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创业致富的事例

发布时间:2017-03-23 23:12

推销不怕丢面子,创业不怕丢银子,大事可成也!看看那些农村创业的事例,学习他们,激励自己的创业斗志。那么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关于农村创业致富的事例,希望对你能够有所帮助。

关于农村创业致富的事例一

打工仔养鸡创业十年欲造大品牌

他16岁外出打工,从事餐饮服务行业,虽说辛苦,但也不至于风吹日晒。打工时,他认为打工不能长久,遂产生创业想法。在广东某鸡场打工的第一天,他吃了有史以来最难吃,但吃得最饱的一顿饭。尽管条件艰苦,一想到自己的选择,他还是咬牙坚持了下来。

创业十年来,他带领上百户村民搞乌骨鸡养殖,村民们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增收。在看到乌骨鸡批发的抗风险能力低时,他开始想到走品牌的路线。“提升产品附加值,提高抗风险能力,让村民持续增收。”目前,他已经在成都“探路”,未来两年将基本实现品牌化的道路。

说起创业,他总是显得很热血,他有说不完的话,有诉不完的情。在他看来,创业是一件能让他激动的事情。他说,创业不仅能让自己的日子过得好一点,还能带动周边的乡亲致富,这就是令他热血沸腾的事情。

他就是高县庆符镇百通村村民李丛江。

打工少年与鸡结缘

2001年,16岁的李丛江外出打工,在成都温江一家农家乐从事餐饮服务。农家乐的生意不错,一道名为“叫花鸡”的招牌菜点单率很高,“鸡的价值原来这么高?”这个印象逐渐进入了李丛江的脑海。两年后,他又到广东清远从事餐饮服务。

“外出打工的人不是不想回家,而是不知道回家后能做什么。”李丛江说,他和身边的务工人员交流发现,只要家乡有机会,他们都愿意回家,但是很多人不知道回家后自己能做什么。不到20岁的李丛江心想,那些四十多岁务工者的今天,就是他的明天,他想要改变这个现象,就只有选择一条未知的路。

许是机缘巧合,许是命运安排。李丛江想到的第一个项目是养猪,他有一个同事是清远当地人,同事的亲戚养猪的效益还不错。某天,两人跑到书店,选购两本养殖的书籍,一本是养猪,一本是养鸡。“没想到养猪那本书没看进去,倒把养鸡的书看进去了。”李丛江说,看了书后就热血沸腾,书上都是成功的例子,他想自己也会很快成功的。

说干就干,三天后李丛江就办理了辞职,在亲戚的介绍下去一家养鸡场打工。广东是我国肉鸡养殖的主产区 ,而当地的清远鸡更是闻名全国的鸡种,深受港澳消费者的欢迎。这些信息对于李丛江而言,无疑是兴奋的。但是,他的兴奋很快被舟车劳顿消磨了。

“从清远县过去,要坐三个多小时的车,再转车。”李丛江说,到了养殖场老板的家里,他吃了一顿目前为止,最难以下咽,却吃得最饱的饭。原来,那里饮食条件很差,在李丛江看来,那是在老家连猪也许都会嫌弃的伙食。

“我差点眼泪就流出来了,但是强忍住了。”李丛江说,他一想到这是自己的选择,就咬牙坚持了下来,尽管饭菜难以下咽,他也强逼自己吃了三大碗,算是为自己即将开始的艰苦生活打基础。饭后,李丛江被带到养殖场,开始了他新的打工生活。

回乡带领村民致富

2005年,李丛江回到家乡,看到自己家乡已有了几家小型的养殖场,但他们都是在自己房屋内饲养,饲养方式还比较传统。于是,他的创业路开始了,他用了2500元养了100只鸡,虽然都成活了,却因为品种的原因没有赚到钱。“其实在打工期间,很多实用的技术并没有学到。”李丛江说,虽然当时老板对他能吃苦、善学习的精神很满意,但是很多技术并没有交给他,担心他学成后就另立门户了。几年鸡场的打工生涯,对于李丛江而言,就是开阔了眼见,对养鸡的基本套路,以及鸡场建设有了一定了解。

经过选品种的失败后,李丛江仔细分析发现,虽目前没有挣到钱,但实际上干这一行是很前途的,他暗暗给自己加油打气。第二批,他购买了500只当地的乌骨鸡,进行竹林饲养,深受城里人喜爱。四个月后,果然赚到了6000多元,这比当时在外地打工要强多了,更加增加了他对养鸡的信心。

李丛江有个特点,善于思考接下来如何走。当养鸡挣到钱后,他就在想,如果只养殖五六斤的大鸡,肯定会因为它的养殖周期长(5个月)积压资金多而周转不过来,怎样才能摆脱这个瓶颈呢?他从信用社贷款了5000元,只能暂时解决资金的困难,但是,这对以后来说是远远不够的,还得从发展思路上想方法。

后来,他调查发现,很多农民想养鸡,苦于孵化技术不到位,而导致养鸡的成活率不高。于是他想,何不把刚孵出的小鸡养大点,然后卖给想养鸡的农户呢?这样时间又短,见效又快,资金周转也快,风险又小,而且还可以带动农户养鸡的积极性,从而带动该村的经济发展。

金渔村村主任李兴友说,李丛江创办养殖场获得成功后,周围村民渐渐上门来请教技术。他都耐心地将养鸡技术传授给村民,对缺乏养殖资金的村民主动提供脱温鸡苗,并精心指导饲养技术,帮助村民逐步走上脱贫路。来自落润乡的养殖户潘厅洪说,李丛江不仅卖小鸡苗给他,还教他怎么喂,年初他买了100只小鸡,前几天把成品鸡卖了,赚了好几千元。“今天来多买点鸡苗,喂到过年的时候准能卖个好价钱。”

“探路者”欲造品牌

经过近十年的发展,李丛江以自己近十年的养殖技术经验为基础,带头成立了高县三合养殖专业合作社,并承包了位于庆符镇金鱼村150亩茶山作为养殖基地,年出商品鸡2万只,带领其他合作社成员出栏3万余只,实现销售额400余万元,商品鸡主要销售成都、重庆、昆明等地方。

“虽然每年的出栏量在递增,价钱上不去的话,抗风险能力就低。”李丛江说,在2013年以前,他和村民主要是靠批发销售,量大价低,虽然销量一直很好,但是李丛江担心的是变化莫测的市场因素,一旦市场有变,村民们就挣不到钱了。

2013年,李丛江在成都开设了第一家“粮辛生态鸟骨鸡专卖店”并注册了“粮辛土鸡”商标。他的想法是,通过自己在成都市场的发展进行“探路”,看看能否走出一条品牌路线。以往批发价18元/斤左右的乌骨鸡,在成都的售价是28-48元/斤不等,在附加值上提高了不少。“成都这边的市民还是很接受这个价格,销量不错。”李丛江说,2014年在成都的总销售额约80万元。

“我前期作为‘探路者’,一旦品牌成熟,就可以和村民合作,让他们挣更多的钱了。”李丛江说,现在他要多条腿走路,一来是继续搞批发销售,二来则是做好品牌营销,争取在两年之内让“粮辛土鸡”的品牌在成都打响,他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将他的养鸡事业不断做大做强。打出自己的品牌,带动更多的村民来进行土鸡养殖,带动大家共同致富。

关于农村创业致富的事例二

大学生回农村养鸭创业

尹玉哲深知“能力越大,责任越大”的道理。在创建企业努力实现较高经济效益的同时,他时刻不忘家乡,积极参加社会公益事业,努力回报社会。有感于寒门学子求学的艰辛,尹玉哲成功地帮助了当地近百人次的贫困生迈入大学校门,起到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和企业感召力。

自主创业 彰显实力

尹玉哲毕业于莱阳农学院,毕业后他分配到了博兴县第一油棉厂工作,因工作表现出色,2001年被调入华康食品有限公司,他扎根基层一干就是10年。2007年,三十而立的尹玉哲,创业的念头愈发膨胀。2007年以前,因为业务关系尹玉哲经常回自己的家乡无棣县,也进行了市场调研,发现当时樱桃谷鸭养殖在黄河以北相对空白,在无棣县更是缺少,但无棣的养鸡业发达,养殖环境好。2007年3月份 ,尹玉哲不顾父母家人的反对,毅然放弃了优越的工作,与其同学一行四人筹集30万元,成立了无棣县智诚鸭业有限公司,开始了漫长的创业之路。

一个好不容易从庄稼地里考上大学,在城里有了稳定的工作和不错收入的大学生竟然回农村养鸭创业,在公司受苦受累的好不容易熬到了今天,说不干就不干了,村里人都认为尹玉哲就是没事找事,对于他的创业,大家都不看好。

“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创业,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创业最大的困难莫过于没有资金的支持,尹玉哲也经受了这样的考验,由于公司成立初期资金受限,没有资金聘用人,他同时以工人的身份在鸭场工作,和普通工人穿着一样的工作服,清理鸭粪、喂鸭、捡蛋……工人干什么活他也干什么活。没有地方住,他就住在不到10平米的办公室里,办公室的门后面始终放着一个折叠床,到了晚上把折叠床拿出来,办公室就变成了宿舍。

由于没钱,在养殖大棚上也只能采取边建设边养殖的方法,首先建设了4个低标准养鸭大棚。6月份,公司购进了第一批4700只鸭苗,随后经过向好友借资,每隔二个月购进4700只种苗,连购6批,价值60万元。2008年初,6批种鸭苗陆续出现效益,半年后,公司纯收入达到80万元。在尹玉哲的人生中,这是第一次赚到这么多钱,虽然辛苦但他感到特别满足,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发展过程 艰难重重

创业,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2008年下半年开始的金融危机,给正处于发展中的智诚鸭业有限公司带来了毁灭性打击。几个月的时间,公司全部投入不仅瞬间化为乌有,还背负了100多万元的债务,当时每个月的亏损最多时达到30余万元,最少也有10余万。这时,所有的压力都上来了,公司的生产经营出现危机,资金链被卡死了,企业步入绝境。

关于农村创业致富的事例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