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写隆中对教学反思

发布时间:2017-06-22 17:51

导语:《隆中对》虽然是一篇自读课文,可是课文长,难度大,重点多。要想让学生轻松地掌握也绝非是一件容易的事。 《隆中对》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在本单元的前面已经学习了《陈涉世家》、《唐雎不辱使命》,后面还要学习《出师表》。考虑到这一课涉及的内容比较多,有利于初三学生知识的融会贯通,所以我设计了以上的教学思路,总体来说效果很好。

怎么写隆中对教学反思

“三顾频烦天下计,一番晤对古今情。”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草堂献策,一段千古佳话青史留名。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就记载这段佳话。文章在介绍了卧龙怀才不遇,刘备思贤如渴的基础上详尽地叙述了二人会面的对话,对会面的经过则一笔带过,借诸葛亮之口道出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群雄逐鹿的形势,同时也展现出一位身处荒野但胸怀天下、未出草堂但乾坤已定的出色政治家、军事家形象。这种“记言”的写法极好地实现了对历史人物的精神风貌的重现,是我国史传文学的一个传统与特色。

“三顾茅庐”的故事和诸葛亮的形象虽千百年来广为人们传颂,但正史丹青与故事传说的笔触是各有千秋的。本文是史书中极早记载诸葛亮的篇段,它为后人生发故事提供了借鉴和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7~9年级要“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并提倡教师“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这些都为本课教学提供了极好的思路指导。

1、本文文字较为平易,学生的合作学习应有效组织,否则变成文言疏通串讲,学生容易产生厌倦感;

2、对比阅读对“显影”出原文本的特色极为有利。这样的教学方式首先要选择好拓展阅读的对比文本,形成风格反差;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握对比阅读的最终目的是原文本的解读而不是其他,否则原文本会被淡化,会成为一道引子,教学就偏离了应有的轨道。

3、要充分珍视学生的个性化理解和感悟,从表达者的认识水平、知识结构、生活阅历、思想需求等角度去理解他对文本的诠释,理解他对对象的感悟。同时,要因势利导,不断提升他们表达水平和思维视角。

怎么写隆中对教学反思

讲授本篇课文时,我采用了“以学生自学为主、以提问比赛为辅”的方法 ,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收效很好,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由于目标明确,精力集中,同学们上课时“有意注意”的时间明显 增长,无效劳动时间明显减少。

二、学生全员参与,热情高涨、学习欲望强烈、钻研深入、理解透彻 ,效率很高 。

三、普遍掌握得好,通过提问发现,即使平时学习很差的学生,也能 掌握百分之九十以上。准确率也很高。

但,整个课堂教学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

一、问题探究部分,对“侧面描写”这一手法进行学习与训练时,我提 出了三个话题,对这三个话题均进行了训练,但都不太深入,没有充分 展开。如果能把三个话题压缩为一个话题,给学生五分钟时间,让他们 写一段话,从多个侧面来说说“今年的冬天不太冷”,然后提读,给大家 一个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的机会,效果一定比较好。

二、最后的拓展延伸部分,给学生的时间有点短,个别同学可能学得 不是很透彻,如果能把前边自学部分的时间压缩两分钟,用到这里就可以了。

怎么写隆中对教学反思

(一)教学背景分析

这节课是在新课程理念下设计的,围绕新课标,教师转变传统的文言文教学观念,冲破文言文的考试评价体系的规囿,构建新的教学模式(问题——活动教学模式),按照“见仁见智”的阅读原理,实行“师与生、生与生”的多向交流,先让学生各抒已见,再由教师相机点拨,从而让学生在“读读议议”中撞击阅读心得的火花。这也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精神,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允许学生有自己的见解。尊重学生并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积极的进行学习。

(二)教材分析

《隆中对》出自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3课,这篇课文是人物传记节选,但它的核心部分却是一篇才华横溢的对策——诸葛亮对刘备“信大义于天下”而问“计”所作的回答。因为对策的地点在诸葛亮的隐居地隆中,所以后人称之为“隆中对”。这是诸葛亮在精辟分析当时形势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是对战略形势所作的天才预见。人们常说“未出茅庐已知天下三分”,就是指这篇对策而言。

因此,学习这篇文章,既可以感受到诸葛亮作为“智慧之化身”的聪明才智,也可以体会到刘备做为一代枭雄的非同寻常的气质,更可以借此感受整个的三国文化,还可以为下一课《出师表》的学习垫定基础。

(三)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应该学什么?他们与七、八年级学生最大的区别是什么?我想一是知识容量的拓宽,二是学习深度的增加。对于九年级的文言文教学,仅仅围绕一篇课文对字词意义和句子翻译,是无法满足他们的学习要求的。文言文教学应该有更广阔的视野和更深入的思考。同时,九年级课文文言文课文较长,“句句串讲,字字落实”的模式高耗低效,效果不明显。学生“只是用耳,用手,耳听手记,惟独不用口与心,思维禁锢了,积极性压抑了,学习能力泯灭了”只有找到一个教学新的教学模式才能适应九年级学生学习文言文的需要。

(四)教学重点及确定

文章通过隆中对策,给读者塑造了这一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的形象,他善于审时度势,观察分析形势,并能高瞻远瞩,推知未来,这个形象的塑造是逐步深入完成的,所以教学重点是:对诸葛亮这一人物形象的分析。

(五)教学难点及确立

作者始终围绕着诸葛亮对策这个中心思想,围绕着诸葛亮这个人物形象进行叙写议论。结构布局为清晰十分严谨,这是学生学习全文的一个关键,更是一个难点。

(六)说学法

初三学生已完全具备搜集信息的能力,有一定的语文综合能力,但如何更好地解决调动他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动脑、动手,就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我制定如下学法指导: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我先通过《三国演义》主题歌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再出示三国挂图分析形势,导入新课。

2、通读课文,读通课文。通过多种多样的朗读,或齐读,或默读,将生字词意义,疑难语句的学习权交给学生,小组讨论交流解决,个别示范等多种形式并举,教师仅仅是一个引导者。学生的参与度高。教师培养了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学生的主体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他们不仅能真正学懂大纲要求的文言知识,还能迁移所学知识,阅读课外文言文文段。

3.初步感知,互动感悟。

我依据学生自己的习惯、情趣和对课文的熟悉程度,让学生边读边想边记,获取阅读本文的初步印象——题材、内容、思想情感、艺术手法。然后把阅读所得在全班进行交流,生生、师生之间相互补充,相互提高,形成对文章内容、结构等全面深刻的认识,同时通过复读印证别人的见解,完善自己的认识,或提出更新更深的感悟。尤其是对诸葛这一人物的分析就是师生互动的结晶。

4、研读“对策”,角色演读。

我针对学习重难点,找到局部突破口——“隆中对策”进行引导分析,采用角色演读的方法。这既是阅读技巧的指导,又是文言字词句含义理解的检查。在这环节中使用大屏幕展示重点问题,使教学生动形象,也可加深印象,更好地进行赏析。

5、我评“对策”,拓展思维。

为使学生能主动探究的学习,我设计迁移训练,以此来培养学生多角度思维的能力,以便能正确看待历史,形成正确的历史观。

怎么写隆中对教学反思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