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毕业升学语文统一考试试题

发布时间:2017-02-22 14:40

中考是汇百万人参加的一次练习,同学们要抓紧时间复习。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初中毕业升学语文统一考试试题,希望会给大家带来帮助。

初中毕业升学语文统一考试试题:

一.积累及运用(18分)

1.书写。请你在答题中努力做到书写正确、工整,卷面清洁。阅卷者将根据(第

一至第三大题)卷面书写情况给你评分。(3分)

2.阅读下面文段,完成⑴—⑶题。

亲爱的同学,①初中三年,你孜孜( )不倦地在浩hàn( )的知识海洋里áo( )游,如今你像一只出巢的雄鹰,即将展翅( )飞翔,去寻找新的更高的起点。②凭着你谦虚的态度、③扎实的知识和坚忍不拔的毅力,老师相信!④你一定会成功。

(1)给上段文字中加点的汉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2分)

(2)文中标序号的4处标点中,使用不当的一处是〖 〗,应改为: (1分)

(3)文段中有1个词使用不当,这个词是: ,应改为: (2分)

3.积累优秀的古诗文可以丰富语言,提高语文素养。根据提示填空。(6分)

①学而不思则罔, 。(《<论语>六则》)

②其必曰: ,后天下之乐而乐乎。(范仲淹《岳阳楼记》)

③周敦颐在《爱莲说》中道出荷花庄重质朴,洁身自好,不落尘俗高贵品质的句子是: , 。

④从逆境中走出的人,常常会吟诵陆游《游山西村》中很富哲理的名句:

, 。

4.口语交际与名著阅读。(4分)

学校开展题为“走进名著”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内容是:从《西游记》中推荐一位熟悉的人物,用一段简洁流畅的话,向同学们介绍该人物的一个故事情节,并说出该情节中体现他哪方面的性格特征。假如你面对同学,应该怎样介绍?(100字以内)

二.古诗文阅读(17分)

阅读下面两段诗文,完成5-9题。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 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陶渊明 《桃花源记》节选)

【乙】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陶渊明《饮酒》)

5.理解文言文词义,常常借助工具书。下框中的文字出自《古代汉语词典》。

文中“屋舍俨然”中的“俨”字应选择的正确义项是【 】(填序号)(2分)

俨 yǎn ①庄重。《诗经·陈风·泽陂》:“有美一人,硕大且~。”王延寿《鲁灵光殿赋》:“~雅跽而相对。”②整齐。王勃《滕王阁序》:“~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

6.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子中的意思。(3分)

①便要还家: ②既出,得其船:

③醒能述以文者: (出自《醉翁亭记》)

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⑴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⑵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8.请发挥你的联想与想象,用语言描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所展现的画面。(4分)

9.从《桃花源记》和《饮酒》中,你认为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是什么?结合当今社会实际,简要说出你对建设和谐社会的认识。(4分)

三.现代文阅读(35分)

(一)总与一缕炊烟有关

写下这题目,仿佛又看到母亲从一缕炊烟中走出来,用树皮般粗糙的双手,拍打掉衣服上的灰尘,理净发丛里的草渣。然后静默在老屋的矮檐下,像一只窝旁守候的老鸟,若有所待地张望着村前的小路。时间往往是黄昏,彩霞满天;或傍黑,薄暮冥冥。父亲还在田地里劳作。我和妹妹走在回家的路上。那时,最迫切的愿望,便是能望见自家屋顶上的炊烟――那甜暖的香,再远,也能点亮了我们的眼睛和脸庞。

母亲等饭熟了,就在夕光薄岚里,在飘散的几缕炊烟中,默默地守望着。

其实,母亲所能煮的,也就是“饭”而已。自每年春三月下秧,到秋八月才有新谷入仓。在这段漫长的青黄不接的日子里,一天三顿,都只是红苕稀粥,或稀粥红苕。有时,就忍不住要冲母亲撒气。每到这时,母亲总是默然无语,仿佛她真是不该只煮出这样的饭食。

虽然如此,粮食却仍不够吃。吃饭时,母亲总是先给我们盛上满满一大碗,再舀自己的。饭桌上,母亲也总是坐在靠近灶屋那“挂角”(方桌的四角)的位置上。①捧了碗,慢腾腾地举箸援筷,似乎在品尝美味,又似乎难以下咽。每当看到父亲或我们的碗空了,便抢着去给我们添饭。倘若锅里也没了,脸上就又是一丝愁苦和讪然,沉重得令人至今难忘。那时,母亲最大的快乐,或许也和我们一样,就是逢年过节。因为,她终于能给我们煮出一顿好吃的饭菜来。饭菜终于上桌了,母亲便会兴奋地宣布:“开饭啰,开饭啰!”那时,母亲总是很少动筷,而是凝望着我们,嘴里喃喃着,说:“真想天天都能这样!”

终于能够天天都这样了。我和妹妹,却不能天天都吃到母亲做的饭菜了。我到外地求学了,然后工作了,成家了。妹妹也到异乡打工,然后出嫁了。母亲仍在老家,里里外外地忙碌着,一日三餐地烧火做饭。我们偶尔回家,母亲总要亲自下厨忙乎。②饭菜自然丰富多了,母亲脸上,却依旧常有黯淡和讪然。父亲来信讲,你妈每顿饭都要念叨,不知娃们吃饭了没。父亲又讲,家里杀了猪,心舌肚都留着。你妈说看啥时能回来,她做给你们吃。

“又见炊烟升起……”每听到这歌声,都恍惚觉得,有一缕缕绵绵的炊烟,在眼前袅袅地飘升起来,那淡蓝淡蓝的烟里,满是最平常的人间气息,朴素、温暖而芳香,叫人莫名地感动、惆怅。眼睛里,也禁不住一阵潮湿,依稀看见,我苍老而慈蔼的母亲,正站在老屋的矮檐下,站在一缕缕炊烟的背景前,远远地望我,暖暖地喊我。

那炊烟,我想,该就是母亲生命的光束了。而它,我知道,也正是我生命的初源。(文∕江湖一刀 选自2008年第1期《读者》有改动 )

10.阅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3分)

11.文中对母亲有多处精彩的描写,请从两个画线的句子中任选一句,结合语境作简要赏析。(3分)

第( )句赏析:

12.文中多处使用修辞方法,请你用“﹏﹏﹏”线在原文上画出两处,并在其右侧空白处写出对应的修辞方法。(2分)

13.文章最后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3分)

14.学习本文,结合自身的成长经历,举一例说说父母(或亲人)怎样关爱你,你将如何表达对他们的感恩之情?(4分)

(二)红红绿绿环保袋

①在悉尼和墨尔本街头,我常常见到人们挎一个或者拎一个鲜绿色或玫瑰红的长方形的大袋子,颜色十分鲜艳。友人阿森告诉我,这是“环保购物袋”,通常简称“环保袋”。

②阿森的话,给我解开了环保袋之谜。我当年是北京大学化学系毕业的。我明白,超市场免费供应的那种透明塑料袋,通常是用聚乙烯塑料或者聚氯烯塑料制成的。聚乙烯塑料、聚氯烯塑料成为垃圾后,难以分解,给环境造成了污染。正因为这样,澳大利亚提倡用环保袋取代聚乙烯塑料、聚氯烯塑料。这种环保袋,是用无纺布做成的,成为垃圾以后,易于分解,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③在美国,2007年推出的时尚环保购物袋,是用丝绸和小牛皮手工制作,可以折叠成钱包大小,价格高达960美元,乏人问津。英国推出的“我不是塑料袋”的时尚环保购物袋,售价15美元,也无法普遍推广。澳大利亚的环保袋走大众化之路,价格不到1美元,得到了普遍推广。

④其实环保袋的成本不止9角9分澳币。澳大利亚政府为了推动以环保袋取代塑料袋的工作,特地降低环保袋的价格,以求能够让普通百姓乐于接受。考虑到在澳大利亚生产环保袋,成本很高,澳大利亚政府委托中国企业生产环保袋。所以,澳大利亚街上流行的环保袋,大都是中国制造。不过,中国虽然为澳大利亚生产了大量的环保袋,在中国本土,环保袋还没有成为“时尚”。

⑤悉尼市政府以及广大市民的强烈的环保意识,是值得其他城市学习的。我们确实应当加强环保观念,爱护我们的地球,因为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文∕叶永烈 选自2007年7月20日《新民晚报》有改动)

15.本文说明对象是: ;说明对象的特征是: 。(2分)

16.本文第③段主要采用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3分)

17.阅读下面“相关链接”材料,结合本文,发表看法(3分)

相关链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通知,自2008年6月1日起,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通知发布后,有部分人议论:禁止免费提供塑料袋(限塑)给顾客带来不便。

你对“限塑”有何看法,请简要说明理由。

(三)什么样的成就感令人仰望

①崂山脚下有个被称为“裸捐富豪”的农民王明殿,十几年来,他已捐出价值百万元以上的钱物,用于修路、植树、帮困济贫、资助沂蒙老区教育,而他一家三口却住着用13.2平方米集装箱改造的简易房。他经营着4家企业,但个人存款从没超过2万元,因为每当超过2万元,他就取出来捐给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②有人不解他这样做的动力何来,他说:“我能让百十口子人有活干,凭自己的劳动挣饭吃,我还能帮助一些身处困境的人,让700多个学生安心读书,我觉得非常伟大,非常有价值,也非常快乐和幸福。”

③“觉得非常伟大”,让人有些意外,细想却让人信服。仰慕伟大,渴望得到承认,追求人生的成就感,是文明社会每一个人的正常心理诉求。人生在世,谁不希望自己能够有所成就,能创出一番事业,能得到他人、社会的认可与肯定?王明殿也不例外。可如果单纯以个人财富的标准来衡量,王明殿是无论如何也难以与“伟大”沾边的。能够以自己的力量,给困难的人以帮助,甚至影响并改变了700多个孩子的人生走向,从这个角度来看,王明殿10余年来的善行,的确可以称得上一项伟大的事业,他也完全有理由为此而觉得伟大。

④“觉得非常有价值”,是让王明殿“把好事做到底”的理性判断和信念支撑。财富有价,爱心无价。王明殿的善行,消耗了他个人有形、有限的物质资产,回馈给社会的却是一笔无形的精神财富、道德财富。这笔财富的价值,不仅在于给困境中的人以温暖,还让人们感受到了道德的光辉和善行的力量;不仅会在受助者的心中永远“保值”,还会在持续不断的爱心传递中得以放大、实现“增值”。

⑤12年前被王明殿资助过的一名学生,研究生毕业后放弃了留在大城市工作的机会,回到沂蒙老家当了一名教师。如今,他也像王明殿当年帮他那样,资助了两名家境贫困的学生。而在他的带动下,青岛的市民多次发起募捐活动,为沂蒙老区及贵州边远山区的学校和贫困的学生捐资捐物,成为城市文明的一道风景。

⑥“感到快乐和幸福”,在某种意义上说,这是爱与奉献变成自觉、得以持久的重要原因。不惟王明殿,其实所有的爱心奉献者,都在默默的“给予”过程中,收获着发自内心的满足和快乐。在一场慈善晚会上,有位屡屡向爱心公益事业慷慨解囊的企业家说:“拥有帮助别人的能力,这本身就值得庆幸和感恩;那么,我们为什么不用好这种能力,去获取更高层次的满足和快乐呢?”

⑦与高尚的成就感相伴的,必然是高尚的幸福感。“给永远比拿更愉快”,高尔基致他儿子信中的这句话,正道出了这种成就感、幸福感的源泉和真谛。

⑧不是所有的成功都担得起“伟大”,也不是所有的事业有成者都能赢得尊敬的目光,而住在集装箱的“裸捐富豪”王明殿,以及其他无数爱心奉献者,他们所追求和拥有的成就感,无疑是值得我们深情地仰望。(文/王朝明/选自《人民日报》2008年1月3日)

18.阅读全文,概括回答“什么样的成就感才是令人仰望的”?(2分)

19.选出分析文中第②-⑦段结构关系正确的一项【 】 (3分)

A.②—③④⑤⑥-⑦ 即总-分-总 B.②③④⑤⑥⑦是并列关系

C.②与③④⑥是总分关系,⑤和⑦分别与④和⑥构成递进关系

20.结合文中第⑥自然段所阐述的道理,理解“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的含义。(3分)

其含义是:

21.阅读下面材料,结合本文进行探究,写出你的探究结果。(4分)

【材料1】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县及其周边发生特大地震之后,全国人民众志成城,谱写了“大爱无处不在”的一曲曲动人的壮歌。社会各界为抗震救灾捐赠款物的数额与日俱增:截至5月18日,60.23亿元;截至21日,160.09亿元……截至6月16日止,457.32亿元……

【材料2】汶川相册有这样一张照片(如右图)。

照片提示:只要有这只手在,蜡烛是永远不会被吹灭的。

探究结果:

四、写 作(50分)

22.请从下面的两道作文题中任选一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①请以“亲人给了我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先把题目补充完整。(横线上可选填:“力量”、“支持”、“鼓励”、“安慰”……)

②阅读下面材料。请自选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有一个人经常出差,也经常买不到对号入座的票。可他总能找到座位。其办法很简单,就是一上车就耐心地一节车厢、一节车厢地找。而大多数乘客却被车厢拥挤的表面现象迷惑了,不去想办法,也没有寻找的耐心,还担心回来连站的地方也没有了。与生活中一些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害怕失败的人,永远只能滞留在没有成功的起点上一样。他们最终只能在上车时最初的落脚处一直站到下车。

题目:

初中毕业升学语文统一考试试题答案:

一.积累及运用(18分)

1.书写正确、工整,卷面清楚,记3分(规范修改不扣分);较好,记2分;一般,记1分;字迹不清,涂改较多,不得分。

2.⑴zī 瀚 遨 chì 评分标准:每答对一空格给0.5分。⑵⑨ ;“,” 评分标准:每格0.5分。⑶改法一:把“知识”改为“基础”或“功底” 改法二:把“扎实”改为“丰富”。评分标准:找出错误给1分,正确改正给1分,共2分。

3.默写。(6分)(每个空格1分,错一字,该空格不得分。)①思而不学则殆;②先下之忧而忧;③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4.示例:同学们,大家好 。我给大家介绍孙悟空。他在取经路上,是师傅的好帮手:“三打白骨精”,他穷追猛打,决不手软;“三借芭蕉扇”,他有勇有谋,可见他爱憎分明,疾恶如仇,本领高强。他是艺高胆大的神仙传奇.更是血肉丰满的英雄好汉!介绍完毕。谢谢!(唐僧:诚实善良,是非不分,一心向佛。沙僧(沙无净):个性忠厚,态度随和,恪尽职守。猪八戒:好吃懒做,个性诚实。评分标准:称呼与结语各0.5,引出介绍对象1分,故事情节给1分,人物性格给1分。)

二.古诗文阅读(17分)

5.②

6.要:邀请 其:他的、自己的(代渔人) 以:用

7.(1)小孩和老人,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评分标准:关键词“黄发垂髫”、“并”、“怡然”,每个0.5分。)(2)(渔人)就沿着原先的走过的路,处处都做好标记。(评分标准:补充主语(渔人)0.5分、关键词“扶、向、志”各0.5分。)

8.在整齐的篱笆旁,我亲手采摘金黄的菊花,周围顿时香气弥漫;在悠闲恬适间,突间望见高大的庐山,云雾缭绕。在夕阳的照耀下,庐山仿佛披上了一件彩衣,不时有成群结对归巢的鸟儿,吱吱喳喳,打破了山林的幽静。(评分标准:有合理想象2分,有景物的描写给1分,准确地修饰语给1分;根据表达效果,酌情给分。)

9.理想境界是:没有战乱,安定团结;相处和谐;生活富足;环境优美。(评分标准:答对其中的两点即给2分;) 对建设和谐社会的认识,属于开放性答题,只要能从以上四点中的任意两个方面去答题。认识到位,表达流畅即给2分。

三.现代文阅读(35分)

(一)

10.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以一缕炊烟为线索,生动记叙了母亲一生为儿女们的“吃”的忧与乐,表现了母亲无私、善良、仁爱的优秀质量。(评分标准:线索、内容、质量各给1分;)

11.①句赏析:本句是对母亲动作(细节)描写(给1分),“慢腾腾”并非母亲天性动作缓慢,“似乎品尝”、“难以下咽”也是母亲并非挑吃、不想吃,而是在生活困难的时期想让给儿女吃,形象地表现出母亲的无私与慈爱、隐忍,也反映出当时农村生活困难,给母亲带来的一份忧伤。(给1分)②句赏析:本句是对母亲神态的细节描写(给1分),物质丰富了,生活富裕了,母亲的脸上本应挂满笑容,但她脸上依就“黯淡和讪然”,传神地展现出我们远离父母之后,母亲对我们生活牵挂和对儿女的思念,更加突出母亲伟大、无私。(给1分)

12.划对使用修辞手法的句子,并准确地写出其修辞格,每处1分。

13.作用是:是全文的主旨句(给1分),起到总结全文(给1分),深化主题的作用(给1分)。

14.开放性答题,能用具体的事例,写出父母的关爱(给2分),能表达你对父母的感恩之情,表达流畅,(给2分)。

(二)

15.(3分)环保袋(给1分);用无纺布做成的(给1分),成为垃圾以后,易于分解,不会造成环境污染(给1分)。

16.(3分)主要采用列数字与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给2分),更清楚地说明澳大利亚环保袋时尚、价廉物美。(给1分)

17.(2分)我国政府已采取措施,控制使用塑料购物袋(给1分),塑料购物袋所造成环境污染的现象将得到有效控制(给1分)。

(三)

18.(2分)王明殿及无数爱心奉献者所追求和所拥有的,把“给予”当作最大幸福的成就感(只要答出本句即可给2分),是最令人仰望的。

19、C

20.奉献爱心的人会得到爱的回报,把幸福传给别人的人,会收获一种高尚的幸福感。答对意思即可给2分。

21.汶川地区发生特大地震后,全国无数的爱心奉献者,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帮助他们共度过难关,重建家园。评分标准:扣紧汶川特大地震,爱心奉献者,温暖的援助之手,以上的主要信息,表达流畅,意思答对却可给4分。

四.写作(50分)

作文评分标准 :略

初中毕业升学语文统一考试试题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