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获奖小论文

发布时间:2017-06-03 19:38

小论文写作训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实现知识与能力的结合。接下来小编为你整理了高中政治获奖小论文,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政治获奖小论文篇一:“零花钱”不容轻视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家庭日益富裕起来,孩子们的零花钱便也在不止不觉间不断上涨,有的甚至到了让人膛目结舌的地步。

远的不说,就说我们班吧!班里有些男生女生,学习成绩不怎么样,可是对于穿着打扮,可都是“行家”。"BALENO"的上衣,"NIKE"的鞋子,"adidas"的书包,“SONY”的MP3……真可谓集名牌于一身。另有一些男生,通常每天身上都会带有上百块的钱,用于所谓的“吃喝玩乐”,泡网吧,打游戏,看色情录像、结交不良少年;更有的已经拥有了自己的手机……这种例子在如今的校园中已不再是凤毛麟角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我认为,之所以造成这种情况,有以下几点原因: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家庭经济状况与之前相比有了较大改善;二,目前家庭多是独生子女,父母过分溺爱;三,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而其中家长对孩子的过分溺爱是最主要原因。在中国的家庭教育传统中,父母们都会用零花钱来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想观念,比如:勤俭节约、财务自理。但在今天,生活富裕了,孩子的那点零花钱家长也不会放在心上。但这种超前消费意识是不适合中学生的,将给他们带来诸多不良影响。

首先,会促使他们养成一些不良的习惯。第一,吃零食的习惯,尤其是初中学生,一旦身上有了钱,见到喜欢吃的零食便会毫无节制地买。一些学校的校门前就有不少卖零食及饮料的小卖部,周围还有很多摆地摊的,卖些廉价的冰棒、棉花糖、油炸食品等。吃零食本身已经对身体无益了,更何况这种环境下出售的往往是一些三无食品。这样一来,不但浪费了钱,更重要的是不利于身体健康。

第二,浪费的习惯。许多学生自以为有的是钱,所以对很多东西都不珍惜。比如,买了丰盛的午饭一句“没胃口”就原封不动地“回收”了;早餐的馒头咬了一口就慷慨地留给了“垃圾桶”,等等。如果有人“介意”,他们会满不在乎地说:"反正我花的是我自己的钱。"但他却没有意识到,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他潇潇洒洒所花的钱凝聚了父母多少的血汗。

其次,孩子之间容易产生攀比心理,从而引发一些孩子的心理失衡。今天你在“肯德基”搓一顿几十元;明天我在“XX酒家”摆一桌几百元,看谁更有风度。现在的孩子谁手里要是没几个零花钱,看着同伴经常拿着钱去买这买那,总是羡慕得很,又尴尬的很。这种羡慕、尴尬处理得好那是幸运,若是处理得不好,带来的后果将不可想象。4月12日江北区一名约7岁的女孩哭喊着要跳楼。不为别的,就只是为了从父母那得到零花钱。而有的孩子可能萌生或多或少的拜金主义,以金钱或能换取金钱的一切作为自己的钟爱。

再次,会给其他人树立不好的榜样,给他们的父母造成压力。有的孩子由于心理还未成熟,分辨是非能力不足,看到别的同学有那么多钱用,于是也向父母要。可是,并不是所有的父母都很有钱。我相信,现在很多的父母都是普通工人,收人也一般,但是为了满足孩子,甚至维护他们的“尊严”,他们只好省吃俭用地挤出一点来给孩子。可孩子并不心疼,钱花到不该花的地方,还嫌不够。

第四,会使孩子形成错误的金钱观,以为“金钱是万能的”,“有钱能使鬼推磨”,不知道应认真学好知识,不懂得承担起自己应负的责任。有的孩子,把父母的叮咛嘱咐,老师的教诲当成“耳边风”,只懂得吃喝玩乐,腹中却空空如也。更是忘却了将来有独立生活,赡养父母,为社会作贡献的责任。

最后。也是最严重的,可能会导致某些孩子走上犯罪之路。所谓"由俭入奢易,由奢人俭难。"可能今天你的家庭是相对富裕的,但谁也不能保证将永远富有,倘若已经养成了奢侈的习惯,将来要如何面对贫穷呢?也许有的人靠自己的意志能熬过去,但有的人却会难以自拔。前不久,报纸曾经报道,广州一名14岁的中学生在潜入同字家中盗窃被发现后,向同学的母亲狂刺38刀实在是惨无人道。

身为父母,谁不爱自己的孩子,谁不愿给孩子付出呢?但是,家长们该给孩子什么?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一味地给钱显然是错误的,而应该给他们以知识和正确的引导。金钱是把双刃剑,用得不好就伤人———家长们对此一定要有充分认识。在处理孩子的零花钱问题上,家长首先要牢记:零花钱,也是一种教育孩子的手段。

一是培养劳动意识。家长可以把零花钱作为一种奖励手段。比如,孩子做了什么家务劳动,学习上取得了什么成绩或进步,可以按照事先的约定给孩子一定的奖励作为零花钱。让孩子形成劳动最光荣的观念。

二是培养合理的消费观念。花钱也是一门深奥的学问。就像学游泳一定要亲自下水一样,不让孩子自己掌握、使用零花钱,他们就学不会合理消费,这对他们以后走上社会,独立生活是不利的。

三是培养自立能力。许多家长没有意识到给孩子零花钱是孩子的“成长需要”。让孩子自己乘车、买文具、买图书,其重要意义是通过“购买”这种最基本的社会生活方式,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专家建议,至少在孩子七八岁时,家长就应该有意识地给孩子一些零花钱,并随着年龄的增长合理提高孩子自由支配的数额。家长也可以帮助孩子掌握一些最基本的理财知识,如消费、储蓄等。

零花钱是每个家庭都无法回避的问题。如何对待“钱”,是人生道德大厦中一根重要的支柱。孩子对零花钱的态度,直接影响着其成年后道德的形成。作为父母,首先,绝不能在经济上放纵孩子,从小培养他们勤俭节约的思想;其次,在此基础上,教会他们如何消费与分配零花钱,掌握一些基本的经济知识。一句话,要使孩子合理使用零花钱。

高中政治获奖小论文篇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内容简介:

在我国90后出生一代主要是指独生子女一代。他们可能也是“幸运”的一代,特别是生活沿海发达地区城市里的一族,处于很好的物质生活环境中,成长于商品文化蓬勃发展、互联网和电子商务异军突起之机,对现代高科技化的生活适应性强。

关键词:物质追求 蓬勃发展 文化差异

90后一代从小就习惯于影视语言和网络语言,对时尚广告反应迅速。他们不像上一辈人有太多传统文化的记忆和历史负累。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这一代人受到了其长辈无微不至的呵护,物质生活相对比较优越,社会与文化的开放。从消费心理学的角度上讲,过多的呵护反倒会形成一种逆反心理,他们想要保有更多自己的空间,而不需要其他人过多地干预他们的生活。他们也不愿意去关心别人,因为在他们的意识当中,每个人都应该是自立的。可见在这一代人身上,东西方的文化差异会变得越来越小。

90后成长于当今的消费文化环境下,在物质追求上更加注重感性化、爱电脑与上网甚于爱书、易迷恋或沉迷某种事物而不惜花钱,越前买车、买房的享乐消费观念早已深入其心中。有钱就花、没钱先贷,图的就是通快。他们中也有相反的一类,如只饮用包装水,只租房不买房,只打的不买车,整夜上网而不会为了自己的健康牺牲嗜好,总是改不了丢三落四的毛病,不少人曾经恋爱很多次,但从不会爱得死去活来,…… 也正是因为这些生活观念的引领,他们在消费行为上表现出大胆与叛逆,在他们眼里很少有禁区,没有不能做的事。有调查表明:中国的独生子女一代既是中国的一个特色产物,又是一个与世界各国同龄人几乎有着相同观念的群体。因为他们成长在冷战结束以后,全球消费新潮与消费文化基本趋向大同的年代。2004年奥美广告公司对中国沿海部分大城市的独生子女一代的调查表明:中国独生子女的消费观念具有明显的全球化倾向就证明了这一点。调查还发现,他们喜欢上网聊天、打电子游戏、手机换个不停、吃洋快餐和穿新潮服饰。难怪你们可以在美国的纽约、法国的巴黎、日本的东京、韩国的汉城,还是中国的上海,看到几乎同样装束的年轻的女孩子:她们的头发漂过几绺,上衣一定是露肚脐装或几乎裸露的吊带装,牛仔裤上面总有几个破洞,当然身上还有很多其他的饰物。她们更加追求自我,更喜欢标新立异地扮酷等等。

孟子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是我们的祖训。中华民族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传统精神要在我们年轻一代中继续发扬!

高中政治获奖小论文篇三:带着规则上路

最近,我们县城出现了一道新景观,那就是,在我们旧城区连接水东新城区的繁忙十字路口处架设了四排红绿灯。红绿灯不时交替变化,欢快地闪烁着,经常会吸引着远处的行人驻足抬头观望,来自四个方向的车流在红绿灯的指示下轮番通行。昔日拥堵不堪的十字路口,交通现象来了个180°逆转,变得秩序井然、畅通无阻起来。然而,和这新景观不相协调的现象,不时也会在这里出现,有时甚至让人感到惊心动魄。当一些过往的行人看到机动车道的车辆较少时,也不管是否有红灯,就大摇大摆地走过机动车道。更有甚者不得了,他们根本不看是红灯还是绿灯,觉得凑够一伙人了,就直接穿过斑马线了,单看人不看灯,那红绿灯倒成了一个大摆设,常常引得车辆紧急刹车避让。还真没有想到,在网络上炒得沸沸扬扬的“中国式过马路”竟然也在我们的小县城里也热烈上演了。

我想,小县城里之所以会出现“中国式过马路”的现象,或许是因为此处原本没有红绿灯,现在情况变了,行人们一时不习惯被限制的缘故吧;或许是有些老人小孩对交规不够了解吧;或许是有些行人自己觉得没有管理者在场,闯红灯这件事情天知地知我知,没什么关系吧;还或许是他们认为人多,团结就是力量,就算有交警叔叔看到了,也不能拿他怎样,毕竟俗语说得好:“法不责众”嘛……

一个小县城里上演“中国式过马路”或许不足为奇,偏偏在我们这个礼仪之邦里,又是在文明程度很高的大城市频繁地上演着“中国式过马路”,这就不得不引起人们的深思了。

人们常说,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那么“中国式过马路”折射的是什么?是规则的不当或规则的不完善?是管理的乏力或执法力度的不足?亦或是交通设施的滞后跟不上与日俱增的车流和人流?或许都是。但我想更多的是折射出国人规则意识的缺失吧!

面对不讲规则的“中国式过马路”,它引发了人们对安全出行的担忧,这种现象如不加以整治,那么势必会给交通秩序和人们的生命财产的安全带来极大的隐患。

首先,行人作为交通参与者中的弱势群体,在“闯红灯”过程中极易受到机动车的侵害,一旦受到机动车的碰撞,非死即伤,酿成悲剧。其次,行人闯红灯迫使在绿灯条件下正常行驶的机动车司机无奈之下不得不紧急刹车,这样便容易使正常的交通秩序被破坏甚至有可能造成车辆追尾引发车祸了。而有些机动车车主则报着侥幸心理去和路人抢道,也非常容易会引发生交通事故,给事故双方当事人带来无可挽回的伤害,甚至生命危险。再次,这些行为也有损社会道德风尚。它使人们扭曲了规则的观念,破坏了社会秩序,败坏了社会道德风尚,损坏了原本大家“人手一本”的规则制度啊。

中国有梦,是美丽的梦、是强国的梦、更是每一个普通百姓的切身利益之梦。百姓安全出行梦,是中国梦的一部分。为此,我们认为针对交通中存在的漏洞和隐患,应该采取诸多有力的措施:一要制定和完善法律法规。如把行人闯红灯要罚款,酒驾违规,醉驾入刑等写入新交规;二是要加大执法力度。如交警部门对行人闯红灯、酒驾、醉驾行为进行严查、严打;三是要从城市规划入手。道路规划要与时俱进,适应人流、车流不断增加发展趋势,让行人、机动车、非机动车,人车分流,各行其道;对人行道、红绿灯的设计顾及行人的感受。四是要加大法律法规宣传力度,提高了人们的法律意识和安全意识,在重要的交通路段,要加强警力进行疏导……

当然,在“中国式过马路”的事件中,折射出来了众多的道路交通参与者规则意识淡薄的事实。但是,这种做事不讲规则、不守规则的行为,远远不只存在于道路交通中。几年前,我们就听说过“三聚氰胺奶粉事件”、“瘦肉精事件”、“塑化剂事件”、“地沟油事件”,导致了吃什么就怕什么。可如今类似这种不讲道德、不守法规的事件却还在延续着。前不久,媒体又爆出了“山东毒生姜事件”、“江西毒皮蛋事件”。这些生产经营者完全没有道德和法律意识,拿消费者的生命健康换利益;“吉林大火案”中管理者没有安全生产意识和消防意识,一案就夺去了118人的生命;作为教育者的海南某小学校长,带女生开房,视教师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如儿戏;作为领导者的原铁道部部长刘志军无视国法纪律被控受贿、滥用职权……

习总书记曾说过:“人命关天,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必须作为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这道规则的红线不仅写在我们的法律制度上,还画在我们的心里。中国梦的核心就是让我们老百姓们都能过上平安幸福的生活。我们呼唤国人:不管你干哪一行,从哪一业,都请你带着规则上路,为中国梦的实现传递一份正能量!

高中政治获奖小论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