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初探论文

发布时间:2017-06-06 15:49

健康的心理是人发展的前提,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认识,因此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作为不可忽视的一项工作。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推荐的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初探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初探论文篇一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摘 要: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日益显现的心理问题越来越明显地制约着人的发展。可见在学生整体素质中,心理素质本身占有重要地位。因此素质教育应包括旨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心理健康教育。健康不仅是需要强壮体魄,还要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这对我们将要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就显得尤为重要。由于社会的不良影响和家庭的影响,学校教育的失误,导致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学习困难、情绪不稳、孤独胆小、惧怕挫折、缺乏毅力,进而身上存在着懒惰、怯懦、自私等缺点。

关键词: 中学生 心理健康 教育

我们所要培养的学生必须具有丰富的知识、强健的体魄、健全的人格,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承受各种挫折和适应不同环境的能力。而健康的心理是人发展的前提,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认识,因此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作为不可忽视的一项工作。近几年来,国家有关的权威部门向社会公布有关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的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任性、偏激、冷漠、孤独、自私、嫉妒、自卑、压抑等等。那么,哪些因素会造成中学生不健康心理呢?

一是社会因素。

随着改革开放,难免带来一些负面的精神污染,一些不健康的色情暴力影视内容的侵蚀,都对青少年造成不良刺激。同时,大众传媒也无处不在,出于商业营利目的,而置于孩子教育于不顾,这对自觉抵制力较差,自我意识尚未形成的青少年来说,长时间熏洗,必然造成学生的畸形心理。

二是家庭因素。

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品德修养,文化水平,教育方法以及家庭环境条件等对学生品德和心理成长有直接而重大的影响。家长望子成龙,强迫学生去完成他们提出那些不切合实际的期望和目标,背上无形的精神枷锁。家庭暴力,父母离异,家庭虐待及不健康的家庭环境等等也是造成学生不健康心理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孩子遇到困难得不到帮助,遇到挫折得不到鼓励,造成了学生的自卑、懦弱、颓废、孤独等病态心理。家长不正确的教育思想与方法,是造成学生不健康心理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溺爱与强权教育,金钱与名利教育。另外,农村中学生还大量存在着“留守娃”,父母外出务工,子女得不到应有的父母之爱,缺乏父母的管教,这使农村部分中学生出现新的心理健康问题。

三是学校因素。

全国上下虽然大力推行素质教育,但应试教育的遗风却有“顽强的”生命力。重智育,轻德育;重课内学,轻课外教;重尖子生,轻后进生, 社会评价学校,学校评价教师的,教师评价学生的“法宝”,仍然是分数。持久的高压政策,使学生产生了厌学情绪,学生对学习深感枯燥、乏味,心理恐慌,信心不足,视课堂为牢狱,视学习为苦差事,久而久之则自暴自弃,不求上进。

那么,究竟怎样才能搞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维护好中学生心理健康呢?

首先提高教师素质,加强理论学习,更新观念,汲取人文思想的精髓。每个教师必须牢记“教书”的目的是为了“育人”。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从教学方式和内容上加以落实,有目的、有计划、有方法地疏导学生的思想障碍,消除思想压力,从根本上消除教学对学生的负面影响,使学生从被动变主动,从消极变积极,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这对教学改革的健康发展是具有深远意义的。

还要创造良好的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教学环境。老让学生沉溺于书山题海之中,必然会远离关爱、温暖、心与心的交流,满脑子只有竞争、拼搏、理想的实现,以及适者生存,这样,对于他们不仅是肉体痛苦,更是精神上的折磨。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营造温馨的班级氛围:美化教室,营造出一个洁净、美丽、温馨的教室;开展同学互助活动,促进学生间的理解、友谊,加强团结合作。

还应该把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学有机结合,多渠道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例如:教学中,充分利用所教学科的特点的内容,进行适机的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定期参加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学生从中体会“真善美”,锻炼组织性、纪律性、自制力,增强了克服困难的意志和信心。;办好班报、板报。

指导学生阅读一些健康有益的文学作品,给他们一个能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机会和空间;青春期教育应及时、有效的展开;建立心理咨询站,设立学生信箱。要想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要想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笔谈比起面谈更加行之有效。尤其要搞好个别教育,针对学生的不同心理,做到有的放矢。针对不健康心理产生的现象,应细心观察、分析,找到根源和症结,以利于对症下药。

其次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与配合,双方通过坦诚的交流,统一目标、统一思想、统一步调。定期开好家长会,向家长汇报学生在校表现,向家长了解学生在家表现,征求家长的意见,探讨合理的教育计划和目标。;不定期家访跟踪调查家长教育效果,以及学生在家的真实表现,查找问题的原因,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和方法,做好学生心理疏导工作。培养学生优秀的心理品质,教学生自我诊疗。“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会学生自我诊疗,是具有长远意义的。

引导学生明确何为“健康与不健康心理”,教学生学会分析心理,明白消除心理障碍的重要性;教学生处理问题的方法、技巧,自我减压,把事情消灭在萌芽状态。

再次构建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统一谐调。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们健康成长为新世纪的人才,为社会多做贡献。确立正确的社会用人机制;教书育人,净化校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创建民主家庭,当好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培养学生自立自强的良好习惯。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培养他们成为祖国的栋梁,是每个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总之,心理健康是中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是完整健康教育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对日益增多的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全社会,特别是学校和家庭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在为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还应将心理健康教育融于一切教育活动中,并且教会学生掌握心理调节技术,自行消除心理障碍。在一个和谐的内外统一合力的作用下,学生的心理健康才有根本的保证。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初探论文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初探论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