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炮制专业毕业论文_中药炮制研究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2017-05-26 10:53

中药炮制是依据辨证施治疗的需要和药物自身的性质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所采取的一项制剂技术。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药炮制专业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中药炮制专业毕业论文篇一

《 对中药炮制相关问题的研究 》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中药炮制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包括:文献整理及经验总结、炮制原理及炮制理论、炮制方法、饮片质量标准的研究。研究方法包括:应用文献学、实验药理学、化学、临床疗效观察、多学科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

【关键词】中药炮制;原理;研究

合理地加工炮制中药,能提高药物质量,增强疗效,不合理的加工炮制,则降低药物的质量,从而影响其疗效。中药炮制是依据中医理论,根据临床辨证施治的需要,以及中药本身的性质所采用的一项传统的制药技术。历代典籍中对处方用药都强调中药炮制技术和要求。如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载“诸经方用药,所用熬炼制度皆脚注之,今日则不然,于此篇具条之,更不焙方下别注也。”陈嘉漠在《本草蒙荃》中曾对炮制标准要求指出:凡药制造,贵在适中,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则气味反失。充分说明了炮制标准对药性的影响及临床疗效的关系。

中药炮制的目的是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改变或缓和药性,提高疗效,改变或增加药物的作用的部位和趋向,便于调剂和制剂。药物经合理炮制后,其性味、功效、理化性质都随之发生改变。现剖析如下。�

1 研究内容

1.1 文献整理及经验总结首先要搞清炮制的历史和现状。炮制的历史文献比较分散,现代的炮制经验多数是“师徒相传,口传心受”继承下来,各地遵循不一。每类炮制方法及每药的炮制方法的起源、发展和临床应用的关系更应进一步深入研究,分析其演变原因,找出其理论依据,探知其炮制目的所在,从中可以找出一些规律,提出科研思路,做到古为今用。因此,认真进行文献整理和经验总结,是开展炮制研究必不可少的一项基础工作。做这些工作时,应采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度。

1.2 炮制原理及炮制理论的研究炮制原理是指药物炮制的科学依据和药物炮制的作用,即探讨在一定工艺条件下,中药在炮制过程中产生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以及因这些变化而产生的药理作用的改变和这些改变所产生的临床意义,从而对炮制方法做出一定的科学评价。可见,炮制原理的研究是炮制学研究的关键问题。

中药炮制在漫长的实践中,结合中医药的理论,形成自己独特的理论,这些理论虽然不能作为定论,但大多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因而探讨那些规律性的本质,不但有利于炮制原理的阐述,而且将指导炮制方法的改进及创新。

1.3 炮制方法的研究中药的种类很多,品种繁杂,各地炮制方法也不一致。炮制工艺多属于手工作坊生产,尚难适应现今工业化的生产,因此研究炮制技术,改进炮制工艺是当务之急。在今天,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新技术的不断应用,很多新的科技成果又可供借鉴,在搞清炮制原理的基础上,以炮制过程的本质变化为核心,向炮制工艺的机械化、自动化方向发展,最大限度的利用药材,充分发挥药效,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1.4 饮片质量标准的研究同一种饮片由于生产条件和环节不同,质量差异很大,直接影响疗效。当前用以控制饮片质量的标准是各省、市自治区制订的中药饮片炮制规范,而规范中的标准多数是依据广大药工长期实践经验制订的,主要依据形态、色泽、质地、气味等感观来判断饮片的真伪优劣,比较模糊,不易掌握。为了保证临床用药的准确必须进行饮片质量标准的研究。首先要制订统一的炮制工艺及饮片的质量标准,然后应用现代科学手段逐步以客观化的指标感官控制的经验性指标加以结合,建立起更为合理的质量标准,以更好的控制饮片质量,确保临床用药的效果。

2 研究方法

2.1 应用文献学方法进行研究中药炮制源于古代,所以搞清炮制历史才能搞清炮制意图,才能有目的地研究各种炮制原理及其优点。历史上炮制技术变化很大,其中有合理的,也有不尽合理的,也有误传误用的,现代使用的炮制方法并不完全正确,只根据现行经验进行研究,往往不能反映炮制的原来意图,得不到正确的结论。所以通过文献学研究手段,搞清炮制历史的原始意图、炮制方法及其变化,这是炮制研究不可缺少的基础手段。

2.2 应用实验药理学方法进行研究中药的临床研究由于受到复方用药和患者对象的制约,一般不易进行,加之很多中药化学成分研究还缺乏与药效的紧密联系,或者上属空白,因此开展实验药理学的研究是最现实的选择。应用实验药理学的方法研究中药炮制,最好选用适合中医病理模型的方法和指标来进行。在化学成分不清的情况下,通过实验药理学的方法来研究炮制前后的生物活性变化,可达到控制炮制质量和指导工艺改革的目的。

2.3 应用化学的方法进行研究中药的疗效,是由其所含的化学成分决定的。中药经过炮制后,所含的化学成分的性质和含量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改变,因而药理作用、临床疗效发生相应的改变,可见,研究中药在炮制前后化学成分性质和含量的变化是中药炮制研究的核心,它的研究结果不但能阐明炮制原理,而且能指导炮制工艺的设计和改进,也是制订质量标准的依据。

2.4 应用临床疗效观察方法进行研究中药炮制是为中医临床辨证治疗服务的,目的是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经药理学、化学等方法研究中药炮制的结果,最终也必须接受临床效果的检验。由于临床研究影响因素复杂,不可能用临床疗效指标作为炮制方法优选的手段,而往往都在各项研究指标比较成熟的条件下以临床疗效观察作为最后验证的手段。在炮制研究中,一定要注意同一药物不同炮制品的不同功效,并设法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阐明其科学性,切忌暂时说不清就轻率否定其炮制意义和作用的做法。

2.5 应用多学科结合进行研究中药炮制是一门知识面比较广泛的综合性学科,应尽可能借助其他有关学科的新技术、新成就,采取多学科的研究是开展中药炮制研究的有效途径。

中药的炮制,不但是中医药的理论之一,而且符合现代科学理论。因此在处方中,同一种药物治疗同一种疼痛,其疗效不同,其炮制方法和技术就是其主要原因之一。中医辨证用药,主要依据中药本身的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等药性来选择,而中药的性味归经又可通过炮制来改变,方剂中药味的“依法炮制”与中药诊断上的“辨证论治”是相辅相成的,“辨证论治”有赖于“依法炮制”来达到目的,“依法炮制”对“辨证论治”起到配合和保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金世元.中药炮制学.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146

[2] 李时珍.本草纲目.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771

[3] 宋智全.黄连炮制历史沿革的研究.中药通报,1987,12(7)∶28

中药炮制专业毕业论文篇二

《 浅谈中药炮制学教学体会 》

【摘要】 根据教学实践的经验阐述了中药炮制学教学中重视教学相长、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学习兴趣的培养以及实验效果的提高等重要教学方法,以达到提高中药炮制学教学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 中药炮制学 教学改革 教学相长

中药炮制学是研究中药的炮制方法、工艺、质量标准、 历史 沿革及 发展 方向的 科学 ,是中药类专业的重点专业课程之一。中药炮制是中药传统制药技术的集中体现和核心,是最值得加以保护的具有 中国 特色的自主知识产权技术,这赋予了中药炮制学极其重要的历史使命。基于中药炮制学的学科性质以及中药炮制的特点,在遵循教学原则和教学过程特点的基础上,我们通过教改立项研究中药炮制学的教学方法,同时探索和建立符合中药专业培养目标的课程教学方法,不断提高中药炮制学教学质量。

1 重视教学过程中的教学相长

在世界 教育 史上,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在《学记》中提到教学相长的教学原则,他指出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在中药炮制学的教学中,教与学往往处于孤立的状态,课堂教学中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上课内容单调枯燥。学生一般都处于一种消极、被动的“听”的地位。气氛沉闷,学生无兴趣听,教师无激情讲,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这几乎成了固定的课堂教学模式。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教师不了解学生想学什么,而学生认为书本上的知识不能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想了解更多新知识,从而导致教与学脱节[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因此作为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师生之间应发扬教学民主、相互学习,教学相长,共同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

教学过程是一种师生双方凭借信息的传递和反馈而进行的双向活动。在中药炮制的各论课堂教学过程中,笔者尝试改变过去传统的教师一言堂的做法。具体做法是:首先,教师提前将个味中药分配给每个学生进行资料查询、整理、讲授,并要求每个学生针对自己讲授的中药至少提出一个问题;其次,学生讲授过程中,其他同学和教师可以随时提出问题;最后由教师对提出且没有解决的问题统一解答,对讲授内容和目标的完成情况、教学质量进行自我评定和 总结 ,找出不足并加以改进;根据互动表现对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互动主动性等进行综合评价,肯定成绩并指出不足,使学生在以后实践中不断提高。同时,组织学生对教师的理论水平、互动方式等进行测评,督促教师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完善。

这种教学模式,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加教学互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文字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提高综合素质。这不仅改变了课上课下无人提问的状况,改变了过去单一枯燥的授课模式,活跃了课堂的气氛,使每个同学真正参与到了教学的过程中来,还可以使学生由过去的被动客体状态转变为主体的状态,学会了思考。同时,学生在参与教学中提出的大量问题,促使教师必须切实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才能自如地应对和解答学生的各种疑问,正确引导学生的学习思路。因此在这种教学活动中提高了教师组织、驾驭课堂教学能力和水平,真正体现了教学相长、师生互动、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增加了师生之间的各种信息交流的机会,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只有这样才使教学充满活力,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这种教学模式的进步在于它促进了单向交流向双向交流、静态交流向动态交流的转变,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向主动接受。由单一知识教育向综合素质教育的转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2 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传统讲授教学模式注重的是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学生综合能力和基本素质的培养。新世纪需要的是复合创新型人才,而不是高分低能的庸才。 现代 教育质量观不仅注重人才的知识储备,更重视人才的能力和素质提高。知识是能力的基础,有知识是有能力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能力是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经过培养训练和实践锻炼而形成的。知识和能力升华固化而体现为素质。知识、能力和素质的统一是目前教育的根本任务。在教学中仅仅传授知识显然是不够的,不应忽视学生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培养。作为教师一定要提高教学改革的自觉性,营造良好的教改氛围,改革教学方法,将能力培养渗透到课堂教学之中,以培养全面发展的素质型人才。如我们在中药炮制教学实践中,增加药学 论文 的撰写这部分内容的讲授,然后要求学生按自选或指选的题目进行综述写作,综述完成后教师对其进行评价,针对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归纳总结,使学生在论文的撰写能力方面有了质的提高。这种模式使学生在 文献 的检索、资料的积累、论文的撰写技巧、语言表达和多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等多方面都得到了锻炼,使他们的多方面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3 重视启发教学,调动学习积极性

目前中药炮制学教学中,所谓的启发式教学是:教师先提出一个问题,说出上半部分答案,略作停顿,“启发”学生按着教师的思路走。这是“诱导”,不是引导学生开动脑筋、深入思考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是诱导学生向教师早已设好的条条框框的套子里钻,把学生培养成教师教学方式的“套中人”。这种教学模式,漠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了学生的心理需求和认知特点,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久而久之,这种枯燥的教学方式必然给学生带来沉重的负荷,其结果往往导致学业成绩下降,产生“厌学”的情绪。

我国 教育 学家孔子首创的启发式教学,对当时的教学有很大的影响。这种教学模式对当今的中药炮制教学也有借鉴和启示的作用。它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种教学模式注重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多思考。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实现从“授人以鱼”向“授人以渔”的教学方向转变。教师的角色应该是引导者、激励者、启发者,而不再是灌填者。我们在讲授中药炮制目的内容时,穿插了一个雷公首次采用炮制法降低乌头毒性的故事,故事大意是雷公无意中把剧毒的乌头掉到了朋友的豆腐缸中,经过浸泡后的乌头毒性大大降低。故事中并没有提及浸泡过乌头的豆腐的安全性问题,但确实存在豆腐服用后的安全性的问题,因此我们在讲述完故事后,让同学们根据乌头的炮制原理分析豆腐食用后会不会存在危险的问题,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4 重视教学内容的选择,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了兴趣很难将课程学好。因此,在中药炮制学的课堂讲授过程中要充分注意提高学生对中药炮制课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要增加一些有趣的内容活跃课堂气氛。我们在讲授某些中药时穿插一些关于该味药的炮制故事、典故及谜语,改变过去枯燥呆板的教学内容和形式。如在讲述半夏时,插入关于南方某官员吃鹧鸪中半夏毒以及中毒后解毒的故事,其解毒的方法与我们炮制中所采用的解毒辅料是一样的,使课堂的教学变得栩栩如生;在讲授乌头时,插入《满城尽带黄金甲》中乌头是引起王后造反的导火索;古代以乌头为主药作麻醉剂等等,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昂然。

教师的职责不仅要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中,我们经常告诫学生,知识是活的,不是死的;知识是 发展 的,不是静止的;学知识是为了用的,不是为了考的。如何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本领,应用所学知识为实践服务。为此,我们结合当前的热点问题,设置了专题辩论课,以拓展知识,开阔思路,活跃思维,训练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体现学以致用。比如,针对目前吵得沸沸扬扬的废中医论,我们组织学生进行了一次辩论。同学们查阅了大量资料,从网上下载了很多文章和短评,经过揉合加工,形成了自己的观点。学生收集的材料十分丰富,使辩论观点明确,论据充分,内容详实,层次明晰,语言生动有趣,显示了良好的综合素质。我们还组织学生对中药炮制将如何发展的问题进行了专题讨论[2],学生们仅仅是药学 科学 的初学者,没有能力也没有资格给这样重大的问题下结论,但是他们可以借助已经学习过的中药炮制知识和中医理论知识来分析问题,畅谈自己的看法,得出自己认为比较合理的结论。我们选择的这些讨论题目,本身就有争议性。教师的作用不是去揭晓正确答案,而是引导学生开阔思维,拓展知识,这样的教学模式很好地训练了学生的学习能力,科学思维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大有禅益的。

5 改变实验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

目前大学生实验课的模式是实验开始前教师对实验的目的、方法、原理和操作方法进行一系列的讲解,然后学生按着实验讲义的步骤一步一步的操作。学生根本不事先预习,实验完成后一无所获,达不到提高动手能力的预期效果。传统的实验考核方式是根据实验报告的内容进行打分评定学生实验的质量。这种传统的方式往往忽视了在实验操作环节中的很多内容,只注重了实验结果和讨论,而实验过程中的实验作风、实验操作、实验的预习等重要环境都被忽视。针对这一现状,我们在实验课堂上采用打分的形式分别对实验预习、实验操作、实验作风等进行评定,然后再结合学生实验报告中的实验结果及讨论进行综合评价。这样对学生实验的各个环节起到良好的督促作用,达到了开设实验的预期目的,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同时,实验课中开设设计性实验,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相关知识设计整个实验,教师对实验设计的报告进行批阅,认为合理后再付诸实验。在实验设计这个过程中,学生要应用各种相关的知识,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为毕业实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3]。

【 参考 文献 】

[1] 王光宁.中药炮制学教学方法浅析[J].中医药导报, 2007,13(8):129.

[2] 陆华.中药炮制学教学的课堂构思与实践[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6,9(3):121.

[3] 宋 坤.设计性中药炮制实验初探[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8(3):180.

有关中药炮制专业毕业论文推荐:

1.浅谈中药制药专业毕业论文

2.关于中药的毕业论文

3.关于中药学毕业论文

4.关于中药毕业论文

5.本科中药学论文范文

6.中药学大专毕业论文

中药炮制专业毕业论文_中药炮制研究毕业论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