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动物的励志小故事大道理

发布时间:2017-02-22 09:52

有很多关于动物的励志小故事也是包含着很多大道理的,那么关于动物的励志小故事都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吧。

关于动物的励志小故事大道理

关于动物的励志小故事:农夫和蜜蜂

农田的旁边有三丛灌木,每丛灌木中都居住着一群蜜蜂。农夫觉得,这些矮矮的灌木没有多大的用处,心想,还不如砍掉了当柴烧。

农夫动手砍第一丛灌木的时候,住在里面的蜜蜂苦苦地哀求他:“善良的主人,您就是把灌木砍掉了也没有多少柴火啊!看在我们每天为您的农田传播花粉的情分上,求求您放过我们的家吧。”农夫看看这些无用的灌木,摇了摇头说:“没有你们,别的蜜蜂也会传播花粉。”

很快,农夫就自信的毁掉了第一群蜜蜂的小家。没过几天,农夫又来砍第二丛灌木。这时候冲出来一大群蜜蜂,对农夫嗡嗡大叫:“残暴的地主,你要敢毁坏我们的家园,我们绝对不会善罢甘休!”农夫的脸上被蜇了好几下,他一怒之下,一把火把整丛灌木烧得干干净净。

当农夫把目标定在第三丛灌木的时候,蜂窝里的蜂王飞了出来,它对农夫柔声说:“睿智的投资者啊,请您看看这丛灌木给您带来的好处吧!您看这丛黄杨树的木质细腻,成材以后准能卖个好价钱!您再看看我们的蜂窝,每年我们都能生产出很多蜂蜜,还有最有营养价值的蜂王浆,这可都能给您带来很多经济效益呢!”

听了蜂王的介绍,农夫忍不住吞了一口口水。他心甘情愿地放下斧头,与蜂王合作,做起了经营蜂蜜的生意,获得了巨大财富,两者实现了双赢!

【大道理】:

面对强大的对手,三群蜜蜂做出了三种选择:恳求、对抗、与对手共赢,而只有第三群蜜蜂达到了最终的目的。

做生意创业也是如此,商业竞争就是利益之争,如果把商业看作一场“零和博弈”,对手得益就意味着自己受损,那么结果往往是两败俱伤。为了生存,企业必须学会与对手共赢,把商业竞争变成一场双方得益的“正和博弈”。

与对手共赢,就是以较小的代价换取更大的利益,这种策略类似于棋局中的弃卒保车,它应该成为经营者的必备技巧。

关于动物的励志小故事:鹿和狼

20世纪初,美国亚里桑那州北部的凯巴伯森林还是松杉葱郁,生机勃勃。有四千只左右的鹿在林间出没,凶恶残忍的狼是鹿的大敌。

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很想让凯巴伯森林里的鹿得到有效的保护,繁殖得更多一些。他宣布凯巴伯森林为全国狩猎保护区,并决定由政府雇请猎人到那里去消灭狼。

枪声在森林中回荡。在猎人冰冷的枪口下,狼接连发出惨叫,一命呜呼。经过25年的猎捕,有数千只狼先后毙命。森林中其他以鹿为捕食对象的野兽(如豹子)也被猎杀了很多。

得到特别保护的鹿成了凯巴伯森林中的“宠儿”,在这个“自由王国”里,它们自由自在地生长繁育,自由自在地啃食树木,过着没有危险、食物充足的幸福生活。

很快,森林中的鹿增多了,总数超过了十万只。十万多只鹿在森林中东啃西啃,灌木丛吃光了就啃食小树,小树吃光后又啃食大树的树皮……一切能被鹿吃的植物都难逃厄运。森林中的绿色植被在一天天减少,大地露出的枯黄在一天天扩大。

灾难终于降临到鹿群头上。先是饥饿造成鹿的大量死亡,接着又是疾病流行,无数只鹿消失了踪影。两年之后,鹿群的总量由十万只锐减到四万只。到1942年,整个凯巴伯森林中只剩下不到八千只病鹿在苟延残喘。

罗斯福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他下令捕杀的恶狼,居然也是森林的保护者!狼吃鹿看起来残忍,却维护着鹿群的种群稳定。这是因为,狼吃掉一些鹿后,就可以将森林中鹿的总数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森林也就不会被鹿群糟蹋得面目全非。同时,狼吃掉的多数是病鹿,又有效地控制了疾病对鹿群的威胁。而罗斯福下定决心要保护的鹿,一旦数量超过森林可以承载的限度,就会破坏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给森林带来巨大的生态灾难。也就是说,过多的鹿会成为毁灭森林的罪魁祸首。

【大道理】:

美国这项保护鹿的政策与人们对狼和鹿的认识似乎是相悖的。童话中,狼几乎永远担着欺负弱小的恶名。如,中国“大灰狼”的故事和西方“小红帽”的故事。而鹿则几乎总是美丽、善良的化身。狼是凶残的,所以要消灭;鹿是善良的,所以要保护。罗斯福保护鹿群的政策,就是根据这种习惯看法和童话原则制定的。

在生态的“舞台”上,每一种生物都有自己的角色。森林中既需要鹿,也需要狼。仅仅根据人类自身的片面认识,去判定动物的善恶益害,有时会犯严重的错误。

关于动物的励志小故事:蜜蜂的思维方式

几年前,美国康奈尔大学的臧克教授曾做过一个十分有趣的试验:他把一只玻璃瓶放在桌子上,瓶子的底部向着有光亮的一方,瓶口敞开,先放进几只小蜜蜂,只见它们一次又一次向着有光的地方飞去,结果只能撞在瓶壁上。当蜜蜂发现自己无法从瓶底飞出时,只好认命,奄奄一息地停在那里,不久都死去了。

臧克教授把死去的蜜蜂倒出来,仍把瓶子按原来的方法放置好,再放进几只捉来的苍蝇。说来也真奇怪,没过多久,这些苍蝇都从瓶口飞了出去。苍蝇为何能找到逃生出路?原来它们坚持不懈的多方尝试,发现此路不通,便立即改变方向,继续寻找出口,终于飞了出去。

臧克教授的试验证明,与其坐而待毙,不如横冲直撞,闯出一条生路,死里逃生。被人们称为“没头”的苍蝇,通过多种尝试,脱离了险境,摆脱了死亡的命运。事实上,世界上的许多成功者遭受的失败或犯下的错误并不见得比一般人少,只不过他们敢于尝试,不怕挫折,并“吃一堑长一智”,最终打开了通向成功的大门。

【大道理】:

实际上,企业经营者也存在着蜜蜂型和苍蝇型两种思维方式。

蜜蜂型思维方式的人,遇到问题和困难时,往往喜欢走自己熟悉的“光亮”的路径,没有想到出路可能就在那些看似黑暗或者死路,实是光明的方向。由于思维定势和惰性习惯的影响,有这种人更习惯于一条路走到底,不撞南墙不回头,不愿意做新的尝试,因此他们的工作很难有所创新,有所开拓。

苍蝇型思维方式的人,头脑不保守,条条框框少,他们闯字当头,善于另辟蹊径,敢于走那些别人不曾走过,也不敢走的路。俗话说,思路对了头,一步一层楼。市场的真谛在闯而不在于等。

作为现代企业管理者,要坚持“苍蝇型”的灵活多变的思维方式,彻底抛弃“蜜蜂型”保守的思维方式,才能成为一个有创新理念和创新精神的聪明人。

关于动物的励志小故事大道理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