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经济政治论文1500字

发布时间:2017-03-30 12:38

针对我国目前经济快速增长、国民经济福利不断提高的过程中出现的贫困与收入差距过大等问题,有人认为社会在倒退,有人认为这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经济政治论文1500字,希望你们喜欢。

经济政治论文篇一

春节假日经济现象探究

【摘要】每年中国都要调整周末以更好的让国民享受各种小长假,因此促使了中国假日经济的发展,而最具我国特色的当属每年春节期间调整的春节黄金周的假期,因此而产生的春节假日现象备受各方专家的关注,与此同时所产生的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本文对春节假日经济的现象进行分析,对相应产生的问题提出几条建议。

【关键词】假日经济;春节;小长假

1.引言

1999年9月,国务院在新《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中规定,把春节、“五一”、“十一”放假时间与相连的前或后周末的双休日进行调整拼接,形成7天的长假,也就是现在大家常说的“黄金周”。[1]经过近十年来国家对法定节假日的调整,时至今日,从国务院办公厅关于2013年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来看,我国目前的节假日安排有春节、国庆节两个七天的黄金周假期,以及元旦、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共五个三天的小长假假期[2],这些调整后的假期不仅为上班族提供了可以连休的机会,而且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创造了更多机遇,因此产生了一种经济现象---假日经济。

2.中国春节假日经济的发展

根据《中国旅游学刊》对假日经济的定义,假日经济是人们利用假日集中购物、旅游等消费的行为带动供给增加、市场繁荣、经济发展的一种综合性经济模式。[3]其文化特征是休闲与旅游;空间特征是流动与聚合,包括人流、物流和资金流。[1]假日经济主要表现为在假日期间商家大力促销刺激顾客消费,现在中国人已经形成了平日攒钱在节假日期间集中购物的习惯,除了法定假日外还有一些西方节日,如情人节、复活节、母亲节、父亲节、感恩节、圣诞节等等,加上相关节假日的周末,商家努力地寻找各种节日商机吸引顾客消费。消费者也形成了一种购买心理,新上市的商品等到了节假日期间商家一定会打折销售,如果不是急需的商品可以等到促销期再买。这种集中购物现象的产生正是源于国家为了扩大内需,刺激消费而调整假期政策的实施,其对社会经济的积极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说到假日经济,不得不提最具其代表性的春节黄金周假期。中国的春节创造了很多全球瞩目事件。例如,全球最大规模的人口迁移“春运”,新华网报道称,2001年全国春运共运输旅客16.6亿人次,2012年春运期间共输送旅客31.58亿人次,十年几乎翻了一倍。[4]同时还有全球最多人观看的电视节目“春晚”,2012年央视龙年春晚直播吸引了7.7亿中国观众收看。这些事件的发生缘于春节在中国人心中所蕴含的特殊文化意义,春节对于中国人而言是个全家团圆、祈福新年、欢乐庆祝的好日子。辛苦工作了一年的中国人,无论离家多远都要返回家乡和家人团聚,和亲朋好友欢聚一堂辞旧迎新,带上礼物去走亲访友送上最真挚的新年祝福。春节不仅仅给人们带来团聚和快乐,也为中国乃至全球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春节期间产生的假日经济现象也愈演愈烈,尤其是和春节相关的文化衍生的产品更是销量极佳,如春节辞旧迎新时必备的烟花炮竹,全家齐聚共享的年夜饭,给孩子以祝福的压岁钱以及走亲访友所带的礼品等,几乎所有的行业都要趁着春节来分一杯羹,不少的电影也都特意安排在春节期间放映,美其名曰贺岁片。中国春节期间收益最高的行业当属零售、餐饮、交通、旅游和文化行业了。

3.零售、餐饮、交通、旅游、文化行业春节创佳绩

3.1 零售业

每年春节商家都会围绕本年的生肖提出一些喜庆的促销主题。2013年的蛇年春节,商家提出了金蛇迎春、蛇舞新春、快乐购物、欢庆新年等主题,大打购物节、年货节的促销牌,营造出浓厚的节日氛围。根据商务部检测数据显示2013年春节期间自大年除夕至正月初六,全国重点监测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5390亿元,其中郑州百货大楼商场的销售增幅在30%以上。[5]同时,蛇年的春节农历初五正好是西方的情人节,两节相遇,不仅惠及了增加浪漫气氛的花卉市场,也让金银珠宝等首饰市场迎来了消费高峰。除此之外,一些时尚数码产品开始走俏,例如数码相机、手机、平板电脑、单反相机等电子产品也开始成为年货“新宠”。

3.2 餐饮业

随着国民经济收入的稳定增长,外出就餐已经越来越平常。春节期间朋友亲人聚餐,公司庆功聚餐,到饭店去吃年夜饭等,令春节期间大大小小的餐厅每天都高朋满座,经常出现客人排队等候就餐的情形。2013年春节餐饮业的收入出现了高中低档饭店收入分布冷热不均的情况,很多群众都响应党中央提倡的“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口号,减少或者取消了在高档饭店预定的年夜饭,改为家自己做年夜饭或者去中档饭店用餐。高档酒店的餐饮消费遇冷,中低端餐饮还得依靠促销争抢客源。《国际金融报》根据上海市商业信息中心抽样监测报道称除夕上海年夜饭增长23.4%。但受经济环境及三公消费减少影响,今年年夜饭价格涨幅为近年最小。而曾经一些五星级酒店打出的万元高价年夜饭,今年集体遇冷。[6]

3.3 交通业

据交通运输部统计,2013年春运期间,全国道路水路平安运送旅客约31.4亿人次。其中道路旅客31亿人次,同比增长8.8%;水路旅客4250万人次,同比增长0.14%,因此中国的春运被称作是全球最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同时,2013年春节是我国小客车免费通行高速政策实施的第二个假日,期间全国收费公路(海南、西藏除外)累计免收7座及以下小客车通行费39.32亿元,其中高速公路(海南、西藏除外)免收通行费38.13亿元[7]。可想而知,高速公路免费通行又拉动了与之相关的石油、住宿、餐饮、汽车等行业的销售。

3.4 旅游业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现在中国人过春节不仅仅局限于一家人吃饭团圆这种传统的模式,外出旅游过年也越来越受国人欢迎。北方的居民到南方去过个温暖无雪的春节,南方人到北方领略一下北国白雪皑皑的春节景象,甚至全家出国旅行欢度佳节。春节黄金周不仅带动中国国内的经济,对全球经济的发展也做出了不容小觑的贡献。 3.5 文化业

现在过春节大家说的最多的话就是感觉没意思,不知道春节该做些什么,很多行业都歇业休息,没有地方可以去玩儿,放假一周全部呆在家里也会觉着无聊。看电影本来就是和朋友一起消磨时间的不二选择,加上明星效应,多方宣传,精明的商人也抓准了时机,将电影放在春节前后上映,名曰“贺年档”来分一杯羹。KTV也是颇受年轻人喜爱的娱乐活动之一,但是由于空间和时间的限制,春节期间几乎是家家爆满。现在各地政府都在设计一些和传统春节庆祝相关的大型活动,如开封市区就有两个景区在办庙会,翰园春节祭祖大庙会和万岁山大宋年文化春节大庙会,不仅为景区增加了收入也丰富了民众春节期间的休闲文化生活。

4.春节假日经济存在的问题

春节黄金周拉动了内需,让我们看到了国人的消费能力和实力,但与此同时也产生各种各样的春节假日经济问题。首先春节期间的疯狂消费给上班族带来了压力,随着通货膨胀,过春节的花费年年上涨,为了过节买年货,请客吃饭,娱乐消遣等等样样都花钱,所以有人说中国人过春节的消费观是“节前疯狂花钱,节后拼命挣钱”。就连给小孩子发的压岁钱也是水涨船高,见人给一百块钱压岁也成了起步价,有些年轻人刚工作,过年也不敢回家,一是路上交通太拥堵,甚至买不到车票回家;二是回家过年囊中羞涩,没钱孝敬父母,没钱给孩子发压岁钱,春节期间物价偏高,没钱出去社交,或者说无力承担社交的费用。

其次,春节期间外出消费服务质量比平时要低,比如餐饮业,一晚上要招呼好几桌客人吃饭,工作量比平日里多出了几倍,服务员精神不振,照顾不周已经是屡见不鲜。外出旅行过年的人也多有抱怨,比如三亚出现的宰客现象,景区人满为患,景色看不到,到处都是旅行者,旅行质量得不到保证,年也过的不舒心。

第三,春节期间的交通太过拥堵,大部分人都要返乡过节,到处都是一番车水马龙的景象,大街上行人接踵而至。需要乘坐火车回家的人更是苦不堪言,前些年是要早早去火车站排队买票,现在是不停的打电话刷新网络想法买票。高速免费通行政策的确是给大家节省了回家的费用,但是高速也瞬时成了低速路,事故、堵车现象频频发生,让人感慨还不如正常收费的好。

5.解决春节假日经济问题的对策

综上所述,春节假日经济现象是我国典型假日经济的一个缩影,让我们看到了节日期间交通、旅行、服务业等出现的各种问题。针对以上的问题,呼吁政府要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比如春节期间多加开几班守时准点的列车,多投入一些高质量的客车帮助旅客更安全快捷的到达目的地。各地的旅游景区和景点应加强假日期间的管理和引导,可以在景区和地方旅游网站上提前将可容纳的游客数量公布出来,甚至可以采用预约制度,让即将到本地旅行参观的游客提前预约订票,限制进入景区的人数,保障游客的安全和旅行参观质量。

为保障假日出行者的利益,各级管理部门应加强监督力度,商品明码标价,让旅游者买的放心,将投诉、求助热线电话公告在显而易见的地方,旅游者遇到问题可以第一时间寻求帮助。同时准备出行的游客也要提前做好计划,避免到人多的景区去,在选择旅游目的地时一定要考虑到节假日可能会出现的人潮高峰期,最好能够避峰出行。

因此,假日经济不仅需要商家能够抓住商机,多方宣传,更需要商家考虑到消费者的利益和购物需求,不能盲目促销,不顾及消费者购买时的感受。只有这样才能让假日经济更健康,稳定的繁荣下去。

参考文献

[1]于佳.假日经济 几多欢喜 几多忧[J].财经界,2012.

[2]张苏阳.“假日经济”的经济分析[J].今日南国,2009.

经济政治论文篇二

浅析发展循环经济的经济法问题

[摘 要] 发展循环 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和实现形式,其实施要遵循减量化、再利用以及在循环三大原则。在经济法背景下提出循环经济相关经济法问题,并从国家推动机制、市场调节机制以及 社会参与机制三个角度来应对循环经济中出现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 循环经济 经济法 发经济学 应对机制

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已经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不能再走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以牺牲自然资源为代价更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初 衷。而发展循环经济就是为了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真正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循环性社会。循环经济是基于系统论的观点,将发展经济中的因素纳入一循环系统, 通过充分利用系统中有限的资源,实现资源最优化分配,从而获得经济和自然的和谐共生发展。而发展循环经济除了政府支持鼓励,在法律上还要有相应的保障政 策,经济法兼具了指导性和国家法律的强制性,是循环经济有效进行的合法保障。所以,从经济法角度对发展循环经济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可以帮助我国更好的 实施循环经济。

一、循环经济概述

1.循环经济的含义

自然 环境遭受严重破坏,生态系统失去原有的平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并对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产生质疑,随着发达国家逐渐将发展循环经济、构建循环社会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实现形式,都提高了我国对于发展循环经济的意识,加快了实现循环型社会的步伐。

循环经济的理念由美国经济学家K•波尔丁提出,之后便有许多学者运用经济学手段来研究自然和社会和谐持续发展的问题。在世界银行关于循环经济 的一篇 报告中指出对循环经济很难确切的做出定义,目前,经济学家也无法给出统一的定论。较为统一的观点认为循环经济即是一种生态循环,是按照自然生态系统 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的规律重构经济系统,提高资源的循环利用,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和废弃物排放的最小化,从而实现经济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的和谐共生,在 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协调发展的经济模式。

2.循环经济的三大原则

循环经济实施和运行要遵循三大原则,即实现“减量化、再利用以及再循环”三个原则。三大原则的实现则是循环经济内涵的最好诠释。

首先,减量化原则。自然资源的量相比较人类的欲望来说,十分有限,尤其是一些稀缺资源。减量化原则就是希望通过改进工艺流程、生产设备来提高 资源利用率,同时倡导节约型的消费理念,不仅减少资源的消耗,也降低了废物污染的排放。所以减少物质量是循环经济的第一原则,它一方面减少人类对自然的索 取,另一方面也减少了生产制造对环境带来的压力和负担。如国家设计买车补贴来鼓励消费者选择购买排量小的轿车,通过政策诱导、媒体宣传来转变人们传统的消 费观,而消费者的需求改变则带动轿车制造厂商的战略实施和市场定位,从源头抑制资源的过度消耗。

其次,再利用原则。此原则其实是减量化原则的另一方面体现,即努力发现开发资源、物品所具有的不同作用,从不同方面进行利用,不但可以提高资 源利用率还可以减少其他同样功能物品的生产,从而较少资源使用和污染排放。如通过介绍一次性用具的不卫生性,倡导消费者选择使用寿命长的物品,使用寿命延 长一倍,物品制造所消耗的资源就减少一半。对于企业而言,通过规模生产,可以充分利用制造设备的折旧以及相关原料的再利用来减少资源的浪费。

第三,再循环原则。此原则即实现资源的重复循环利用。企业可以通过回收一些废弃物品,从中提取可用原材料资源或次级原材料,减少对自然资源的 重新开采消耗,如废纸的回收可以再制造出再生纸,这为原料的开采节省了大量的生态资源。如富阳市造纸厂的一名负责人说,若不用废纸再生,单纯用原生纸浆, 富阳山上的树木一年就会被砍伐完。废弃电子产品的回收同样也是为了节约资源,随着技术更新的加速,我国电子消费呈现快餐式消费,尽管带动了经济的发展,也 造成了环境巨大的负担。因此,再循环原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原则。

二、经济法背景下循环经济的问题分析

1.经济法的价值分析

循环经济的实施除了要加深每个企业以及消费者的生态意识,还需要必要的保障措施,来确保循环经济的有效实现。法律的价值是实现正义,而与循环 经济相关的立法政策就是将将循环经济在形式上的公平转为实质上的公平,它是循环经济合法化实现的工具。循环经济下,就经济法来说,它的目标就是实现经济、 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它的工具性价值则在于实现经济安全、社会公平、整体效益和经济自由。

根据每个经济学家古斯曼等人提出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可以看到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的一个关系,随着经济发展,国家在发展过程中环境的发展呈现 倒U形变化,即经济最初的发展以过多的消耗资源为代价,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程度高,而到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再反过来治理环境。而人造自然和天然生态无法比 拟,所以这是不可持续发展的路径。而经济法的作用就是通过必要的强制手段来实现国家市场规制的完善、提高宏观调控能力、促进实现可持续发展,发挥有形手 ——政府干预的正面作用来控制并减少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对环境的破坏程度,让倒U形的坡度变得更为平缓,不以牺牲自然资源为代价。

2.经济法背景下循环经济的问题

从经济法角度对循环经济进行分析可以明确指定有效指导并给予循环经济法律保护的相关政策条例,相对于德国、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而言我国的循 环经济起步较晚,与之相应的循环经济的经济法律仍存在不足之处。在经济法背景下,对循环经济的经济法律问题的分析可以从三个层次来看,即将经济系统分为宏 观经济系统、中观系统问题和微观系统问题。三个层次从范围上看依次从整个国际市场或国家缩至地区再到单个经济个体。循环经济的实现就是使得自然的资源和能 源在经济系统中实现内部循环以及系统之间循环。经济法即从不同层次构建相应的法律条例并给予指导。

第一,从宏观经济系统来看,经济法面对的是整个大系统内的资源的消耗,尤其是不可再生资源,通过经济法相关法律来约束或指导整个大系统的经济 发展,使得资源的利用获得最大的收益,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因为在宏观经济系统层面看循环经济,要是循环经济的三个原则,一方面需要减少资源 的消耗,另一方面要寻找新的资源、新能源来替代不可再生资源,构建完善的循环系统来实现经济发展的持续化、长久化。这就要求经济法根据三大原则的要求,提 出有利于提高全民族循环经济上的意识,主动进行资源再利用、回收循环,将经济发展与自然生态和谐发展的理念普及到整个国家。而目前,我们国内没有对与回收 和利用、发展资源循环技术并将之运用到实际生产、设定明确的资源利用标准、循环经济的明确规范进行确切以及强制性的规定。这使得循环经济的实质性转换得不 到合法化的保障,缺乏具体化的实施细则,使得循环经济的相关经济法规不够完善。

第二,从微观经济系统来看,它建立的经济法是针对具体的经济个体,即对企业而言的具体规范条例。企业作为一个单个的系统,也涉及到输入和输 出,从原材料的购买、产品的制作,然后到产品的销售运出以及相关利润的产生都涉及资源以及能源的消耗,如造纸厂在纸产品产出之前要消耗纸浆,纸浆则可来自 于废纸的回收也可以利用原生木浆,其次还要消耗煤炭能源来产热产汽,接着还有造纸后的产生的废气废物,造成的污染。这都要求经济法的制定要细致化,可以针 对不同类型的企业制定不同的资源采购、利用指标,以及污水、废气的排放标准。而现存的法律很多,但过于笼统、分散,不利于涉及到每个环节。尽管涉及到资源 开发利用、节约使用、废物的再利用问题,但未具体为每个行业划分标准,对每个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约束性性不一致,有失经济法所要体现的公平性。而国外则设立 的较为具体如《废旧汽车处理条例》、《电子废物和电力设备处理条例》等。 第三,从中观 经济系统来看,它介于宏观与微观经济系统之间,具备了两者所不具备的特质,它没有像微观系统细致到每个企业,也没有宏观层面那样广泛,它是 针对地区性 发展循环经济的法律制约。中观层次内,微观的范围扩展到一地区的经济个体集合,使得系统内发展循环经济的结构更复杂化,其不仅要考虑单个企业的 消耗与产出的比值,还要考虑整个地区资源的利用率和效益的产生。而相比较宏观经济系统来说,中观经济系统下循环经济的经济法律制定更为具体,针对了地区的 特质,将总的指导性条例分解为可实施、促进当地实现循环经济的法律法规。但与微观层面相对应的经济法制定的问题类似,目前,没有单个地区针对自身的地区特 点、行业特征制定相应的经济方面的政策,而是采用宏观层面的相关经济法规,不能体现中观经济系统下最有利于循环经济的实现、艰巨了短期效益和长远利益的共 同获得等优势,使得经济法的价值不能更好的凸显。

三、循环经济中经济法问题的应对机制

针对循环经济中相关经济法方面出现的不足,可以从三方面构建完善的经济法,创建和谐的法律化 环境,构建利于循环经济的经济法律保证机制。这三方面即在经济法背景下,建立国家推进机制、市场调节机制和 社会参与机制。

国家推进机制即从宏观视角采取的应对措施。与循环经济相关的经济法在这里是面对整个国家,所以相关经济法的制定更多体现的是指导性,让地区和 单个企业有总体性的方向。一来循环经济的出现比国外来的晚,大众对于循环经济的认识不清,政府通过经济法的清晰界定循环经济,让个体和企业了解循环经济的 大致情况。加大可持续理念的宣传力度,提高大众对于减量化生产、资源再利用、循环利用的意识。当然实现循环经济需要消耗一定的成本,一方面由政府承担,这 体现在政府在制定经济法中消耗的人力、物力,以及在经济法推广实施过程中的费用等,这些成本的付出,不会引起个体层面的反对,因为循环经济发展对地区以及 的人类的好处大家都有所认识;另一方面,企业在实现循环经济中也要消耗在原来生产成本之外的成本,如更新生产设备、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增加污水废气等无效 益环节的费用,在短期内来看是增加企业的负担,尽管利用整体循环经济的实现,但对于企业而言似乎短期看不到收益,这就降低了企业履行相关条例的积极性,甚 至有些企业选择逃避应该履行的社会义务,这就需要利用经济法的另一个特性就是其具有的强制性。通过制定明确的企业规模、效益实现率、具体污染处理承担的指 标,来约束企业完成循环经济所要求的。政府的执行力度就是整体实现循环经济的有效保障。同时,在强制性的约束性,政府还可以利用一些奖励措施,如技术含量 高、污染小、实现生态循环系统、开发废物利用技术的企业进行物质上肯定,也可以给予 财政优惠等奖励,提高企业实施循环经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经济法视角下,市场调节机制的内涵是指通过市场化的方式调节资源配置、引导资源配置符合循环经济发展的要求。根据发达国家运用的与经济法相关 的市场机制,我国可以借鉴,针对国内循环经济发展需要设立相应的经济制度。如收费制度,企业生产会对环境或多或少造成一定的污染,国家或地区根据本国以及 当地的情形,参照国家经济法相关条例应设立污染超过法律规定企业要承担的排污费用。一方面,政府要制定清晰的排污标准,不管是在排污量还是在污染浓度上都 要有明确的规定,并设计合理的收费计量方法,将企业对社会、环境造成的损失转化为实质性的承担费用上;另一方面,当地政府要切实加强监督,加大监管力度, 不要让污染超标的废物再流进自然界,也要及时对违法、不履行社会责任的个体企业进行惩罚、 教育,从而真正控制经济发展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市场机制除了收 费制度以外,还可以建立排污权交易制度和押金制度,国外已有成功案例的如环境损害 保险金以及环境保护基金等都值得我国借鉴。

最后,就是完善公众参与机制。消费者处于价值链的末端,但却最终影响着价值链的源头,包括原材料的供应和产品的生产,所以转变传统的消费观是 实现循环经济的最本质要求,只有整体消费观的提升,人们对循环经济、绿色消费的倡导,才能最终带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在构建于循环经济相关的经济法律 时,需要考虑如何有效提高广大消费者的消费观念,以及消费者的参与度。而消费观念的提升以及公众参与机制的建立可通过多方面实现。如企业可建立群众监督机 制,即公众通过对循环经济的理解,对当地的企业或消费者有关的企业的行为、社会履行度进行监督,如企业排放的污染对当地居民生活产生影响,公众可以通过法 律途径进行检举;公众还可以通过诉讼机制来维护自身的利益,企业的生产对环境造成危害时,不论是噪音还是污水废气的排放过量都会影响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 展,公众就可以进行诉讼,保护自身利益的同时,更弥补了政府监督上出现的不足和漏洞。此外,政府还可以让公众参与环境法律、经济制度的制定,如进行举办公 民监听会、论证会,征求经济法设立的相关企业、专家以及公众对经济制度的合理化给出意见,实现经济法设立的民主化。

参考文献:

[1] 王益恒.关于建立循环经济指标体系的思考[J].中国 统计,2005,(8)

[2] 周玉梅.构建循环经济模式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J] .当代经济研究,2004,(2)

[3] 王璟,何树亮.经济法语境下的循环经济[J].黑河学刊,2006(1):34-38

[4] 陈为旭,张济宇.浅析中国循环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几个问题[J].经济师,2009(1):81

[5] 黄茂钦.会构建的经济法保障机制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

关于经济政治论文1500字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