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计算机教育专业导论论文
计算机所应用的领域也是极为广泛的,几乎已经普遍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计算机带给人们更多的是快捷和方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计算机教育专业导论论文,供大家参考。
关于计算机教育专业导论论文篇一
中职计算机教育就业研究
[摘要]关于计算机人才的就业趋势,在一系列调研结果里显示,目前中职培养的大量人员都工作在一线,主要是在做计算机技术支持、录入、文秘等工作。尽管从大数据看,中职现在的就业率是90%,但是今后更要注意就业质量,为学生提供换岗和提升的机会,而不是将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当成简单的劳动力来使用。所以,我们在抓就业率的同时,还要关注学生在学校里掌握知识的程度,怎么帮助他们自信就业。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教育
从所处的教育环境来看,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经历了由模仿大学强调专业理论教学,到强调计算机专业操作技能教学的发展阶段,教学质量有了明显提高。但仍存在不少问题。第一,没有突出职教特点。职业学校学历教育体系使得目前的职业教育体系依然没有摆脱普通高等教育模式。中职学生普遍文化基础薄弱,在学习专业课程时显得力不从心,而学习文化基础课又占用了大量专业课程的学习时间,与此同时,学生文化基础通过中职阶段学习并没获得多大提高,文化基础、专业技能难以兼顾,这也造成中职计算机教学备感困惑。第二,专业课程开发力度不够,课程更新缓慢。专业课程是学生学习专业技能的平台。
细分专业课程,不断推出以计算机专业发展和学生职业发展相适应的实用课程,是专业建设的重要途径。遗憾的是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这方面工作没能有效开展,陈旧课程大量存在,未能像社会上的培训机构那样不断推出新课程。这大大地制约了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的革新,使毕业生普遍感到学校学的在工作中用不到。第三,教学模式及方法单调沉闷,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很多教师没有认真研究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与其他课程教学的不同,没有认真分析中职学生的特点,教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学生却昏昏欲睡。
有的教师备课、制作课件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教学效果仍不能令人满意。久而久之,教师埋怨学生素质不高、基础差,学生埋怨教师水平不高。从而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甚至造成师生关系紧张。第四,教师专业素质不能适应计算机专业教学新形势。计算机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教师更新知识倍感吃力。中职学校普遍对教师专业培训重视不够,教师缺乏或没有机会和外界同行交流,没有机会外出学习新知识、新技术,不少教师教学靠吃专业老本。第五,硬件建设滞后,教学设施不完善。计算机基本应用技能是各专业学生都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这是社会的要求,也是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各个学校为此也都建设了计算机机房。
有些学校认为,既然有机房,就可以开设计算机专业,于是不少学校计算机专业仓促上马,不分析现有的硬件条件能否满足计算机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能否顺利看展计算机专业教学,以致出现不少问题。仅有普通计算机操作机房,是不能满足计算机专业教学需要的,还必须有计算机组装维修实训机房、计算机网络技术实训机房、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训机房、电子技术实训机房、多媒体技术实训机房等。没有完善的硬件条件和基础设施,计算机专业的培养质量就无法得到保证,必然会对计算机专业教学带来许多困难。第六,重课堂教学,轻实践环节教学。
对课堂教学,各个学校都有一套监督检查和保障机制,来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但对于计算机专业的上机实习、操作实训等实践环节教学,存在许多不规范。比如,没有专业实训教师,没有配套实训教材,实训课程或题目选择不合理、针对性不强,没有实训计划和考核办法,没有综合训练等。计算机专业课程大都实践性很强,不通过学生的实际动手、实际演练,学生不可能真正理解、掌握,创新能力培养更无从谈起。黄炎培把职业教育的目的定义为:“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一也;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二也;为世界、国家增进生产力之准备,三也”,说明职业教育强调的是给学生谋生的能力是首要地位,是职业教育的根本属性。
针对现今存在问题,综合分析,多管齐下,提高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质量,提高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第一,以就业为导向,坚持正确的教学指导思想。第二,以能力为本位,努力满足岗位实际需求。第三,实行产教结合,推行订单培养模式等新型的校企合作机制。第四,按照技能型人才培养需要,合理安排文化课。第五,通过课程开发,建立职教课程体系改进和更新的机制,使课程开发成为职教发展的发动机。第六,以学生为主体,尽快提升职业能力。第七,建立相关专业的教学质量评估机制,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效益。第八,实行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相结合。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对高素质、技能型工人的需求量加大,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扶持政策,都给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如何把握住这次发展机遇是摆在每个职教人面前的一件大事,如何把学生培养成企业所需要的人才,是学校在教学中首要考虑的问题,中职校应该是为企业培养大量合格的一线技术工人的基地。对于中职学校教学模式和技能训练模式在以就业为导向的前提下进行项目教学体系建设,从而实现中职学校“招得进、教得好、留得住、用得上”良性运行模式。其中关键就是“教得好”,因为只有“教得好”,其他目标才能实现,所以教学与技能训练模式直接影响到学校能否进入良性循环模式的关键。采取项目教学模式对以就业为导向的计算机教学模式的探索,以探索出一条适合中职教学与技能训练的新模式、新思路,是目前中职教育走出困境的一条新尝试。
关于计算机教育专业导论论文篇二
中职计算机教育与素质教育研究
摘要:中职教育已经成为我国教育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员,为社会输送了大批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计算机教育是中职教学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而素质教育是体现一个人综合素养的重要依据,在中职教育中也不可缺失。文章主要分析了中职计算机教育教学,并探讨了素质教育在中职教育体系中的意义。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教育教学;素质教育
计算机教育是一门实用性极强的学科,因而其在中职教学中占据重要位置。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理念被引入中职教育体系中,让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能够提高自身的素质。本文详细阐述了计算机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重点论述了计算机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1转变教学观念,实施素质教育
以往的计算机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式比较落后,基本上都是“填鸭式”,教学观念落后导致教学效果并不理想。计算机是一门非常重视知识与技能的学科,同时也是非常重视素质教育的学科,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更新教学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促使教育改革能够得到顺利实施。中职计算机教育关系到学生未来的就业情况,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彰显学生主体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兴趣在某种程度上增强学生探索计算机知识的欲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进最先进的教学手段,比如网络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让教学在愉悦的气氛中进行,学生不仅收获了知识,而且能够提高自身的素养,从而达到了教学相长,最终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例如:某中职教师进行《计算机应用基础》部分内容教学时,借助多媒体设备让学生对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有了直观立体的认识,为学生学习以后的计算机知识打下基础。
2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与引导者,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是保障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基本要素。所谓“为人师表”,教师应该为学生起到良好的榜样作用,这样才能保障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让学生从教师身上获取教学之外的素养,日积月累的熏陶促使学生素质不断得到提升。除此之外,教师要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储备,这样才能在教学活动中游刃有余的开展教学活动,并且能够随时解答学生遇到的问题,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计算机知识。教师团队的组建是计算机教学不断探索的重要力量,学校应该每年都应组织相关教师参加培训活动,促使教师综合素养不断提升,教师在培训过程中可以相互切磋,相互取长补短,不断完善教学手段与方法,最终促进计算机教学活动的高效高质量完成,将素质教育真正落实到具体教学上,确保中职学生毕业之后都能进入工作岗位,并且得到工作单位的认可。
3改变教学模式,促使素质教育在教学中得以体现
中职计算机教育教学在新课改的推动下教学模式发生了极大的改变,以往的教学中师生之间缺少互动,一个强制灌输,一个被动接受,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因而改变教学模式是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重中之重,这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计算机知识,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不断提升。任务驱动法是当前很多教师采取的教学方式,它属于探究式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可以锻炼学生自主分析能力,同时也能提升他们的自学能力,最重要的是还可以促进学生能够具备一定解决问题的能力,因而这种教学模式获得了大多数教师的认可,并且被广泛的应用到中职计算机教育教学中。这种教学方法实施起来言简意赅,教师将即将授课的内容变成任务,并且将此任务分发给学生,让他们针对任务以小组的形式合作完成,他们对任务进行系统的分析、讨论最终找出问题的所在,然后在教师的逐步引导下完成任务,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提高了自身各方面的能力,与此同时也使他们自身的素质有所提升。例如:中职教师在进行计算机数制教学时事先准备与之相关的教学小任务,然后分发给每个小组,让他们根据教学任务进行探究合作学习,如有遇到不懂的问题教师可以给予指导,帮助学生较为快速的完成教学任务,进而对教学内容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任务驱动化可以有效解决教学中学生参与意识薄弱的问题,促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提高自身素养,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4结语
综上所述,中职计算机教育教学方式以及手段在不断发生改变,近些年来,素质教育理念在中职计算机教育教学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促进了学生自身素质的提升。文章简要分析了中职计算机教育教学与学生素质教育,并以实际案例辅助论证所述观点。
参考文献
[1]陆松.浅谈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3(03)
[2]贺晓平.浅谈中职信息技术课程如何实施素质教育[J].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2)
[3]俞纪楠.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如何贯穿素质教育[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3(11)
[4]王爱青.浅谈如何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J].才智,2011(34)
[5]董海真.浅谈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27)
关于计算机教育专业导论论文篇三
计算机教育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
摘要:如何在现代教育中推行以培养创新能力为中心的素质教育,是我们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项历史使命。本文从教学实践出发,认真分析存在问题,科学探讨各种措施,以促进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计算机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对策
1引言
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针对创新教育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教育机构对创新教育的认识也更加深刻。但是,在推进创新教育实践方面仍然存在明显不足,真正实施创新教育的高校为数不多。因此,对于创新教育的研究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要积极面向全体学生推广实施,坚持创新教育与课程教学的有机结合,在促进学生全面提高文化素质水平的同时,培养学生形成创新思维能力。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日新月异,现代信息技术给人们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提供了极大便利,强烈冲击着人们传统的思想观念。在现代社会市场经济体制下,如何快速获取有价值的信息资源,充分利用信息资源,更成为了人们必备的生存技能之一。目前,衡量人们文化教育素质水平的重要指标就是计算机技术的掌握程度。基于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国家在推行教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更要提高对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使学生形成创新思维意识。本文在创新教育理念背景下,以普通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为依托,探索高校计算机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高校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积极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将创新教育理念融入到计算机课堂教学中,逐渐培养学生形成创新思维能力。
2计算机教育中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问题
传统的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体展开一系列教学活动,在这种落后的教学模式下,一切由教师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知识本位”成为了唯一的教学目标,“灌输式讲授”成为了惯用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轻探究、轻实践、轻过程,重记忆、重成绩、重结果;教师在组织开展教学过程中根本没有考虑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问题,导致学生无法形成创新思维意识;学生长期缺少自主思维的空间,在学习计算机知识的过程中不能开发内在的创新和创造潜力。由此可见,我国高校在计算机教育中长期以来采取的传统教学模式严重制约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形成。据调查研究表明,我国高校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远远不如发达国家高校学生。
3计算机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建议
3.1改变创新思维培养理念
高校在实施计算机教育过程中要坚持一切以学生为出发点,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将培养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目标。同时,高校要注重对学生的人文关怀,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如何体现个人价值,尊重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质疑和批判,培养学生主动探究意识,使学生逐渐形成创新思维能力;鼓励学生向传统知识进行挑战,积极探索、敢于创新。高校培养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形成创新思维过程比较复杂,其中涉及了不同领域学科知识和不同层次的机制影响,因此,高校计算机教育要采用创新教育理念,采取不同的多样化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多元化的人才培养理念使学生突出个人的个性特征。
3.2加强专业课程内容建设
高校计算机教育的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富有创新思维意识的高层次、高水平专业人才,以促进社会IT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必须增加实践操作教学和人文科学教育,提高学生亲自动手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知识主动探究的兴趣爱好。在教学内容方面,要进一步增加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内容,使学生在深入了解创新能力的特征和优势后,积极主动参加创新能力训练,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学习热情,在全面掌握计算机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学会主动运用知识以不同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不断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思维意识,使学生掌握灵活变通的解题方法,深入挖掘学生的内在创新潜能,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3.3深入改革传统教学方法
在高校计算机教育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使学生从多个角度看待问题。高校计算机教育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并没有统一定式,其本质是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进一步启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长此以往形成创新思维意识,最终达成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根本目标。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问题教学法,整个教学活动围绕某些特定问题展开,利用问题引发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发现新的问题,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目的。教师在组织开展教学活动中要提前设计问题,在课堂讲授时由浅入深地提出一系列问题,要求学生思考问题并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其次,教师可以采用分组合作教学法,使学生在课堂上尽可能多地进行情感交流,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分组合作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安排学生在课余时间收集资料,深入思考,形成独具个人特色的观点,在课堂上与其他学生进行讨论。最后,教师还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使学生获得亲身体验,缩短现实生活与教学情境的距离。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可以使学生循序渐进地思考和分析典型案例,真正理解具有不确定性因素的问题,进而给出客观合理的解决方法。
3.4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水平
在高校计算机教育的过程中,教师扮演了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是整个教学活动的策划者和指导者,如果教师队伍的业务素质和水平不高,使用的教学方法过于落后,很难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必须积极主动地更新理论知识,引进新型教学方法,树立科学的教学观念,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问题,发掘可以刺激和启发学生思维的教学手段,创造轻松、愉快、和谐的课堂氛围。同时,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根本,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课堂和课后能够主动探究知识内容。根据创新教学理念的需求来看,作为一名高校计算机教师,要具有接受学生质疑和挑战的勇气,能够利用自身用于创新的思维方式去引导学生,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努力为学生创造适合学生本身的课堂气氛,启发学生运用发散性思维模式思考问题。
3.5培养学生的挑战精神
高校要积极鼓励学生主动向教师提出质疑、向课本知识提出挑战,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创新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计算机知识作为一项需要探索和发现的问题,使学生逐渐树立一种批判精神,同时又不会过于偏激质疑。在高校计算机教育中,要使学生真正了解现代计算机行业的知识更新速度很快,教师可以将计算机学科前沿的知识引入课堂,组织讨论辩论活动,使师生、生生之间获得充分的交流和沟通。由此可见,教师不再是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唯一强者,在计算机学科的某方面,也许学生的创新想法比教师的更加超前,因此,教师更要主动与学生进行相互交流,共同研究和解决问题,使教师和学生处于平等地位,以获得学生的尊重、理解和信任。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就某一问题进行相互质疑和探讨,是高校计算机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趋势。
4结论
综上所述,国家大力推行创新教育的实施是现代社会不断发展的切实需求,更是二十一世纪培养创新型高素质水平人才的根本需要。目前,创新教育已经成为我国教育教学领域热切关注的重点问题。高校计算机教育要积极采取有效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学生将计算机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本文提出高校计算机教育要从改变创新思维培养理念、加强专业课程内容建设、深入改革传统教学方法、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水平和培养学生的挑战精神五个方面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李晓翠,陈敏,叶晓舟.地方本科院校计算机专业项目驱动教学模式的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4(08).
[2]左鹏.浅析我国计算机教育开展现状及应对措施[J].电子制作,2014(04).
[3]王云鹏,罗学义.浅谈部队计算机教育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1(01).
[4]包殿华,徐景春.论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0(01).
[5]马金素,何保荣.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动态网页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01).
有关关于计算机教育专业导论论文推荐:
1.大学计算机导论论文参考
2.关于计算机专业的论文
3.大学计算机的论文
4.计算机程序与思维论文
5.高校计算机专业高级学术论文
6.计算机软件技术方面论文
7.计算机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关于计算机教育专业导论论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