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经典的抒情散文推荐

发布时间:2017-03-29 10:53

写抒情散文时如同绘画一样,留下引入想象的余地。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有关经典的抒情散文推荐,供大家欣赏。

有关经典的抒情散文推荐篇一:好大一棵树

我端详着父亲的照片,像看一幅油画:五月的塞外,明净的蓝天,静穆的老人与树默默地对话,古朴苍凉而悠远,仿佛穿越了无尽的时间,在寂寥中寻觅,在寻觅中凝视,在凝视中倾诉,在倾诉中欣然———老人与树是那样的和谐。

那是棵普通又奇特的树,树干并不粗壮,虬曲盘旋分成了碗口粗的两杈,又合拢成巨大的伞盖,枝桠繁茂的树冠毫无约束地伸展,荫蔽四野。树孤独而庄严地挺立着,一如老父瘦弱而坚韧的身躯;年近八旬的老父,一只青筋突兀的手,深情地抚着树皮皴裂的树干,一只手拄着拐杖,稳稳地立在树旁;头上的草帽掩不住如霜的白发,饱经风霜的脸上露出肃穆的慈祥。父亲望着树,树望着邈远的天空、宽厚的大地、不知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的世界……

我忽然觉得父亲就是斜坡上那棵孤独的老树,无意中成了苍凉而瑰丽的风景。

他一生在艰难中挣扎,在挣扎中起伏,在起伏中坚守,在坚守中孤独。饱经忧患,历经坎坷,仍执拗于他所钟情的家乡基础教育。他从二十岁开始教书,为了他家乡的学生,他忍受与妻儿常年分离的痛苦,把学校当成了自己的家,把学生当成了自己的孩子,把教书当成了自己的事业,一年又一年,四十多个春秋,人生的全部乐趣和希望,都奉献给这个苦累而甘甜的职业,难得的是他居然乐此不疲。

以父亲教书的功底和声望,早就可以回到我们身边,但直到62岁,他带着山西省模范中学校长的荣誉证书,以中学高级教师、天镇三中校长的身份离休为止,为他的家乡兢兢业业地奉献了全部知识和心血,那是1990年的7月,当年的高考创下全雁北地区十三县第一的辉煌成绩。父亲是在学生、家长、老师们敬重、感激和留恋的目光中,回到了他的儿女出生、长大、成家的山城。他的全部家当用几个装粉笔的空纸箱就尽装殆尽了,几件行李,几摞教案,几箱旧书———其寒酸无与伦比。

可谓:一身疲惫,两袖清风;半世孤苦,四面生疏。

其实,讲台才是他人生的舞台,在三尺讲台上,他抑扬顿挫,神采飞扬,与生活中不善交往,木讷呆板笨嘴拙舌,判若两人。晚年,他常激动地给我讲述讲课的情景,他觉得一堂好课,简直就是和谐的艺术,那是莫大的享受。这时,他的脸上泛着陶醉的光芒。

1982年,县里让众望所归的他,创办一所高中,各种条件都不具备,他一辈子最怕求人,但为了办学校,他四处求钱省钱,凭着从不张嘴没人好拒绝的威信,硬是获得很多单位免费或少要费用的资助。挖土、拉砖、通水、通电,学校才有了点样子。他自己不怕吃苦却带着怕吃苦的学生,在长满荒草的盐碱地上,用最原始的工具,坚持让学生每天劳动一小时,硬是平整出美丽的校园、开阔的操场,盖起整齐的教室、宿舍、饭堂,四周还栽下了成排的杨树、柳树。每当回忆当年的建校情景,他既自豪又内疚,那些跟他一起创建学校的老师学生,吃了多少苦,流了多少汗,他身为校长却没能给他们任何报酬,反而以自己清廉的榜样,使那些年轻的教师更不敢有丝毫的额外要求。其实那些要求是多么正常,那时,他们可真是处处为县里的穷孩子着想呀!

他怎能不思念他的家乡,那里有理解他、敬重他、知道他的———老学生、老同事、老乡亲。虽然学校无数次地邀请他,从上至下的人真诚地欢迎他,热情地招待他,越是这样他越不能回去,他一辈子最怕的就是给人添麻烦。为此,他离休十年都没有做过一次身体检查,怕去医院会浪费县里有限的经费———他高尚得无法解释,愚钝得不可理喻,固执得难以说服。他对物质的要求很简单,衣服不破烂就行,菜里有点肉就满足,但对书和电视节目很挑剔,绝对是经典的国粹的高雅的淳厚的,当然与人交流就更难了。他的牙齿所剩无几,很多东西都无法嚼烂,却不肯安装假牙,有时感伤地叹气:“有牙的时候吃不起花生米,吃得起花生米却没了牙。”这时,我想起了《老树》:“老树老了,在静寂的阳光下,你沉默着;周围的空旷被你染成一种遥远的风景。”

我再一次地仰视着照片中的父亲和那棵树,看不见的根,深扎在贫瘠的土壤中,成了挺直的树干;劈开的树杈,艰难地生长在有限的空间里,成了独特的风景。这样的树,饱经沧桑,参悟人生。它们把最深沉的情感埋在根底,把最坚定的信念写在枝条,把要倾吐的一切付与飞沙走石与日月星辰。

父亲,你就是那棵看似孤独也许并不孤独的———好大一棵树!

有关经典的抒情散文推荐篇二:假如我们未曾相遇

假如我们未曾相遇,岸的这边是我,岸的那边是你,凭高远眺也不见对方的影,看见了也是陌生,甚至擦肩而过,你是你,我还是我,只因无缘,只因眼中眉间那个人还没有出现,只因冥冥中的赏花人还在岸的那边痴痴的等,忘我的等。只因前世之约,为了那一言之盟,为了不失去你,不想失去朝思暮想的你,一直等下去,直到你飞舞蹁跹来到我的身边,十指相扣,深情相拥,诉说衷肠。

假如我们未曾相遇,茫茫人海,浮世漂泊中的你我,这份相遇的美好不知道要我等到天荒地老,还是等到我霜染白头,我懂得,温柔莞尔的你不会那么残忍,无视我的真情,在我骀背鹤发前你还未曾出现,未曾相遇。只因为这份美好的相遇是你我早已在忘川河边许下的诺言,假如你不曾饮下孟婆汤,假如你我记得我们曾经走过长满青苔的青石板路,身后留下的足迹就是你我在三生石上印下的平平仄仄的字迹,留下这份美好的承诺,只为今世的相遇。

韶光荏苒,我也曾在茫茫网海苦苦寻觅,一幕幕人流如织,奔走于无限空间,浩瀚的网海中寻觅。终于,与隔屏相望的你,相遇在这美好的年代,暗自庆幸。

桐华说,世上有许多种遇见,最美好的,莫过于在我最美的年华里与你相遇,时光在每一秒的绽放与流动中变得珍贵而隽永。

我知道,我努力没有浪费,找到了心底最为妥帖的你,虽然没有在我最美的年代遇见你,我知道即使我栉风沐雨,额头添皱,你亦不会嫌弃,只因为你苦苦等了很久,很久。此时此刻的我,亦悟懂了人生,悟懂了这份暖意,悟懂了两个至冷之人滔滔不绝的话语是为什么,悟懂了感恩,悟懂了珍惜,悟懂了这份心有灵犀一定是前世的相约,纵然千山万水,也阻隔不了你我的相遇。

此刻,夏雨如注,凉风习习,不禁一个寒颤,难道上天已懂了我的心意,想把这不可一世的酷暑赶至天涯,想让蕙质兰心的你携着雨丝蹁跹而至。促膝而谈,谈一场花飞花落,谈到日落西山亦不觉得久长。

假如我们未曾相遇,相信那么多的美言佳句从此绝断,也相信古人留于我们后世那些朗朗上口、动人心魄的诗篇也都是在美好的相遇后才作出的。若不遇佳人、知己,我相信这世上不会有这样或那样迷人的故事,婉约的小诗。

有关经典的抒情散文推荐篇三:故园情怀

我的故园情怀,扎根在那钟灵毓秀的襄阳古城,十六年来,我生长在这里,心寄托在这里。此时此刻,我静坐沉思,回忆我与她从前的故事,唤醒我埋藏于心底的故园情怀。

小时候,故园情怀飘荡在浩浩荡荡的汉水上,承载着我的童年。那时的汉江,清明澄澈,就像我对它的情感那般纯净。

江畔,金黄的沙砾细腻柔软,在阳光下格外好看。浅滩上,五颜六色的身影分布在各处,人们欢闹着。那时,我每天必做之事便是跟随爷爷奶奶到江边玩耍,走过沙滩,鞋子里便浸满沙子,我于是迫不及待地冲进江里,把脚洗净,剩下的时间,便漫无目的地张望。后来,我索性拖了鞋子,光着脚丫,踩到沙子上,沙子又细又软,舒服极了。

白云苍狗,我的童年也随着汉水漂流而去。现在回想,那时看到的最自然、最朴实的故园情怀已随汉水并带着我的童年远逝,现在再也不曾看到。我怀念她,这便是最初的故园情怀。

长大后,故园情怀不再停留在悠长的汉江之上,而是绵延到汉江对岸,那是心灵的寄托。入了学,我便与父母回到襄城,但每周末去樊城看望爷爷奶奶的习惯十多年来从未变过。

周六的傍晚,我坐在公交车上行驶过一桥,看着霓虹灯下水波闪烁,无数次地凝望两岸,我的执着,就是为看看汉江边那往昔的痕迹。进了家门,便能看到奶奶爷爷站在门口舒展的笑颜。桌上,满是热气腾腾的饭菜。迅速地吃过晚饭后,我就得离开,虽只是一个星期的暂别,但奶奶总环抱着我不愿松手。这是亲情,也是弥留的那一点点故园情怀。

每当回襄城时再次走过一桥,往两岸望去,多希望出现往昔的景象,我的脑海里只有蓝天、白云和欢笑的人群……

故园情怀,承载着我在襄阳古城的生活,承载着我与汉水多年前的故事,承载着我的童年与亲情。我怀念她,怀念那最淳朴最自然的故园。

有关经典的抒情散文推荐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