励残疾人自主创业。在县残联的支持下,2007年黄贵贤向农行借了6万元,向信用社借了5万元,加上亲戚朋友的支持,他共筹集到了17万元。黄贵贤说,作为一个残疾人,当时能筹到那么多钱还真是不容易,多亏了大家的帮忙。

2007年8月,场房建好,猪舍盖好,黄贵贤马上引进了50头母猪,120头肉猪。可17万元很快就所剩无几了,后来,连买饲料的钱都没有。黄贵贤穷则思变,当年他带着户口薄、身份证、残疾证和养殖场的相片,亲自到南宁百粮饲料厂求助。作为残疾人,却有如此大的信心和决心,厂方被黄贵贤的精神感动,答应黄贵贤赊饲料的请求,让其卖猪后才付款,这让黄贵贤激动了好几天。可好景不长,由于技术跟不上,加上肉猪价格大幅度下降,2008年,黄贵贤养的第二批猪严重亏本。饲料钱没能如期汇给厂家,十几万的贷款也没有办法还,迫不得已,他只能把大小肉猪连同30多头母猪都给卖了。

“在最困难的时候,又是县残联向我伸出了援手。给我买猪仔,送鸭苗,选派我到南宁、崇左取经学技术,帮助我走出困境。”黄贵贤感激地说,县里的技术培训,残联每期都让他参加,现在连他自己都记不清期数了。特别是黄贵贤的生态养殖场被定为阳光助残扶贫基地后,县残联给他的扶持力度更大了,每年都投入大量资金给他建鱼塘、修鸭舍、硬化道路,完善办公室、培训室等设施。在采访中,黄贵贤的手机不停地响。“黄老板,你的猪要留给我10头哦!”、“黄老板,明天我要到你的养殖场买400只鸭子。”……黄贵贤说养殖场里的猪和鸭子现在都不愁卖。

3 爱心回报扶持残疾人

“我家的母猪难产,他半夜就来帮处置;我家的鸭苗,是他帮打的预防针;我家缺饲料,是他先免费提供;我家的鸡卖不出,是他帮联系老板……”对于黄贵贤的好,周边的群众,特别是残疾人群众总是赞不绝口。

创业难,残疾人创业更难;搞养殖难,搞生态养殖更难;用工难,用残疾人员工更难。然而,黄贵贤就是这么一个身残志坚、在创业路上迎难而上的残疾人,他搞起了生态养殖,专用残疾人员工,还帮扶周边的村民特别是残疾群众发展养殖业。目前,黄贵贤的养殖场有猪舍500平方米,鸭舍300平方米,年出栏生猪120头以上,麻鸭年出栏27000羽以上,他俨然成为远近闻名的致富带头人。

“养殖场有三名残疾人员工,我每个月发给他们1000多元工资,虽然收入不是很高,但他们已经在我这里工作三年多了。”采访中,黄贵贤告诉记者,残疾人就业创业的难处,他深有体会,他要尽可能地帮助他们。

近几年来,黄贵贤协助县残联开展党员扶残项目和阳光助残项目,已为300多个残疾户提供种猪,每年发放14吨以上饲料帮助残疾人发展养猪、养鸭项目。未来黄贵贤打算进一步扩大养殖场规模,争取今后让更多的残疾人到他的养殖场就业,帮助更多的残疾人创业。

回乡养殖农村创业故事二

邵阳七十老人开网店卖玉竹药材年销1.2亿

8月20日,隆回县七江镇石背村,年近七旬的刘克纯,正在自家小洋楼里,和玉竹种植专业合作社社员们一起,打包1000公斤准备销往马来西亚的玉竹饮片。

就是这名曾经连电脑拼音打字都不会的乡下土农民,如今却通过阿里巴巴、慧聪等知名网站,将隆回当地种植的中药材玉竹俏销到国内外,实现年销售额1.2亿元。

2003年,有着精明商业头脑的刘克纯发现玉竹销售效益可观,便在街上开了家玉竹收购店,收购鲜玉竹加工后再销售,生意很不错,但屡屡往返娄底、邵阳、长沙等地送货,很辛苦。一次,一位朋友对他说:“你可以把玉竹拿到网上卖呀!”一句玩笑话,点醒了刘克纯。

2006年,刘克纯把产品挂到网上后,没想到有很多人来联系,经过在电话中沟通,陆续有客户找上门来验货。当时,每销售一公斤玉竹,刘克纯就能赚4至5元。记得有一天,他在七江镇贺家冲、大虎坪、平南、枫木冲等村收购了14吨玉竹,一转手差价就赚了7000多元。

在网上赚钱,不会电脑寸步难行。可刚开始,刘克纯对电脑操作一窍不通。但他没有气馁,经常晚上跑到网吧,拜网吧老板或身边上网的人为师,专心学习。学电脑初期,妻子常常笑他,总是满键盘地找字母,半天才找到一个,像是捉蚂蚁。水滴石穿,刘克纯终于玩转了电脑,并在淘宝等网站注册了会员,开始正式发布自己的产品信息。

渐渐地,刘克纯的网店生意越来越火,由于买家需要大量的货,单靠个人的能力,已远远满足不了客户需求。刘克纯一拍脑袋,干脆邀请了本村50余家农户一起成立了玉竹种植专业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基地+种植户+统一回收+网上销售”的产业化发展思路运作,不断更新技术、引进品种、争创品牌。同时在七江镇石背村建立了隆回县首家玉竹科技合作基地,组织玉竹种植户按规模化、标准化的要求进行开发、生产、加工和销售,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无缝对接”,实现合作社与农户互利双赢,带动了当地农民一起致富。

网络为媒,如今,已是隆回县七江镇玉竹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的刘克纯,带领社员,实现了栽培技术、产品销售跨国“联姻”,合作社的玉竹产品,除远销广州、深圳、香港等地外,还时常跨洋过海,出口美国、加拿大、韩国、马来西亚等国。2014年,七江镇成品玉竹通过刘克纯的网站,售量突破1万吨,实现产值1.2亿元,种植户每亩获纯利6000多元。刘克纯富了,也圆了广大玉竹种植户的致富梦。

>>>点击下页进入更多回乡养殖农村创业故事相关内容

回乡养殖农村创业故事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