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养殖创业致富经历

发布时间:2016-11-01 13:33

创业要想创业成功就要耐得住寂寞,另外就是坚持到底。看看那些养殖创业的经历学习他们的方法,激励自己的斗志,坚定自己的创业信念。那么下面是小编分享的投资养殖创业致富经历,希望对你能够有所帮助。

投资养殖创业致富经历一

90后不做大学教师回乡养牛创业年赚百万

2月11日下午,贺根到黄冈市黄州区七一商场的“贺根牛肉”专柜来送货,售货的大姐告诉他,今天的生意真不错,卖了100多斤,700多元。

2月11日暮色时分,在一阵鞭炮声中,23岁的湖北罗田县白莲河乡覆钟地村“民生养牛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贺根,从团罗田县委书记胡晶手中,接过了中共罗田县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授予的“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带头人”获奖证书和500元奖金。

2011年6月,在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破格留校任教的贺根作出一个惊人的决定:辞去大学教师的工作回乡养牛创业。2012年,他被推举参加“感动荆楚十大人物”评选,入选理由是:放下大学教鞭,回乡执起牛鞭,带领村民共同致富。

一个多月前,在黄冈师范学院大礼堂举行黄冈青年“创天下”俱乐部成立大会上,本土的“大学生创业英雄”、“90后大学生牛倌”贺根第一个登台演讲。

现场互动环节,一个男生问他:“你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贺根的回答出人意料:“农村创业最大的困难不是资金、不是项目、不是政府的政策资助,而是农村没有年轻人!”

这是他的切身感受。

罗田县白莲河乡覆钟地村1990年10月22日出生的“90后”大学生贺根,是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机械制造工程系的毕业生。大二时,贺根在学校的数控铣床技能竞赛中夺得亚军。干过班长、学生会副主席。刚刚入党的贺根,很快通过了学校的层层挑选,破格成为了该校的外聘教师。然而,在老师和同学的惊呼声中,他怀着对未来生活的遐想、辉煌事业的憧憬和灿烂人生的构想,贺根摆脱当地世俗观念的束缚,2011年在父母的百般阻扰下,他毅然的放弃了大学教师这份稳定的工作,果断选择回到农村,回到罗田白莲河乡覆钟地村的老家,在山沟里专门养起了黄牛。

2011年11月份贺根开始建造牛舍、购买土黄牛,添置养牛必备的车辆和用具。每天早晨5点半,贺根准时起床。伺候一百多头牛“过个早”,工作量有多大?2011年6月15日,武汉高校的大学生到贺根家中体验,5个同学喂完60多头牛,用时1小时26分。平时,贺根一个人完成这个工作,也就两个小时。

喂完牛,匆匆扒几口饭,贺根开着刚买回来的二手小货车出门,去26公里外的县城河道割草。一天下来,贺根和同伴两个人得割1500多公斤青草,还得一担担从河道里挑出来。50多公斤重的担子压在肩上,贺根体验到了钻心般的疼痛。

摸黑赶回家,还得给牛喂水,整理牛舍,准备第二天饲料……忙完这一切,深夜11点多,覆钟地村已看不到农户的灯光。

贺根的双手很快磨出了血泡、长满了老茧,双臂、双腿满是被草割伤的血印。最让他受不了的,还有来自四周的“负面舆论”和父母的不理解。

但这些都没能挡住贺根坚持做“大别山黄牛”养殖项目的决心。

每天各种繁重的体力活,贺根都独自承担。一个月下来,他的体重减了7公斤。

第一批黄牛出栏,销路成了问题。为了让别人知道他的牛肉好,贺根开着农用车沿街叫卖。牛肉很快卖完了,不过他回家算了账,一头牛除去成本,大概赚了两三千元。贺根意识到,必须扩大养殖规模,以降低成本。

在贺根带动下,村里一些在外务工的村民也回乡养牛。2012年4月,贺根成立了养牛专业合作社,年出栏黄牛780头 ,产值600万元。经过发展,合作社社员从5名发展到如今的117名,养殖规模已达1200头。贺根还开门店销售自己的牛肉,他的牛肉品牌取名“傻根”。目前,他在黄冈开了5家门店,今年,他的黄牛肉还获得国家绿色食品认证。

养殖规模也由开始的14头土黄牛发展到个人存栏120头、农户存栏80头;合作社的社员从5户发展到63户,2013年的产值超过600万元。

从这时起,贺根原本一年赚个20万元小富即安的“小梦想”变成了投身现代养殖业的“大梦想”——创办农业合作社,建立“大别山黄牛”养殖基地,做与牛相关的系列深加工产品。

可是,事业做大做强要靠人才、靠团队,而覆钟地村的青壮年基本都外出打工去了;“跳出农门”的老同学,一听要合伙养牛,都没多大兴趣。虽然有几个从电视节目中看到贺根的故事后慕名而来的青年,可干了几天也都离开了。理由很简单,吃不了这份苦,也受不了这份寂寞。

今年春节,贺根一天也没有休息。从小年起到除夕,贺根根据订单先后宰杀了37头牛,因肉新鲜且品质好,拿到市场上很快就销售一空。节后在黄冈市黄州区七一商场新开张的“贺根牛肉”专柜,当日就卖出牛肉100多斤。

事业的发展、工作的忙碌使他寻找“创业合伙人”的想法愈加强烈。

2月10日深夜,又忙了一整天的贺根,将这样一条短信息发到了自己的QQ空间:“有没有愿意回农村创业的兄弟?”

信息发出后,在贺根的QQ空间,这几天不断有年轻人和他探讨如何一起创业。

贺根的两位高中同学——长江大学毕业的王河兵和张谦最近以股份参与的方式加入了贺根的团队,王河冰甚至为此放弃了县林业局的正式岗位。而用什么办法来寻找“创业合伙人”、留住“创业合伙人”,也成为贺根不得不面对和思考的新问题,“一般的劝说恐怕吸引力还不够,应该考虑通过市场的方式、利益共同体的机制把大家联为一体”。

贺根说自己命里注定就是属于农村的,在他眼里,除了有绿水青山,农村更有一片广阔的发展空间。在2013年5月完成的《大别山黄牛生态养殖综合发展项目可行性报告》中,他把理想写了进去:公司将形成大别山黄牛养殖、研发、加工、销售于一体,业态上形成良性互补的绿色生态产业链。发展目标是:将本项目打造成“大别山黄牛生态养殖产业化第一品牌”“国家级大别山土黄牛养殖示范基地”“大别山红色革命老区生态绿色农业产业样板工程”“大别山农林观光休闲度假第一站”。

事实上,这些构想已经开始付诸行动。在他新承包的一片山地和水库旁,投资七八十万元建设的三间高标准的牛舍已经落成,分别作为母牛繁育基地和肉牛育肥基地,以后还要在这里种树、养鱼。贺根还计划今年将“贺根牛肉”的品牌推到黄石、武汉去。

投资养殖创业致富经历二

土豪老板种水稻建酒窖酿酒也赚钱

周平每天最高兴的事不是呆在豪宅的地面楼上温馨的房间里,而是每天带着孙儿们到地下酒窖里去走一走、看一看。他舀出一勺酒对记者说:“这每一滴酒都有米香味,搞水稻种植我更有劲头!”

正值春播时节,湖南省长沙县江背镇印山村的农民周平越来越焦急,他赶忙跑到黄花镇永吉种植专业合作社谈成了初步协议,要求合作社今年代种水稻,专供20万斤优质稻谷。这样迫切的“订单农业”源于周平自家地下酒窖酿制的美酒销售一空,导致原材料大米供不应求。

十年前一个奇妙的想法,让当时50岁的周平在新建的毫宅下“挖地三尺”?建酒窖酿美酒。发展到今天,一个小酒窖如今已注册成了大酒厂,更重要的是,随着对原材料大米的种植带动,让一个昔日的长沙工业大村重新找回了种粮产粮的动力。

毫宅下挖酒窖,酿美酒带动农户水稻种植

身披一件旧夹克,脚穿一双土布鞋,挥起锄头挖酒窖,记者眼前的周平似乎与拥有富丽堂皇的毫宅主人不相关,更与网上报道的“土毫”标签一点也不贴,俨然一幅典型农民的形象。

聊起他自挖酒窖的故事,他平实地说:“我是农民,干活有倔劲,所以在自家屋下挖起酒窖才不愁辛苦;以前做水泥生意有了点资金的想法,认为建酒窖,酿出来的酒大家放心,邻舍们可以买到便宜的酒;而且酒卖得越好,米就要得更多,这样才能让老百姓愿意种粮,并且让农民卖粮不再难。”

周平家里有五兄妹,家境贫穷,自幼懂事的周平只在学堂学习了一年半时间,便辍学在家,帮父母分担力所能及的事情。穷苦的孩子早当家,19岁那年,周平开始学做泥工,1989年,随着所在村开始兴建水泥厂,周平开始创业,正式成立个体户,专营水泥制品,也因此挣到了他人生的“第一桶金”,后来生意越来越好,赚钱也越来越多。

有了钱,该干什么最有前景?按照大多数农村人的想法当然就是盖个新房,可是不甘心的周平总想要干件不一样的事。2003年,正值他所在的印山村“水泥工业的快速发展期”,做水泥生意的人越来越多,相反种地种粮的人日趋减少。

“干同一起事,别人快起来了,我就要慢下来。”凭着这种最质朴也最灵光的认识,经过到浙江等地的实地取经,他放弃了干水泥行当,而萌生了种粮酿酒的想法。当年,他自家只有5亩地,于是还承包了别人10亩地,种起了糯米水稻。然后,周平利用建新房的契机,在地下自挖酒窖,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一个几百平方米的酒窖竣工了。随之,他用自种的糯米、当地香甜的清泉,专业酿造纯糯米酒、高粱白酒、稻谷酒、杨梅酒、草莓酒等黄酒。

由于周平酿成的酒口感香醇、价格优惠,黄酒近销乡邻,远销湖南各地。随着酒的需求量增大,原材料优质糯米的供应量短缺。2006年,他又承包了30几亩田,带了一家人自己种糯米水稻,并依托当地农户,定做、定收、定价的方法来获取优质糯米,这样不仅确保了高质量的糯米源源不断地供应,又帮助当地农户种植水稻来增收。

酿酒如同种粮,让每一滴酒都是“放心”酿制

随着酿酒的名气日渐提升,周平开始兴办麻姑井黄酒酿造厂。到2014年,周平的酒窖已经扩大到1200平方米,里面设有很多小储酒室,储酒量达150吨,并设有专业的化验室等,周平告诉记者,这些藏酒一般都酿造几年了,时间最长的有七年,但由于大部分买酒人是农民兄弟,所以即使到今年春节,他都以每斤酒10元的优惠价格来销售。

与对酿酒的每一个环节精细把关一样,对原材料糯米的选取非常“苛刻”,种植出的大米无零污染是首要要求。但由于所在的印山村长期以来依靠水泥发展壮大,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和大部分村民们一样,周平担心,水泥及其杂质的长期沉淀会侵袭、毒害土壤,从而影响水稻的品质。

为了让这个担忧不成现实,从2012年起,周平主动减少了在本村的糯米水稻种植面积。但口啤越来越好的酒窖还要扩建升级,怎么办?周平决定两条腿走路,一是与土质好的其它地方水稻种植合作社联营,同种植大户签订“代种合同”,合同中列明了严苛的标准:如不喷农药、不施化肥,种出来的糯米不仅要零污染,而且是原生态;二是要在今年带头成立糯米水稻种植合作社,自己出些资金,政府给予扶持,下大力气治理村里土壤污染问题,种出优质放心的米。

如此严苛的种植要求自然让产粮成本成倍上升,周平计算了一下,与自己在本村种相比,“外地代种”20万斤稻谷,则成本要高出46万元。但算算长远帐,多出一些钱,多产优质粮,酿造放心酒,从而带动更多的农民兄弟多种田,多增收,让赖以生存生活的乡村更添一分水稻之美,更增一份田园之绿。

>>>点击下页进入更多投资养殖创业致富经历相关内容

投资养殖创业致富经历的评论条评论