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听后感3篇

发布时间:2017-03-17 14:23

“四个全面”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布局,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听后感心得体会,希望大家喜欢。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听后感3篇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听后感1

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的社会。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推动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战略布局。这一重大战略布局既有战略目标,又有战略举措,每一个“全面”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这一重大战略布局是我们党总结我国改革开放历史经验,深入分析我国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发展进入新阶段的新情况和深层次问题而提出的,具有根本性、全局性,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深刻理解战略目标

中国共产党与西方政党的一个重要区别在于,她不像西方政党在野时只谋求下次竞选获胜,执政后只谋求下届连任,只有近期目标而无远大理想。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既有远大理想或最高纲领即实现共产主义,又有近期目标或最低纲领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因此,她在执政过程中始终坚持远大理想和近期目标、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用最高纲领规定前进的方向,用最低纲领表达最高纲领在特定阶段的实践性目标。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对着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新中国成立标志着第一个历史任务完成,现在我们正着力完成第二个历史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在新世纪确立的战略目标,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发展阶段。这一目标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基本成形,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最终确立下来。这一目标是社会全面发展的目标,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中国人民把中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强烈期盼。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等各个方面。其中,经济建设是中心,政治建设是保障,文化建设是灵魂,社会建设是条件,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这一战略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能否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直接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能否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前景光明、任务艰巨,还将面临很多挑战,比如:我国发展中还存在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教育、就业、医疗、住房、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社会治安、执法司法等领域还存在一些突出矛盾。面对这些挑战,我们要按照党的十八大的要求,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在科学发展中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两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系统把握战略举措

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是最鲜明的时代特征。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任何一个领域的改革都会牵动其他领域,同时也需要其他领域的改革密切配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系统部署。当前,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紧紧围绕总目标,即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加强各项改革关联性、系统性、可行性研究。应在基本确定主要改革举措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各领域改革关联性和各项改革举措耦合性,深入论证改革举措可行性,把握好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关系,使各项改革举措在目标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在实际成效上相得益彰。必须从全局看问题,看我们提出的各项重大改革举措是否符合全局需要,是否有利于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对党和人民事业有利的,对最广大人民有利的,对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有利的,该改的就要坚定不移改,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对国家和民族负责。必须始终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立足于国家整体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进行整体部署,破除妨碍改革发展的思维定势,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全面依法治国,是我们党在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之后,对建设法治中国的进一步阐述。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此作了全面具体的部署。全面依法治国,涉及思想观念、体制机制、领导方式和作风建设等各方面。当前,关键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推进依法治国的各项举措,在党的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做好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根本保证。全面从严治党,就是要落实从严治党责任,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从严管理干部,持续深入改进作风,严明党的纪律,发挥人民监督作用,深入把握从严治党规律,实现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着力做到协调推进

“四个全面”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布局,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其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的战略目标,决定着我们的发展方向;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犹如支撑战略目标的三根支柱,缺一不可。“四个全面”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统一于党治国理政的伟大实践,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面向未来,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必须协调推进“四个全面”。

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必须加强顶层设计。协调推进“四个全面”,不仅是工作布局的重大创新,更是思想观念的深刻变革。“四个全面”涵括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方方面面,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统揽治国理政的全局。应强化问题导向,抓住重大问题和关键问题研究思考,着力研究和解决“四个全面”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方面体制改革,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推动国家各项事业发展。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顶层设计,针对法治工作中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出强有力的举措,加快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全面的法律保障。加强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顶层设计,分析党的自身建设面临的挑战和存在的问题,把从严治党落到实处,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必须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我国是一个大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各方面和各领域差异大,需要处理的问题多,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而要突出重点,着力解决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十个指头弹钢琴”,注重的是全面,但更讲究的是十个指头的动作要协调配合,否则就是乱弹琴。面对复杂形势和繁重任务,既要有全局观,对各种矛盾做到心中有数;又要优先解决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此带动其他矛盾的解决。中央提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就是当前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主要矛盾。我们既要注重整体谋划,又要注重牵住“牛鼻子”。在工作中,既要讲两点论,又要讲重点论,不能主次不分。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必须始终围绕战略目标,不能丝毫偏离方向;必须紧紧抓住三大支柱,任何一个支柱都不能软、不能弱。

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关键是全面从严治党,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是艰巨繁重的系统工程,必须加强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以保证正确方向、形成强大合力。因此,在“四个全面”中,全面从严治党是关键。只有全面从严治党,才能使我们党更加坚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进程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只有全面从严治党,才能按照全面深化改革的部署,协调各方面力量,使经济社会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取得新进展。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领导干部要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带动全党全国人民一起努力,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上不断见到新成效。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听后感2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 这是 我们党治国理政方略与时俱进的新创造,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新飞跃 。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我们一定要深刻理解、牢牢把握“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自觉贯穿于工作实践的始终,适应新形势,应对新挑战,实现新 作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尽职尽责。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的战略布局,是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总方略,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路线图”。“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实施,表明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方略更加完善,标志着我们党对党的执政规律、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新的高度,党带领人民向着宏伟目标的伟大进军又迈出重要一步。

“四个全面”总方略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今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理论创新成果,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开启改革开放伟大实践到“五位一体”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从“坚持党的领导,改善党的领导”到“全面从严治党”——正是党治国理政方略的不断完善中,党和国家事业不断走向兴旺发达,中国以势不可挡的雄姿屹立于世界东方。

短短30多年,从国民经济濒临崩溃到经济总量世界第二,实现如此逆转,“中国为什么能?”根本原因在于我们党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勇于开拓、与时俱进,围绕执政兴国的历史使命,适时提出反映发展阶段性特征的目标任务,把总目标化作总方略,把总方略变为具体的谋篇布局和任务落实,形成战略优势,取得战略成果,不断切近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一个整体,既有战略目标,也有战略举措,每一个“全面”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其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阶段性战略目标,是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战略统领。全面深化改革是实现战略目标的关键一招、根本路径,全面依法治国是实现战略目标的基本方式、可靠保障,而全面从严治党是发挥党的坚强领导核心作用、为实现战略目标提供坚强组织保证的根本前提。必须把每一项战略举措放在“四个全面”的总体布局中来把握,才能正确认识每一项举措同其他三个“全面”的关系,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全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总要求贯穿各项工作的全过程、各环节,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凝聚起更为强大的正能量、推动力。

现在距离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有5年时间。让我们深刻理解、准确把握“四个全面”总方略的重大理论意义、实践意义,进一步把思想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四个全面”总方略上来,增强政治定力,提高执政水平,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意识和夙夜在公的责任意识,锐意改革、开拓创新,不断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接力奋斗实现宏伟目标的历史进程中绽放时代精彩,书写历史荣光。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听后感3

当今时代,以经济科技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竞争,既表现为国家“硬实力”和“软实力”的直接较量,更是国家战略思维、战略决策和战略行动能力的深度角逐。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胜,关键在于以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的治国理政总方略,抢占制高点、赢得主动权。

小康社会、深化改革、依法治国、从严治党,让人耳聪目明,体会深刻,尤其人民日报刊发系列文章,正式拉开了引领民族伟大复兴时代战略布局的大幕。今年的两会,既是深入研读认识“四个全面”的重要场合,也是凝聚力量推动落实“四个全面”的宽广平台。尤其加上“全面”两个字,意义深远,不仅意味着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的总体框架更加完整,日臻成熟,而其重要性在于,它鲜亮地勾绘了民族复兴的深刻逻辑,从而成为畅想中国愿景、登高望远,民族伟大复兴新的切入点和着眼点。

“四个全面”从去年12月在江苏调研时第一次提出后,开始引人注目。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在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在中央政治局会议和集体学习中、在春节团拜会上……习近平一而再、再而三地不断强调,让“四个全面”成为备受关注的“新提法”。

“四个全面”之所以引起人们的重视,在于实际上概括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动中国现代化、推动改革开放的四个关键问题,抓住了中国发展的“牛鼻子”。勾画出 “全面深化改革关键之年”“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开局之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壮丽画卷,也将从这一年更加波澜壮阔地展开。

今年两会的重要性,与2015年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有直接关系。这一年,中国处在内外环境深刻复杂变化之中,增长、转型、改革等融合在一起,短期、中期和长期问题交织在一起。这就决定相当多的重大问题需要在今年加以讨论、达成共识、形成合力。中国的改革发展,在过去两年取得了多方面的突破,但还有相当多的领域面临攻坚挑战,有的需要克服较大困难。

全面依法治国是2014年提出的重大命题,2015年是开局之年,人代会将审议立法法修正案草案,如何做实依法治国,各方极为关注。2015年也是“十二五”收官之年,以什么态势收官,为“十三五”奠定一个什么样的基础,同样备受瞩目。2014年见证中共 “打虎拍蝇”力度不断升级,如何进一步推进从严治党是百姓的强烈期待。

今年两会的一系列热点,包括政府工作的整体部署,从经济发展的“双引擎”“双中高”到全面深改和扩大开放,从简政放权到结构优化,从创新创业到社会民生,乃至国防和外交,都将在“四个全面”中得到统一。

中国的发展,需要“天人合一”的举国智慧,需要“以和为贵”的包容气象,需要高屋建瓴的全面战略,需要激发经济活力,需要落实十八届四中全会的改革精神。因此说“四个全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中国怎么变,两会内外见。”“四个全面”战略,既是中国发展道路的新指引;也是指明方向、协调步伐、全面科学思维的新要求。今天的中国,需要在“四个全面”战略指引下,从民族复兴大业出发,融汇古今中西、把握时代脉搏,共筑民族复兴的伟大中国梦。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心得体会4

我们要深刻认识“四个全面”的战略意义、协调关系、精神要旨以及实现“四个全面”过程中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下面分享一篇关于深刻把握“四个全面”相互关系的一些认识。

“四个全面”作为党治国理政的总纲领,是一个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必须准确把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和辩证关系,努力做到“四个全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四个全面”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每一个“全面”都是一整套结合实际、继往开来、勇于创新、独具特色的思想系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指向;全面深化改革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关键一招”,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注入强大动力;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可靠保障,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保驾护航;全面从严治党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支撑,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总的来看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处于统领地位的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为实现战略目标提供强大动力、可靠保障和根本支撑。认真研究“四个全面”的内涵实质,准确把握“四个全面”相互关系,深入落实“四个全面”基本要求,积极探索有效推进的方法路径,是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必然要求,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发展、整体提高的客观需要。只有正确认识理解每一项战略举措的战略意义,把“四个全面”总要求贯穿于工作的全过程、各环节,使之同频共振,形成合力,才能有效破解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难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起更为强大的推动力量。

贯彻落实“四个全面”,系统全面地看待问题是重要方法。作为一个有机联系、相互贯通的顶层设计,“四个全面”既相互区别又相互关联,每一个“全面”都互为动力,互为条件,共同构成了逻辑严密的体系,不可分割、不可偏废。回顾中国发展历程,正是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引领和党的坚强领导,才保证了社会在正确的轨道上运行,正是法治与改革的相互配合、并驾齐驱,才推动了社会的协调发展,始终坚持系统全面、整体推进的科学方法论,是我们稳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条宝贵经验。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改革、法治与党的领导等各个方面的关联性和互动性进一步增强,每一个方面的进展都会对其他方面产生重要影响,每一个方面又都需要其他方面协同配合。中国改革发展稳定的这种整体性特征,决定了我们的各项决策部署,必须更加注重“四个全面”的相互促进、良性互动、协同配合。不着眼全局、统筹兼顾,不相互配套、相互促进,很多单项突破就很难完成。深刻把握“四个全面”辩证统一关系,就要求我们讲战略、谋全局,思路上想全,方法上抓全,兼顾方方面面,统筹协调运作,注重加强各方面的配套和衔接,为全面推进“四个全面”打下坚实基础。四个全面心得体会

贯彻落实“四个全面”,在重点领域取得突破是关键。整体推进,统筹协调,才能把握改革发展大局;重点突破,以点带面,才能形成改革发展的带动力量。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一些群众普遍关注、反映强烈的具体问题,涉及面广、利益关系复杂,大多都是涉及全局的改革难题。比如,深化改革行政审批制度,重新界定政府权力边界,突破了原有利益格局,又为下一步的强化依法执政,构建新的治理构架打下了基石;“打虎拍蝇”,惩治腐败,事关依法治国和从严治党全局,事关人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有利于为改革发展稳定塑造更为健康的政治生态环境。这些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牵一发而动全身”,“一子落而满盘活”,关系发展大局,关系改革成效,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的重中之重,是整体工作的有力支点。以这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为突破口,势必对全面协调推进“四个全面”起到牵引和推动作用。只要我们能紧紧围绕“四个全面”这一新的战略部署凝聚共识,统一步调,奋发有为,既注重总体谋划,又注重牵住“牛鼻子”,把握好全面建设和重点突破的关系,就一定能形成强大合力,不断开创改革发展新境界。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心得体会5

高仁建

2月2日,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在中央党校开班,习近平总书记在开班仪式上讲话中集中论述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逻辑关系,引发媒体和社会各界关注热议。这是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在正式讲话场合集中阐述四者关系,宣示了“四个全面”已成为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全新布局。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的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从讲话中我们不难看出,通俗来讲的话,我们各项工作的目标就是实现小康社会,其他三大举措都是为这一目标服务的,这显示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总体框架更加完整,趋于成熟。

“小康社会”是由邓小平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规划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蓝图时提出的战略构想,和我们日常生活中对“小康社会”的平民化定义不同,真正意义上的“小康社会”是有着严格的标准的,特别是在中共十七大之后,提出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项指标。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与“建成”一字之差,但意义深远。这体现出在新形势下,我们的工作目标更加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和特征,步伐更加稳健、作风更加务实。此次习总书记“全面”二字的提出,覆盖面更广,而且加强了力度深度广度。这两个字非常提气,给人勇气和信心,鼓舞士气

任何科学的目标如果没有配套的措施来推进,那都将成为一句空谈,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主体目标下,“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三大战略举措,让主体目标的实现变成了可能。从四者的关系来看,只有全面深化改革,才可能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个领域突破利益的藩篱,挖掘社会的潜力,刷新体制机制;而在这一过程中,只有按照法治的方式治国、办事,才可能为改革提供长久的保障,保证航向不偏离、成果能固化;而要达到这些目标,作为领导这一进程的中坚力量,中国共产党必须做到上下一心、团结有力。因此,重塑政治生态、强化政治规矩、净化党的肌体,就成为迫在眉睫、也利于长远的重大部署。

胜非为难,持之为难。我党提出这样一个战略布局并非难事,但是如何在这一目标的引领下,强化举措、狠抓落实、排出万难、昂扬奋进才是最难的。在“新常态”下,经济发展进入换档调整期,政治更加和谐、法治更加完善,我们也应当以坚实而稳健的步子去推动“四个全面”的贯彻落实。比如:

要抓“关键少数”,加强干部队伍特别是领导干部队伍建设,使其把注意力更多放在调整结构、产业升级、化解产能上,放在学法、懂法、用法、护法上,放在扬正气、肃邪气、接地气、聚锐气上。

要抓“求真务实”,这是党的活力之所在,也是党和人民事业兴旺发达的关键之所在深入践行和落实群众路线,坚决反对“四风”,把“为民务实清廉”继续作全党各项工作的崇高目标和基本准则。

要抓“职能转变”,科学调节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对哪些事物负有管理权责,管什么,管多宽,管到什么程度要有清醒的认识和把握。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履新两年来,治国理政的思路更加清晰、成熟,为今后一段时期内制定了宏伟的工作目标和战略举措,这些目标和举措推进的关键仍离不开“落实”二字,尽管这是每一个“关键少数”应该考虑的问题,也是每一个公民、参与和享受其中的人应当用双手去抓好、用双脚去踏实的工作。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心得体会6

“四个全面”中的每一个“全面”如果把它单列出来,大家并不陌生。但是,我们把握了这些提法的前后变化,尤其是把握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总结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实践经验基础上所作的新论述,并且他把“四个全面”有机结合起来,我们就能清楚地看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在我国政治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阶段提出来的,深刻理解“四个全面” 战略布局,己经有了崭新的内涵。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小康”这个概念,是邓小平在20世纪七十年代末,把它与“翻两番”、“中国式现代化”等概念一起提出来的。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推进,我们对“小康”内涵的认识不断深化和拓展。从“总体小康”目标在20世纪末基本实现,到21世纪初开始建设“全面小康”。从十六大论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四个方面内容,到十七大增加了生态文明建设新的内容。从党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要求,到习近平对新常态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论述。美好蓝图越来越清晰,中国共产党要实现的第一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正在一步步地接近。

根据《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关于全面小康的论述,今天我们要建成的全面小康,是“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全面小康,是“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的全面小康,是“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全面小康,是 “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坚强力量支撑”的全面小康等。习近平还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很接地气话,把再过几年我囯就要实现的全面小康具体化:“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从而赋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新的内涵。

全面深化改革。自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决策后,30多年来,改革开放一直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旋律。改革是我们党、国家和人民的面貌发生历史性变化的根本原因。习近平言简意赅地用两个“关键一招”加以概括:“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如果说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的最强音,那么全面深化改革就是十八大以来最鲜明的特征。

翻开《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在18个专题中论述篇幅最多、分量最重的是全面深化改革。习近平强调了改革开放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改革是推动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决不是对社会主义制度改弦易辙。指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习近平的这些论述,给全面深化改革增添了新的内容。

全面依法治国。以研究并作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决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和以全面深化改革为主题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一样,受到了举世关注。因为这是外部世界观察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窗口”。现在世界上越来越多有识之士都看到了十八届四中全会对于中国今后发展的极端重要性。因为他们看到了这是中共历史上第一次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为主题的全会,第一次确立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第一次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第一次论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等。他们评论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是中共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纲。

在我们看来,要把全面依法治国放到习近平治国理政的大棋局中来考察,要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紧密联系。只有这样才能体会这一战略部署的重大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无不以法治为框架、用法治作支撑、由法治来贯穿。从简政放权不断深入,到民生事业逐渐完善;从经济改革纵深推进,到反腐倡廉抓铁有痕,法治都提供了制度保障。如果把治国理政比喻成书写一篇大文章,那么写好依法治国就是其中精彩篇章。

全面从严治党。历史已经雄辩地证明: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必须有一个主心骨,社会主义中国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目标,必须有一个坚强领导核心。这个主心骨和领导核心无可替代,这就是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打铁还需自身硬”。 中国共产党只有自身过硬、能力过人,才会有“主心骨”的支撑力和“核心”的凝聚力。正因为如此,中国共产党自建党以来,高度重视自身建设。从首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到党要管党。从党要做到“三个代表”,到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无不围绕着要把党自身建设好这个主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继承优良传统、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习近平在我们党90多年历史上首次提出“全面从严治党”。这既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伟大事业和伟大工程的必然结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中央八项规定为起点,以作风建设为突破,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载体,以反腐倡廉为抓手,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思想在实践中不断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核心问题是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重点是从严治吏、正风反腐、严明党纪,目标是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从而在理论和实践上开创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境界,这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目标与举措的辩证统一,全局与重点的有机结合,深刻理解“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内在逻辑关系,这是需要准确把握的。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对此做了简明而透彻的分析。“这个战略布局,既有战略目标,也有战略举措,每一个‘全面’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的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要把全面依法治国放在‘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中来把握,深刻认识全面依法治国同其他三个‘全面’的关系,努力做到‘四个全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盖彰。”

展开习近平这段重要论述,可以看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目标与举措的辩证统一,全局与重点的有机结合,“四个全面”之间具有内在逻辑关系。发展是时代的主题和世界各国的共同追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的发展目标。全面深化改革是进一步推动我国社会前进的根本动力,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全面从严治党是执政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必然要求。四者不是简单并列关系,而是有内在逻辑联系相互贯通的顶层设计。建成全面小康、焕发改革精神、增强法治观念、落实从严治党,这“四个全面”不仅勾画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且也勾画出了实现第二个一百年目标的中国未来蓝图。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根本上说是发展问题。在发展进入新阶段、经济社会进入新常态的今天,我们要高度重视解决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着眼于经济、社会和人的素质的全面提升。发展既是当今世界潮流,又是当今中国主题。无论是“四化”同步发展,还是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都是聚焦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处于引领地位的战略目标,它也是自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努力奋斗的实践。因此我们党强调:新常态下的中国,发展仍然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必须坚持发展这个硬道理,抓好发展这个第一要务。

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下审视全面深化改革,改革既是驱动力,又是凝聚力;既是方法路径,又是精神状态。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改革是贯穿始终的主题,也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主要历史实践。党的十八大就是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结合起来加以论述的。还要看到,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是齐头并进的姊妹篇。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法治保障,全面依法治国也需要继续深化改革。只有把全面深化改革放在“四个全面”中去定位,放在历史和现实的坐标中去把握,才能深刻理解为什么说当前我国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为什么新一轮改革需要各个领域统筹推进,为什么全面深化改革是新常态下推动我国发展的强大动力。

在“四个全面”中,全面依法治国这一战略举措与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从严治党相辅相成,共同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提供基本动力、基本支撑、基本保障。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因此重大改革要于法有据,改革成果要用法治巩固,全面依法治国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法治保障;依法治国首先要依规治党,依规治党才能依法治国,全面依法治国与全面从严治党是辩证统一的;在党中央把法治确定为治国理政基本方式和要求党员干部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这背景下,全面依法治国必须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

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全面从严治党体现了伟大事业与伟大工程的统一,体现了党的建设与治国理政的统一。前己论及,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富强和文明的坚强领导核心,这个领导核心无可替代。正如习近平指出:“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坚持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因此,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最根本的是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党的领导是“四个全面”之魂。全面从严治党,锻造坚强领导核心,就能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提供方向指引,防止在重大的历史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听后感3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